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标准
❶ 学前教育学舞蹈的理论知识
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幼儿舞蹈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育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学习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实现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http://ke..com/view/1966894.htm
❷ 学前教育和舞蹈教育有什么不同
学前教育是是教导3到6岁的小朋友生活的常识和知识,舞蹈教育就发展小朋友的身体协调性,年龄也不规定多少岁,要看那个老师叫那种年级的班,幼儿班,少儿班,成人班
❸ 学前教育舞蹈考试
跳民族舞和现代舞、不能跳健美操、去年我考了。你是哪个省的啊?我是山东省的、如果你是跨专业的,我建议你不要报学前教育,舞蹈钢琴技能你跟学前教育专业的差太远了,建议你报小学教育,比较好考,不用考技能,而且毕业后既可以教小学,也可以教幼儿园、等于双学位、小学老师在幼儿园工作是很吃香的、
❹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素养概念和相应的内容要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任务
1.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2.进行形体和舞蹈素质的基本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培养幼儿舞蹈的组织指导能力;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4.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二 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思想性和教育性原则
舞蹈教学内容,应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面貌。舞蹈教学内容的编排、动作的组合与构成、情感的表现与意境以及音乐伴奏的选择,都应该是积极向上和健康明快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益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二)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
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必须继承和发扬,舞蹈的内容要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幼儿舞蹈更是多种多样。舞蹈又是从现实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因此幼师舞蹈教材内容,既要继承优秀的民族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同时要充分反映时代的丰富内涵和热情、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特别是舞蹈的表现形式,要改革、创新,具有时代气息。
(三)统一性和灵活性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与要求,舞蹈的基本动作素材和典型创作舞的范例,基本上都应是统一的。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因此又要为各地区、各民族舞蹈教学留有余地,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地选用一部分教材内容。
(四)发展性和职业培训原则
选择和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内容,必须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发展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的目标出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目前主要是女生,年龄集中在16~19岁之间,已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生长发育趋于平缓,教材内容要适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她们形成健美的体型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的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创作舞蹈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和幼儿舞蹈的实际,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教学。
❺ 如何做好学前教育的幼儿舞蹈教学分析
做好学前教育的幼儿舞蹈教学分析
(一) 家庭因素
1.家长过分溺爱。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多,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共同围绕下,孩子成了家庭的轴心。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宠爱多,顺从多,不忍心的多;教育少,要求少,给予锻炼的更少。这样就滋生了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坏习惯和个性。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便一定要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他也一定要做。这样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这种种恶劣的习惯也都跟着到来。”⑸
2.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在家庭成员中,教育态度上的差异与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受教育经验等因素息息相关,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差异过于悬殊,则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隔代溺爱的现象严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维护偏袒幼儿,甚至出现护短,成了幼儿的保护伞,不管幼儿是对是错,他们都能以自己博大宽广的胸怀去接受,姑息幼儿的一些小缺点;在一些三口之家,或是妈妈或是爸爸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难开展;在一些离异家庭,父母双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幼儿往往跟着父亲是一个样,跟着母亲又是另一个样,使幼儿形成了双重性格,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家长所实施的教育没有持续性。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教育家关鸿羽认为,“培养孩子的一个习惯至少要有意识地让其坚持六个星期,才能见效。”⑹今天要求孩子这样,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或是今天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严要求,明天又对孩子的某种行为放松要求,这样的教育是难以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
(二) 幼儿园因素
1.教育机制的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乡镇也开始出现了托幼机构。在众多私立与公办幼儿园的激烈竞争中,要想赢得优势,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心理,争取更多的生源,让幼儿去学习一些即得成效的知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在那些较为落后地区的托幼机构,教育思想仍停留在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上,只要管好幼儿的吃、喝、拉、撒就行了,至于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还没有被纳入到教育内容中去。
2.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1) 教师没有做好榜样。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规范幼儿的行为时,自己却没有按同样的标准做到。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有时教师言行的分量甚至超越了幼儿的父母,从这点来看,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重大的。我们知道幼儿期的主要行为方式是靠模仿得来的。教师作为幼儿崇拜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有的老师走路懒散,也许他班上的幼儿也跟着走路懒散;有的老师闲来喜欢坐在凳子上摇晃,也许他班上的幼儿也就跟着坐在凳子上摇晃……时间一长,幼儿就把这些模仿来的动作内化成了自己的习惯。
(2) 教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要求。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不断重复,给予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巩固。然而,在这些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就把其中的一些细节忽略了。而这些被忽略掉的小细节,往往就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吃饭前我们要求幼儿洗手,其基本程序如下:卷袖子→开水龙头→把手冲湿→关上水龙头→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回原处→两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缝)→打开水龙头冲掉肥皂沫→双手接水冲掉水龙头上的肥皂沫→关紧水龙头→双手在水池内甩三下→摘下自己的毛巾擦干净→毛巾挂回原处→洗完后双手交叉回座位准备吃饭。饭前简简单单的洗手分解开来竟有十四步之多。如此繁琐的步骤,我看到有的幼儿园老师为减少麻烦,就把它省略了许多,省略后的洗手程序如下: 卷袖子→打开水龙头→把手冲湿→关上水龙头→擦上肥皂(肥皂是用丝袜包住系在水管上的)→两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缝)→打开水龙头冲掉肥皂沫→双手接水冲掉水龙头上的肥皂沫→关紧水龙头→双手在水池内甩三下→回座位准备吃饭。乍一看去,步骤好象差不多,但细一看发现,老师把擦手的程序省掉了,也许他们认为手上沾点水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他们知道,幼儿是会想办法把那点水弄干的(如衣服上摸摸,裤子上拍拍)。这还不算什么,只要幼儿没有用油画棒画画,手上没有沾上颜色,那么,有的老师就干脆连用肥皂这一步都省略了。还有的老师,觉得让幼儿自己洗手很浪费时间,又容易把衣服打湿,会增加麻烦,干脆让幼儿排好队,老师一个一个帮他们洗了。这样一来,繁琐的洗手程序就只剩下两步了,幼儿只需伸手出去,再把手缩回来就可以了。
如此教育方式,幼儿能学到什么呢?应该是连最起码的洗手都还不太会吧!
(三) 社会因素
许多社会因素对幼儿习惯养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中传达出来的有些信息属于健康的,也有些信息属于不健康的。“幼儿由于知识经验浅薄,认识具有表面性、片面性和情绪性,因而极易受到这些社会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⑺
首先,当前的电视、书刊等传媒给幼儿造成不小的影响。以前的动画片可以说是专门为幼儿设计的,而现在,许多的动画片越来越成人化,成了年轻人的休闲娱乐。幼儿从一些动画片中习得了不良行为,养成了不良习惯,对于这些动画片到底适不适合幼儿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巴拉巴拉小魔仙”等;
其次,幼儿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现在有许多家长都爱打麻将,幼儿经常处于这样一种“雀声四起”的环境中,这不仅对幼儿的成长不利,还极有可能让幼儿习得一些不良习惯,幼儿偶尔说出的粗话、脏话可能就是从麻将桌上学来的;还有一些家长,经常出入于各种娱乐场所,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就把幼儿带在身边。然而,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幼儿要习得不良行为习惯是非常容易的。
❻ 学前教育有舞蹈课程吗
这位同学,如果你是决定要学这个专业的话,肯定要学舞蹈。没基础也没关系··我也没基础,大学学了这个专业,也是从零开始。
❼ 学前教育对舞蹈有什么要求
没有证书和等级上的要求,肢体协调就成,面试的时候准备个简单的幼儿舞,啥都能跳
❽ 学前教育有舞蹈课程吗
当然有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不太一样,根据师范类的舞蹈课程可大致分为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幼儿舞蹈,以及各种民间舞。但在这其中并不包括拉丁舞。 而学前教育的舞蹈课是为了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所以不会同意你只学习一种舞种,但也不一定就是上述所列的舞蹈种类,在课堂中,舞蹈老师会进行改动,而每位老师的改动都不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