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课程
A. 课程教学大纲有什么作用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统设必修课、限选课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由中央电大统一制定;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既可选用中央电大的,也可由省级电大自行制定;自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省级电大自行制定。教学大纲对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和平时成绩等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对学习的建议,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会有所帮助。
B. 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哪几个部分组成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版业的时数分配等,有权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2)教学大纲课程扩展阅读
教学大纲的编制应当从学科内部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教学大纲首先要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的要求,所列出的论点,都应当是科学已经检验过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的知识。
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观点与材料统一。在重视理论传授时,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应使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形式在相应的学科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有何区别
首先得确定两个概念的定义:
1、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简言之:教学大纲是以前的叫法,新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后的叫法。没有本质区别。
D.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其作用,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了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对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方法有明确的了解。
一、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二、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有不同的风格。
三、普通话和方言
(一)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在近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白话文学的流行和“官话”的推广促进了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二) 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辨证关系。其中尤其应注意弄清为什么以北方话作基础方言。
(三)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基本情况:代表城市、通行的大致范围。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通过与古代汉语和印欧语系比较来认识。
五、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标准以及推广。
六、现代汉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语音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能分析和拼写普通话音节,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 什么是语音
二、 语音的性质
语音四要素的作用。人体发音器官的构成及作用。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三、语音的单位
注意区别音素与音位、声母与辅音、韵母与元音。
四、 记音符号
第二节 声 母
一、 声母的性质
辅音声母的特性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二、 声母的分类
声母可以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分类。
第三节 韵 母
一、韵母的性质
韵母的特点和结构。
二、韵母的分类
(二) 按内部成分分类,韵母可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注意单元音的发音及复韵母音色的特点。
(三) 按韵头情况分类,韵母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合称四呼)四类。
三、 押韵
第四节 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二、调值与调类
三、平仄
第五节 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与特点
二、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三、音节的拼读
四、音节的拼写
第六节 音变
一、轻声与儿化
二、变调
变调是音节连读产生的声调变读现象。
三、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方音辨正
一、声母辩正
二、韵母辩正
三、声调辨正
第八节 语调
一、语流的平曲升降
二、词语的轻重快慢
三、语句的停顿
第二章 文 字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汉字结构的特点,了解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加深对现代形声字的认识;理解国家的文字政策,提高用字规范的自觉性;熟练地掌握几种常用检字法。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符号包括能记和所记两个方面。
二、汉字的特点
三、汉字音义之间的关系
汉字音义之间有多种复杂的关系,于是出现了多音字、多义字、同音字等。
四、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汉字的字体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字体主要有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包括行书)四种。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三、汉字的简化
简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注意简体字与繁体字的特定含义,正确对待简体字与繁体字的运用。
四、现代汉字印刷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由于古今汉字的形、声、义的差异,很多汉字已不能用造字法来分析。
二、汉字的结构单位
汉字的结构单位包括笔画、偏旁、部件三种。
三、独体字和合体字
第四节 形声字
一、什么是形声字
二、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三、形旁和声旁的局限
第五节 汉字的检字法
一、汉字检字法的作用与局限
二、几种常用的检字法
熟练掌握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检字法。
第六节 汉字的规范化
一、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就是给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便应用。
二、纠正错别字
了解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正确书写汉字。
第三章 词汇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词汇的构成,对现代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有系统的认识,对语素、词、熟语的性质、特点、类别有明确的了解,掌握词义的特点,能分析词义,能辨认词与词的多种意义关系,正确运用词语。
第一节 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
二、语汇的构成
语汇由语素、词、熟语三个层次的构成。
三、语汇的学习
第二节 语素
一、语素及其同音节、汉字的关系
二、语素的切分
三、语素的分类
语素可以从语音、位置、功能角度分类。
第三节词的构造
一、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现代汉语的词以多音节为主,并呈双音化趋势发音;不同音节的词配合运用,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单纯词与合成词
三、简称
第四节基本词和一般词
一、基本词
基本词具有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特点。
二、一般词
三、一般词的来源
一般词包括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
第五节词义
一、词义及其特点
二、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
词义同语素义有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
三、词义的派生
(一) 本义和派生义
(二) 词义派生的方式
(三) 单义词与多义词
四、 词义的发展变化
词义的发展有扩大、缩小、转移几种情况。
第六节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同义词
同义词的类别、形成。同义词的辨析。
二、反义词
三、反义词的类别、特点、作用。
第七节熟语
一、成语
了解成语的特点、来源、构成形式及运用。
三、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第四章语法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词类、短语、句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特别是辨别异同和辨别正误的能力;掌握汉语语法规律,从而提高理解、分析、运用语言的水平。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有多种含义
二、语法系统
语法系统不同于语法学系统。
三、语法学习
语法学习的重点在区分语法事实上的异同,辨别表达上的正误。
第二节词的分类(上)
一、词类划分标准
词的分类标准是语法功能,即根据词的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组合功能来分类。
二、词的语法类别
现代汉语的词从语法角度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十三小类。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
四、数词和量词
五、副词
了解副词的特点及与形容词的区别。
六、代词
代词的类别及代词的活用。
七、划分词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词的分类(下)
一、介词
介词的语法特点。常见介词的用法。
二、连词
连词的功能特点。常见连词的用法。
三、其它虚词
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的特点。
四、词类的辨析和词性的辨识
五、几组词的用法分析
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的类别
短语从结构上分为十四类,从功能上分为三类。
二、短语和合成词的分类
三、短语的层次分析
熟悉短语的切分原则,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能熟练地分析短语的结构层次关系。
四、短语中的结构助词
第五节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具有表述性特点。
二、句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三、句型
(一) 主谓句
(二) 非主谓句
四、句式
掌握把字句、被字句的构成特点。
第六节单句分析
一、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二、主谓句的分析
三、析句应注意的问题
四、句子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五、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问题
第七节复句分析
一、什么是复句
二、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三、关联词语
四、复句的类型
五、多重复句
六、复句的紧缩
第八节语气和口气
一、什么是预期和口气
二、语气词
三、疑问句
四、口气种种
第九节标点符号
了解标点符号的类别和用法,对标点符号的规范性与灵活性有深入的认识。
第五章修辞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修辞的基本要求和修辞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修辞手段的特点、作用,并能分析修辞现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提高语言运用技巧。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词语修辞
一、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
二、上下词语和模糊词语
三、列举和统扩
第三节句子修辞
一、句子的安排
二、句式的选择
掌握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和书面语句的特点及运用。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一、辞格及其作用
二、常用的修辞格
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双关、仿词、反复、换算、设问、对偶、排比、层递等辞格的特点、类别以及运用。
三、修辞格的配合
第六章语言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对语言及语言运用的巨大影响,认识语言表达和理解同角色、语境、文化、语句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表达和理解的水平。
第一节语言与交际
一、语言运用与言语交际
二、交际角色
弄清交际角色及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三、交际环境
语境对语言运用有重大影响。
四、交际类型和语体
第二节语言与信息
一、语言运用与信息传递
二、句子的解释因素
句子的解释因素包括句内因素和句外因素。
三、句子的理解策略
第三节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运用与文化渗透
二、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言语的文化制约
(一) 文化制约着交际角色的言语
(二) 文化是构成语境的重要因素
E. 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以前的称谓
首先得确定两个概来念的定义:
1、教学大自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简言之:教学大纲是以前的叫法,新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后的叫法。没有本质区别。
F.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课程教学大纲即为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为课程的教学大纲,里面标明课程各个模专块的理论学属时和实操学时,考试大纲为考核内容及其相应比例分配与课程大纲不一样,另外还有个教学计划又与教学大纲由区别。
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看,两者的条目并不完全对应。课程标准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个大条目组成;教学大纲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6个大条目组成。
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联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
拓展资料: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G.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区别
2.在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方面,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在对教学管理方面: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而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4.在对教材的编写要求方面:课程标准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而教学大纲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5.在对教学方式的要求方面:课程标准强调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结果 6.在对教学的评价方面: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而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 7. 在对教学的影响方面: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而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好研网]
H.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而教学大纲则是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2、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3、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I. 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是一回事吗和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课程教学大纲即为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为课程的教学大纲,里面标明课程各个模块的理论学时和实操学时,考试大纲为考核内容及其相应比例分配与课程大纲不一样,另外还有个教学计划又与教学大纲由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