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课程
① 教育学是指哪个课程
教育来学专业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自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德育原理、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三笔字、教师职业道德、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思想史、教育社会学、教育评价学、教育社会学、教学论、学校心理咨询、管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法学、微格教学、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学、专业英语等
教材不一定相同、看任课老师偏好,但一般都是该专业比较强的学校的老师编的教材。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② 历史系本科几门课程
必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世界现代史》 《史学概论》 《世界内古代史》《版本目容录学》 《专业英语》《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源学》 《世界近代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华人民共和史》 《西方文化史》《潮汕历史文化》《现代国际关系史》 《中国文化史》《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思想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日关系史》《实用文体与论文写作》 《中国经济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教师技能课程 :《心理学》 《教育学》 《现代化教育技术原理》 《微格教学》《教师口语》 《教学统计与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论》
公共必修课: 《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思想概论》 《大学体育》《法律基础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美术鉴赏》《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原理》
③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主要编排形式是
(1)必读书目 [1]韩景春,吴隆才等. 物理教学概论. 银河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主要阅读书目 [1]韩景春,石书英等. 物理课程教材论. 银河出版社.2002 [2]韩景春,邹万全等.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银河出版社.2002 [3]韩景春,王保玉等. 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银河出版社.2002 [4]许国梁,束丙如.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魏日升,张宪魁.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及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阎金铎,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乔际平,张宪魁. 初中物理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刘炳升,魏日升. 初中物理教师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李桂福,段金梅,霍立林.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3 [10] 朱锭雄. 物理教学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 胡炳元.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 朱锭雄. 中学物理教育实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孙立仁.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1999 [14] RM.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5] 崔允漷, 施良方. 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施良方.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17] 曹磊,潭树杰. 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④ 信息技术微格教学提问与结课技巧,准备什么课程内容合适
任何课程都可以,如果是信息技术课程,建议上理论课,比如二进制啊什么的,多让学生活动,多与学生互动为好。
⑤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提出意见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提出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上下同心,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
提高办学质量已经不只是关乎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社会形象、关乎领导和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地位的一个概念。“办学质量”早已是悬挂在普通职业学校办学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它关乎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真正视办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牢固树立了质量生命线意识,才可能正面带动教师真正用心用力开展教育教学、带动职工服务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全校师生员工着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树立了质量生命线意识的学校,她的校长即使不能够把主要时间与精力经常放在教学研究与教学行动上,校长的副手与助手以及整个领导班子必须真正地坚持教学质量为核心、为根本的工作思想,学校一切工作都体现为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否则,学校迟早会明显地表现出用人唯亲、行政唯稳、管理为中心的局面,甚至因人设岗、闲置人才,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状况突出,按部就班、消极敷衍的人会逐步成为多数。
缺乏“质量生命线”意识的学校里,领导过于考虑个人利益或小团体的利益,只将守住“安全”、维持“稳定”的底线作为工作目标。目前,个别职业学校暴露出来的领导庸懒无为、教师敷衍应付的工作局面就是证明。他们不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与实践提高办学质量这个本职工作上,事实上就是置学生的权益及社会责任于一旁,管理上当“好好先生”,工作上敷衍塞责或投机取巧,科学的课程方案与教学方法不研究、不推行。上行下效,部分教师课前不准备、课后不反思,课堂上照本宣科、简单应付,甚至随意调整教学时间、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简单迎合学生暂时的趣味而组织或默许学生占用教学时间做教学计划外的事情,有的专业教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自由上网或到多媒体教室收看娱乐庸俗的影片……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要充分体现 “公益性、社会性”办学理念,体现以学生利益、学生前途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工作作为事业,给学生以正面示范。
二、强化教学研究意识,科学规划课程方案
当下有多种“课程论”流行,关于“课程”的定义混乱。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学生职业规划。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条件,所以这个专业要以“培养包括初级艺术人才在内的其他人才”为基础目标,以提高民族素质及全社会幼儿教育的水平为附加目标,拓展办学视野,而不只局限于幼儿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因此,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必须讲求科学性。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有许多标准。这里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利益,适宜具体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与个体发展的特殊性为最基本、最核心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追求课程内部及外在间的有机协调与积极促进关系。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实际上也是多种利益关系的集合体,这些利益关系之间根本上虽然应该是统一的,但在现实意义上往往存在或潜在着许多矛盾——既要坚持办学的主体方向,又要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既要强调专业的基本标准,又要照顾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既要加强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实践体验与经验的积累,重视工作及生活能力的训练。当学校、教师及职工个人的利益诉求与学生个体的利益、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潜在冲突的时候,学校需要综合协调、科学处理。譬如学校可能会为了开源节流而压缩办学开支、减少师资培训、裁减实验实训及课外活动经费,为了方便管理而可能压缩学生自由活动、学习与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包括不开、少开选修课,不开、少开实验实训室,不或少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学校还可能将本可以用于教学辅导的大量时间交给班主任支配,甚至因人设课、因人设岗,过分偏重于对教师及职工的“人情化”管理。教师也可能为了方便个人而无原则地要求学校照顾自己的工作时间,甚至违背教学规律,随意调换上课时间,使学生在非常集中的时间内学习同一人组织的同一门课程。有的职业学校甚至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时间安排为技能教学时间,美其名曰重视技能训练,形式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目标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消磨时间、浪费资源。忽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间的关系,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观引导,结果必然是降低了办学水平、影响到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须建立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幼教行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课程指导委员会,在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组织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拟定切合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培养目标,为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合适的指导意见,制定学生毕业的基本标准并全面主导质量考核工作,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上达到普通中专学生的基本文化水平,同时具备中等水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保育学知识,具备组织幼儿学习、辅导幼儿生活及为幼儿提供基本保育所需要的技能。特别是能够具备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三、课堂为主,落实全面的质量观
抓教育质量,许多人都强调抓好教学活动常规环节的管理,特别在乎对教师备课及批阅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在乎对学生统考成绩的分析。不错,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决胜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高质量的教育质量源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然而,关键因素还是教学管理人员的科学指导。查教案、看作业这些常规手段往往容易成为官僚化领导用以装饰管理的工作形式。真正有效的教学管理,应该如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所践行的——以听课为最主要的手段、以评课为最主要的形式来落实。有人可能会问:谁能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精通?!的确,再优秀的教学主管也不大可能对学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熟悉,但是,教学不仅有相通的思想与方法,更有教师精神特质的共同性。如果领导真能够把自己主要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对课堂教学的虚心与实在地研究中,他绝对不乏引领教师优化与深化课堂效率的思路与方法。
课堂为主,不排斥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真正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习与选修时间的保障,特别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活动的指导与协助。学校要专门安排领导或老师研究与规划如何大力支持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
落实全面的质量观,包括纠正许多开办学前教育之类专业的学校,把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作为教学最主要目标的错误理念。作为一名幼师毕业的准幼儿教师,的确需要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技能,然而,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素养是事业心、爱心、责任心,以及科学的教育理念与良好的学习品质。其中,事业心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最根本的动力,爱心是履行幼儿教师职责最需要的个性品质,观察、沟通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学理论课及实践课为主体的人文课程加以熏陶培养,这些工作不能够急功近利、不能够只做表面文章,更不能被舍弃。
四、加大力度,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毕业的学生必须能书会画、能唱会跳、能说会演、能学会创……具备扎实而全面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得建设幼儿教师职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室,如配套自然科学知识教学的物理、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室,如语音室、声乐室、绘画室、舞蹈室,尤其是微格教室、幼儿学习模拟室、幼儿生活模拟室、幼儿保育模拟室等等,并且及时添置与定期更新设备器材。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学校往往顾及眼前成本而忽视实训课程的隐形作用,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
五、高质量建设幼教实训基地
幼儿教育的艺术性与技能性很强,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与实训室训练是远不可能达到水准的。建立质量与数量上都能基本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与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将课堂教学及实训室训练所学转化为每个学生的能力的最好途径。特别需要建设与当地最好的示范性幼儿园有长期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的基地。为此,学校一方面得配备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幼教成果的专业教师指导与辅导学生,另一方面得长期聘请幼儿教育一线的专业带头人兼任专业教师(临时性的客座教师能,也只能做必要的补充)。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相对固定,要经常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与交流幼儿教育经验,能深入研究涉及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重要问题。
六、健全专业教育质量管控体系
质量管控是确保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严把质量关要体现在管控毕业学生的颁证环节,更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中。可以说从招生环节就得抓起,要吸引有基础、有志向、有专业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教学活动中,文化基础课程得严格按照国家教学大纲教学及国家关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的综合素质及保教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标准执行,普通话、英语、美术、书法、声乐、琴法、舞蹈等技能方面均应以达到社会考级的中级及以上水平,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则要以国家关于幼儿教师面试的标准为依据。本专业的课程指导委员会不仅要指导课程设置,而且得指导教育教学过程、指导微格教学及实践实习的考核评价。学校管理中,特别是要积极地以“教学研究”提质量,而不是凭消极的“常规管理”保质量。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拓展教育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艺术及文化素养的非幼教人才,学校可以专门为毕业年级准备参加实习的学生创造多种见习、实习及社会实践的机会,为进一步提升学业成绩的学生拟定顶岗实习及半日实习的遴选标准,对学生实行可协商的分层分类培养。我国西部地区规模较小的职业学校、生源不够的专业领域里,尤其应该这样办学。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从事幼儿保教工作的专门人才。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允许人为降低教师教育质量,为了这个“国控”专业真正有质量保证,学校必须把社会利益、社会责任放在最重要位置,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利益为核心,以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质量为底线,积极探寻并实施有效措施,在尽可能好的办学层面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
⑥ 什么是教学微单元
教学微单元,指将教学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和反思等在内的微型单元课程体系。
教学微单元,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教学课程中的“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单元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思考。
一个教学微单元的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字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教师可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⑦ 综合见习实际,谈谈你在微格教学课程中 对学习教学的感受
微格教学是我们作为师范生在学校里面最贴近我们学习的这个专业的实践课程。它是我们离开学校走上自己工作岗位最接近我们专业的课程,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地在学习这门课程,微格教学这门课给我们讲授了微格教学简介,讲授了微格教室的使用,最重要的还是作为老师该怎么为授课做准备:化学教学设计的书写。想以前没上这门课的时候,连三维目标都不能清楚的说出来,更不用说写三维目标了,现在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几句话脱口就能出!
⑧ A 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属于微课程吗
不是
一、微课程的特点:
容量小:一个课程仅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
时间短:教学视频一般不长于10分钟。
自足性:包含一些必要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视频(或其它媒体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能够在语意上表示其自身意义,无需再参考其他信息来理解。
基元化:具有不可再分性,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单元。
易传播: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二、微课程与相关概念的对比
比较维度
微型课程
(Mini-Course)
微讲座
(Micro-Lecture)
微课
(Mini-Lesson)
微视频
(Micro-Video)
多媒体课件
(Multimedia courseware)
数字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微课程
(Micro-Course)
概念性质
属于课程类
属于资源类
属于资源类
属于资源类
属于资源类
属于资源类
属于课程类
适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微格教学或者小粒度的网络课程。
主要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源或者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
主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或者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
是微讲座、短课和短课程常用的媒体表现形式。
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校本研修。
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教育叙事、校本研修。
主要适用于网络学习。
适用学习类型
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
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适合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主要应用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
适合教师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适合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
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适合碎片化学习。
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受众
学生
学生/普通民众
教师
所有人群
学生
所有人群
所有人群
技术媒体
PPT、视频、FLASH动画等。
主要为微视频。
主要为微视频。
视频-
PPT、FLASH动画、Authorware等
PPT、Flash 动画、视频、电子相册等
PPT、视频、FLASH动画、Storyline等集成工具。
数字故事是微视频的一种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体资源
微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什么不是微课程:
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
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视频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