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课程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 2020-11-28 18:42:59

Ⅰ 如何撰写课题的设计思路,方法和内容

一、 如何撰写课题综述

课题综述是选题涉及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专题搜集和必要的市场调研综合分析而写成的。

通过写作过程,了解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沥青设计思路为作品的设计打下基础。

课题综述只有800字左右,要求表述准确、观点明确、文字精炼。要把握“综”和“述”的特点。“综”式要求对所查阅的问小资料和市场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炼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及iushiyaoqiu对课题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课题综述是作者对选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发展前景、目的意义、创新性、实用价值诸方面的高度概括。

在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的文献应尽量全、尽量新。掌握全面、最新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要忠实文献原文。

3、参考文献不能省略,一般要求十篇以上,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

二、 如何撰写课题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

1、设计思路的撰写

总体上来说就是设计者以一个什么样的大体思路来完成自己的课题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规划选题的设计计划、设计步骤的主要组成部分、计划选题在什么地方有一些创新突破点、达到什么样的设计效果,最后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展现设计成果等方面。

2、设计方法的撰写

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实例分析法、十字坐标法、调查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希望点例举法、仿生学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缩小扩大法、缺点列举法,图表列举法,但所选择的课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可能只用到一种设计方法。可以说明在设计的某一阶段主要采用什么设计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进行市场调查时,应明确制定调查表,明确如何进行分析包括综合分析和设计分析。

3、设计内容的撰写

简单介绍自己为何进行这项设计(说明现有设计的缺点),重点介绍自己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自己将要在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的设计,并希望有所突破等方面。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填写课题申报表

1、关于课题申报表

未按要求填写的,应按要求填写到位。

封面上的"课题名称"如果研究方案里作了调整,这里封面上也需作相应调整;"课题负责人",只填写1个即可;"完成时间",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或1-2年,"完成时间"应填某年某月底,课题研究的正式开始时间早于申报填表时间;"成果形式"写一种即可,一般为"报告",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而"论文",为报告的高级形式;"单位及职务、职称",一般填3个内容,实在没有职务的,填单位、职称2个内容;"邮编、地址"应填写清楚、完整"联系电话"一般填写单位(自己办公室)电话和本人手机电话号码,便于我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面"课题组其他面员的有关情况"中的"课题内分工",应填写明确,尤其是谁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谁承担课题结题报告的执笔撰写任务应予明确;"课题负责人所有单位意见",单位公章和单位分管领导的签字,都不能少。如果课题已批准立题,而签字盖章都应该补上,否则你的研究得不到单位及领导的支持。

2、关于课题的题目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求符合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题目,是对研究的高度概括,文字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特色鲜明,字数一般不超过21个,如果太多时可使用副标题的形式。

对照上述要求,象申报2005年度省、市规划课题有的方面我们认为不太适宜,如"幼儿园英语"(目前争议较大,开设条件不够)、"图式理论在初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图式理论"不太适宜进行)、"在低段数学中培养学生'互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低年级还不太适宜)、"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英语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以提教学方式转变为宜)、"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入"(一般在高中研究);

有的内容(题目)我们市里已有比较多的研究,如果再去研究,我们认为必要性不大,如"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初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构建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新理念下的学生活作文的实践与研究"等;

有的题目提法欠妥,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后进生的研究"和"农村后进生自主学习心理素质优化的研究"中的"后进生"、"外来民工子女融入当地初中的实践与研究"(不明确)、"用新理念激活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一般用"新课标");

有的是老题目,如果要研究,须有新的角度。如"小学科幻画特色教育的研究",你的"科幻画",准备从那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呢?要在题目中表明这个新的角度、"幼儿园折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着眼于哪个新的角度呢?)、"幼我积极生存、安全自护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自护"教育方面的研究已比较多,目前强调加强幼儿园门卫保护、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保护等),可改成"幼儿园安全保护工作研究",或换成深一点的角度--"幼儿生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有的题目未加一定的限制词,使题目显得太大,如《我区社区教育的研究》,若改为《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统合的探索与研究》,研究角度就鲜明一些了。有的题目加了限制词,但不够恰当,影响了研究的价值,如"在童装之乡的学校美术教学中引入童装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可改为"在美术教学中引进童装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些规范的课题目,最好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方法为教育实验研究)。有的课题题目没有点明,所以需要在题目中点出来为好,否则象是经验总结式的题目。

如果谁的申报课题题目存在上述情况的,应作必要的调整。

3、关于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最后一个栏目为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要求方面的"说明",即规定研究方案撰写的内容方面的要求。

"说明"是这样要求的:

课题申报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电脑打印),并包括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可有的研究方案没有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写,需要修补。

一如写"课题的现实背景及",往往本人、本校、本县(区),甚至本市的背景情况、实际中碰到的、存在的问题情况没有反映或没有足够的反映。

这里介绍阐述的比较好的例子,如《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对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是这样陈述的:

"在幼儿班的多年教学中,经常碰到有孩子把积木塞进鼻孔,或手拿剪刀、竹竿在活动室里追逐打闹;或爬高爬低,乱挤乱撞,造成呼吸障碍、刺伤、摔伤等事故。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中也经常报道幼儿被拐、溺水、发生交通事故等严重事件,而且许多事例触目惊心。我们对幼儿班2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为

分类 孩子出生以来受过伤的 家长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没有进行过的 孩子出现问题时才进行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希望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全面指导、教育的

人数 98 48 115 37 200

百分比 49% 24% 57.5% 18.5% 100%

由上说明,幼儿期是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繁时期。分析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自身的弱点。在幼儿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及体力等方面远不及成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以外事故时,很难及时作出正确反应,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幼儿家长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还很不重视。据资料反映,国外对幼儿此方面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强于国内孩子。另外,家长希望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较为全面指导人数达100%,这说明家长对幼儿园寄予极高的期望。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幼儿园纲要对此方面要求不够强调,同时也没有这方面的完整教材。因此,我们把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二如写"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些课题申报者往往把从网上浏览到的许多东西洋洋洒洒地写上,但是不是拿来作为对本课题的指导呢?本课题将要在上面引述基础上研究什么呢?我们本县(区)、本市、本省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呢?等等,都没有说,或没有很好说,如有必要请予补上。本县(区)、本市、本省的研究情况,可从近年来公布的立项课题和获奖课题成果目录中去作大概了解,还要去购买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

三如写"研究内容和目标",一些方案在"研究内容和目标"的陈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要么缺乏可操作性,要么缺乏"研究"性,有的是比较含混、罗嗦。

这里介绍陈述得比较好的例子,如《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

(一)研究内容:

1、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研究:

一是交通安全;二是生活安全;三是活动安全;四是防火安全;五是防止意外伤害,设计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

2、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一是采用集体教育活动进行;二是通过玩角色游戏进行;三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四是利用一些环境进行;五是与家长联系配合进行。

3、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一是案例、故事分析法;二是游戏模拟法;三是对比法;四是反语激将法;五是家庭作业法。"

上面对"研究内容"的叙述,可以看出课题设计者从"内容安排"、"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阐述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将"操作"与"研究"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晰,层次感强。

关于"研究的内容",一般还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如果是搞实验,还应写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而目前许多被立项的课题,需要但没有作"界定",也没有考虑"变"量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1、形成自我保护教育序列,提供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设计。

2、通过教育,使幼儿掌握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3、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规律进行揭示和探讨。"

上面对"研究目标"的陈述,很有层次感;二是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仿照采用;二是对幼儿有哪些帮助,使得幼儿掌握知识,增强意识,形成能力;三是理论突破,如规律性的揭示和探讨。

四如写"研究基础",往往是课题申报之前没作任何研究,开始申报就是县(区)级,甚至市、省级课题,或者对自己研究室的其他课题,包括本校其他研究的课题没有加以联系起来,象是孤零零的一个。实际上,仔细想想,"研究基础"方面还是有内容可以写,而且是必须给予反映的。如《中国教育券制度的实践与探索》这本书,写的是长兴县教育券这一省级规划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省教育厅在长兴县召开教育券研讨会等情况。可省厅领导黄新茂却在研讨会上提出:"如明后年,全国课题立项时浙江教育券立进去,作为全国规划课题"。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有了长兴的研究基础、全省研讨会的基础,才考虑全国课题的立项。所以你们在申报省、市科研课题时应将"研究基础"写上,或者说,当你们已有一定研究基础时再报省、市级课题,才更具有条件,才更有资格。

五如"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要有阶段时间和阶段任务,不能脚踩西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至少是三个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结题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可以具体分出几个来。课题组人员分工也要具体、明确,不能全由主持人一人来做。有的课题较大,需要明确立子课题,那么,由谁,承担什么样的子课题,应该明确。

六如"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课题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所在单位所能提供的人、财、物力的支持程度。有的课题涉及到自己的权限,须得单位领导同意和支持。所以单位盖章、领导签名这一条争取到,一定得补上。

二、课题实施

1、应按照开题会议最终确立的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认真实施研究。应保证研究方案的严肃性,对开题会议最终确定的课题题目、主要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及步骤分工等不随意变动。

2、要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确定的方法、内容、步骤、要求等,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切实实施好研究工作。大家可以翻阅我们提供的(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化课题优秀研究报告(论文(选)),其中的"课题的实施"部分,不难看出这些课题的承担者们所进行的扎扎实实的研究(实验)工作。

3、严格执行所订立的课题研究制度,如应按设计的《课题实施记录本》及时记录"课题实施的阶段性计划"、"相关理论学习的摘要、心得"、"课题组活动(包括调研、访问、开课、评课、随感等)情况";根据阶段小结要求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成绩"、"课题研究的问题与不足"、"课题研究改进的措施"等情况及时填写在《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表》中;课题组成员应努力完成阶段性研究(实验)任务,并认真组织(参加)阶段性研究的小结交流活动。

4、研究者"资料意识"要强,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应尽可能地形成资料,包括开题报告、前测资料及分析报告、阶段小结、活动材料、交流材料、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相关案例、后测资料及分析报告、获奖资料等、要十分重视资料的整理工作,对收集的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予以保存,最好采用资料卡或采用电脑摘要储存。各类研究资料应建立档案,分类存档。

5、各课题承担者应经常向各县、区(市属学校直接向市)教科规划办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管理。

谈谈教学反思的写法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是研究人员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

(一) 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 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三) 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一)课题名称。

要求:简明、贴切、清晰。

如:学生电子成长记录的研究和应用

(二)课题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问题,说明课题名称及其关键词的涵义。方案设计的许多内容将由此发出去。

科学的课题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内容和活动切题,防止研究目标和方向的转移或使研究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

例: “电子成长记录” 课题

利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反映学生多个方面的努力,进步和成就。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在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学生成长记录”子课题选题:

1、生成长记录的项目(认知、情感、技能等)以及对应的评价和记录方法;

2、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评价方式的设计对实现“电子成长记录”的影响;

3、网络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模型的构建;

4、学科知识单元或活动单元的形成性评价如何设计;

5、如何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6、如何发挥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7、如何通过“电子成长记录”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8、如何通过“电子成长记录”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9、“电子成长记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理论与实验数据);

(学生、教师、家长的个案研究;实验班形式的研究;不同素养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的问题。可说明:

1.研究原因。

具体说明:

(1)时代背景。用以说明研究者选用的新的社会参照标准。

(2)针对问题。说明根据新的社会参照标准的要求,本课题试图解决的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总课题所列问题要包容子课题旨在解决的问题,防止各说各的互相矛盾。子课题要根据总课题所列的某些问题作具体说明。

旨在解决的问题要与研究目标、指导理论、研究内容及操作变量等相呼应,前后照应,防止相互分离。

(3)学生发展的需要。

(4)学校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新要求变为现实。如果这些要求不能实现,不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影响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综合国力及其在21世纪的竞争力。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我国人才的质量。因此,

新要求必须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行为和素质,变为学校的管理。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建立学习、交流和沟通的信息化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切合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评价改革已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实践。评价已成为新课程改革急于突破的瓶颈。

评价的多元化、实时化、网络化、过程化、质性化、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

发挥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 课题研究的对象。

可说明:

1.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对象的代表性

2.根据统计学要求推算研究对象的数量

3.通过前测对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进行等化处理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和对照对象。

对象可以是: 自然班、学科组、活动组、学生个体、教师、家长等

Ⅱ 求四杆机构课程设计模板或者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目:四杆机构设计B4-b
姓名:郑大鹏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参数
转角关系的期望函数 连架杆转角范围 计算间隔 设计计算

手工 编程 确定:a,b,c,d四杆的长度,以及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每一计算间隔的转角偏差值

60° 85° 2° 0.5°
y=㏑x(1≦x≦2)

设计要求:
1.用解析法按计算间隔进行设计计算;
2.绘制3号图纸1张,包括:
(1)机构运动简图;
(2)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在计算点处的对比表;
(3)根据对比表绘制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的位移对比图;
3.设计说明书一份;
4.要求设计步骤清楚,计算准确。说明书规范。作图要符合国家标。按时独立完成任务。

目录
第1节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3
1.1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3
1.2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 3
1.3 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3
第2节 设计介绍 5
2.1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原理 5
2.2 按期望函数设计 6
第3节 连杆机构设计 8
3.1连杆机构设计 8
3.2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 8
3.3确定结点值 8
3.4 确定初始角 、 9
3.5 杆长比m,n,l的确定 13
3.6 检查偏差值 13
3.7 杆长的确定 13
3.8 连架杆在各位置的再现函数和期望函数最小差值 的确定 15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第1节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1.1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是根据给定的要求选定机构的型式,确定各构件的尺寸,同时还要满足结构条件(如要求存在曲柄、杆长比恰当等)、动力条件(如适当的传动角等)和运动连续条件等。
根据机械的用途和性能要求的不同,对连杆机构设计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设计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三类问题:
(1)预定的连杆位置要求;
(2)满足预定的运动规律要求;
(3)满足预定的轨迹要求;
连杆设计的方法有:解析法、作图法和实验法。
1.2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
对于四杆机构来说,当其铰链中心位置确定后,各杆的长度
也就确定了。用作图法进行设计,就是利用各铰链之间相对运动
的几何关系,通过作图确定各铰链的位置,从而定出各杆的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分为四种情况 :
(1) 按连杆预定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 按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
(3) 按预定的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4) 按给定的急回要求设计四杆机构
1.3 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在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时,首先需建立包含机构各尺度参数和运动变量在内的解析式,然后根据已知的运动变量求机构的尺度参数。现有三种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是:
(1) 按连杆预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 按预定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3) 按预定的运动规律设计四杆机构
1) 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
2) 按期望函数设计
本次连杆机构设计采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中的按期望函数设计。下面在第2节将对期望函数设计四杆机构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2节 设计介绍
2.1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原理
如下图所示:

设要求从动件3与主动件1的转角之间满足一系列的对应位置关系,即 = i=1, 2,… ,n其函数的运动变量为 由设计要求知 、 为已知条件。有 为未知。又因为机构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不会改变各机构的相对角度关系,故设计变量应该为各构件的相对长度,如取d/a=1 , b/a=l c/a=m , d/a=n 。故设计变量l、m、n以及 、 的计量起始角 、 共五个。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Oxy,并把各杆矢量向坐标轴投影,可得

为消去未知角 ,将上式 两端各自平方后相加,经整理可得
令 =m, =-m/n, = ,则上式可简化为:
2-2

式 2-2 中包含5个待定参数 、 、 、 、及 ,故四杆机构最多可以按两连架杆的5个对应位置精度求解。
2.2 按期望函数设计
如上图所示,设要求设计四杆机构两连架杆转角之间实现的函数关系 (成为期望函数),由于连架杆机构的待定参数较少,故一般不能准确实现该期望函数。设实际实现的函数为月 (成为再现函数),再现函数与期望函数一般是不一致的。设计时应该使机构的再现函数尽可能逼近所要求的期望函数。具体作法是:在给定的自变量x的变化区间 到 内的某点上,使再现函数与期望函数的值相等。从几何意义上 与 两函数曲线在某些点相交。
这些点称为插值结点。显然在结点处:

故在插值结点上,再现函数的函数值为已知。这样,就可以按上述方法来设计四杆机构。这种设计方法成为插值逼近法。
在结点以外的其他位置, 与 是不相等的,其偏差为

偏差的大小与结点的数目及其分布情况有关,增加插值结点的数目,有利于逼近精度的提高。但结点的数目最多可为5个。至于结点位置分布,根据函数逼近理论有
2-3
试中i=1,2, … ,3,n为插值结点数。
本节介绍了采用期望函数设计四杆机构的原理。那么在第3节将
具体阐述连杆机构的设计。

第3节 连杆机构设计
3.1连杆机构设计
设计参数表
转角关系的期望函数 连架杆转角范围 计算间隔 设计计算

手工 编程 确定:a,b,c,d四杆的长度,以及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每一计算间隔的转角偏差值

60° 85° 2° 0.5°
y=㏑x(1≦x≦2)

注:本次采用编程计算,计算间隔0.5°
3.2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
根据已知条件y=㏑x(1≦x≦2)为铰链四杆机构近似的实现期望函数,
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条件 , ,可求得 , 。
(2)由主、从动件的转角范围 =60°、 =85°确定自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分别为:

3.3确定结点值
设取结点总数m=3,由式2-3可得各结点处的有关各值如表(3-1)所示。
表(3-1) 各结点处的有关各值

1 1.067 0.065 4.02° 7.97°
2 1.500 0.405 30.0° 49.68°
3 1.933 0.659 55.98° 80.83°

3.4 确定初始角 、
通常我们用试算的方法来确定初始角 、 ,而在本次连杆设计中将通过编程试算的方法来确定。具体思路如下:
任取 、 ,把 、 取值与上面所得到的三个结点处的 、 的值代入P134式8-17

从而得到三个关于 、 、 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后得出 、 、 ,再令 =m, =-m/n, = 。然
求得后m,n,l的值。由此我们可以在机构确定的初始值条件下找
到任意一位置的期望函数值与再现函数值的偏差值 。当
时,则视为选取的初始、角度 满足机构的运动要求。
具体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t PI/180
void main()
{
int i;
float p0,p1,p2,a0,b0,m,n,l,a5;
float A,B,C,r,s,f1,f2,k1,k2,j;
float u1=1.0/60,u2=0.93/685,x0=1.0,y0=0.0;
float a[3],b[3],a1[6],b1[3];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exit(0);
}
a[0]=4.02;
a[1]=30;
a[2]=55.98;
b[0]=7.97;
b[1]=49.68;
b[2]=80.83;
printf("please input a0: \n");
scanf("%f",&a0);
printf("please input b0: \n");
scanf("%f",&b0);
for(i=0;i<3;i++)
{
a1[i]=cos((b[i]+b0)*t);
a1[i+3]=cos((b[i]+b0-a[i]-a0)*t);
b1[i]=cos((a[i]+a0)*t);
}
p0=((b1[0]-b1[1])*(a1[4]-a1[5])-(b1[1]-b1[2])*(a1[3]-a1[4]))/
((a1[0]-a1[1])*(a1[4]-a1[5])-(a1[1]-a1[2])*(a1[3]-a1[4]));
p1=(b1[0]-b1[1]-(a1[0]-a1[1])*p0)/(a1[3]-a1[4]);
p2=b1[0]-a1[0]*p0-a1[3]*p1;
m=p0;
n=-m/p1;
l=sqrt(m*m+n*n+1-2*n*p2);
printf("p0=%f,p1=%f,p2=%f,m=%f,n=%f,l=%f\n",p0,p1,p2,m,n,l);
fprintf(p,"p0=%f,p1=%f,p2=%f,m=%f,n=%f,l=%f\n",p0,p1,p2,m,n,l);
printf("\n");
fprintf(p,"\n");
for(i=0;i<5;i++)
{printf("please input one angle of fives(0--60): ");
scanf("%f",&a5);
printf("when the angle is %f\n",a5);
fprintf(p,"when the angle is %f\n",a5);
A=sin((a5+a0)*t);
B=cos((a5+a0)*t)-n;
C=(1+m*m+n*n-l*l)/(2*m)-n*cos((a5+a0)*t)/m;
j=x0+u1*a5;
printf("A=%f,B=%f,C=%f,j=%f\n",A,B,C,j);
s=sqrt(A*A+B*B-C*C);
f1=2*(atan((A+s)/(B+C)))/(t)-b0;
f2=2*(atan((A-s)/(B+C)))/(t)-b0;
r=(log(j)-y0)/u2;
k1=f1-r;
k2=f2-r;
printf("r=%f,s=%f,f1=%f,f2=%f,k1=%f,k2=%f\n",r,s,f1,f2,k1,k2);
fprintf(p,"r=%f,s=%f,f1=%f,f2=%f,k1=%f,k2=%f\n",r,s,f1,f2,k1,k2);
printf("\n\n");
fprintf(p,"\n\n");
}
}
结合课本P135,试取 =86°, =24°时:
程序运行及其结果为:
p0=0.601242,p1=-0.461061,p2=-0.266414,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when the angle is 0.000000
r=0.000000,s=1.409598,f1=-125.595070,f2=-0.296147,k1=-125.595070,k2=-0.296147

when the angle is 4.020000
r=7.954308,s=1.538967,f1=-130.920624,f2=7.970002,k1=-138.874939,k2=0.015694

when the angle is 30.000000
r=49.732372,s=1.924767,f1=-152.252411,f2=49.680004,k1=-201.984787,k2=-0.052368

when the angle is 55.980000
r=80.838707,s=1.864505,f1=-161.643921,f2=80.830002,k1=-242.482635,k2=-0.008705

when the angle is 60.000000
r=85.018051,s=1.836746,f1=-162.288574,f2=84.909149,k1=-247.306625,k2=-0.108902

由程序运行结果可知:当取初始角 =86°、 =24°时 ( =k1(k2))所以所选初始角符合机构的运动要求。
3.5 杆长比m,n,l的确定
由上面的程序结果可得m=0.601242, n=1.304040, l=1.938257。
3.6 检查偏差值
对于四杆机构,其再现的函数值可由P134式8-16求得
3-2

式中: A=sin( ) ;
B=cos( )-n ;
C= - ncos( )/m
按期望函数所求得的从动件转角为
3-3

则偏差为

若偏差过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应重选计量起始角
、 以及主、从动件的转角变化范围 、 等,重新进行设计。同样由上面的程序运行结果得出每一个取值都符合运动要求,即 :
=k1(k2)) (
3.7 杆长的确定
根据杆件之间的长度比例关系m,n,l和这样的关系式b/a=l c/a=m d/a=n确定各杆的长度,当选取主动杆的长度后,其余三杆长的度随之可以确定;在此我们假设主动连架杆的长度为 a=50 ,则确定其余三杆的长度由下面的程序确定: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void main()
{
float a=50,b,c,d;
float 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exit(0);
}
b=l*a;
c=m*a;
d=n*a;
printf("a=%f\nb=%f\nc=%f\nd=%f\n",a,b,c,d);
fprintf(p,"a=%f\nb=%f\nc=%f\nd=%f\n",a,b,c,d);
fclose(p);
}
运行结果为:
a=50.000000
b=96.912849
c=30.062099
d=65.201996
3.8 连架杆在各位置的再现函数和期望函数最小差值 的确定
如下面的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t PI/180
void main()
{
float a0=86,b0=24,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float A,B,C,s,j,k1,k2,k;
float x0=1.0,y0=0.0,u1=1.0/60,u2=0.693/85 ;
float x[130],y1[130],y2[130],a1[130],f1[130],f2[130],r[130];
int i;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
exit(0);
}
printf(" i a1[i] f1[i] r[i] k x[i] y1[i] y2[i]\n\n");
fprintf(p," i a1[i] f1[i] r[i] k x[i] y1[i] y2[i]\n\n");
for(i=0; a1[i]<=60;i++)
{
a1[0]=0;
A=sin((a1[i]+a0)*t);
B=cos((a1[i]+a0)*t)-n;
C=(1+m*m+n*n-l*l)/(2*m)-n*cos((a1[i]+a0)*t)/m;
j=x0+u1*a1[i];
s=sqrt(A*A+B*B-C*C);
f1[i]=2*(atan((A+s)/(B+C)))/(t)-b0;
f2[i]=2*(atan((A-s)/(B+C)))/(t)-b0;
r[i]=(pow(j,1.0/3)-y0)/u2;
k1=f1[i]-r[i];
k2=f2[i]-r[i];
x[i]=a1[i]*u1+x0;
y2[i]=log(x[i]);
if(abs(k1)<abs(k2))
{
k=k1;
y1[i]=f1[i]*u2+y0;
printf(" %-4d %-5.1f %-10.4f %-8.4f %-8.4f %-7.4f %-8.4f %0.4f\n",i,a1[i],f1[i],r[i],k,x[i],y1[i],y2[i]);
fprintf(p," %-4d %-5.1f %-10.4f %-8.4f %-8.4 %-7.4f %-8.4f %0.4f\n",i,a1[i],f1[i],r[i],k,x[i],y1[i],y2[i]);
}
else
{
k=k2;
y1[i]=f2[i]*u2+y0;
printf(" %-6d%-7.1f%-12.4f%-10.4f%-10.4f%-9.4f%-10.4f%2.4f\n",i,
a1[i],f2[i],r[i],k,x[i],y1[i],y2[i]);
fprintf(p,"%-6d%-7.1f%-12.4f%-10.4f%-10.4f%-9.4f%-10.4f%2.4f\n",i,
a1[i],f2[i],r[i],k,x[i],y1[i],y2[i]);
}
a1[i+1]=a1[i]+0.5;
}
fclose(p);
}
程序运行结果见附录。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学会了用解析法中的按期望函数设计连杆机构,理解了这一设计原理,知道怎样实现连杆机构两连架杆的转角之间的期望函数与再现函数之间的关系。
在本次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确定初始角 、 的值。这一环节我采用了C程序的方法来求解。虽然没有用笔算那样繁琐,但是在编写程序时,由于公式多,公式中设计的三角函数比较麻烦,因而在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大小不同的问题,但是最终凭借对公式的理解和对C程序的进一步掌握完成了这一解析问题。只有确定了初始角 、 ,才能正确检查偏差值 ,得到一对最理想的初始角使得偏差值 。通过C程序的求解,得出的结果说明能较好的满足连杆机构的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到完成。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掌握了课程设计书的书写格式,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恒,陈作模,葛文杰 . 机械原理[M] . 7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恒,陈作模 . 机械原理[M] . 6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附录:i为序列号 a1[i]= f1[i]= r[i] = k =
x[i]为自变量 y1[i]为再现函数值 y2[i]为望函数值

Ⅲ c语言课程设计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会令你一生都难忘,但难忘有很多种,你可以学了很多东西而难忘,也会因为什么都没学到而难忘!
2.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很枯燥的专业,但即来之、则安之,只要你努力学,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的。
3.记住: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更深。
4.C语言是基础,很重要,如果你不学好C语言,那么什么高级语言你都学不好。
5.C语言与C++语言是两回事。就像大熊猫和小熊猫一样,只是名字很像。
6.请先学习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不要刚开始就拿着一本VC在看,你连面向对象都搞不清楚,看VC没有任何用处。
7.对编程有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学习C++了。(是C++而不是VC,这两个也是两码事。C++是一门语言,而VC教程则是讲解如何使用MFC类库,学习VC应建立在充分了解C++的基础之上。看VC的书,是学不了C++语言的。)
8.学习编程的秘诀是:编程,编程,再编程;
9.认真学习每一门专业课,那是你今后的饭碗。
10.在学校的实验室就算你做错一万次程序都不会有人骂你,如果在公司你试试看!所以多去实验室上机,做得多了,毕业后就错得少了
11.从现在开始,在写程序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12.不要漏掉书中任何一个练习题——请全部做完并记录下解题思路。
13.你会买好多参考书,那么请把书上的程序例子亲手输入到电脑上实践,即使配套光盘中有源代码。
14. V C、C #、.NET这些东西都会过时,不会过时的是数据结构和优秀的算法!
15.记住: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让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在学校你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读书,多读书,如果有条件多读原版书,你要知道,当一个翻译者翻译一本书时,他会不知不觉把他的理念写进书中,那本书就会变得像鸡肋!
16.我还是强调认真听专业课,因为有些课像《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等,这种课老师讲一分钟能让你明白的内容,你自己看要看好几个月,有的甚至看了好几年都看不明白。
17.抓住在学校里的各种实践的机会,要为自己积累经验,就业时经验比什么都有用。
18.多去图书馆,每个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很多好书等你去看!
19.编程不是技术活,而是体力活。
20.如果你决定了要当一个好的程序员,那么请你放弃游戏,除非你是那种每天只要玩游戏就能写出好程序的天才!
21.你要有足够的韧性和毅力!有个高手出一一道题测试你的韧性和毅力:找个10000以内的素数表,把它们全都抄下来,然后再检查三遍,如果能够不间断地完成这一工作,你就可以满足这一条。
22.找到只属于你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盲目的追随别人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Ⅳ 数字钟课程设计原理图以及制作方法

数字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学 年
学 期: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及职称:讲师
时 间:
地点:
设计目的
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
掌握各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了解面包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
了解数字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要求
1.设计指标
时间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
显示时,分,秒;
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5秒进行蜂鸣报时;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2.设计要求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电路仿真与调试;
PCB文件生成与打印输出.
3.制作要求 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

Ⅳ 问题④小学数学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 学段划分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

(三) 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Ⅵ Java课程设计问题

邮件已发送,请查收。
1.:

public class Matrix {
int i[][];
Matrix(){//构造一个10X10个元素的矩阵,没有数据
i=new int[10][10];
}
Matrix(int n,int m){//构造一个n*m个元素的矩阵,数据由随机数产生
i=new int[n][m];
for(int j=0;j<=n-1;j++){
for(int k=0;k<=m-1;k++)
i[j][k]=(int) (Math.random()*10);
}
}
Matrix(int table[][]){//以一个整型的二维数组构造一个矩阵
i=table;
}

public void output(){//输出Matrix类中数组的元素值
for(int j=0;j<=i.length-1;j++){
for(int k=0;k<=i[0].length-1;k++)
System.out.print(i[j][k]+" ");
System.out.println();
}
}
public void transpose(){//输出一个矩阵的转置矩阵
for(int j=0;j<=i[0].length-1;j++){
for(int k=0;k<=i.length-1;k++)
System.out.print(i[k][j]+" ");
System.out.printl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atrix m=new Matrix(4,5);
m.output();
System.out.println();
m.transpose();
Square s=new Square(5);
s.output();
System.out.println();
s.transpose();
}

}

public class Square extends Matrix{
Square(){
i=new int[10][10];
}
Square(int b){
super(b,b);
}
Square(int table[][]){
if(table.length==table[0].length)
i=table;
}

}

2:

public class Complex {
int x,y;
Complex(){}
Complex(int i,int j){
x=i;
y=j;
}
public void showComp(){
if(y>=0)
System.out.println(x+"+"+y+"i");
else
System.out.println(x+""+y+"i");
}
public Complex add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return new Complex(C1.x+C2.x,C1.y+C2.y);
}
public Complex sub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return new Complex(C1.x-C2.x,C1.y-C2.y);
}
public Complex multi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return new Complex(C1.x*C2.x-C1.y*C2.y,C1.x*C2.y+C2.x*C1.y);
}
public boolean equal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return C1.x==C2.x&&C1.y==C2.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mplex c=new Complex(1,2);
c.showComp();
c.addComp(new Complex(-1,3), new Complex(3,-3)).showComp();
c.subComp(new Complex(-1,3), new Complex(3,-3)).showComp();
c.multiComp(new Complex(-1,3), new Complex(3,-3)).showComp();
System.out.println(c.equalComp(new Complex(-1,3), new Complex(3,-3)));
System.out.println(c.equalComp(new Complex(3,-3), new Complex(3,-3)));
}

}

3.: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public class LayoutManag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JFrame jf=new JFrame();
JButton jbA=new JButton("Hello,");
JButton jbB=new JButton("取消");
JButton jbC=new JButton("确定");
JButton jbD=new JButton("Java!......");
JButton jb0=new JButton("0");
JButton jb1=new JButton("1");
JButton jb2=new JButton("2");
JButton jb3=new JButton("3");
JButton jb4=new JButton("4");
JButton jb5=new JButton("5");
JButton jb6=new JButton("6");
JButton jb7=new JButton("7");
JButton jb8=new JButton("8");

JPanel jp=new JPanel();
jp.setLayout(new GridLayout(0,3));
jp.add(jb0);
jp.add(jb1);
jp.add(jb2);
jp.add(jb3);
jp.add(jb4);
jp.add(jb5);
jp.add(jb6);
jp.add(jb7);
jp.add(jb8);

jf.add(jbA,BorderLayout.NORTH);
jf.add(jbB,BorderLayout.WEST);
jf.add(jbC,BorderLayout.EAST);
jf.add(jbD,BorderLayout.SOUTH);
jf.add(jp,BorderLayout.CENTER);

jf.setTitle("布局管理器");
jf.setSize(300, 300);
jf.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jf.setVisible(true);
}

}

Ⅶ 设计书编写方法与要求

(一)课程设计报告编写要求与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课程设计,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提高鉴别能力;由各岩类的填图方法单独实验到造山带综合填图方法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区域地质的时空想象能力,达到巩固书本知识和提高实际地质工作能力的目的。课程设计课安排在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编写的基本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课程设计,以模拟项目任务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为依据,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作业,内容严格执行1∶5万区域地质填图项目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言,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地质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工作部署,质量管理与监控,经费预算,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还应有如:工作周期、人员安排、经费模拟预算、预期提交地质成果,附图应有工作程度图、区域地质草图、工作部署图等。

(三)课程设计编写基本方法

在认真学习“区域地质调查”课程教学设计大纲、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深刻领会课程设计附录1(后附)模拟任务书——赵川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修测任务书,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赵川幅》(彩色印刷图),反复阅读课程设计附录2(后附)——商南县赵川幅区域地质概况和本区初次完成的《商南县赵川幅一带区域地质图说明书》,借助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有关工作参考定额及单价等资料,按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大纲中规定的“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的详细要求,完成模拟设计书。

设计书主要由以下八章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言(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第二章:前人工作的评述;第三章:地质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附测区地层序列表);第四章: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附区域地质图草图);第五章:工作部署(附遥感地质解译草图及地质解译程度分区图等);第六章:质量管理与监控(可略);第七章:经费预算(附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第八章: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四)设计书编写的具体方法

以“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要求为编写提纲,运用“区域地质调查”课所学基本理论和三大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实验已掌握的基本方法,完成模拟设计书和相应的附图。设计书中的插图可用绘图铅笔或利用绘图软件(如CorelDRAW)等编绘,图件要正确,要素齐全、美观,布局合理。编绘设计书附图时,一定要合理利用附录中提供的工作设计为底图(见附图7),利用条、框、符号、注释、代号、涂色等方法,尤其要合理填补底图右侧部分空白已留的各图例框,分别编绘工作程度图、完善区域地质草图、工作部署图等。

项目的费用预算中,要分别进行总费用预算和分年度进行预算。虽然课程设计采用模拟方式进行,要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最接近真实的状况。此次模拟规定:学生设计书编写年度即为任务书下达年度(20 × ×年)为当年度,依次进行当年和下年度的野外调查阶段工作费用和第三年度的室内报告编写、印刷出版等费用。

Ⅷ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问题求思路

#include<stdio.h>这是c的输入输出
#include<iostream.h>这是c++的输入输出,改为#include<iostream>,删了#include<stdio.h>试试吧

Ⅸ 解决课程设计常见的基本策略的思路和策略怎样表达出来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范文、实验性论文范文、描述性论文范文和设计性论文范文。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