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❶ 高职高专中应用电子技术的主要课程
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CAD、电子测量与传感器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有单片机及嵌入式微机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工业计算机及工控组态应用技术、电子产品生产组织与管理、现代电子生产线设备(贴片机、波峰焊、回流焊、AOI等)维修维护技术。
要求
1、 必修课程全部合格 2、 取得总学分数至少为155 3、 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及以上证书 4、 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5、 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核发的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二级考试:C语言
❷ 浅谈如何开展电工技能课程教学
电工电子学是工科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文章就如何讲好这门课程谈了一些教学经验。
❸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丁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实践 一、高职院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这是高职实现学生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堂理论教学应与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按照职业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内容的复杂性与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设计 1.制定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编写相应的教材 在学期开课之前,深入了解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形式为载体的课程内容体系, 确定实践、理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设计好每一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设计一要突出能力培养;二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要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十大项目为基准设计。①日光灯电路连接与安装;②调光台灯组装;③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④变压器与电动机;⑤电子助听器安装;⑥万用表组装;⑦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 ⑧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⑨时序逻辑电路;⑩组合逻辑电路。 2.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集中指导法:在实训过程中,对于出现较多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示范和指导。表扬与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全体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3)个别指导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需准确地发现个体的差异,针对个别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根据实际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3.创新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诱导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理论和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板书、多媒体演示、EWB 虚拟实验设计演示、课堂小测试、重点问题课堂讨论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感、责任意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实践证明,教学手段从单一满堂灌形式向多样化传授方式发展,可提高学生出勤率,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 4.将EDA 仿真软件引入课堂 针对学时缩减与内容剧增的矛盾,我们的解决思路是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EDA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提升学习兴趣,直观感受基础理论和概念。在教学中使用仿真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仿真虚拟实验的过程,从构思、建设调试到出结果,使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实践能力完美结合,也是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实践的考试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是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报告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只能做参考,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发现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 如果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不好,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分。每次实训,我们都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考核命题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实验及相关知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能反应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
❹ 电工电子技术是什么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
电路专的暂态分析;
单相正弦交流属电路;
三相电路;
半导体基础知识;
晶体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
组合逻辑电路以及时序逻辑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
❺ 对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看法
1.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很重要。
2.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历史很短。
3. 电工电子技内术这门课的教科书存在很多漏容洞。
例1:电流电压一会儿关联一会儿非关联,使人感觉捉摸不定;
例2:用百万分之一的“少子漂移电流“与多子的扩散电流相平衡,简直比以卵击石更荒谬,害了一代又一代人。
例3:放大器工作点不知多大才为最合适。
例4:晶体管放大器不知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为多大。学了放大器,还是被蒙在鼓里。
4. 已经有很多人改进电工电子技术教科书的写作,最典型的就是元增民写作的新体系特色电工技术教科书《电工技术》以及新体系特色模拟电子技术教科书《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已经连续出版3个版本,国内几十所院校采用获得很好教学效果,银孚注电培训学员效果很好,学员普遍喜欢。
❻ 电工电子技术的图书4
作者:邵展图、孙正凤、谢忠志、徐敏、夏春荣、乐颖、朱照红、何薇、邱浩、刁红艳、韩建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详细信息
:
ISBN:9787302335535定价:39元印次:1-1装帧:平装印刷日期:2013-10-23 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并融入本课程多年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编写了本教材。教材紧扣“教学大纲”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注重技能培养,突出实践与应用;内容翔实,结构合理,文字简明,通俗易懂。
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二极管与晶闸管、三极管与集成运算放大器、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各章开始均列出了学习目标,以便引导教学,并在每章最后配有思考与练习。为了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全书共安排了22个实验与实训项目。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机械、数控等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也可作为相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自学用书。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日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等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编者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并融入本课程多年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一、 目标明确,定位科学合理在内容安排上,紧扣“教学大纲”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教材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可满足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对于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二、 改革编写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引导上,力图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以理论描述为主的编写方式,弱化理论推导,重在技术应用;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和内容,增加与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应用性实验和实训项目。例如,教材中对于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都尽量按照“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要求编写,努力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除了设计有22项“实验与实训”外,在教材各章节中,都安排有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三、 更新内容,反映电工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和电工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把握好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衔接及知识的延伸,教材内容也相应有所更新。例如,电子技术部分的内容从以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从以内部电路为主,转到以电路外部特性和芯片应用为主;从以模拟电路为主,转到模拟与数字电路比例协调、相互兼顾。同时,适度地引入电工电子技术方面比较成熟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例如,增加了软启动器、变频器、传感器、新型集成芯片的应用等。四、 创新教材呈现形式,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教材较多地利用了图片、实物照片和表格等形式,将知识点或操作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还配有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挂图等,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丰富了教学资源。本书由邵展图、孙正凤任主编,谢忠志、徐敏、夏春荣、乐颖任副主编,朱照红、何薇、邱浩、刁红艳、韩建昌参加编写。唐培林审稿。希望本教材能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并恳切希望职业教育专家和广大师生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13.8
❼ 求高职教材《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
已知在三角形联结的三相对称负载中,每相负载为30欧电阻和10欧感抗串联,电源线电压为380伏,求相电流和线电流的数值
❽ 如何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电子技术课堂效率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超大规模集成化,电子产业超高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层出不穷,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整个产业市场对电工电子技术类应用技能型人才有广大的需求。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基础学科课程,是最终生产出电子产品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动手能力强,还应具有一定的电学基础知识,然而电学知识理论性知识多且复杂,理论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中职教育是一种应用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又必须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只有在学生系统掌握了电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可能让学生进行实践,以避免出现用电安全事故,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有所欠缺,因此要让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能够运用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实操培养动手能力,就有必要进行课堂改革,从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当下显得特别重要。
一、 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理论部分主要在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师利用黑板或多媒体对学生讲授的方式完成;实操部分则采取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车间,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教学。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自然就存在着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脱节的现象,导致有部分理论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做,还有一部分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却说不出这个项目为什么要这样做。
1、对于传统电工理论教学而言,在黑板上画一些复杂的电路控制图又比较耽搁时间。例如:QT60/80型塔式起重机控制电路主电路原理图在黑板上绘制至少要花掉3分钟以上的时间,原本课堂时间就有限,如果不再黑板上画图的话,老师就这样讲学生几乎听不懂,所以这种形式在老师书写板书的时候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讲授的知识点较少),然而换种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则不然,老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就将原理图制成PPT演示文稿,上课的时候直接播放就可以进行讲授,减少了传统式的书写板书环节,进而节约了部分课堂时间用于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点,但是即使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掌握效果也不是很好,老师传授得越多学生的消化知识能力反而表现得越弱。
2、对于传统电工实训教学而言,例如:实训教师对学生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实训时,已经离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了差不多一学期,早已把理论抛到了九霄云外,甚至对电路图的分析都全忘了,这个时候再进行实训效果自然就不够理想,即使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做出了实训产品,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则大多数学生仍然是讲不出原因的,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继续实训几个星期之后倒回来再让学生做之前的这个项目学生还是不会做。鉴于这样的现象,当下进行课程改革如何将理论和实操进行无缝对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3、最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由教室直接搬到了实训室,一节课也不再是以前的45分钟,可以是三个小时或者四个小时,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在学生“做中教,练中训,学中总结”,充分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对搭建声光控制灯电路项目任务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首先给学生安排项目任务,在学生对项目任务要求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声光控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图的各个单元电路模块配置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各单元模块的功能,最终让学生掌握电路的整体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这个时候再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实操动手连接实物,实物连接完毕后接着对电路进行调整和测量,然后进行检测,最终得出结果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我想这样的一堂课是非45分钟所能完成的吧,因此目前进行课堂改革也很重要。
4、理实一体教学也可以在计算机教室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电路和波形图的分析,可以采用一些电路绘图软件绘制电路图,这样学生按照电路流程自己动手绘制电路既增加了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又增加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因为自己动手亲自做的东西印象会更加深刻,电路图绘制完毕后还可使用软件仿真观察波形图,软件仿真产生的波形图是流动的,这就比教材上的波形易于分析。例如,在学习正弦交流电动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二、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可以丰富课堂的互动形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往往是采取问答方式进行,当然也有采取讨论方式进行的,然而往往在采取讨论的方式进行时并不容易也太顺利,这是因为针对一个设计的主题,往往会有一些内容需要书写在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又比较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教师会通过口述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于部分精力不够集中的学生而言,等老师描述完问题之后还不知道老师讲的问题是什么。
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实训室的布局与传统教室有所不同,实训室里往往对学生的课桌进行了分组调整,调整方式不一样,每组三到四桌围坐在一起,学生坐在座位上可以面对面交流,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亲切感和友谊,也可以每组3至4人安排在同一个试验桌,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当讲授到需要讨论的环节时,学生就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学生可做到无拘无束,效果明显。在实操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不仅可以组内讨论,还可以进行组间的讨论,尽可能的发挥出全体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动手中交流,在交流中动手,在动手中学习,在学习中动手,互相帮助,教师也由传统的讲授式转换为巡回指导,直到最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总结,通过样的方式就会直接丰富课堂的互动形式,达到课堂讨论的理想效果。
三、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里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与课本一致,即按照教材教学,然而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则可将教学内容拓展开来,教师制作课件时朝着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适当增加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尽可能的满足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电冰箱电路时,老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对“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讲解时可以插入一个电冰箱工作原理的视频,上课之前先播放准备好的视频,学生观看进行导入,当学生看完这段视频后事实上在脑海里就已经形成了电冰箱工作原理的初步印象,老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总结便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更进一步促进对电路原理图的理解,然后再按照电路图在考核台上接线调试,完成任务,通过自己动手做出的结论去验证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而灵活,倘使不采取这种方式,恐怕当老师讲了很久估计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四、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增加老师积极备课的愿望和提高教师的理论实操能力
利用理实一体方式教学的教学效果与老师的备课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上课的理论内容会展示在多媒体上。事实上所谓的制作课件备课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将教材上的内容制作成PPT,而是要设计教学内容该如何导入,如何讲解,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内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而且这种备课不同于写教案,这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反应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的熟练程度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为制作课件的水平越高课件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高,所以在老师进行积极备课后发现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学习变得更积极了,这就会激发老师更想上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愿望,自然老师也就会产生积极备好课的愿望,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大大的提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C620-1型车床控制电路教学时,当老师制作好了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得更认真了,这个时候老师就想把课件做得更好,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就会强烈的想要加入一些控制动画进行教学。
传统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是分开的,理论教师负责教理论,实训教师负责实训,相互之间交流不多,采用理实一体方式后,再也没有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之分。即理论教师要懂操作,实训教师要懂理论,两位教师要在同一个实训室指导学生,一个老师作为主讲,另一个老师辅助教学,或者两者交替进行,对于能力强的老师也可以一个人完成学生的理论和实操。但鉴于实训存在安全问题,最好两位老师上一个项目比较合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操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最前沿的电子技术发展信息,要将整个技术的发展方向分享给学生,使得他们有目标的学。
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作为中职教育电工电子技术类的专业课老师,更应该多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因为电工理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理论,对于许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是非常吃力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尝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就是一种很最重要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对接方式,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深化教学目标,还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技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当今社会是职业教育创新进步的时代,倘使各类学校结合学校自身实训条件逐步采用理实一体化方式教学,这将会多样化的促进中职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课堂创新,更进一步引领新的课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