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快乐数学画校本课程定位

快乐数学画校本课程定位

发布时间: 2021-02-19 09:35:18

1. 2010年吉林教育第2期目录去哪里找

  • 学困生,教师能为你做点什么 张丙庭;(3)
  • “同课异构”因何而异 蔡金忠;(6)
  • 浅谈阅读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高芳;(7)
  • 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康兴国;(8)
  • 基于任务型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曹明杰;(9)
  • 展现形成过程,优化概念教学 苏惠兰;(10)
  • 对创新性教学的再思考 熊宇红;赵凯;(11)
  •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关志辉;(12)
  • 碰壁点拨式数学教学模式 朱琦;(13)
  • 在课程整合中有效学习——浅谈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陈红梅;(14)
  •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陈翀;(15)
  • 刍议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嵇红梅;(16)
  • 摭谈“幼儿师范生物课的情感教育” 李凯;(17)
  • 把脉当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王惠琴;(18)
  • 浅议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形成策略 郭卫峰;(19)
  • 浅谈研究性学习 李艳红;(20)
  • 让“生命化作业”彰显数学魅力 朱萍萍;(21-22)
  • 领悟教材精髓——领悟教材内化教材提升教材 刘小红;(23)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传承与创新——一堂农村小学英语课的启示 顾秀岚;(24)
  • 寻找渗透数学思想的突破口 胡煌英;(25)
  • 重视课外阅读 促进学生发展 张晓培;(26)
  • 浅谈写字教学中的笔画变化 王向红;(27)
  • 架设经验与新知之间的桥梁 何永菊;(28)
  • 浅析篮球活动中的接球动作 王全友;张平;(29)
  • 论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谷玉艳;(30)
  • 浅议英语总复习的方法 张志英;(31)
  • 浅析音乐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 黄小琴;(32)
  •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 季婷婷;(33)
  • 谈生活教育理论与应用题教学的整合 王华祥;(34-35)
  • 浅谈儿童钢琴兴趣的培养 夏玉英;(35-36)
  • 让兴趣为英语学习插上翅膀 卢蓉;(37)
  • 话课堂 论教学
    创实效——再议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郑杰才;(38)
  • 京歌好听亦好唱 陆萍;(39)
  • 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强化时事教育 娄方应;(40)
  • 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张彩华;(41)
  • 让小学生享受英语学习过程 颜玉秀;(42)
  • 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 孙伏龙;(43)
  •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王永华;(44)
  • 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爱心意识 陆霞;(45)
  • 注重作业习惯 提升学生素质 李新建;(46)
  • 关于高中理科班历史教学的一些尝试 杨伟明;(47-48)
  • 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罗先云;(48)
  • 优化教学,约会精彩 费菊梅;(49-50)
  • 准备情绪 投入创作——“活动作文”教学探究 曹当妹;(50)
  • 自制教具 上好物理演示课 孙永才;(51)
  • 巧用插图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王霞;(52)
  • 浅谈体育课“用心就好”的反思 冯静;(53)
  • 一题多练,有效发展学生能力 吴祥珍;(54)
  • 运用趣味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王雪;(55)
  • 立足语文谈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祝林梅;(56)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郁瑾;(57)
  • 立足课本,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柳华玉;(58)
  •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策略 王玉根;(59)
  • 高中政治教材素材的剪裁 边洪伟;(60)
  • 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的活动氛围的创设 沈维珍;(61)
  • 英语课如何导入 左桂芹;(62)
  • 对大头娃娃舞引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探索 郑建娣;钟声;(63-64)
  • 让兴趣弥漫在阅读的空间 徐志华;(64)
  • 识字教学也可以如此美丽——听朱柏峰老师上《词串识字》有感 潘利斐;(65)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 衣华玲;(66)
  • 注重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宝红梅;(67)
  • 观、疑、议——古诗文教学感悟点滴 凌粉萍;(68)
  • 诗画结合 情境相融 姚风云;(69)
  • 浅谈学生习作的批改 张永兵;(70)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谈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 徐平屏;(71)
  •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陈向东;(72)
  • 由“70%”引发的思考——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蔡巧云;(73)
  • 作文与作文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王化文;(74)
  • 小议语文作业的沟通价值及其有效开发 章燕君;(75)
  • 让孩子心中的话自由流泻——《找春天》教学实录及评析 王怀耘;(76)
  • 开放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李颖;(77)
  • 略谈乐府与歌行 景曦红;(78)
  • 让学生“富”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陈锦凤;(79)
  • 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现状与对策 陆昌霜;(80)
  •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浅议 刘晓云;(81)
  • 优化课堂提问 指导有效阅读 赵晓丽;(82)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郑三福;(83)
  • 优化复习过程,提高语文素养 曹珊;(84)
  •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减负增效 许晴;(85)
  • 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谈 董柯;(86)
  •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王承娟;(87)
  • 激趣、设疑、拓展、求变——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探 姜小玲;(88)
  • 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伍凤贤;(89)
  • 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张淋淋;(90)
  •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模式探析 邢永彬;(91)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何松先;(92)
  • 自由选择 自主探究 刘素芸;(93)
  • 漫谈“数学与生活” 全翠花;(94)
  •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沈永玲;(95)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邵生贵;柳少华;(96-97)
  •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之旅 卜晓娟;(97)
  •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开展 周微;(98)
  •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之我见 张金銮;(99)
  • 几何图形计算公式的体验教学法 张霞;(100)
  •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陈炼;(101)
  •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训练 王先井;(102)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方法初探 刘冰;(103)
  •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荣;(104)
  • 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冒国平;(105)
  • 爱是良好教育的基础——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之一 梁平安;(106)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尝试 任云云;(107)
  • 例谈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关爱 王朝阳;(108)
  • 初中数学差生的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转化 张占武;(109-110)
  • 给有过失的学生搭个“梯子” 孙春艳;(110)
  • 浅谈教师在“师生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吴素飞;(111)
  •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龙安琼;(112)
  • 用音乐的旋律搭建情感的桥梁 张凤;(113)
  • 浅谈教师心理品质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陈凤云;(114)
  • 让学生当自己习作的“主治大夫”——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自改自评”“互改 许霞;(115)
  • 浅谈校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王洪波;(116)
  •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齐艳春;(117)
  •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伙伴 罗慧芳;(118)
  • 适度约束
    自由放飞——教师如何适度掌控体育课堂纪律 龚留风;何胜;(119)
  • 让孩子在爱的沐浴下成长 丁淑英;(120)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李荣艳;(121)
  • 浅谈中澳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钟丽莉;(122)
  • 教育孩子应宽严适度,严字当头 尤恒年;李玉兰;(123)
  • 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徐景章;(124)
  • 依托草根化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师素养 姜北光;(125)
  • 构建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 促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 唐立新;(126)
  • 谈如何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内驱力——以佛山市三水区小学教师培训为例 刘光达;(127-128)
  • 强化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范玉莲;(129)
  • 论幼儿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教育管理 孙寒冰;(130-131)
  •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的策略与措施 包白娣;(131)
  •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薛翠娣;(132)
  • 吉林省四平实验中学 (2+133-134)

2.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详细

常州市北环中学 邹浩芳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越来越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并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包括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简单地说,教育可以使人在知识和技能、能力、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教数学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养成一定习惯,形成一定观点。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笔者本着对数学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态度,本着对当今数学教育现状的无限担忧,通过几年的思考,于2005 年在《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刍议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文章,该文主要阐述了当今数学教育以及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主要还是停留教学层面上,还未正真上升到数学教育的高度;主要还是停留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未正真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上。该文将数学教育课程分为科学数学、艺术数学和计算机数学三大类,并且简要的阐述了每一类中应该包含那些数学内容以及需要通过那些途径来实现这些目标。 正是由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因此需要我们这些从事数学教育、教学一线教师不断的“上下求索”,对于我们来说,及时的开发出一套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的校本课程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从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一条必经之路。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建设肩负着真正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上几个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因此我们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教材补充进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为我们的核心宗旨。 在确定了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和核心宗旨以后,就要进行本课程基本框架的 构建工作了。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在现状下,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经过我们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同时邀请专家亲临指点,最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所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和《美丽的数学》。 在《古老的数学》一章中,并不是把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发现的一个体现数学史的认知功能的“遗传法则”。从数学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寻找数学发现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会数学家们为寻找这些知识的付出的艰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教材,让学生体会“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人生道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数学精神”。 在《好玩的数学》一章中,利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规律,以一系列数学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真正的数学其实可以是乐趣无穷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兴趣作为他以后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爱玩的游戏原来与数学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看似乏味的知识,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有用的数学》一章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设计了很多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数学,知道学习和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在《智慧的数学》一章中,通过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的看法。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典的数学问题、奇怪的数学问题。通过对“有趣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存在的智慧产生强烈的好奇与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奇怪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先进的数学》一章中,主要学习和研究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数学枯燥论”和“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数学教育上的贡献。 在《美丽的数学》一章中,展示给大家的是数学的美丽无所不在,数学的符号、公式、算法、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3. 快乐体验数学3画苹果

活动抄目标:1、在看看、说说中感受金金、蓝点点、青藤之间追求融融童真的过程,体验友情的魅力。2、尝试在问题情景中观察、分析画面,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东方娃娃07年3月综合版25本

4.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有哪些好题目

所谓校抄本课程就是把国家的必修课程、省市地方课程以及根据本校资源实际开设的课程三类课程进行整合,狭义上的理解为第三类根据本校实际开设的课程,比如如果是离山近的农村可以开发以山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体育传统活动“登山”、科学方面的“研究动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等.总的来说,就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同.
1、题材源于生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2 突出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3、给予足够空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体现算法多样.尊重学生的个性

5.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材料答案

我觉得你买一本课课通之类的教辅书 有配套答案的 还能帮助你学习 你这样问没人帮你弄得

6.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讲义或者教案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55/down-11758.html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2)
课题:面积是多少
适用年级:三年级
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并会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探索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其中“说一说”旨在引导学生对所学面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拼一拼”和“画一画”是书上例题和练习的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数一数”和“量一量”是两种基本的求面积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拓展思维;“估一估”是面积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初步的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本部分使用者则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参考”,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第三部分为“教学反思”,即内容设计者在教学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的综合思考和修改建议。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面积是多少
......

7.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求解

一、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当前,大多数学校将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活动课和选修课。从活动方式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
1.课程选择。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普遍的活动,是指在众多可能的课程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2.课程改编。指针对原有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一些学科上的修改。校本课程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某些具体的改动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3.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方式一般有关联课程与跨学科课程两类。4.课程补充。指为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杂志、声像材料、图画、模型的摘选等。5.课程拓展。课程拓展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6.课程新编。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例如,特色课程、乡土课程都属于这一类。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无论哪一个都与教师直接关联,或是由教师为主体进行的开发活动。教师都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实际的操作者,在整个课程开发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学生: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研制开发和具体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促进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之一。
在校本课程研究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倾向,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容(如,国家审定通过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时的选择、补充,乃至改编、整合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内容。
例如,《好大一棵树》就是东北地区某师大附小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的一个典型事例它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经过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发的一个综合课程内容,属于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小课题学习活动。这个内容共分为三个板块:一棵树的价值、回收废纸、一次性筷子。通过品德课与数学课的整合,学生们不仅在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激发了数学学习兴趣,锻炼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同时,强化了节约意识,提升了思想品德修养。
上海市某小学开发的低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思维训练活动课,则是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的数学活动课属于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这种活动课,在课程目标方面强调学生在兴趣中扩大数学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得发展。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思维训练活动课③为例,其基本内容分为活动性内容、探究性内容和读写性内容。
另外,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是隐性的,学生的需要有时候不能通过学生自己表达出来,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的作用可以忽视。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的进程,以求优化课程实施效果。
三、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和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当前,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活化教材转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践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尤其要关注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在这里,教教材通常是指教师只是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师只扮演着被动的课程接受者、实施者的角色。而用教材教,活化教材则集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选择、运用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积极性、主动性高涨,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高效顺利进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不仅是主力军和直接的执行者,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为此,教师首先要对国家标准标准以及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开发校本教材,而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群体,以自主、开放、合作的形式,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处理,也包括针对本校实际自主创生的新的课程内容。当然,就目前我国中小学实际而言,前者占更大的比例,而后者所占的比例视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出国家规定的12%(如,新课程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中规定,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比例为12%)。教师只有在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对相应内容的要求,较好地理解一套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课程内容。实践表明,那种撇开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论进行的所谓校本课程开发,往往是不可行的。
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才能将理想的课程,经过实施的课程,转变为学生习得的课程,进而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毕竟每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他们的内心需求、爱好特长、思想表现、品行修养、学习能力、学习动因以及心理素质千差万别,对课程有不同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作为教师,理应当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需。为此,了解学生,既要从宏观上熟悉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又要从微观上把握学生个体的鲜明特征。同时,学生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意想不到的智慧和灵感。
再次,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教学往往缺乏必要的监控能力,这就使他们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需要把握不准,也就不可能很好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因而,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关注教师的不断成长和专业发展,变得尤其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是孤军奋战,更多情况下需要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 校本课程整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或称校本课程发展)的一种模式,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不同年级、不同科目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围绕着共同的研究主题重新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开放的组织气氛和组织制度,从多学科的视角以平等对话、开放、合作的组织方式研究、设计、实施校本课程整合的学习主题④
,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体。
四、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核心
对于课程改革有这样一种说法 动不动在局长,改不改在校长,好不好在教师。可见,校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与否,校长是校本课程的领导核心,所以,校长的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具有六种职责:确定明确的办学宗旨、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建立良好的校内沟通网络、协调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与五种素质领导能力、规划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交际(合作)能力。
就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发挥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领导作用的基本前提,在于校长首先要具备必要的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否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命运。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反映着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决定了校长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作为一校之长,应该考虑诸如学校的教育目标什么?办学特色是什么?教师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什么需要?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密切切合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实际,校长就会逐渐形成基于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比如,如果校长一开始就把课程开发定向为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的话,那么,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长更多的是关心教师的积极参与,让教师在开发过程中提高课程意识,形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养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构建一个积极、创新的教师课程开发的共同体。其中,充分调动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
(二)是否具备有效交流与协调的能力等领导才能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人,校长必需具备一些基本的领导才能。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具有有效的交流与协调的能力,是校长领导才能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这既有利于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又有利于得到课程专家的指导,更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创设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三)是否具备必要的课程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有效和高质量。如果校长缺乏必要的课程知识,要想成功地领导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将是不现实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某师大附小的校长,自己既是课程论方面的专家,又在校本课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课程方面的相关知识十分娴熟,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动态时刻关注,同时,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本校的具体实际,因而能够领导本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当然,这样的小学校长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还是少数,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校长都要具备相当高的课程知识水平。只要校长平时注意积累必要的课程知识,时刻关注课程改革的新动态,就会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帮助。
(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助推器。学校的发展是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的,而校长的创新能力是核心。我们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中,校长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校长自身要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要有不断学习的良好品质;要善于反思,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要永远不满足于现状,针对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8. 快乐数学 伴我成长的艺术字怎么画

快乐数学 伴我成长的艺术字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