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Ⅰ 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
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
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
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Ⅱ 国家精品课程
一般学校抄科技处都有流程告之怎么申请精品课程,先填写申报表格,准备好精品课程网站的一些资料,如课程的视频介绍,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简介还有上课的视频,申报的表格等等太多太多就要放上去,现在做精品课程做的就是特色,想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需要够硬的师资力量,设备以及高质量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不过高质量的精品课程网站都可以由谷秋精品课程软件帮您来解决,可以上官方网站查看,http://www.guqiu.com 而且自带很多模板,可以在这里看到 http://www.guqiu.com/news/2008/07070946500037.html
Ⅲ 什么叫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 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 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Ⅳ 您好,请问10年评上国家精品课程,什么时候验收,有什么要求
国家级精品课程是4年验收,就是14年验收
2年的时候有个中期检查,就是说今年会检查
一般来回说,都是这个时候答会改版或许修缮一下自己的精品课程
这样子检查的时候留个好印象就比较容易通过
上次那个介绍的力拓科技我看下,还不错
你可以去网络搜索看看~
Ⅳ 何谓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启动于 2003 年,迄今已经举办 3 年,截至 2005 年已经评选国家精品课程 451 门,第三期评选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中。一所学校拥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数目的多少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诞生于 2003 年,与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同步成长,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是国内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精品课程开发专用产品,定位于协助教师开发专业的精品课程网站;同时也是目前唯一具备精品课程规范要求的网络课程开发系统,其开发的课程网站同时具备精品课程要求又可直接用于网络教学。一举两得,确保了学校的投资。
截至 2005 年 9 月,《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开发的国家精品课程有: 南京大学 《社会心理学》等共计 12 门
东北财经大学 《基础会计》等共计 5 门
湖南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共计 4 门
东南大学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等共计 2 门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等共计 1 门
金陵科技学院 《动画运动规律》等共计 1 门
西南石油学院 《钻井与完井工程》等共计 1 门
总计 27 门,详细课程名单请见附件
2005 年采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所开发的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课程各省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有:
江苏省: 29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44 门,省级精品课程 80 门
山东省: 6 所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27 门
浙江省: 13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2 门,省级精品课程 48 门
四川省: 4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8 门,省级精品课程 17 门
湖南省: 5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12 门
河北省: 2 所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9 门
湖北省: 1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7 门,省级精品课程 7 门
河南省: 4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6 门,省级精品课程 7 门
广东省: 2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2 门,省级精品课程 7 门
安徽省: 1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4 门,省级精品课程 6 门
河南省: 4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3 门,省级精品课程 4 门
陕西省: 2 所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4 门
吉林省: 1 所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4 门
甘肃省: 1 所高校,送报国家精品课程共计 2 门,省级精品课程 3 门
黑龙江省: 1 所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3 门
2005 年总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门数为 85 门,省级精品课程门数为 218 门。
详细课程清单请访问: http://www.skyclass.cn/jingpin/2005.htm
《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是专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而设计的专用产品,功能涵盖网络课程向导式开发、网站全自动管理(含自动上传)、课程在线评审、开发进度跟踪等丰富功能。不同于简单的,以精品课程学科建设为主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
目前,系统已经拥有了全国 20 个省市超过 100 家高校用户。
《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简介》
[ 产 品 简 介 ]
[制作流程][功能介绍][合成导出][向导与模板][管理中心]
您希望拥有一套《精品课程开发系统》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吗?现在您就可以免费下载一套功能强劲的免费体验版《精品课程开发系统》!请点击此处申请下载。
《基于精品课程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Ⅵ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网络文库里有,且免费下载
Ⅶ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估指标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宏达维文化等专业网站建设很有必要。④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教学队伍20分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 6分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
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 6分
1-3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目;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8分
教学内容20分
2-1课程内容[1]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10分 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10分
教学条件20分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10分
3-2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3-3 网络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
4-1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8分
4-2 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2分
4-3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教学效果20分
5-1 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4分
5-2 学生评教 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 8分
5-3 录像资料评价 课堂实录 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课堂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8分
Ⅷ 精品课程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6)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二、评估指标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六年四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估标准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教学队伍20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教学内容23分 2-1课程内容[1] 2-1-A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11分
2-1-B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8分
2-3实践教学[2] 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4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24分 3-1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8分
3-2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8分
3-3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8分
教学条件15分 4-1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5分
4-2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5分
4-3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5分
教学效果18分 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 6分
5-2学生评教 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 6分
5-3录像资料评价 课堂实录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6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 专家依据《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打分 80分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20分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