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① 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说明“标准”和大纲的主要变化
1。新课程标准主要强调了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意识,强调了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展专望数属学发展的历史,学以致用,和以前相比主要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必修1,2,3,4,5个模块,选修4个系列。其中选修增加了优选统筹和线性代数中的矩阵等简单的大学知识,导数,数学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等等。
②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课抄程的总目标袭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 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课程目标它对我们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对我们教学的启示: 1.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标在"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2.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观念、功能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对教师教学的"双促进"导向功能的作用,依据新标准的评价建议,讲究评价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总之,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使数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评价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④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 四基"和" 四能"有哪些
“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专
“四能”是指:属 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在原有"双基"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原有"两能"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4)2004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表现。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成三个水平,每个水平通过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质量表述,这四个方面为:情景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数学学业质量分为三个水平: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数学高考的命题依据;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
⑤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分制
“高中数学新课标实行学分制吗?”“新课标中的选修课考不考?”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分制”的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学分制管理”。
根据新课标,今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将分为必修和选修,各由不同模块、系列、专题组成,并给予不同的学分。针对有媒体就以此认为是实行“学分制”,专家作了澄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博士指出,新课改标准只是对每一模块或专题给出了学分,并不是说修到多少学分就能毕业,因此只能说是进行“学分制管理”。至于选修课考不考?专家表示,现在谁也说不准,今年高考有11个省市实行了自主命题,明年考试的自主权还将进一步提高,因此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2007年初北京市教委宣布当年9月北京市高中将进入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简称高中新课标),这意味着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按照一套全新的课程内容标准完成高中学习。一时间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但除了“学分制”这些表面变化,外界对于标准的实质内容了解甚少。具体到高中数学,作为全程参与课标研制、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编写的数学教师我觉得有必要把新的变化和内容介绍给公众,给所有即将接触新课标的学生和教师一点帮助。
目前为止高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大纲》虽几经修订但主要的教学内容与上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的内容没有太大差别,时代的发展要求高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世纪初国家启动了《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先后推出了初中和高中的新课标并编写推行了新的教材。以下结合我参与的部分工作和个人感受做几点介绍:
新课标产生经过详细论证和仔细研究。国家在研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时候组织了大批数学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分组拟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又经过几年的大范围研究讨论、教材范本试用最终定稿。新课标从理念上产生了较大变化,从内容上在保留必须内容的基础上大规模引入了区别于以往的新内容新知识。记得02、03年我加入课标实验研究的时候着实被这些变化吓了一跳,像算法这样的新内容在课标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新教材发生很大变化。以往全国一致的人教版统编教材将被各家不同的教材所代替,目前通过国家审核出版的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B版、北师大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版。以我所参与编写的人教A版为例,组织了强大的编写阵容:由高校数学教育专家、出版社专业编辑、一线教师组成,其中包括像我这样来自北京各高中的5名数学教师。本套教材包括必修、选修共26本,目前还在陆续出版修订之中。
大批新知识进入课标。高中生将可以选择学习一大批新颖的数学内容,例如算法、数学史、信息安全与密码、对称与群、数列与差分、矩阵与变换、风险与决策等。这些知识有的是原来高校的数学内容,有些甚至是我们在高校都没学过的。可想而知这样的变化将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重大的挑战。
.诸多变化必将导致高考改革。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表示为适应课程标准将对高考进行重大改革。目前2004年首批进入新课标试验的三个省市已经面临高考,此次北京在3年内较早进入课标改革,肯定会对2010年高考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改变至今没有任何资料,全社会都在关注我们也将不断跟进。
http://www.maikr.com/kan.aspx?id=3b31a645-7089-4300-9ac9-03c6efb05a07
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颁布的时间分别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01年修改稿2007年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4-1
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几点
一、提出的基本理念有 1、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标准》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课程教学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标准》合理地吸纳了我国数学教育中“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 4、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标准》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表明了《标准》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将使得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够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1、深入学习和理解《标准》,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 2、突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以形成积极的数学体验。 4、挖掘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5、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6、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7、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