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什么作用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2-21 18:52:19

❶ 课程教学大纲有什么作用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统设必修课、限选课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由中央电大统一制定;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既可选用中央电大的,也可由省级电大自行制定;自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省级电大自行制定。教学大纲对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和平时成绩等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对学习的建议,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会有所帮助。

❷ 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教学实施有什么作用

有益于社会稳定
一个 稳定的社会是对每个人都有益的。
法律教育从小抓起,是好事。

❸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教学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关系,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关系。

❹ 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从这几个方面回答: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❺ 什么是课程实施的形式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⑴问题教学法
⑵探究教学法
⑶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⑵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⑶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
⑵选择与确定问题
⑶讨论与提出假设
⑷实践与寻求结果
⑸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创造变异方法的教学中。如各种作物的杂交自交技术、人工诱变技术、原生质体的分离、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
2)、模拟教学法
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
3)、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作物育种目标制定、杂种后代单株选择、株系选择、自交系配合力测定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
(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
(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
(4)“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借助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能把语文只作为单纯的知识达标课程,而应该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与智能双向平等发展的黄金三角洲。“四分”的含义是指情知分类,能级分层,训练分步,教材分型。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吴俊鹏推荐
举报| 评论
0 1

疯疯由01
采纳率:97% 擅长: 英语考试 院校信息 学习帮助
其他回答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4)“情知对称”.

❻ 课程标准对教学实施具有什么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❼ 课程教学目标的作用有哪些

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从制定的依据来看,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一是学生需要,二是社会生活需要,三是学科发展需要。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是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从制定的主体来看,课程目标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工作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规定性,它不但考虑学科特点,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要。教学目标主要是由教师来制定,相对课程目标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目标的制定方面除了重视学科特点、社会需求以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特点。

从适应范围来看,课程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课程(教材)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其次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它是对局部的教育学产生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

二者之间又有联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起导向作用。教师在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课程宗旨。教学目标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然而,我们教师当中还有一部分对教学目标的作用与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节课下来,与教师的交谈中,当问到执教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随便说出一些。在目标的认识与叙述上,主要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

1、 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缺乏认识。有的虽然按要求制定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但不明白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学不是围绕着目标进行。或者只有过程,没有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

2、 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区分不清。在制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够具体、明确,往往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定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等。

3、 制定教学目标时,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和亲身经历实践,来探究完成分离物体的任务。”叙述上,行为动词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让学生了解物体分离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教学,以及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简化为导学、导教和导评(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 指导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是指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步骤、媒体的运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侧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侧宜选择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2、 指导学生的学

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通过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学生知道完成目标

或部分目标,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作用。

3、 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

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相对照,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

二、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

三、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 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考虑学科课程目标,如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科学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第二,考虑当前的教学任务适合为本学科三类目标中哪些类型的目标服务;第三,因为除了符号和事实性知识可以在短时内掌握之外,系统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都需要经过若干阶段,因此,不仅考虑目标类型,还应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学习阶段。第四,还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考虑目标的可行性。

2、 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1)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三维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适宜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等。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

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

(3)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一词应省略。

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 ”这类句式,因为这类句式中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❽ 教研课的作用是什么

教研课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

1.专题式教研:即教研时,教研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它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教研组是以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研究对象,先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围绕这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与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它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

2.问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最大区别在于问题式教研解决的是个性问题,而专题式教研解决的是共性问题。问题式教研时可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利用教研的机会提出,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

3.随机性教研:在教学中,倡导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研究。

4.互动式教研:组内教师上研讨课,上完课之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本节课进行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研讨中共同提高。

5.反思式教研:即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在探讨互动中,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求。每个单元结束后,大家结合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

❾ 什么是课程实施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⑴问题教学法
⑵探究教学法
⑶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⑵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⑶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
⑵选择与确定问题
⑶讨论与提出假设
⑷实践与寻求结果
⑸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创造变异方法的教学中。如各种作物的杂交自交技术、人工诱变技术、原生质体的分离、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
2)、模拟教学法
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
3)、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作物育种目标制定、杂种后代单株选择、株系选择、自交系配合力测定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
(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
(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
(4)“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借助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能把语文只作为单纯的知识达标课程,而应该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与智能双向平等发展的黄金三角洲。“四分”的含义是指情知分类,能级分层,训练分步,教材分型。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吴俊鹏
举报| 评论
0 1

疯疯由01
率:97% 擅长: 英语考试 院校信息 学习帮助
其他回答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4)“情知对称”.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