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
Ⅰ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由Alison King于1993年提出,后由哈佛教授Eric Mazur于1997年进行升级改进。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讲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换。
翻转课堂目的
一般来说,学生吸收并且真正掌握知识,需要两个步骤,接收信息和吸收内化。
在传统课堂中,讲师运用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在低头笔记和抬头听讲之中度过。课堂基本属于讲师一个人的舞台。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通过课后复习笔记,完成作业等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学生及讲师已经沿用多年,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讲师的教学进度容易把握,而学生因为有持续的知识输入,也会感觉到课堂的充实感。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吸收内化工作完全依赖学生自己完成。一旦学生自主能力弱,或者遇到较难的知识点和题目,内化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后续教学的开展会产生较大阻力。
由于以上的缺点,翻转课堂应运而生。讲师会在课前结合章节情况录制视频,并发布给学生。学生登陆账户观看视频,完成接收信息这个步骤。这样回归课堂后,学生就会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未解的疑惑走进教室。课上的主要工作变为学生基于视频内容,进行习题练习,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等,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教学流程的全方位把控。
翻转课堂准备
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前期准备工作异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接收信息的多寡,更关系到吸收内化的效果。前期准备包括以下4个步骤,师生思路转换,视频内容选取,视频录制技巧,视频结束检测。
师生思路转换
2016年第一次接触翻转课堂到现在整整4年的时间,可以说我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内心充满了疑惑,感觉就是把讲授知识的环节由面授变成了视频,而且很担心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新型模式。视频录制前的知识分类也很仓促,导致录制的量很大,连续2周一直在录影棚工作。周末班开课后,大概有1/4的学生表示对这种方法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周末班中很多学员是在职员工,经常会有出差情况,导致翻转视频来不及观看,影响后续学习。在第一学期周末班结束后,我进一步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思考,并在各大合作院校的方向班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由于大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且充裕,整体的效果会比周末班更好,而且配合度更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觉得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师生必须同时进行思想上的转换。
讲师首先需要对翻转理念进行了解,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和实施的必要性,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也许一部分讲师会觉得实施翻转课堂会打乱备课计划,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精力。但是我想说,在最开始的1-2年,工作量确实比往年会有增加,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课上活动时间的增长,学生内化效果的增强,都值得讲师付出更多努力。而且2年之后,我们前期准备的部分材料,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同时学生在课上完成内化后,会减轻讲师在课下的答疑任务,更好的保证工作生活平衡。当讲师转换思路后,需要将理念对学生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学生适应翻转的流程,认可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只有师生在思想上都进行转变,我们的翻转课堂才有了施展的舞台。
视频内容选取
内容的选取需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以F6第一章个人所得税为例,教学目标包括英国居民判定方法,免税及计税收入判断和个人所得税计算,难度依次递增。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希望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录制内容不宜过难,过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取了英国居民判定方法及个人所得税计算框架进行录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税法内容,并且知识客观上存在难度,所以需要知识脉络帮助其理解。思维导图(iMindmap) 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一个软件,讲义/课本可以配合思维导图进行细节说明。
不同科目设计
对于ACCA而言,所有的科目可以分为偏计算考察和偏文字书写的两大类。F1,F6这两个科目恰好各属于其中的一类。在我看来,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目,翻转课堂的设计也是需要区分的。对于F1等偏文字书写的科目,中国学生的语言水平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经常会有学生抱怨题目看不懂或者写不出。所以我会在课前发给学生配合读音的词汇表,让他们去进行记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对于考生理解讲义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结合语境的考题理解就会有削弱。所以在短期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是翻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F6等偏计算的科目而言,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Excel操作不熟练和计算逻辑性较差(Workings)。其中Excel操作可以通过课上吸收内化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计算逻辑性较差会导致考官判分出现很大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最终分数,这也是翻转需要攻破的另一个问题。
视频录制把控
对于ACCA课程而言,知识容量较多,并且课时相对有限。可以说每个讲师的课堂时间都非常宝贵,所以如果能够尽可能多的将知识讲解部分进行翻转,对于课上加强吸收内化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有的章节确实内容很多,如果全面翻转,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心里负担。翻转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实现结果的手段。所以如何把控翻转的数量,是每位讲师需要根据科目性质自行斟酌的。
其他课程借鉴
目前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课程依然是传统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同时采用两种学习方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所以院校讲师也可以考虑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或者寻求其他突破。
总结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翻转课堂的阶段性成果。诚然,翻转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难题,但这恰恰是各位同仁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坚信,通过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变主动,从孤立到共享的跨越!
作者:孔令裔,东亚国际金牌,未经允许请勿擅自转载
Ⅱ 什么是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盛行于西方.学生通过网络在家里网上学习 ,学习老师上传到网上的视频知识讲解.到校后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课堂上交流,教师点拨解惑.此模式在我国网络还不能推广,特别是农村,另外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学校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当前全面推行行不通.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当然,我国江苏南通东庐中学的纸质讲学稿倒是和翻转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学后教.不过,翻转课堂当前提的挺响,有意向的话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研究.希望您研究出的成果能共享一下.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起源
一直以来,在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了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学习跟不上,直到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在2007年春天,学校化学教师的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而那时YouTube才刚刚开始.更具开创性的一步是,他们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开辟出课堂时间来为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了.由于很多学生在每天晚上6时至10时之间下载教学视频,以至于学校的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时段经常崩溃.“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给他们一节课讲解30?60分钟.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方式教学了.”这对搭档对此深有感慨.
两位老师的实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至于经常受到邀请向全国各地的教师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他们二位都是优秀的教师,乔纳森曾因为出色课堂教学获得“数学和科学教学卓越总统奖”,而亚伦则因为翻转课堂也获得了同一奖项.
他们的讲座已经遍布北美,逐渐有更多教师开始利用在线视频来在课外教授学生,回到课堂的时间则进行协作学习和概念掌握的练习.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小镇高中的课堂,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教师也采用这种模式用来教西班牙语、科学、数学;并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
定义翻转课堂
不言而喻,“翻转课堂”的定义已经非常清晰了.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Ⅲ 大学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怎么写最好
可以找他们以前有写过的那种样子来参考一下。
Ⅳ 什么是混合式教学他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混合教学是一种结合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的“在线”+“离线”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
优势;
1,网上有资源,资源建设规范应能实现知识解释
2,线下活动应该能够测试、巩固和转化在线知识学习
3,流程包括在线和离线评估,流程和结果都需要评估
特点;
1、这种教学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的;
2、“线上”的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或者锦上添花,而是教学的必备活动;
3、“线下”的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
4、这种“混合”是狭义的混合,特指“线上”+“线下”,不涉及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其他内容,因为教学本身都是具有广义的“混合”特征的,在广义的角度理解“混合”没有任何意义。
5、混合式教学改革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有统一的追求,那就是要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造我们的传统教学,改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
6、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的时间同一的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
(4)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扩展阅读;
1、针对性不强
针对性不强这个是首要缺点,因为最终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性利用度高,容易存在实操性不强。因此,应该着眼于企业学习的实际情况,既不过多依赖于在线学习造成系统性不足,也不能单纯依靠传统教学。
2、耗费一定的教学设备
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软硬件因素,着眼于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建立起能为企业所用,为员工所用的混合式学习,所以相对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一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后盾,才可以完全实施有效。
Ⅳ 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慕课的兴起,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各高校如何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成为新的讨论话题甚至研究方向。
第一,学校应加强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重科研、轻教学,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排名”的普通省属本科高校而言。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及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受制于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足够实力推广混合式教学,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重视、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也是检验高校领导能否真正落实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二,学校应科学指导混合式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不可盲目,不可一刀切,应从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科学引导各学院、各专业、各课程从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是所有课程都有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利于知识的传授;而有些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则能够完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学校层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指导。
第三,学校应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师投身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就要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便利、实惠,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目前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学生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政策,还没有更多考虑这个问题,还是原来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环境下,导致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来改善教学成了老师的“良心活”。很多老师宁愿继续念书本、念ppt,也不愿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不要说进行投入更大精力的混合式教学了。这就说明学校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生自然也成为了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下面再谈谈如何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混合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Ⅵ 混合式教学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发展
混合式教学说白了就是在学校的传统教学还有就是在电脑啊什么设施上进行专在线教学,开展属混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不是去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去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
Ⅶ 如何有效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慕课的兴起,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各高校如何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成为新的讨论话题甚至研究方向。
第一,学校应加强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重科研、轻教学,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排名”的普通省属本科高校而言。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及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受制于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足够实力推广混合式教学,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重视、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也是检验高校领导能否真正落实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二,学校应科学指导混合式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不可盲目,不可一刀切,应从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科学引导各学院、各专业、各课程从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是所有课程都有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利于知识的传授;而有些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则能够完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学校层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指导。
第三,学校应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师投身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就要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便利、实惠,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目前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学生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政策,还没有更多考虑这个问题,还是原来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环境下,导致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来改善教学成了老师的“良心活”。很多老师宁愿继续念书本、念ppt,也不愿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不要说进行投入更大精力的混合式教学了。这就说明学校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生自然也成为了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下面再谈谈如何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混合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程度上会缩减学生课上时间,增加学生课下学习时间。这就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例如:如何全面掌握学生的作息情况、如何监督学生的学业水平等。再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时间进行自由支配,为学生资助安排线上学习时间提供便利。
第二,深化学分制改革。目前,很多高校正在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的制度需要完善。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应于学分制改革结合起来。有的老师希望进行混合式教学,而有的老师则没有这个打算。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为学生自由选择老师、选择课程提供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
第三,完善在线教学平台。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不少平台,很多平台也开放了面向校内使用的spoc平台,方便学校进行混合式教学。但是,不是所有的平台都能适应学校自身需求和学生需求。
第四,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就本人所在学校来说,教学管理系统虽然年年都在更新,但在功能上还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如果广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情况下,对于学生选课、信息查询等各方面的需求。
第五,加强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对于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来说,网络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无法实现wifi全校范围覆盖,学生上网学习不便利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下上学习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