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2-22 12:40:29

A.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这本书,徐宝芳版本和段玉山版本内容差异大吗

适合他的教育来,才是最好的教自育。最好的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是我们自身需要的,有利于眼前更有助于长远发展,能发现他的潜力与天赋,并且把特长充分发挥,同时能发现不足,并及时补救。最好的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的,而不是老师更不是书本。能充分的调动学习者得主动性与积极性。

B.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差异与联系

我这只有学校发的高中标准,其实课标平时都没有用,写的特别简单!如果你是老师,就看上一年的考纲;如果是学生那就更加没有什么必要了解了,还不如多看看课外书,上课认真听讲就行了,地理很好学的

C. 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2年版)word):http://wenku..com/view/e9d6da5777232f60ddcca1c3.html
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wenku..com/view/7e147d2d915f804d2b16c1d9.html

D.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1. 加强理论学习, 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 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 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 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 新课程注重 “师 生互动” 、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 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 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 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 " 按照课标 的目的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 " 。 根据教 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 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 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 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 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 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 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 进行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力量。 加强信息收集, 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 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 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E.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与旧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分析差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地理用书有四个版本,即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同一省份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版本,主要使用新人教版的省有:安徽、吉林、海南、福建、广东、辽宁、河南等。

F. 如何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尽可能缩小理想课程(课程标准)与文本课程(教材)、文本课程(教材)与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中的“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阐明、……”,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行为动词认知水平知识说出、举例、描述、辨认、列举、复述、背诵、回忆、选出、识别、再认、了解、确定等了解水平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应用水平技能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独立操作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迁移水平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第四,通过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了解本条标准对认知内容的基本要求。我们手头的二种不同版本教材在落实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上不同,一是人教版,把“地壳物质循环”部分安排在内、外力作用的知识之后,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讲述地壳物质循环;另一是山东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内、外力作用之前讲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地壳的物质循环”。因此,两种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同,以至“地壳物质循环”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铺垫、呈现方式不大相同。一种认为,内、外力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另一种认为,矿物、岩石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因而,前者并不过多讲述岩石的基本组成——矿物,而后者则增加了大量矿物的基础知识。二个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都讲述岩石的基本分类、三类岩石的形成、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及循环过程。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岩石”这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重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因此对于矿物、三大类岩石的具体特征等内容可以不在教学中进行讲述。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G. 如何写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呢

高中地理选修模块
(人教版)地理选修 整体教材分析

(一)课本内容体系结构分析
(二)课本对课内标要求的体现和对课标内
容的覆盖情况
(三)教学目标分析(容细化、拓展)
(四)编写特点分析
(五)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建议

一)本单元教材在整体中的地位、承前启后的关系和前后联系。
讨论:以人教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及亚洲、日本等为例分析。
(二)本单元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分析
—— 通读本单元课本,明确本单元体系结构,绘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本单元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标确定本单元的基本教学目标和拓展性教学目标。(见后页)
课堂讨论: “黄河”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显然弹性空间很大!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