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380vtcr课程设计

380vtcr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24 10:15:29

❶ 急求: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过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及传动装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目 录

1.设计任务书………………………………………………………………………………………………….3

2.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4

3.电动的选择………………………………………………………………………………………………….5

4.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5

5.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6

6.轴的设计计算……………………………………………………………………………………………..9

7.键连接的选择及计算……………………………………………………………………………….….12

8.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4

9.联轴器的选择……………………………………………………………………………….…………….14

10.润滑和密封方式的选择………………………………………………………………..…………….14

11.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15

12.参考文献…………………………………………………………………………………..….………….15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皮带运输机用
单级 斜齿 圆柱 齿轮减速器设计

目的:前修课程的实际应用
巩固专业理论和知识
培养设计计算能力
培养工程设计的综合能力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齿轮减速器:圆柱 圆锥 蜗轮蜗杆
单级 双级 多级(见图)

设计任务:
方案的构思与设计计算
装配图一 1号 草图和机绘图各一份
零件图1张 3号
设计说明书一份 20页以上
答辩 20分钟

内容与进度
1.方案设计
2.总体设计计算
3.主要零件设计计算
开式齿轮、带、链 闭式齿轮 轴、滚动轴承、 键…….…2天
4.装配草图设计、绘制……………………………………………………………6天
5.正式装配图、零件图绘制…………………………………………………….6天
6.设计说明书撰写………………………………………………………………….1天
7.答辩……………………………………………………………………….…………1天

题目与数据:
开式齿轮传动+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已知数据: F(N)=2600 V(m/s)=1.8 D(mm)= 500
五年两班 中等冲击

二.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1.传动简图设计
布局
带在高速级
链传动在低速级
开式齿轮传动在低速级
一根轴必须两个轴承支撑
合理性
齿轮润滑效果
带、链的松紧边
结构的紧凑性

三. 电动的选择
工作机所需功率: Pw=FV/1000=2600×1.8/1000=4.68kw
传动效率: 由表2-2得
η=η1×η2×η3……=0.99²×0.97×0.994×0.95×0.96=0.8329
电机所需功率: Pm’=Pw/η=4.68/0.8329=5.619kw
电机额定功率: 由表16-1得
Pm≥Pm’=7.5kw
初选电机: Y132M-4 额定功率7.5kw 满载转速970r/min
堵转转矩/额定转矩2.0 最大转矩/额定转矩2.0

四. 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1.传动比计算与分配
工作机转速: v=πDn/60000
n=60000v/πD=68.75
总传动比计算: i=N/n=1440/68.75=14.11
开式齿轮传动: i2=4-5
闭式齿轮传动比: i1=3-4.5
传动比分配: i1=105/31=3.387 i2=71/17=4.176
i=i1×i2=3.387×4.176=14.14

3.各轴的功率、转速、转矩计算( Pn 、nn 、Tn )
n1=nm=970r/min P1=Pm×η1=7.425kw
T1=9550P1/n1=73.10Nm
n2=n1/i1=286.4r/min P2=P1×η2×η3=7.130kw
T2=9550P2/n2=237.7Nm
n3=n2/i2=286.4r/min P3=P2×η3×η1=6.988kw
T3=9550P3/n3=233.0Nm
轴号 转速n 功率p 转矩T 传动比i
Ⅰ 970r/min 7.425kw 73.10N*m
3.387
Ⅱ 286.4r/min 7.130kw 237.7N*m

1
Ⅲ 286.4r/min 6.988kw 233.0N*m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 闭式齿轮设计计算
1)使用条件分析
传递功率: P1=7.425kw 主动轮转速: n1=970r/min
传动比: i1=3.387 转矩: T1=73.10N*m
2)选择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小齿轮:45号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30-255HBS;
大齿轮:45号钢,正火处理,硬度为190-217HBS.
3)确定许用应力
a.确定极限应力σHlim和σFlim
齿面硬度:小齿轮按230HBS,大齿轮按190HBS.
查图3-16,得σHlim1=580MPa, σHlim2=550 MPa
查图3-17,得σFlim1=220MPa, σFlim2=210 MPa
b.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缺点寿命系数ZN及YN
N1=60an1t=60×1×970×(5×300×16)=1.397×109
N2= N1/i1=5.719×108
查图3-18,得ZN1=ZN2=1;查图3-19,得YN1=YN2=1
c.计算许用应力
由表3-4取SHlim=1, SFlim=1.4
σHP1=σHP1 ZN1/ SHlim=580 MPa
σHP2=σHP2 ZN2/ SHlim=550 MPa
σFP1=σFlim1 YST YN1/ SFlim =314.28 MPa
σFP2=σFlim2 YST YN2/ SFlim =300 MPa
4)初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a.选择齿轮类型
拟选用斜齿圆柱齿轮,由表3-5初步选用8级精度
b.初选参数
β=15°,z1=31 , z2=z1×i1=105 , x1=x2=0 , ψd=0.9
c.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尺寸
因电机驱动,工作载荷中等冲击,查表3-1,得KA=1.5,取Kv=1.05;
因对称布置,轴的刚性较大,取Kβ=1,Kα=1.2,
则 K=1.5×1.05×1×1.2=1.89
由图3-11,查得ZH=2.44;
查表3-2,得ZE=189.8 MPa½;
取Zε=0.8 ; Zβ=(cosβ)½=0.983
可初步计算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mn等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d1=³√{(ZHZEZεZβ/σHP)²*(2KT1/ψd)*〔( i1+1)/ i1)〕}
=55.87
mn=d1cosβ/z1=1.741
按表3-17,取标准模数mn=2mm
a=(mn/2 cosβ)( z1+ z2)=140.8mm
圆整后取a=140mm
修改螺旋角:
β=arccos〔mn (z1+ z2)/2a〕=13.73°=13°43′48〃
d1= mn z1/ cosβ=63.8mm
d2= mn z2/ cosβ=216.2mm
b=ψd d1 =57.42mm,取b2=58mm, b1= b2+(5~10)=66mm
d.验算齿轮的弯曲强度条件
计算当量齿数:
zv1= z1/ cos³β=33.8
zv2= z2/ cos³β=114.5
查图3-14,得YFa1=2.5 , YFa2=2.2;
查图3-15,得YSa1=1.69 , YSa2=1.81
取Yε=0.7 , Yβ=0.9
计算弯曲应力:
σF1=2K T1/b d1 mn =66.25 MPa<σFP1
σF2=σF1 YFa2 YSa2/ YFa1 YSa1=62.44 MPa<σFP2

5)确定方案
设计内容 参数
小,大齿轮材料 钢45 ,钢45
小,大齿轮热处理方式 调质 ,正火
小,大齿轮齿面硬度HBS 230 ,190
接触许用应力: σHP1/ MPa ,σHP2/ MPa 580 ,550
弯曲许用应力: σFP1/ MPa ,σFP2/ MPa 314.3 ,300
模数:mn /mm 2
螺旋角β/(°′〃): 13°43′48〃
齿数:z1 ,z2 31 ,105
变位系数:x1 , x2 0.0 ,0.0
齿宽:b1/mm , b2/mm 66 , 58
分度圆直径:d1/mm , d2/mm 63.8 , 216.2
齿顶圆直径:d a 1/mm , d a 2/mm 67.92 ,220.3
中心距:a/mm 140
弯曲应力: σF1/ MPa ,σF2/ MPa 66.25 , 62.44

2.开式齿轮设计计算
1)使用条件分析
传递功率: P3=6.988kw 主动轮转速: n1=286.4r/min
传动比: i2=4.176 转矩: T3=233.0N*m
2)选择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小齿轮:45号钢,表面淬火,硬度为40-50HRC ,
大齿轮:球墨铸铁,正火,硬度为190-270HBS
3)确定许用应力
a.确定极限应力σFlim
齿面硬度:小齿轮按46HRC , 大齿轮按 250HBS .
查图3-17,得σFlim1= 360 Mpa ,σFlim2=230 Mpa
b.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缺点寿命系数ZN及YN
N1=60an1t=60×1×970×(5×300×16)=1.397×109
N2= N1/i1=5.719*108
查图3-18,得ZN1=ZN2=1;查图3-19,得YN1=YN2=1
c.计算许用应力
由表3-4取SFlim=1.4
σFP1=σFlim1 YST YN1/ SFlim =514.3 Mpa
σFP2=σFlim2 YST YN2/ SFlim =328.6 MPa
4)初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a.选择齿轮类型
拟选用斜齿圆柱齿轮,由表3-5初步选用8级精度
b.初选参数
β=12°,z1=17 , z2=z1×i1=71 , x1=x2=0 , ψd=0.3
c.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尺寸
因电机驱动,工作载荷中等冲击,查表3-1,得KA=1.5,取Kv=1.05;
因不对称布置,轴的刚性较小,取Kβ=1.35 , Kα=1.4,
则 K=1.5×1.05×1.35×1.4=2.98
计算当量齿数:
zv1= z1/ cos³β=18.12
zv2= z2/ cos³β=75.87
查图3-14,查得YFa1=2.92 , YFa2=2.25 ;
查图3-15,查得YSa1=1.52 , YSa2=1.81 ;
取Yε=0.8 , Yβ=0.92 ;
则:YFa1 YSa1/σFP1=8.63×10^-3 ;
YFa2 YSa2/σFP2=12.4×10^-3
取较大值 12.39*10^-3 计算
可初步计算出齿轮的模数mn :
mn≥(1+15%)³√〔(2K T3 cos²βYεYβ/ψd z1²)×(YFa1 YSa1/σFP1)〕
=5.97
又 a=(mn/2 cosβ)( z1+ z2)≥ D/2
则 mn≥ D cosβ/ (z1+ z2)=5.56
按表3-17,取标准模数mn=6mm
a=(mn/2 cosβ)( z1+ z2)=269.9mm
圆整后取a=270mm
修改螺旋角:β=arccos〔mn (z1+ z2)/2a〕=12.1°=1°6′
d1= mn z1/ cosβ=104.3mm
d2= mn z2/ cosβ=435.7mm
b=ψd d1 =31.29mm,
取b2=32mm, b1= b2+(5~10)=40mm

5)确定方案
设计内容 参数
小,大齿轮材料 钢45 ,球墨铸铁
小,大齿轮热处理方式 表面淬火,正火
小,大齿轮齿面硬度HRC ,HBS 46 ,250
弯曲许用应力: σFP1/ MPa ,σFP2/ MPa 514.3 ,328.6
模数:mn /mm 6
螺旋角β/(°′〃): 12°6′
齿数:z1 ,z2 17 ,71
变位系数:x1 , x2 0.0 ,0.0
齿宽:b1/mm , b2/mm 32 , 40
分度圆直径:d1/mm , d2/mm 104.3 , 435.7
齿顶圆直径:d a 1/mm , d a 2/mm 116.6 ,448.0
中心距:a/mm 270

六.轴的设计计算
1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P235(10-2)式,并查表10-2,取c=110
D≥C (P/n)1/3=110* (7.425/970)1/3mm
=21.68mm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5%,则
d=19.7×(1+5%)mm=24.93
又根据联轴器参数选:d1=30mm

2)轴的结构设计
a.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大筒定位,则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b.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Ⅰ段:D1=30mm 长度取L1=82mm
∵h=2 c=2mm
Ⅱ段:D2=D1+2h=30+2×2=34mm
∴D2=34mm
初选用7208c型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径为40mm,宽度为18mm.
取Ⅱ段长:L2=70mm
Ⅲ段直径D3=40mm , L3=18+2=20mm
Ⅳ段直径D4=44mm , L4=13mm
Ⅴ段有小齿轮决定
Ⅵ段同Ⅳ段
Ⅶ段D7= D3+C=22mm
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支承跨距L=110mm
c.按弯矩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1=62mm
②求转矩:已知T1=73100N•mm
③求圆周力:Ft
根据课本P127(6-34)式得
Ft=2T1/d1=2358N
④求径向力Fr
根据课本P127(6-35)式得
Fr=Ft•tanα/cosβ=858.2N
⑤因为该轴两轴承对称,所以:LA=LB=55mm
(1) 绘制轴受力简图(如图a)
(2)绘制垂直面弯矩图(如图b)
轴承支反力:FAY=FBY=Fr/2=429.1N
FAZ=FBZ=Ft/2=1179N
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的弯矩也对称。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429.1×55=23.6N•m

(3)绘制水平面弯矩图(如图c)
截面C在水平面上弯矩为:
MC2=FAZL/2=1179×55=64.8N•m
(4)绘制合弯矩图(如图d)
MC=(MC12+MC22)1/2=(23.62+64.82)1/2=69.0N•m
(5)绘制扭矩图(如图e)
转矩:T1=73.10N•m
(6)绘制当量弯矩图(如图f)
转矩产生的扭剪力按脉动循环变化,取α=0.6,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 Mec=[MC2+(αT1)2]1/2
=[69.02+(0.6×73.1)2]1/2=81.76N•m
(7)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6-3)
σe=Mec/0.1d33=81.76/(0.1×403)
=12.78MPa< [σ-1]b=60MPa
∴该轴强度足够。

2.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P235页式(10-2),表(10-2)取c=110
D≥C(P2/n2)1/3=110(7.130/286.4)1/3=32.12mm
考虑有两键槽,将直径增大10%,则
d=32.12×(1+10%)mm=35.33
又根据联轴器参数选:D=38mm
2)轴的结构设计
a.轴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用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定位,周向定位采用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则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轴呈阶状,左轴承从左面装入,齿轮套筒,右轴承和皮带轮依次从右面装入。
b.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选7210AC型角接球轴承,其内径为50mm,宽度为20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矩离,则取套筒长为13mm,则该段长68mm,安装齿轮段长度为轮毂宽度为2mm。
c.按弯扭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2=210mm
②求转矩:已知T2=237.7N•m
③求圆周力Ft:根据课本P127(6-34)式得
Ft=2T2/d2=2×237.7×103/210=2264N
④求径向力Fr根据课本P127(6-35)式得
Fr=Ft•tanα/cosβ=824.0N
⑤∵两轴承对称
∴LA=LB=56mm
(1)求支反力FAX、FBY、FAZ、FBZ
FAX=FBY=Fr/2=824.0/2=412.0N
FAZ=FBZ=Ft/2=2264/2=1132N
(2)由两边对称,书籍截C的弯矩也对称
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XL/2=412.0×56=23.07N•m
(3)截面C在水平面弯矩为
MC2=FAZL/2=1132×56=63.39N•m
(4)计算合成弯矩
MC=(MC12+MC22)1/2
=(23.072+63.392)1/2
=67.46N•m
(5)计算当量弯矩:根据课本P235得α=0.6
Mec=[MC2+(αT2)2]1/2=[67.462+(0.6×237.7)2]1/2
=157.8N•m
(6)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10-3)
σe=Mec/(0.1d2)=157.8/(0.1×563)
=8.986Mpa<[σ-1]b=60Mpa
∴此轴强度足够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16×300×5=24000小时
1.计算输入轴承
1)已知n1=970r/min
两轴承径向反力:FR1=FR2=1179N
初先两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7208AC型
根据课本P265(11-12)得轴承内部轴向力
FS=0.63FR 则FS1=FS2=0.63FR1=742.8N
2) Fa= Ft×tanβ=576.1
FS1+Fa>FS2
1端压紧 2端放松
两轴承轴向载荷:FA1=FS1=742.8N
FA2= FS1+Fa =1319N
3) 求系数x、y
FA1/FR1=742.8N/1179N=0.63
FA2/FR2=1319/1179N=1.12
根据课本P263表(11-8)得e=0.68
FA1/FR1<e x1=1 y1=0
FA2/FR2>e x2=0.41 y2=0.87
4) 计算当量载荷P1、P2
根据课本P263表(11-9)取f P=1.5
根据课本P262(11-6)式得
P1=fP(x1FR1+y1FA1)= 1179N
P2=fp(x2FR2+y2FA2)= 2446N
5) 轴承寿命计算
∵P1<P2 故取P=2446N
∵角接触球轴承ε=3
根据手册得7208AC型的Cr=35200N
由课本P264(11-10c)式得
LH=106/60n(ftCr/P)ε
=55620h>24000h
∴预期寿命足够

2. 计算输出轴承
1) 已知n2=286.4r/min
Fa= Ft×tanβ=553.2 FR=FAZ=1132N
试选7210AC型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课本P265表(11-12)得FS=0.63FR,则
FS1=FS2=0.63FR=0.63×1132=713.2N
2) 计算轴向载荷FA1、FA2
FS1+Fa>FS2
1压紧 2放松
两轴承轴向载荷:FA1= FS1=713.2N
FA2= FS1+Fa =1319N
3) 求系数x、y
FA1/FR1=713.2/1132=0.63
FA2/FR2=1319/1132=0.63
根据课本P263表(11-8)得:e=0.68
∵FA1/FR1<e ∴x1=1 y1=0
∵FA2/FR2>e ∴x2=0.41 y2=0.87
4) 计算当量动载荷P1、P2
根据表(11-9)取fP=1.5
根据式(11-6)得
P1=fP(x1FR1+y1FA1)=1698N
P2=fP(x2FR2+y2FA2)=2417N
5) 计算轴承寿命LH
∵P1>P2 故P=2417 ε=3
根据手册P119 7207AC型轴承Cr=40800N
根据课本P264 得:ft=1
根据课本P264 式得
Lh=106/60n(ftCr/P)ε
=280000h>24000h
∴预期寿命足够

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输入轴与联轴器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轴径D1=30mm,L=70mm
查手册得,选用A型平键,得:
键A 8×7 GB1096-79 l=L-b=70-8=62mm
T1=73.10N•m h=7mm
根据课本P243(10-5)式得
σp=4T1/ D1hl=4×73100/30×7×62
=22.46Mpa<[σR]=110Mpa

2.输出轴与齿轮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轴径D5=56mm L=68mm T2=237.7N•m
查手册P51 选A型平键
键10×8 GB1096-79
l=L5-b=56-10=46mm h=8mm
σp=4T2/ D5hl=4×237700/56×8×46
=46.14Mpa<[σp]=110Mpa

3.输出轴与联轴器联接用平键联接
轴径D1=38mm L=82mm T2=237.7Nm
查手册选用A型平键
键8×7 GB1096-79
l=L1-b=70-8=62mm h=7mm
据课本P243式(10-5)得
σp=4T2/ D1hl=4×237700/38×7×62
=57.65<[σp] =110Mpa

九.联轴器的选择
查表16-2,得:电动机伸出轴直径为 48mm
输入轴端联轴器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HL4(JC38×82/JA48×112)

十. 润滑和密封方式的选择
1.因为大齿轮线速度v2=3.15m/s>2m/s ,故采用稀油润滑

2.采取毡圈油封(毡圈的选择见装配图)

十一. 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
1.箱体结构尺寸结果:
壁厚 δ=8mm
箱盖,箱座, 箱底座凸缘的厚度:b=12mm b1=12mm b2=20mm
连接凸缘宽:δ+c1+c2=40mm
箱座下凸缘宽:c1+c2=48mm
轴承座宽:δ+c1+c2+(5~8)=40
地脚螺栓:直径:M15
沉孔直径: D=45
扳手空间: c1,c2
轴承旁螺栓:直径:螺栓GB/T 5782 M12×120
沉孔直径: D=13.5
扳手空间: c1=20 , c2=16
箱体连接螺栓:直径:螺栓GB /T 5782 M10x40
沉孔直径: D=11
扳手空间: c1=18 , c2=14
轴承盖连接螺栓:直径:螺栓GB/GQ 0126-1980 M8x30
沉孔直径: D=9
扳手空间: c1=15 , c2=12

2.减速器附件设计的选择(见装配图)

十二. 参考文献
[1] 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机械设计,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3
[2] 唐增宝,常建娥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三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6

我几年前写的,没仔细改过,有什么问题给我留言

❷ 急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二级圆锥 圆柱齿轮减速器)

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一、传动方案拟定
第三组: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 工作条件:使用年限8年,工作为二班工作制,载荷平稳,环境清洁。
(2) 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F=1000N;带速V=2.0m/s;
滚筒直径D=500mm;滚筒长度L=500mm。

二、电动机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选择:
(1)传动装置的总功率:
η总=η带×η2轴承×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
=0.96×0.982×0.97×0.99×0.96
=0.85
(2)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工作=FV/1000η总
=1000×2/1000×0.8412
=2.4KW

3、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工作转速:
n筒=60×1000V/πD
=60×1000×2.0/π×50
=76.43r/min
按手册P7表1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a=3~6。取V带传动比I’1=2~4,则总传动比理时范围为I’a=6~24。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d=I’a×
n筒=(6~24)×76.43=459~1834r/min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和1500r/min。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三种传支比方案:如指导书P15页第一表。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可见第2方案比较适合,则选n=1000r/min 。

4、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S-6。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3KW,满载转速960r/min,额定转矩2.0。质量63kg。

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伟动比
1、总传动比:i总=n电动/n筒=960/76.4=12.57
2、分配各级伟动比
(1) 据指导书P7表1,取齿轮i齿轮=6(单级减速器i=3~6合理)
(2) ∵i总=i齿轮×I带
∴i带=i总/i齿轮=12.57/6=2.095

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1、计算各轴转速(r/min)
nI=n电机=960r/min
nII=nI/i带=960/2.095=458.2(r/min)
nIII=nII/i齿轮=458.2/6=76.4(r/min)
2、 计算各轴的功率(KW)
PI=P工作=2.4KW
PII=PI×η带=2.4×0.96=2.304KW
PIII=PII×η轴承×η齿轮=2.304×0.98×0.96
=2.168KW

3、 计算各轴扭矩(N•mm)
TI=9.55×106PI/nI=9.55×106×2.4/960
=23875N•mm
TII=9.55×106PII/nII
=9.55×106×2.304/458.2
=48020.9N•mm
TIII=9.55×106PIII/nIII=9.55×106×2.168/76.4
=271000N•mm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 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 选择普通V带截型
由课本P83表5-9得:kA=1.2
PC=KAP=1.2×3=3.9KW
由课本P82图5-10得:选用A型V带
(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由课本图5-10得,推荐的小带轮基准直径为
75~100mm
则取dd1=100mm>dmin=75
dd2=n1/n2•dd1=960/458.2×100=209.5mm
由课本P74表5-4,取dd2=200mm

实际从动轮转速n2’=n1dd1/dd2=960×100/200
=480r/min
转速误差为:n2-n2’/n2=458.2-480/458.2
=-0.048<0.05(允许)
带速V:V=πdd1n1/60×1000
=π×100×960/60×1000
=5.03m/s
在5~25m/s范围内,带速合适。
(3) 确定带长和中心矩
根据课本P84式(5-14)得
0. 7(dd1+dd2)≤a0≤2(dd1+dd2)
0. 7(100+200)≤a0≤2×(100+200)
所以有:210mm≤a0≤600mm
由课本P84式(5-15)得:
L0=2a0+1.57(dd1+dd2)+(dd2-dd1)/4a0
=2×500+1.57(100+200)+(200-100)2/4×500
=1476mm
根据课本P71表(5-2)取Ld=1400mm
根据课本P84式(5-16)得:
a≈a0+Ld-L0/2=500+1400-1476/2
=500-38
=462mm
(4)验算小带轮包角
α1=1800-dd2-dd1/a×57.30
=1800-200-100/462×57.30
=1800-12.40
=167.60>1200(适用)
(5)确定带的根数
根据课本P78表(5-5)P1=0.95KW
根据课本P79表(5-6)△P1=0.11KW
根据课本P81表(5-7)Kα=0.96
根据课本P81表(5-8)KL=0.96
由课本P83式(5-12)得

Z=PC/P’=PC/(P1+△P1)KαKL
=3.9/(0.95+0.11) ×0.96×0.96
=3.99
(6)计算轴上压力
由课本P70表5-1查得q=0.1kg/m,由式(5-18)单根V带的初拉力:
F0=500PC/ZV(2.5/Kα-1)+qV2
=[500×3.9/4×5.03×(2.5/0.96-1)+0.1×5.032]N
=158.01N
则作用在轴承的压力FQ,由课本P87式(5-19)
FQ=2ZF0sinα1/2=2×4×158.01sin167.6/2
=1256.7N

2、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考虑减速器传递功率不在,所以齿轮采用软齿面。小齿轮选用40Cr调质,齿面硬度为240~260HBS。大齿轮选用45钢,调质,齿面硬度220HBS;根据课本P139表6-12选7级精度。齿面精糙度Ra≤1.6~3.2μm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由d1≥76.43(kT1(u+1)/φ[σH]2)1/3
由式(6-15)
确定有关参数如下:传动比i齿=6
取小齿轮齿数Z1=20。则大齿轮齿数:
Z2=iZ1=6×20=120
实际传动比I0=120/2=60
传动比误差:i-i0/I=6-6/6=0%<2.5% 可用
齿数比:u=i0=6
由课本P138表6-10取φd=0.9
(3)转矩T1
T1=9.55×106×P/n1=9.55×106×2.4/458.2
=50021.8N•mm
(4)载荷系数k
由课本P128表6-7取k=1
(5)许用接触应力[σH]
[σH]= σHlimZNT/SH由课本P134图6-33查得:
σHlimZ1=570Mpa σHlimZ2=350Mpa
由课本P133式6-52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L
NL1=60n1rth=60×458.2×1×(16×365×8)
=1.28×109
NL2=NL1/i=1.28×109/6=2.14×108
由课本P135图6-34查得接触疲劳的寿命系数:
ZNT1=0.92 ZNT2=0.98
通用齿轮和一般工业齿轮,按一般可靠度要求选取安全系数SH=1.0
[σH]1=σHlim1ZNT1/SH=570×0.92/1.0Mpa
=524.4Mpa
[σH]2=σHlim2ZNT2/SH=350×0.98/1.0Mpa
=343Mpa
故得:
d1≥76.43(kT1(u+1)/φ[σH]2)1/3
=76.43[1×50021.8×(6+1)/0.9×6×3432]1/3mm
=48.97mm
模数:m=d1/Z1=48.97/20=2.45mm
根据课本P107表6-1取标准模数:m=2.5mm
(6)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根据课本P132(6-48)式
σF=(2kT1/bm2Z1)YFaYSa≤[σH]
确定有关参数和系数
分度圆直径:d1=mZ1=2.5×20mm=50mm
d2=mZ2=2.5×120mm=300mm
齿宽:b=φdd1=0.9×50mm=45mm
取b=45mm b1=50mm
(7)齿形系数YFa和应力修正系数YSa
根据齿数Z1=20,Z2=120由表6-9相得
YFa1=2.80 YSa1=1.55
YFa2=2.14 YSa2=1.83
(8)许用弯曲应力[σF]
根据课本P136(6-53)式:
[σF]= σFlim YSTYNT/SF
由课本图6-35C查得:
σFlim1=290Mpa σFlim2 =210Mpa
由图6-36查得:YNT1=0.88 YNT2=0.9
试验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YST=2
按一般可靠度选取安全系数SF=1.25
计算两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σF]1=σFlim1 YSTYNT1/SF=290×2×0.88/1.25Mpa
=408.32Mpa
[σF]2=σFlim2 YSTYNT2/SF =210×2×0.9/1.25Mpa
=302.4Mpa
将求得的各参数代入式(6-49)
σF1=(2kT1/bm2Z1)YFa1YSa1
=(2×1×50021.8/45×2.52×20) ×2.80×1.55Mpa
=77.2Mpa< [σF]1
σF2=(2kT1/bm2Z2)YFa1YSa1
=(2×1×50021.8/45×2.52×120) ×2.14×1.83Mpa
=11.6Mpa< [σF]2
故轮齿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足够
(9)计算齿轮传动的中心矩a
a=m/2(Z1+Z2)=2.5/2(20+120)=175mm
(10)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V
V=πd1n1/60×1000=3.14×50×458.2/60×1000
=1.2m/s

六、轴的设计计算
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P235(10-2)式,并查表10-2,取c=115
d≥115 (2.304/458.2)1/3mm=19.7mm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5%,则
d=19.7×(1+5%)mm=20.69
∴选d=22mm

2、轴的结构设计
(1)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大筒定位,则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2)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工段:d1=22mm 长度取L1=50mm
∵h=2c c=1.5mm
II段:d2=d1+2h=22+2×2×1.5=28mm
∴d2=28mm
初选用7206c型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径为30mm,
宽度为16mm.
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和箱体内壁应有一定距离。取套筒长为20mm,通过密封盖轴段长应根据密封盖的宽度,并考虑联轴器和箱体外壁应有一定矩离而定,为此,取该段长为55mm,安装齿轮段长度应比轮毂宽度小2mm,故II段长:
L2=(2+20+16+55)=93mm
III段直径d3=35mm
L3=L1-L=50-2=48mm
Ⅳ段直径d4=45mm
由手册得:c=1.5 h=2c=2×1.5=3mm
d4=d3+2h=35+2×3=41mm
长度与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4=20mm
但此段左面的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考虑,应便于轴承的拆卸,应按标准查取由手册得安装尺寸h=3.该段直径应取:(30+3×2)=36mm
因此将Ⅳ段设计成阶梯形,左段直径为36mm
Ⅴ段直径d5=30mm. 长度L5=19mm
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支承跨距L=100mm
(3)按弯矩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1=50mm
②求转矩:已知T2=50021.8N•mm
③求圆周力:Ft
根据课本P127(6-34)式得
Ft=2T2/d2=50021.8/50=1000.436N
④求径向力Fr
根据课本P127(6-35)式得
Fr=Ft•tanα=1000.436×tan200=364.1N
⑤因为该轴两轴承对称,所以:LA=LB=50mm

(1)绘制轴受力简图(如图a)
(2)绘制垂直面弯矩图(如图b)
轴承支反力:
FAY=FBY=Fr/2=182.05N
FAZ=FBZ=Ft/2=500.2N
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的弯矩也对称。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182.05×50=9.1N•m
(3)绘制水平面弯矩图(如图c)
截面C在水平面上弯矩为:
MC2=FAZL/2=500.2×50=25N•m
(4)绘制合弯矩图(如图d)
MC=(MC12+MC22)1/2=(9.12+252)1/2=26.6N•m
(5)绘制扭矩图(如图e)
转矩:T=9.55×(P2/n2)×106=48N•m
(6)绘制当量弯矩图(如图f)
转矩产生的扭剪文治武功力按脉动循环变化,取α=1,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
Mec=[MC2+(αT)2]1/2
=[26.62+(1×48)2]1/2=54.88N•m
(7)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6-3)
σe=Mec/0.1d33=99.6/0.1×413
=14.5MPa< [σ-1]b=60MPa
∴该轴强度足够。

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P235页式(10-2),表(10-2)取c=115
d≥c(P3/n3)1/3=115(2.168/76.4)1/3=35.08mm
取d=35mm

2、轴的结构设计
(1)轴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用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定位,周向定位采用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则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轴呈阶状,左轴承从左面装入,齿轮套筒,右轴承和皮带轮依次从右面装入。
(2)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选7207c型角接球轴承,其内径为35mm,宽度为17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矩离,则取套筒长为20mm,则该段长41mm,安装齿轮段长度为轮毂宽度为2mm。
(3)按弯扭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2=300mm
②求转矩:已知T3=271N•m
③求圆周力Ft:根据课本P127(6-34)式得
Ft=2T3/d2=2×271×103/300=1806.7N
④求径向力Fr根据课本P127(6-35)式得
Fr=Ft•tanα=1806.7×0.36379=657.2N
⑤∵两轴承对称
∴LA=LB=49mm
(1)求支反力FAX、FBY、FAZ、FBZ
FAX=FBY=Fr/2=657.2/2=328.6N
FAZ=FBZ=Ft/2=1806.7/2=903.35N
(2)由两边对称,书籍截C的弯矩也对称
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328.6×49=16.1N•m
(3)截面C在水平面弯矩为
MC2=FAZL/2=903.35×49=44.26N•m
(4)计算合成弯矩
MC=(MC12+MC22)1/2
=(16.12+44.262)1/2
=47.1N•m
(5)计算当量弯矩:根据课本P235得α=1
Mec=[MC2+(αT)2]1/2=[47.12+(1×271)2]1/2
=275.06N•m
(6)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10-3)
σe=Mec/(0.1d)=275.06/(0.1×453)
=1.36Mpa<[σ-1]b=60Mpa
∴此轴强度足够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
16×365×8=48720小时
1、计算输入轴承
(1)已知nⅡ=458.2r/min
两轴承径向反力:FR1=FR2=500.2N
初先两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7206AC型
根据课本P265(11-12)得轴承内部轴向力
FS=0.63FR 则FS1=FS2=0.63FR1=315.1N
(2) ∵FS1+Fa=FS2 Fa=0
故任意取一端为压紧端,现取1端为压紧端
FA1=FS1=315.1N FA2=FS2=315.1N
(3)求系数x、y
FA1/FR1=315.1N/500.2N=0.63
FA2/FR2=315.1N/500.2N=0.63
根据课本P263表(11-8)得e=0.68
FA1/FR1<e x1=1 FA2/FR2<e x2=1
y1=0 y2=0
(4)计算当量载荷P1、P2
根据课本P263表(11-9)取f P=1.5
根据课本P262(11-6)式得
P1=fP(x1FR1+y1FA1)=1.5×(1×500.2+0)=750.3N
P2=fp(x2FR1+y2FA2)=1.5×(1×500.2+0)=750.3N
(5)轴承寿命计算
∵P1=P2 故取P=750.3N
∵角接触球轴承ε=3
根据手册得7206AC型的Cr=23000N
由课本P264(11-10c)式得
LH=16670/n(ftCr/P)ε
=16670/458.2×(1×23000/750.3)3
=1047500h>48720h
∴预期寿命足够

2、计算输出轴承
(1)已知nⅢ=76.4r/min
Fa=0 FR=FAZ=903.35N
试选7207AC型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课本P265表(11-12)得FS=0.063FR,则
FS1=FS2=0.63FR=0.63×903.35=569.1N
(2)计算轴向载荷FA1、FA2
∵FS1+Fa=FS2 Fa=0
∴任意用一端为压紧端,1为压紧端,2为放松端
两轴承轴向载荷:FA1=FA2=FS1=569.1N
(3)求系数x、y
FA1/FR1=569.1/903.35=0.63
FA2/FR2=569.1/930.35=0.63
根据课本P263表(11-8)得:e=0.68
∵FA1/FR1<e ∴x1=1
y1=0
∵FA2/FR2<e ∴x2=1
y2=0
(4)计算当量动载荷P1、P2
根据表(11-9)取fP=1.5
根据式(11-6)得
P1=fP(x1FR1+y1FA1)=1.5×(1×903.35)=1355N
P2=fP(x2FR2+y2FA2)=1.5×(1×903.35)=1355N
(5)计算轴承寿命LH
∵P1=P2 故P=1355 ε=3
根据手册P71 7207AC型轴承Cr=30500N
根据课本P264 表(11-10)得:ft=1
根据课本P264 (11-10c)式得
Lh=16670/n(ftCr/P) ε
=16670/76.4×(1×30500/1355)3
=2488378.6h>48720h
∴此轴承合格
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轴径d1=22mm,L1=50mm
查手册得,选用C型平键,得:
键A 8×7 GB1096-79 l=L1-b=50-8=42mm
T2=48N•m h=7mm
根据课本P243(10-5)式得
σp=4T2/dhl=4×48000/22×7×42
=29.68Mpa<[σR](110Mpa)

2、输入轴与齿轮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轴径d3=35mm L3=48mm T=271N•m
查手册P51 选A型平键
键10×8 GB1096-79
l=L3-b=48-10=38mm h=8mm
σp=4T/dhl=4×271000/35×8×38
=101.87Mpa<[σp](110Mpa)

3、输出轴与齿轮2联接用平键联接
轴径d2=51mm L2=50mm T=61.5Nm
查手册P51 选用A型平键
键16×10 GB1096-79
l=L2-b=50-16=34mm h=10mm
据课本P243式(10-5)得
σp=4T/dhl=4×6100/51×10×34=60.3Mpa<[σp]

❸ 低压(<1KV)SVC类型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应用条件求助高手帮忙~

1、额定工作电压: 380V/50Hz或660V/50Hz
2、额定工作电流:5A至1600A@40℃
3、抗电强度: 铁芯-绕组 3500VAC/50Hz/10mA/10s无飞弧击内穿
4、绝缘电阻: 1000VDC绝缘阻值≥容100MV
5、电抗器噪音: 小于65dB
6、防护等级: IP00
7、绝缘等级: F级以上
8、产品执行标准: IEC289:1987电抗器
GB10229-88电抗器(eqv IEC289:1987)
JB9644-1999半导体电气传动用电抗器

❹ 跪求 一级v带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草图 本人将万分感谢!!!

供你参考

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一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3:4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传动方案拟定…………….……………………………….2
二、电动机的选择……………………………………….…….2
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4
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5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6
六、轴的设计计算………………………………………….....12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9
八、键联接的选择及计算………..……………………………22

设计题目:V带——单级圆柱减速器 第四组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 设计者:####
指导教师:%%%%
二○○七年十二月

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一、传动方案拟定
第三组: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1) 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使用年限10年,小批量生产,工作为二班工作制,运输带速允许误差正负5%。
(2) 原始数据:工作拉力F=1250N;带速V=1.70m/s;
滚筒直径D=280mm。
二、电动机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选择:
(1)传动装置的总功率:
η总=η带×η2轴承×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
=0.95×0.982×0.97×0.99×0.98×0.96
=0.82
(2)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工作=FV/1000η总
=1250×1.70/1000×0.82
=2.6KW

3、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工作转速:
n筒=60×960V/πD
=60×960×1.70/π×280
=111r/min

按书P7表2-3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a=3~6。取V带传动比I’1=2~4,则总传动比理时范围为I’a=6~24。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筒=(6~24)×111=666~2664r/min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和1500r/min。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三种传支比方案: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可见第2方案比较适合,则选n=1000r/min


4、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S-6。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3KW,满载转速960r/min,额定转矩2.0。质量63kg。

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伟动比
1、总传动比:i总=n电动/n筒=960/111=8.6
2、分配各级伟动比
(1) 据指导书,取齿轮i齿轮=6(单级减速器i=3~6合理)
(2) ∵i总=i齿轮×I带
∴i带=i总/i齿轮=8.6/6=1.4

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1、计算各轴转速(r/min)
nI=n电机=960r/min
nII=nI/i带=960/1.4=686(r/min)
nIII=nII/i齿轮=686/6=114(r/min)
2、 计算各轴的功率(KW)
PI=P工作=2.6KW
PII=PI×η带=2.6×0.96=2.496KW
PIII=PII×η轴承×η齿轮=2.496×0.98×0.96
=2.77KW

3、 计算各轴扭矩(N•mm)
TI=9.55×106PI/nI=9.55×106×2.6/960
=25729N•mm
TII=9.55×106PII/nII
=9.55×106×2.496/686
=34747.5N•mm
TIII=9.55×106PIII/nIII=9.55×106×2.77/114
=232048N•mm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 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 选择普通V带截型
由课本表得:kA=1.2
Pd=KAP=1.2×3=3.9KW
由课本得:选用A型V带
(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由课本得,推荐的小带轮基准直径为
75~100mm
则取dd1=100mm
dd2=n1/n2•dd1=(960/686)×100=139mm
由课本P74表5-4,取dd2=140mm

实际从动轮转速n2’=n1dd1/dd2=960×100/140
=685.7r/min
转速误差为:n2-n2’/n2=686-685.7/686
=0.0004<0.05(允许)
带速V:V=πdd1n1/60×1000
=π×100×960/60×1000
=5.03m/s
在5~25m/s范围内,带速合适。
(3) 确定带长和中心矩
根据课本得
0. 7(dd1+dd2)≤a0≤2(dd1+dd2)
0. 7(100+140)≤a0≤2×(100+140)
所以有:168mm≤a0≤480mm
由课本P84式(5-15)得:
L0=2a0+1.57(dd1+dd2)+(dd2-dd1)2/4a0
=2×400+1.57(100+140)+(140-100)2/4×400
=1024mm
根据课本表7-3取Ld=1120mm
根据课本P84式(5-16)得:
a≈a0+Ld-L0/2=400+(1120-1024/2)
=400+48
=448mm
(4)验算小带轮包角
α1=1800-dd2-dd1/a×600
=1800-140-100/448×600
=1800-5.350
=174.650>1200(适用)
(5)确定带的根数
根据课本(7-5) P0=0.74KW
根据课本(7-6) △P0=0.11KW
根据课本(7-7)Kα=0.99
根据课本(7-23)KL=0.91
由课本式(7-23)得

Z= Pd/(P0+△P0)KαKL
=3.9/(0.74+0.11) ×0.99×0.91
=5
(6)计算轴上压力
由课本查得q=0.1kg/m,由式(5-18)单根V带的初拉力:
F0=500Pd/ZV(2.5/Kα-1)+qV2
=[500×3.9/5×5.03×(2.5/0.99-1)+0.1×5.032]N
=160N
则作用在轴承的压力FQ,
FQ=2ZF0sinα1/2=2×5×158.01sin167.6/2
=1250N

2、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考虑减速器传递功率不大,所以齿轮采用软齿面。小齿轮选用40Cr调质,齿面硬度为240~260HBS。大齿轮选用45钢,调质,齿面硬度220HBS;根据课本选7级精度。齿面精糙度Ra≤1.6~3.2μm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由d1≥76.43(kT1(u+1)/φ[σH]2)1/3
确定有关参数如下:传动比i齿=6
取小齿轮齿数Z1=20。则大齿轮齿数:
Z2=iZ1=6×20=120
实际传动比I0=120/2=60
传动比误差:i-i0/I=6-6/6=0%<2.5% 可用
齿数比:u=i0=6
由课本取φd=0.9
(3)转矩T1
T1=9550×P/n1=9550×2.6/960
=25.N•m
(4)载荷系数k
由课本取k=1
(5)许用接触应力[σH]
[σH]= σHlimZNT/SH由课本查得:
σHlim1=625Mpa σHlim2=470Mpa
由课本查得接触疲劳的寿命系数:
ZNT1=0.92 ZNT2=0.98
通用齿轮和一般工业齿轮,按一般可靠度要求选取安全系数SH=1.0
[σH]1=σHlim1ZNT1/SH=625×0.92/1.0Mpa
=575
[σH]2=σHlim2ZNT2/SH=470×0.98/1.0Mpa
=460
故得:
d1≥766(kT1(u+1)/φ[σH]2)1/3
=766[1×25.9×(6+1)/0.9×6×4602]1/3mm
=38.3mm
模数:m=d1/Z1=38.3/20=1.915mm
根据课本表9-1取标准模数:m=2mm
(6)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根据课本式
σF=(2kT1/bm2Z1)YFaYSa≤[σH]
确定有关参数和系数
分度圆直径:d1=mZ1=2×20mm=40mm
d2=mZ2=2×120mm=240mm
齿宽:b=φdd1=0.9×38.3mm=34.47mm
取b=35mm b1=40mm
(7)齿形系数YFa和应力修正系数YSa
根据齿数Z1=20,Z2=120由表相得
YFa1=2.80 YSa1=1.55
YFa2=2.14 YSa2=1.83
(8)许用弯曲应力[σF]
根据课本P136(6-53)式:
[σF]= σFlim YSTYNT/SF
由课本查得:
σFlim1=288Mpa σFlim2 =191Mpa
由图6-36查得:YNT1=0.88 YNT2=0.9
试验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YST=2
按一般可靠度选取安全系数SF=1.25
计算两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σF]1=σFlim1 YSTYNT1/SF=288×2×0.88/1.25Mpa
=410Mpa
[σF]2=σFlim2 YSTYNT2/SF =191×2×0.9/1.25Mpa
=204Mpa
将求得的各参数代入式(6-49)
σF1=(2kT1/bm2Z1)YFa1YSa1
=(2×1×2586.583/35×22×20) ×2.80×1.55Mpa
=8Mpa< [σF]1
σF2=(2kT1/bm2Z2)YFa1YSa1
=(2×1×2586.583/35×22×120) ×2.14×1.83Mpa
=1.2Mpa< [σF]2
故轮齿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足够
(9)计算齿轮传动的中心矩a
a=m/2(Z1+Z2)=2/2(20+120)=140mm
(10)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V
V=πd1n1/60×1000=3.14×40×960/60×1000
=2.0096m/s

六、轴的设计计算
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并查表,取c=115
d≥115 (2.304/458.2)1/3mm=19.7mm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5%,则
d=19.7×(1+5%)mm=20.69
∴选d=22mm

2、轴的结构设计
(1)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大筒定位,则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2)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工段:d1=22mm 长度取L1=50mm
∵h=2c c=1.5mm
II段:d2=d1+2h=22+2×2×1.5=28mm
∴d2=28mm
初选用7206c型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径为30mm,
宽度为16mm.

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和箱体内壁应有一定距离。取套筒长为20mm,通过密封盖轴段长应根据密封盖的宽度,并考虑联轴器和箱体外壁应有一定矩离而定,为此,取该段长为55mm,安装齿轮段长度应比轮毂宽度小2mm,故II段长:
L2=(2+20+16+55)=93mm
III段直径d3=35mm
L3=L1-L=50-2=48mm
Ⅳ段直径d4=45mm
由手册得:c=1.5 h=2c=2×1.5=3mm
d4=d3+2h=35+2×3=41mm
长度与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4=20mm
但此段左面的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考虑,应便于轴承的拆卸,应按标准查取由手册得安装尺寸h=3.该段直径应取:(30+3×2)=36mm
因此将Ⅳ段设计成阶梯形,左段直径为36mm
Ⅴ段直径d5=30mm. 长度L5=19mm
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支承跨距L=100mm
(3)按弯矩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1=40mm
②求转矩:已知T2=34747.5N•mm
③求圆周力:Ft
根据课本式得
Ft=2T2/d2=69495/40=1737.375N
④求径向力Fr
根据课本式得
Fr=Ft•tanα=1737.375×tan200=632N
⑤因为该轴两轴承对称,所以:LA=LB=50mm
(1)绘制轴受力简图(如图a)
(2)绘制垂直面弯矩图(如图b)
轴承支反力:
FAY=FBY=Fr/2=316N
FAZ=FBZ=Ft/2=868N
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的弯矩也对称。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235.3×50=11.765N•m
(3)绘制水平面弯矩图(如图c) 截面C在水平面上弯矩为:
MC2=FAZL/2=631.61455×50=31.58N•m
(4)绘制合弯矩图(如图d)
MC=(MC12+MC22)1/2=(11.7652+31.582)1/2=43.345N•m
(5)绘制扭矩图(如图e)
转矩:T=9.55×(P2/n2)×106=35N•m
(6)绘制当量弯矩图(如图f)
转矩产生的扭剪文治武功力按脉动循环变化,取α=1,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
Mec=[MC2+(αT)2]1/2
=[43.3452+(1×35)2]1/2=55.5N•m
(7)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6-3)
σe=Mec/0.1d33=55.5/0.1×353
=12.9MPa< [σ-1]b=60MPa
∴该轴强度足够。

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1、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取c=115
d≥c(P3/n3)1/3=115(2.77/114)1/3=34.5mm
取d=35mm

2、轴的结构设计
(1)轴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用轴肩定位,
右面用套筒轴向定位,周向定位采用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则用过渡
配合或过盈配合,轴呈阶状,左轴承从左面装入,齿轮套筒,右轴承和皮带轮依次从右面装入。
(2)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选7207c型角接球轴承,其内径为35mm,宽度为17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
面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矩离,则取套筒长为20mm,则该段长41mm,安装齿轮段长度为轮毂宽度为2mm。
(3)按弯扭复合强度计算
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2=300mm
②求转矩:已知T3=271N•m
③求圆周力Ft:根据课本式得
Ft=2T3/d2=2×271×103/300=1806.7N
④求径向力式得
Fr=Ft•tanα=1806.7×0.36379=657.2N
⑤∵两轴承对称
∴LA=LB=49mm
(1)求支反力FAX、FBY、FAZ、FBZ
FAX=FBY=Fr/2=657.2/2=328.6N
FAZ=FBZ=Ft/2=1806.7/2=903.35N
(2)由两边对称,书籍截C的弯矩也对称
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
MC1=FAYL/2=328.6×49=16.1N•m
(3)截面C在水平面弯矩为
MC2=FAZL/2=903.35×49=44.26N•m
(4)计算合成弯矩
MC=(MC12+MC22)1/2
=(16.12+44.262)1/2
=47.1N•m
(5)计算当量弯矩:根据课本得α=1
Mec=[MC2+(αT)2]1/2=[47.12+(1×271)2]1/2
=275.06N•m
(6)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
由式(10-3)
σe=Mec/(0.1d)=275.06/(0.1×453)
=1.36Mpa<[σ-1]b=60Mpa
∴此轴强度足够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
16×365×10=58400小时
1、计算输入轴承
(1)已知nⅡ=686r/min
两轴承径向反力:FR1=FR2=500.2N
初先两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7206AC型
根据课本得轴承内部轴向力
FS=0.63FR 则FS1=FS2=0.63FR1=315.1N
(2) ∵FS1+Fa=FS2 Fa=0
故任意取一端为压紧端,现取1端为压紧端
FA1=FS1=315.1N FA2=FS2=315.1N
(3)求系数x、y
FA1/FR1=315.1N/500.2N=0.63
FA2/FR2=315.1N/500.2N=0.63
根据课本得e=0.68
FA1/FR1<e x1=1 FA2/FR2<e x2=1
y1=0 y2=0
(4)计算当量载荷P1、P2
根据课本取f P=1.5
根据课本式得
P1=fP(x1FR1+y1FA1)=1.5×(1×500.2+0)=750.3N
P2=fp(x2FR1+y2FA2)=1.5×(1×500.2+0)=750.3N
(5)轴承寿命计算
∵P1=P2 故取P=750.3N
∵角接触球轴承ε=3
根据手册得7206AC型的Cr=23000N
由课本式得
LH=16670/n(ftCr/P)ε
=16670/458.2×(1×23000/750.3)3
=1047500h>58400h
∴预期寿命足够

2、计算输出轴承
(1)已知nⅢ=114r/min
Fa=0 FR=FAZ=903.35N
试选7207AC型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课本得FS=0.063FR,则
FS1=FS2=0.63FR=0.63×903.35=569.1N
(2)计算轴向载荷FA1、FA2
∵FS1+Fa=FS2 Fa=0
∴任意用一端为压紧端,1为压紧端,2为放松端
两轴承轴向载荷:FA1=FA2=FS1=569.1N
(3)求系数x、y
FA1/FR1=569.1/903.35=0.63
FA2/FR2=569.1/930.35=0.63
根据课本得:e=0.68
∵FA1/FR1<e ∴x1=1
y1=0
∵FA2/FR2<e ∴x2=1
y2=0
(4)计算当量动载荷P1、P2
取fP=1.5
P1=fP(x1FR1+y1FA1)=1.5×(1×903.35)=1355N
P2=fP(x2FR2+y2FA2)=1.5×(1×903.35)=1355N
(5)计算轴承寿命LH
∵P1=P2 故P=1355 ε=3
根据手册7207AC型轴承Cr=30500N
根据课本得:ft=1
根据课本式得
Lh=16670/n(ftCr/P) ε
=16670/76.4×(1×30500/1355)3
=2488378.6h>58400h
∴此轴承合格
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轴径d1=22mm,L1=50mm
查手册得,选用C型平键,得:
键A 8×7 GB1096-79 l=L1-b=50-8=42mm
T2=48N•m h=7mm
根据课本P243(10-5)式得
σp=4T2/dhl=4×48000/22×7×42
=29.68Mpa<[σR](110Mpa)

2、输入轴与齿轮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轴径d3=35mm L3=48mm T=271N•m
查手册P51 选A型平键
键10×8 GB1096-79
l=L3-b=48-10=38mm h=8mm
σp=4T/dhl=4×271000/35×8×38
=101.87Mpa<[σp](110Mpa)

3、输出轴与齿轮2联接用平键联接
轴径d2=51mm L2=50mm T=61.5Nm
查手册选用A型平键
键16×10 GB1096-79
l=L2-b=50-16=34mm h=10mm
据课本得
σp=4T/dhl=4×6100/51×10×34=60.3Mpa<[σp]

❺ 大学PLC课程设计一般有哪些题目

1. 基于FX2N-48MRPLC的交通灯控制
2. 西门子控制的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
3. PLC电梯控制毕业论文
4.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
5. 松下PLC控制的五层电梯设计
6. 基于PLC控制的立体车库系统设计
7. PLC控制的花样喷泉
8. 三菱PLC控制的花样喷泉系统
9. PLC控制的抢答器设计
10. 世纪星组态 PLC控制的交通灯系统
11. 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设计
12. 四路抢答器PLC控制
13. PLC控制类毕业设计论文
14. 铁路与公路交叉口护栏自动控制系统
15. 基于PLC的机械手自动操作系统
16.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7. 基于机械手分选大小球的自动控制
18. 基于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
19. 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
20. PLC在电网备用自动投入中的应用
21. PLC在变电站变压器自动化中的应用
22. FX2系列PCL五层电梯控制系统
23. PLC控制的自动售货机毕业设计论文
24. 双恒压供水西门子PLC毕业设计
25. 交流变频调速PLC控制电梯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26. 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27. PLC控制自动门的课程设计
28. PLC控制锅炉输煤系统
29. PLC控制变频调速五层电梯系统设计
30. 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31.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32. PLC在改造z-3040型摇臂钻床中的应用
33. 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切割系统电气控制设计
34. PLC在数控技术中进给系统的开发中的应用
35. PLC在船用牵引控制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6. 智能组合秤控制系统设计
37. S7-200PLC在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8. 自动送料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
39. 三菱PLC在五层电梯控制中的应用
40. PLC在交流双速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1. PLC电梯控制毕业论文
42. 基于PLC的电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43. 欧姆龙PLC控制交通灯系统毕业论文
44. PLC在配料生产线上的应用毕业论文
45. 三菱PLC控制的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
46. 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47. 工业洗衣机的PLC控制毕业论文
48. 《双恒压无塔供水的PLC电气控制》
49. 基于三菱PLC设计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
50. 西门子PLC交通灯毕业设计
51. 自动铣床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52. PLC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
53. PLC控制的行车自动化控制系统
54.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的设计
55. 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
56. PLC在电梯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57. 组态控制交通灯
58. PLC控制的升降横移式自动化立体车库
59. PLC在电动单梁天车中的应用
60. PLC在液体混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61. 基于西门子PLC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仿真设计
62. 基于三菱PLC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
63.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
64. 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设计
65. 基于欧姆龙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66. 西门子PLC编写的花样喷泉控制程序
67. 欧姆龙PLC编写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
68 景观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
69. 贮丝生产线PLC控制的系统
70. 基于PLC的霓虹灯控制系统
71. PLC在砂光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72. 磨石粉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73. 自动药片装瓶机PLC控制设计
74. 装卸料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75. PLC控制的自动罐装机系统
76. 基于CPLD的可控硅中频电源
77. 西门子PLC编写的花样喷泉控制程序
78. 欧姆龙PLC编写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
79. PLC在板式过滤器中的应用
80. PLC在粮食存储物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81. 变频调速式疲劳试验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82. 基于PLC的贮料罐控制系统
83.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监控系统设计

1.基于labVIEW虚拟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3.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4.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5.FPGA电梯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6.恒温箱单片机控制
7.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8.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9.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
10.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11.报警门铃设计论文
12.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
13.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14.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部分进行仿真与分析
15.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
16.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17.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
18.基于DSP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19.智能抢答器设计
20.基于LabVIEW的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
21.DSP设计的IIR数字高通滤波器
22.单片机数字钟设计
23.自动起闭光控窗帘毕业设计论文
24.三容液位远程测控系统毕业论文
25.基于Matlab的PWM波形仿真与分析
26.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27.波形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电压表设计
28.水位遥测自控系统 毕业论文
29.宽带视频放大电路的设计 毕业设计
30.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毕业论文
31.球赛计时计分器 毕业设计论文
3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33.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毕业论文
34.基于CPLD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论文
35.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36.m序列在扩频通信中的应用
37.正弦信号发生器
38.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39.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40.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41.步进电动机竹竿舞健身娱乐器材
42.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43.单片机汽车倒车测距仪
44.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系统设计
45.水电站电气一次及发电机保护
4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显示温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47.语音电子门锁设计与实现
48.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49.单片机无线抢答器设计
50.基于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1.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52.基于VHDL语言PLD设计的出租车计费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3.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论文
54.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电流源毕业设计论文
55.声控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56.基于单片机的锁相频率合成器毕业设计论文
57.基于Multism/protel的数字抢答器
58.单片机智能火灾报警器毕业设计论
59.无线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60.单片机对玩具小车的智能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1.数字频率计毕业设计论文
6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毕业设计论文
63.楼宇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
64.车辆牌照图像识别算法的实现--毕业设计
65.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
66.工厂变电所一次侧电气设计
67.电子测频仪--毕业设计
68.点阵电子显示屏--毕业设计
69.电子电路的电子仿真实验研究
70.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
7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72.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73.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74.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75.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76.电力线载波调制解调器毕业设计论文
77.图书馆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78.基于AC3的虚拟环绕声实现
79.电视伴音红外转发器的设计
80.多传感器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81.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82.基于单片机的数码录音与播放系统
83.单片机控制的霓虹灯控制器
84.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85.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86.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毕业设计
87.10KV变电所的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
88.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
89.卷扬机自动控制限位控制系统
90.铁矿综合自动化调度系统
91.磁敏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2.继电器控制两段传输带机电系统
93.广告灯自动控制系统
94.基于CFA的二阶滤波器设计
95.霍尔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6.全自动车载饮水机
97.浮球液位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8.干簧继电器水位控制系统
99.电接点压力表水位控制系统
100.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101.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102.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103.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104.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105.电压无功补偿综合控制装置
106.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107.DSP电机调速
108.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109.电子体温计
110.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111.红外测温仪
112.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测距仪
113.智能数字频率计
114.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115.信号发生器
116.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117.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118.基于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19.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20.电子万年历
121.遥控式数控电源设计
122.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123.22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124.智能数字频率计
125.信号发生器
126.基于虚拟仪器的电网主要电气参数测试设计
127.基于FPGA的电网基本电量数字测量系统的设计
128.风力发电电能变换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129.电流继电器设计
130.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
131.交流电机型式试验及计算机软件的研究
132.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133.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134.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
135.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136.单片机定时闹钟设计
137.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
138.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139.探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40.音频多重混响设计
141.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
142.基于FPGA和锁相环4046实现波形发生器
143.基于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
144.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
145.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
146.智能楼宇设计
147.移动电话接收机功能电路
148.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
149.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
150.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
151.八路智能抢答器设计
152.组态控制抢答器系统设计
153.组态控制皮带运输机系统设计
154..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
155.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
156.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
157.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158.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59.D功率放大器毕业论文
160.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161.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162.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163.智能电话报警器
164.数字频率计 课程设计
165.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166.基于VHDL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仿真
167.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
168.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
169.电压比较器的模拟与仿真
170.脉冲变压器设计
171.MATLAB仿真技术及应用
172.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173.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
174.发电机-变压器组中微型机保护系统
175.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176.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177.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
178.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179.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180.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181.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
182.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
183.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
184.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
185.电压稳定毕业设计论文
186.基于DSP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IIR设计)
187.一氧化碳报警器
188.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189.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
190.通用串行总线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191.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192.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193.单片机大型建筑火灾监控系统
194.USB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设计
195.基于Matlab的多频率FMICW的信号分离及时延信息提取
196.正弦信号发生器
197.小功率UPS系统设计
198.全数字控制SPWM单相变频器
199.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制作
200.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200.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201.基于AT89C51的宽范围高精度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
202.开关电源设计
203.基于PDIUSBD12和K9F2808简易USB闪存设计
204.微型机控制一体化监控系统
205.直流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06.新型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07.交流异步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08.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20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210.多功能频率计的设计
211.18信息移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识别
212.集散管理系统—终端设计
213.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
214.基于A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
215.基于光纤的汽车CAN总线研究
216.汽车倒车雷达
217.基于DSP的电机控制
218.超媒体技术
219.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220.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221.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222.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223.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224.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225.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226.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227.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228.电子指南针设计
229.汽车防撞主控系统设计
230.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231.电力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电路中的应用
232.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的设计
233.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
234.对漏电保护器安全性能的剖析
235.解析民用建筑的应急照明
236.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
237.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238.银行自动报警系统

❻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

一、传动方案拟定
第二组第三个数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 工作条件:使用年限10年,每年按300天计算,两班制工作,载荷平稳。
(2) 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F=1.7KN;带速V=1.4m/s;
滚筒直径D=220mm。
运动简图
二、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型式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 条件,选用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
(1)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η总=η带×η2轴承×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
=0.96×0.992×0.97×0.99×0.95
=0.86
(2)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d=FV/1000η总
=1700×1.4/1000×0.86
=2.76KW
3、确定电动机转速:
滚筒轴的工作转速:
Nw=60×1000V/πD
=60×1000×1.4/π×220
=121.5r/min

根据【2】表2.2中推荐的合理传动比范围,取V带传动比Iv=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Ic=3~5,则合理总传动比i的范围为i=6~20,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d=i×nw=(6~20)×121.5=729~2430r/min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960 r/min和1420r/min。由【2】表8.1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如下表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电动机转速(r/min)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KW 同转 满转 总传动比 带 齿轮
1 Y132s-6 3 1000 960 7.9 3 2.63
2 Y100l2-4 3 1500 1420 11.68 3 3.89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比较两种方案可知:方案1因电动机转速低,传动装置尺寸较大,价格较高。方案2适中。故选择电动机型号Y100l2-4。
4、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
Y100l2-4。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3KW,满载转速1420r/min,额定转矩2.2。
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1、总传动比:i总=n电动/n筒=1420/121.5=11.68
2、分配各级传动比
(1) 取i带=3
(2) ∵i总=i齿×i 带π
∴i齿=i总/i带=11.68/3=3.89
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1、计算各轴转速(r/min)
nI=nm/i带=1420/3=473.33(r/min)
nII=nI/i齿=473.33/3.89=121.67(r/min)
滚筒nw=nII=473.33/3.89=121.67(r/min)
2、 计算各轴的功率(KW)
PI=Pd×η带=2.76×0.96=2.64KW
PII=PI×η轴承×η齿轮=2.64×0.99×0.97=2.53KW

3、 计算各轴转矩
Td=9.55Pd/nm=9550×2.76/1420=18.56N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