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摘要
Ⅰ 新课程标准用英语怎么说
新课程标准
new curriculum;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例句]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师范类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The present basic e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has flung down new requirements to normal colleges.
Ⅱ 急求外语教研版普通课程标准
一、教学建议
(一)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的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目标。
2.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加强对选修课的指导
设置选修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开设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开设选修课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学习,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必修和选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素养的形成,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内容应该相辅相成。
(1)关于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开设成应试的复习课或必修课的补习课,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层面的选修课。要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设置选修课程,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可能。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有多样性,也要有目的性;既要有拓展性,也要考虑可行性;既要有地方特色,也要体现跨文化的特性。
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的课程体制对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有责任给予学生指导,要让学生理解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学习的需求,又是在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指导学生自主选课。
(3)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不应仅凭教师的兴趣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实施教学。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途径或媒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4)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5)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地区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积极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语言技能教学建议
1.听力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技能: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扰;
抓住关键词;
听并执行指示语;
听大意和主题;
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
预测下文内容;
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
评价所听内容;
判断语段的深层含义。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听前活动
听时活动
听后活动
●明白听的目的;
●激发兴趣和欲望;
●熟悉话题;
●预测大意;
●处理关键词;
●布置任务。
●边听边操作;
●边听边选择、填空、连线、画图、补全信息;
●边听边做笔记;
●判断真伪。
●讨论;
●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
●根据笔记写出梗概;
●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题目为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一个文段。
材料选择:真实语境中的话语;
与学生水平相当;
多种口音的材料。
教师角色:提供材料、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评价。
2.口语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
基本技能:引出话题;
维持交谈;
插话;
转移话题;
话题转换;
引起注意;
澄清意思;
请求澄清;
表示倾听和理解;
预示和结束谈话;
利用语音、语调表达意思。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说前活动
说话活动
说后活动
●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熟悉话题和语境;
●语言准备;
●分配角色和任务。
●描述人物和事件;
●报告过程和结果;
●角色扮演;
●交换信息;
●讨论;
●演讲。
●汇报结果;
●讲评;
●书面表达活动。
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
贴近学生生活;
话题具体,目的明确;
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
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有利于口语交际和表达。
教师角色:示范、鼓励、引导、帮助、监控、评价。
3.阅读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技能:略读(skimming);
找读(scanning);
预测下文;
理解大意;
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
猜测词义;
推理判断;
了解重点细节;
理解文章结构;
理解图表信息;
理解指代关系;
理解逻辑关系;
理解作者意图;
评价阅读内容。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读前活动
阅读活动
读后活动
●明确目的;
●熟悉话题;
●预测内容;
●预测词汇;
●激发兴趣和欲望;
●布置任务。
●略读;
●找读;
●根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
●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
●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表;
●边读边操作;
●判断真伪。
●转述所读内容
●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讨论;
●改写;
●续尾;
●写摘要。
材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
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
教师角色: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参与、反馈与评价。
Ⅲ 有没有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的定义
对课程的概念或定义,目前尚存在一些纷争。综观我国对课程内涵的理解,研究者在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概念的定义也越来越精确。有的提出课程是学校学科及其安排和进程,如吴杰认为“课程是指一定的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陈侠认为“课程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西北师大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认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是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课程的概念揭示了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共同的本质属性。而基础教育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
二、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的产生与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从课程与许多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来分析,课程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和学生成长需要的制约。社会、知识、学生三因素对课程的综合要求是课程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纵览整个变革趋势,其目标指向都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原有的高中英语课程总体上还是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与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也需要加强。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外语科目近年来逐步在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
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我国的这次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和具有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起来,强调了英语课程对促进对外交往和增强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Ⅳ 英文摘要怎么写
【Abstract】 basic e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 important goal is to change the course to receive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by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of the phenomenon, initiated by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willing to explore, the hard-working hands and train students to col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 . Therefore, the "standard of language courses" in the concerns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language, process, change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courses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positive self-advocac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ways of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reform of language teaching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s.
Ⅳ 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内容提要
该书共来分三篇:第一篇理论篇。收源集了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课程标准,但由于受本书篇幅的限制,课标原文大多放在附带的光盘里。意在帮助教师原原本本研读课标。第二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研究篇。主要是一些参与课标制定的专家和教材编写者(重点是人教版和冀教版)分学段、分学科解读课标。意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原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区分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和教材的关系;理解课标之下“教材多样化”的深刻内涵。第三篇实践篇。辑录了全市近百名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Ⅵ 有高手帮帮忙翻译一下、摘要】 依据新《英语新课程标准 》最新理念,在小学英
有高手帮帮忙?翻译一下?、摘要】 依据新《英语新课程标准 》最新理念,在小学英
????????????
什么意思?
Ⅶ 请问:英语新课标对教学维度的新要求是什么
谈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为教师,应该理解课程的目标,探索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新课标从五个维度对当前外语教学提出了基本目际,即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本文试从知识分类学说角度来谈谈如何达成高中英语新课标五维教学目标。
一、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主要思想
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它的本质是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命题的网络,以命题、形象和线性序列的形式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知识。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它的本质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如“如果……那么……”。由于运用概念和规则的指向性不同,使得程序性知识又分为两个亚类,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即处理、加工信息的程序性知识,称为智慧技能;另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即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称为认知策略。可见,认知心理学所谓的广义上的知识包含了知识和技能,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实际上这与我国传统教学中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是相对应的。
2. 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把知识获得的过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论来说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由环境(包括教师和教材)向学生呈现新知;学生把知觉到的信息符号转换成命题的表征;新命题通过激活的扩散,使原有命题网络中与之相关的命题被激活;新命题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同时处于工作记忆中,产生网络联系,新的命题即被习得,或通过精加工过程而生成新命题;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题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形成紧密联系而被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在新知识习得阶段,所有知识都是陈述性的。
程序性知识中的智慧技能获得,安德森认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编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命题网络;然后陈述性知识在一系列练习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和分化,规则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安德森认为,在习得和运用新知识过程中,正面例子有助于概括,反例则有助于分化,这对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策略是一种对信息加工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控的技能,它是通过对某类信息加工活动进行反省认知而获得的。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分类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可以看到广义知识的学习主要经历习得、巩固、应用和转化三个阶段。在新知识习得阶段,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新的信息,新知识相互间产生联系,并与旧知识产生逻辑的、合理的相互作用,如果被原有知识结构同化,也即新知识进入了原有的命题网络。此时的知识都属于陈述性知识。新知识习得后,有两种发展方向。一部分知识经过适当的复习、记忆,在头脑中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使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改组或重建。另一部分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亦即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变式训练是程序性知识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重要形式。
二、 知识分类学说对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指导意义
1. 在陈述性知识学习中达成五维目标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陈述性知识即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采用四类策略,即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做小结策略。作为以陈述性知识状态存在的新知识,有的学习难点在于保持,有的学习难点在于理解。对于前者,可以依据记忆规律,如复述、复习等方法来保持;对于后者,可以通过“精加工策略”来加深理解。
以词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精加工策略”来指导学生词汇学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如下的策略指导:
(1)注意。知识分类学说认为,知识的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注意就是学习者指向目标的活动状态,要求学生讨论含有学习词的句子的意思,要求用英语解释。
(2)非语境化。将学习词从原课文句子语境中脱离出来,激活原有知识,回忆出与学习词相近的所有词项,然后对这些词以英语定义的方式进行解释,并指出词项间的语义形似点,但主要是语义差异;要求找出与学习词构成搭配关系的词组。这样,便能形成以学习词的横组合关系(搭配)和纵组合关系(近义词)为语义结构的完整的语义场。
(3)语境化。将分析的结果即近义词项及其相应搭配还原到语境中去,即自己创造有意义的合适的语境,如联想一个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场景,让这些词汇及其搭配得以恰如其分地运用。这样,学生能学会运用词汇,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以上学习可以分组讨论进行,各组需有一个记录员作好记录并总结。在小组学习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发展其学习策略,同时,由于学习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达成五维目标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即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知识分类学说认为,在程序性知识获得的过程中,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手段,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则是目的。陈述性知识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练习是一条必经途径。因为学生只有对学习任务进行不断的接触和反应,才能形成技能。而变式练习对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英语听说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创设变式,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仅以写作教学为例。《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8级(即高中毕业)的写作技能目标要求如下: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课文写摘要;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能分句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该目标要求学生从简单的语言输出上升到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并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运用多种词汇、语句和文体来表达各自具有个性的文章,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基础词汇、语法基础上,创设写作变式,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策略的指导,以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写作训练上,可以采取将写作教学与听说教学、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写作技能与听说技能密切相关,书面语言是从口语发展而来,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听和说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可以为写作提供一定的内容来源。具体可有以下措施:听录音补全句子。复述听力材料、改写对话。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搜集作文素材、学习词汇句型和新颖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把课文当作练习的参照物,可以让学生有文可依,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他们的信心。
由以上写作策略的训练可以看出,在写作过程中,能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环节,能够加强跨文化内容的输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从而促进其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可以促进其他三维目标的达成,五维目标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导,只有在有效的策略指导中,学生才能够在五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Ⅷ 要写论文。。英语不好。。英文摘要麻烦谁能帮我翻译下。谢谢拉。。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 中文摘要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student evaluation
Abstract
From the traditional mass-based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ve to the absolute target-based assessment and student evaluation within personal reference, is currently the basic trend of stud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From a practical leve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sciplines,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year evaluation criteria, not onl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asic academic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important value, but also for teachers to guid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absolute evaluation of Student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relative evaluation within personal
Ⅸ 课标中提到的英语学科必备知识指的是哪些
一、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主要思想
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它的本质是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命题的网络,以命题、形象和线性序列的形式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知识。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它的本质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如“如果……那么……”。由于运用概念和规则的指向性不同,使得程序性知识又分为两个亚类,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即处理、加工信息的程序性知识,称为智慧技能;另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即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称为认知策略。可见,认知心理学所谓的广义上的知识包含了知识和技能,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实际上这与我国传统教学中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是相对应的。
2. 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把知识获得的过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论来说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由环境(包括教师和教材)向学生呈现新知;学生把知觉到的信息符号转换成命题的表征;新命题通过激活的扩散,使原有命题网络中与之相关的命题被激活;新命题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同时处于工作记忆中,产生网络联系,新的命题即被习得,或通过精加工过程而生成新命题;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题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形成紧密联系而被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在新知识习得阶段,所有知识都是陈述性的。
程序性知识中的智慧技能获得,安德森认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编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命题网络;然后陈述性知识在一系列练习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和分化,规则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安德森认为,在习得和运用新知识过程中,正面例子有助于概括,反例则有助于分化,这对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策略是一种对信息加工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控的技能,它是通过对某类信息加工活动进行反省认知而获得的。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分类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可以看到广义知识的学习主要经历习得、巩固、应用和转化三个阶段。在新知识习得阶段,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新的信息,新知识相互间产生联系,并与旧知识产生逻辑的、合理的相互作用,如果被原有知识结构同化,也即新知识进入了原有的命题网络。此时的知识都属于陈述性知识。新知识习得后,有两种发展方向。一部分知识经过适当的复习、记忆,在头脑中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使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改组或重建。另一部分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亦即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变式训练是程序性知识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重要形式。
二、 知识分类学说对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指导意义
1. 在陈述性知识学习中达成五维目标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陈述性知识即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采用四类策略,即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做小结策略。作为以陈述性知识状态存在的新知识,有的学习难点在于保持,有的学习难点在于理解。对于前者,可以依据记忆规律,如复述、复习等方法来保持;对于后者,可以通过“精加工策略”来加深理解。
以词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精加工策略”来指导学生词汇学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如下的策略指导:
(1)注意。知识分类学说认为,知识的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注意就是学习者指向目标的活动状态,要求学生讨论含有学习词的句子的意思,要求用英语解释。
(2)非语境化。将学习词从原课文句子语境中脱离出来,激活原有知识,回忆出与学习词相近的所有词项,然后对这些词以英语定义的方式进行解释,并指出词项间的语义形似点,但主要是语义差异;要求找出与学习词构成搭配关系的词组。这样,便能形成以学习词的横组合关系(搭配)和纵组合关系(近义词)为语义结构的完整的语义场。
(3)语境化。将分析的结果即近义词项及其相应搭配还原到语境中去,即自己创造有意义的合适的语境,如联想一个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场景,让这些词汇及其搭配得以恰如其分地运用。这样,学生能学会运用词汇,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以上学习可以分组讨论进行,各组需有一个记录员作好记录并总结。在小组学习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发展其学习策略,同时,由于学习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达成五维目标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即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知识分类学说认为,在程序性知识获得的过程中,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手段,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则是目的。陈述性知识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练习是一条必经途径。因为学生只有对学习任务进行不断的接触和反应,才能形成技能。而变式练习对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英语听说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创设变式,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仅以写作教学为例。《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8级(即高中毕业)的写作技能目标要求如下: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课文写摘要;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能分句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该目标要求学生从简单的语言输出上升到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并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运用多种词汇、语句和文体来表达各自具有个性的文章,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基础词汇、语法基础上,创设写作变式,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策略的指导,以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写作训练上,可以采取将写作教学与听说教学、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写作技能与听说技能密切相关,书面语言是从口语发展而来,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听和说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可以为写作提供一定的内容来源。具体可有以下措施:听录音补全句子。复述听力材料、改写对话。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搜集作文素材、学习词汇句型和新颖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把课文当作练习的参照物,可以让学生有文可依,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他们的信心。
由以上写作策略的训练可以看出,在写作过程中,能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环节,能够加强跨文化内容的输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从而促进其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可以促进其他三维目标的达成,五维目标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导,只有在有效的策略指导中,学生才能够在五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