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在研究性学习中新课程标准如何落实

在研究性学习中新课程标准如何落实

发布时间: 2021-02-27 11:26:14

Ⅰ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所阐述的要点包括:英语学习的目的与价值;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任务,基于语言学习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基于语言学习特点的教学原则与方式,基于课程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基于课程实施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途径等,为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即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这三维目标呢?
一:尊重学生主体,悉心传授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要学会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如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如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它能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自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英语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自编对话进行练习,或设置几个situations,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情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学生去主动参与,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勇于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口,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
二: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贯彻统一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具体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尝试型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去初步解决问题,再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达到真正地掌握知识。经常让学生去主动尝试,学生会思路大开,灵感纷至,眼界大开。尝试教学能让学生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即成功?喜欢?更成功?更喜欢……
2) 探究型教学方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探究性活动一般采用以同桌、小组、全班为单位或交替使用的形式开展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完全改变了“你讲我听”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学生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即研讨结果是他们自己“参与”、亲身“体验”所得,因而使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这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
3) 表演型教学方式
表演型活动方式即学生由自然型学习者向艺术型学习者的角色转换,这种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它可以调动学生投入情感,主动参与,使学习者身临其境,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达到活跃思维,擅长才干的目的,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地达到巩固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 竞赛型教学方式
竞赛型活动方式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竞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极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其方式可有①个人抢答②分组抢答等,这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不但起着丰富教学手段的作用,还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融情感熏陶与学习活动于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辨证统一。
学习者的情感培养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论述了语言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氛围,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1)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都知道: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2)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态度、感情倾向的,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要善于发现和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把消极的情感态度变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具体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意志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

Ⅱ 新课标如何落实在教学中

研修感言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期的新课标学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使学生亲近语文的魅力,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Ⅲ 如何有序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地一起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猜想、推理、探究、实践、交流、反思能力及合作、创新精神,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拥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能力。然而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则不能。它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来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早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而课堂目前仍然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开展是实践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关键。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施途径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Ⅳ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去探究、质疑、研究、调查、检验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个方式让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授者,更是指导者、合作者,并且与学生一起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而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而新课程的标准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取得,要求学生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当前我们的教育模式要使研究性学习落实到新课程当中来就必须转变几点:

1、 要把课堂的封闭学习转变成开放学习,让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与学的模式转变成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多元化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发现学习,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去实践,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如何去获取知识。

2、 教师从知识的传递着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担任着主导者的作用,也担负着学生的向导。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刻意去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由独立学习转变成整体协作。研究性学习着重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能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Ⅳ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研究性学习是在时代呼唤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超越,它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究。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一边出示中国地图一边问学生:“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学生顿时有了精神,纷纷说:“青岛、南京、上海……”

“还想去哪儿旅游?”

“北京、西藏、香港……”

“你知道离那些地方有多远吗?”

……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了。

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以后,再让学生拿出地图,测量自己最感兴趣的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根据学到的知识算出实际距离,然后交流汇报。学生边测量边计算还兴奋的交流着,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大家算出了到南京--北京、南京—西藏、甚至是南京—巴黎的实际距离。

二、 加强实践,拓宽思维。

杨振宁博士曾经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的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如教学“元、角、分”时,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买东西”,让部分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同学做顾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说说买和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接着,教师提问:用人民币买东西大家都会,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习,马上就可得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这样,学生凭借实践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印象深,记得牢。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他们的智力活动的潜能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和体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 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

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一名小组负责人兼发言人、一名记录员、二名操作员)和具体实验内容(初步测出圆片A、B、C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把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在这样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促进,能够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留有空间,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更多的活动空间,更多的表现时机,更多的创造信心,更多的成功的体验。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探索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呈现勃勃生机。

(2004年9月在高邮市第十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专注地听,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并忽视了学生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的记忆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会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仅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职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实践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要真正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就迫切需要实行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1.加强诱导,实现传统讲解型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型的转换 以往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习惯于依照教科书上的说明进行所谓的“权威性”讲解,实行“标准答案式教学”,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其不利,过多的“规范及权威”很大程度上会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人类的一种固有的活动,是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一系列变革客体的过程。数学不是教出来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应只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一个充满丰富生动思维的实践活动,经历一个主动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即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参与演练运算;学会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数学材料,获得学习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总结,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即靠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出来的。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促使其主动的学习,可以在教学中实行了“巧导精练”的尝试。即通过设置情境,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教学尝试。对于许多数学问题,教师不是过早地给出答案,而是“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学会在争论与探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正确的答案。另外还可运用反例论证法,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享受探索的乐趣。 如:“等边对等角”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前教这条性质定理,为不耗费过多的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是根据命题,画出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等腰三角形与不等边三角形的模型,并用量角器或对折法进行度量、比较,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通过比较猜想、再寻求作辅助线构连全等三角形。这样,虽然时间上会拖得长一些,但学生的收获会大得多。 实践证明,通过知识发现过程,多方诱导,让学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勇于探究实践,学生就会学得更主动更有趣。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更有帮助。
2. 启迪思维,提倡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与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可导致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并允许存在不唯一的答案,这样既“省力又见效”。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惯于把成人的思维方法模式强加给学生,只让学生学会用一种解法去解决某一问题,人为地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而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策略和算法多样化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对此,《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作为具体的教法建议,更从这样的角度突出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可以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去主动积极地探索,再启迪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求一题多解,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3. 强调合作,实现权威的讲授形式到合作交流形式的转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积极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分别隶属于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这两项重要的目标中。如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中,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中提出“要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于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能从交流中获益。” 例如:在上“线段中点的作法中”,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为保证各小组间的平衡,每小组选一个组长,讨论时要求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发表个人的观点讨论。小问题小组里解决,大问题由组长代表本组提出,在班上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或教师来指导解决。这样课堂上讨论气氛热烈,学生成了主角,小组内部学生团结合作,各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有的学生按照课本上的介绍的方法:
①利用先度量再计算的方法,找出线段的中点;
②利用尺轨作法;
③有的平时学习不够好的学生反而用游戏法,他们用截一段与所作线等长的纸条,然后把纸条对折,找出中点,然后在图上画出中点;
④有的同学用白纸描印出所作线段,然后对折,再利用对称性找出中点。最后有部分学生提出第二种方法作图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这时,教师在肯定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下,还应做到不失时机的点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数学教学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要抛弃“我在给学生上课”的观点,形成“我与学生一起上课”的氛围,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性发展,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只要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数学课堂就会出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灵性的世界。
4.注重探究过程的反思,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断摸索、尝试、实践、总结规律,教学反思就十分必要。主要表现在: 课堂设计的反思,具体实施的反思,教学得失的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反思和体验的状况。教师可提出如“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你是如何学习这节课的,怎样得出这条规律的?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等问题。这些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的回答能体现出他们的个性和思考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反思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结果。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者角色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有大的改变,教师单一的“解惑”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单纯被动地听讲和孤立的埋头作业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作为实施课程标准改革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各种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并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指导他们直接运用数学知识去积极参与各项数学实践活动。

Ⅶ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小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宜兴市杨巷小学 吴益军 黄碧亚

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效果。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权。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要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作为教师应提供各种条件,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念。

如何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呢?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学习的方法等等。例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划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然后喜欢朗读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也可以把这种美景画下

来,喜欢唱歌的也可以编写歌曲把美景唱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唱……他们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读得有声有色,画得栩栩如生……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有了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就乐于参与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要创设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的应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争辩、探究。一旦学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就会产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莫高窟》时:

师:同学们,藏经洞中曾藏有什么文物呢?

生(纷纷举手):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回答得很好。

师正要继续讲述下去,只见一学生高高举手。

生:老师,我还要说。

师:(略作停顿、意外地)很好,请说。

生:藏经洞中藏有‘结晶’。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这些文物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好,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想的真巧妙,连老师没发觉的地方,他都发现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大家要向他学习!

(这位学生喜气溢于脸上,整节课思维活跃,不断举手发言。)

对于学生的一些反常举动,教师应该像呵护尖上的露珠那样细心谨慎。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充分肯定,这样民主型教师高度重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三,树立信心,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新世纪的下一代,他们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他们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知的途径,这对他们来说一生受益。在教学中,不在于教师教多少,关键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成功探究的喜悦,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呢?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质疑问难。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应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开始,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解决。如教学《陈增巧破巫术》时,对于课题学生展开了质疑,学生问:“陈增破的是什么巫术?”“为什么说巧破巫术?”“还有比陈增更好的办法吗?

”针对这些有价值问题,学生就有了探究学习的目标,因此,接下来的时间,我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研究学习,学习效果非常好。

2,焦点争鸣。对于课文中关键性的、有争议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去发现有研究、讨论价值的问题,在小组中展开研讨,并努力阐述自己的理由。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学习本课重要的问题。学生的观点比较统一,认为关键的问题是“桑娜是否应该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节课我就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桑娜、渔夫、西蒙、自己四种角度思考讨论:这样做是否恰当?对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谈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理由,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对课文也感受体会得更加深厚、透彻。

3,比较整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于学以致用,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在内容上或结构上有相互关联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这样的课文进行比较整合,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如学习第九册第三课《古诗两首》,我引导学生打破学古诗的常规,对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进行了比较整合的探究学习。上课开始时,我问:“这两首诗为什么编在一起呢?”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这两首古诗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是写物的”“这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的”……学生说出了各自的理由。对此,我进一步引导:“这两首诗各有什么特色?”学生在小组内继续探究、交流,有的说:写的物体不同,第一首是“石灰”,第二首是“梅花”;有的说:表现的物体的品质有所不同,第一首是赞美石灰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首是赞美梅花的清香;有的说:这两首诗的写法一样,都是借物抒情,第一首是表现了诗人不怕牺牲,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第二首是表现了诗人刚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大家都能读懂古诗,找出依据,完全在自己的探究学习中学习两首古诗。

4,实践体验。语文教学要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要给予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最终形成能力。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实际,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本剧。如故事性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黄鹤楼送别》、《半截蜡烛》……也可根据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体验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四,拓宽领域,让学生多渠道地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组中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首先,要突破教材,引导多途径的积累。“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要适当增加容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收集课外阅读的文章,可以上图书馆,可上网,可去新华书店购买……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摘录,平时不断地交流运用。其次,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鼓励多角度的思考。如学习《夜晚的实验》时,可引导学生从其他科技书上了解哪些发明是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来介绍新的发明。

总之,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单一渠道为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质量。

Ⅷ 模块二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在落实新课程标准,因为原有的教学大纲就没有提及研究性学习问题。至于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从研究性学习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谈起。 我们知道,新课程中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研究性学习除了强调知识与方法的应用之外,更加注重后两者。因为它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及个人品质”、“知识与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要考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由此可见,落实新课标的关键就是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设立活动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在这,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但这些理念是相通的。当前,各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不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学校领导认识不足,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影响了高考复习备考;有些学校又苦于学生基础太差,无法开展这项工作;不少老师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缺乏底气,怕苦怕累,缺少研究。但不管怎么说,领导重视,工作开展起来的,可以从如下几个策略抓起:一是引导老师善于发现值得研究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打基础的内容,不一定有很好的拓展空间,即要求教者对业务要“精”。二是学生对研究问题要有一定的兴趣与知识基础,即要求工作做得“实”。三是活动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拘泥于课本,可以走出课堂去寻找问题,即研究与思考的范围要“广”。四是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和多样性,即评价要“活”。这样,即使最后没有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重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与体验,也就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所有这些,或许我们在后面的学习培训中可以体会到。

Ⅸ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是在时代呼唤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超越,它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究。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一边出示中国地图一边问学生:“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学生顿时有了精神,纷纷说:“青岛、南京、上海……”

“还想去哪儿旅游?”

“北京、西藏、香港……”

“你知道离那些地方有多远吗?”

……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了。

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以后,再让学生拿出地图,测量自己最感兴趣的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根据学到的知识算出实际距离,然后交流汇报。学生边测量边计算还兴奋的交流着,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大家算出了到南京--北京、南京—西藏、甚至是南京—巴黎的实际距离。

二、 加强实践,拓宽思维。

杨振宁博士曾经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的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如教学“元、角、分”时,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买东西”,让部分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同学做顾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说说买和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接着,教师提问:用人民币买东西大家都会,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习,马上就可得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这样,学生凭借实践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印象深,记得牢。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他们的智力活动的潜能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和体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 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

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一名小组负责人兼发言人、一名记录员、二名操作员)和具体实验内容(初步测出圆片A、B、C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把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在这样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促进,能够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留有空间,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更多的活动空间,更多的表现时机,更多的创造信心,更多的成功的体验。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探索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呈现勃勃生机。

(2004年9月在高邮市第十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