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绝句的课程标准要求

绝句的课程标准要求

发布时间: 2021-02-28 06:14:53

⑴ 五言绝句有什么要求

1.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2.押韵严格。诗歌都内是押韵的容,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3.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
4.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 写绝句的要求是什么

绝句
开放分类: 文学、诗歌、体裁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版常有权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⑶ 四言绝句有什么基本要求

四言绝句也叫四言体,是指基本或全部由四字组成的四字句写成的诗(文),限于古体诗文中,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可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可以换韵,盛行于西周时期。属于古体诗的范畴。《诗经》中广泛采用这种诗体,如国风中的《桃夭》、《葛生》。

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四句一绝,这个观念是自然形成的,从《诗经》以来,绝大多数诗都是以四句为一个段落。《诗经》里的诗,大多数是四言四句,古人称为“一章”。汉魏时代的诗,以四句为全篇的很少,故没有必要把四句的诗定一个诗体名词,即四句一绝还没有成为规格。


(3)绝句的课程标准要求扩展阅读

古绝,即古绝句,是和律绝对立的一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

⑴用仄韵(但这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⑷ 绝句具体要求是什么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律绝跟律诗一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分五言、七言两种。

五绝是指毎首共四句,毎句只有五个字的格律诗。

五绝的平仄、押韵格式有如下四种:

1、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是毎首共四句,毎句只有七个字的格律诗。

七绝句的平仄、押韵格式有如下四种:

1、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⑸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哪些古诗

新华书店有<<小学生必背古诗>>可供参考
一年级(掌握前7首)
1.江南/汉乐府民歌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古朗月行/ (唐)李白
4.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
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6.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唐)卢纶
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8.咏鹅/(唐)骆宾王
9.咏柳/(唐)贺知章
10. 悯农一/(唐)李绅
11.悯农二/(唐)李绅
12.蜂/(唐)罗隐
13..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14..村居/(清)高鼎
二年级(掌握21 首,1年级14首+以下前7首)
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3..静夜思/(唐)李白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5..乐游原/(唐)李商隐
6..竹石/(清)郑燮
7..所见/(清)袁枚
8..春晓/(唐)孟浩然
9..别董大/(唐)高适
11..游子吟/(唐)孟郊
12..忆江南/(唐)白居易
13..清明/(唐)杜牧
14..乡村四月/ (宋)翁卷
三年级(掌握35首,1、2年级28首+以下前7 首)
1..出塞/(唐)王昌龄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4.望天门山/(唐)李白
5.枫桥夜泊/(唐)张继
6.山行/(唐)杜牧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8.凉州词/(唐)王翰
9.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0.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
12.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唐)杜甫
13.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宋)范成大
14.春日/(宋)朱熹
四年级(掌握49首,1、2、3年级42首+以下前7首)
1..风/(唐)李qiao
2..江雪/(唐)柳宗元
3..望洞庭/(唐)刘禹锡
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刘禹锡
5.元日/(宋)王安石
6.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宋)范成大
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8..池上/(唐)白居易
9..江南春/(唐)杜牧
1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11.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13.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14.小池/(宋)杨万里
五年级(掌握 63首,1、2、3、4年级56首+以下前7首)
1.鹿柴/(唐)王维
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4.题西林壁/(宋)苏轼
5.示儿/(宋)陆游
6.墨梅/(元)王冕
7.石灰吟/(明)于谦
8.赠汪伦/(唐)李白
9..渔歌子/ (唐)张志和
1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1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14..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六年级(掌握以上70首)

⑹ 绝句的格式

绝句的写作 1、2、3

碧 波

一、什么是绝句

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 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 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 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 1 —

三、平仄声调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

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

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

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四、绝句对仗

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

曾金美·赠友人

(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

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

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2 —

五、关于押韵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因此,押韵的字又叫韵脚。如在“平仄格式”中列举的诗:<<咏树>>是押的豪韵,韵母是ao;<<小溪即景>>、<<暴风>>是押的侯韵,韵母是ou;<<夜思>>是押的支韵,韵母是i;<<渡双江>>是押的痕韵,韵母是un、en;<<新春絮语>>、<<咏李白>>是押的寒韵,韵母是an、ian、uan;<<咏日>>是押的东韵,韵母是ong等。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当今人写诗,最好用普通话音韵为押韵标准,建议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韵书。该书可在新华书店购买;或向上海古籍出版社邮购,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 附言栏里写明购<<诗韵新编>>即可。

六、起承转合

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具体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掌握这四句话的要求,绝句就能写好。“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举例归纳如下:

(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三)转折式。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四)因果式。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要求背诵的160篇古今诗文具体是什么

你好,课标原文是这么阐述这事的: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据我所知,另外的90篇段,还没有比较权威的推荐。你怎么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要求背诵的160篇古今诗文具体是:
一至六年级的: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29.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3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6.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0.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1.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4.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5.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6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66.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68.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69.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七至九年级的: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⑻ 写七言绝句有什么要求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

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

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也分两种:

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按平仄律,七言绝句有四种标准句型: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8)绝句的课程标准要求扩展阅读:

七言绝句的发展历程: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不仅未能充分协律,而且作风比较板滞(如常用对仗作结,有类律诗的前半截),缺乏悠远的韵度。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水平却一般。

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

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

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手里又有了新的发展。

⑼ 写七言绝句有什么规则要求或禁忌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唐代七绝在近三百年的演进过程中,体式逐渐定型,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内容日益丰富,风格逐步趋向多样化。

格律分类
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

典范诗作:
志南《绝句》
张旭《桃花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春宫曲》
王昌龄《 送柴侍御》
王之涣《凉州词》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岑参《逢入京使》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韦应物《滁州西涧》
张继《枫桥夜泊》
韩翃《寒食》
柳中庸《征人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写情》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春词》
白居易《后宫词》
张祜《赠内人》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泊秦淮》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遣怀》
杜牧《秋夕》
杜牧《金谷园》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瑶池》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贾生》
温庭筠《瑶瑟怨》
郑畋《马嵬坡》
韩偓《已凉》
韦庄《金陵图》
陈陶《陇西行》
张泌《寄人》
李白《望庐山瀑布》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