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读书总结
『壹』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哪几个层次的要求:
内容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回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初中答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 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 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 上述三种层次的规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要求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
『贰』 《历史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高中。是认识中国史。和如何将古今的文化相结合。推进当今社会发展。
『叁』 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
很高兴告诉你!
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 2001 年 7 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终究要取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那么在新时期里,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无疑是我们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的历史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力图结合此次历史课程改革,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诸多先进教学理念,并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挑战。
第一 ,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要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目前正方兴未艾进行的历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史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深的一次改革。严格说来,历次的历史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改革,而很少涉及“课程”层面上的改革。
探讨历史教育的本质问题,就不能仅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教育,离开和放弃从课程的层面来解决历史教育中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研究的不足。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目标,自然就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历史教育中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值观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研究的范畴,还是“历史课程”的探讨范围我认为这是历史课程所应着力研究的问题。因而必须首先解决好历史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然后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历史教学的目标。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教育在“课程”层面上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反思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现状、问题和探讨解决对策。
历史教学的多年来的实践也已经证明,历史教学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可是历史课程研究的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仅仅依靠“教学”层面的改革,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认为,在当代,课程的重要性已远远地超过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目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即一手抓“课程”,一手抓“教学”,通过“全面治理”的办法,推动历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如果新课程不被教师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他们就会产生抵抗反映,新课程实施的结果就更令人担忧了。一般来说,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我们的教师必须在心态上、在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当前历史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初步成果,自然存在着一些还值得继续讨论和探索的地方。比如《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标志历史教育在探索一条“返璞归真”之路,那么,人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人文素养的养成与知识能力的形成有何关系呢历史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如何处理历史课程目标的继承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如何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值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容回避和并要着力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渗透了史学界许多研究新成果,但仍有滞后之处,为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适当地把这些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如《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大约公前 21 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公前 475 年至公前 221 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而《历史课程标准》的“中国古代史”内容标准中则笼统地指出:“中国古代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史上奴隶社会的下限与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实际上采取了淡化与削弱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分界的态度,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其恰当的处理,也是吸取史学界研究新成果的重要表现。
历史研究处在发展之中,在不断吸取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的同时,《历史课程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历史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性和滞后性。因而《历史课程标准》的这种局限与不足是永远也不能克服的,也只有通过历史教师积极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才能予以有效地弥补。
比如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我们认为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了解:中国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南北皆有,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限于黄河流域,而是起源于多处,并
『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答题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
、如何处理教科书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关系?
2
、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3
、历史学科有哪些丰富的课程资源?
宣城市梅林实验学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2
、唯物史观、科学的教育理论
3
、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4
、学习方式
5
、教师、学生
6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7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表”规定的总课时
8
、时代性、适应性
9
、学生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三、简答题
1
、答:要正确处理教科书与《标准》的关系。《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惟一
依据。教科书编写者要认真研究《标准》,领会《标准》的基本精神。教科书必
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
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
"
内容标准
"
之外的知
识,
并使之与
"
内容标准
"
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但这些知识要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
、答:
1.
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2.
观察法。
3.
活动法。
4.
学生自我评价法。
5.
测验法。
总之,
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使评价
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能激发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下载券 416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伍』 学习历史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是明确课程标准的体系安排;
二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什么要教给学版生这些知识,学生应掌握权什么程度,这样来思考。
三是找标准中自己不懂的问题,找学生难以学习问题与内容。
四是教材与标准有什么区别。等,这样思考才会全面把握标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