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课程标准
A. 框架问题的设计如何才能针对课程标准和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
我的观点与感受: 讨论这个问题感觉很痛苦,如果说清楚了当然也就舒服啦。因为面对框架问题、单元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我总觉得有点牵强附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没有把课程标准吃透,框架问题还不好消化,最近又开展项目深化的教学应用调研和指导,应用难行非常突出,偶尔竟怀疑自己数年来的努力。这里我想把问题一分为三来反思,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即: 3、框架问题与课程标准、与单元学习目标的关系。 1:框架问题与现实问题 我喜欢夏学会老师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围绕是单元问题提出来的,而单元问题是以基本问题为前提而提出的问题,基本问题是具有开放性,有争议性,有广度性,有穿透性,并能够引起学生的高级思维,因为这个基本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近阶段在项目深化的教学应用调研的一场座谈会上,我们绕着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项目教学应用问题,广泛听取了一线教师的意见,初步了解老师们对项目深化的认识、进程和实践情况,特别是在项目教学应用中的困惑。陈英老师首先提到几个问题:一是这个项目正处于消化吸收当中,完成上交了作品后是有了点放松的感觉,但时间短,大家大都在教毕业班,如何完整的把项目应用到教学实际是最大的困难;二是目前限于在网络上下载一般的教学资源,自己制作的少,技术问题有待提高;三是希望主讲教师给以点拨,在全过程给予理论指导和技术帮助。而胡教导谈到,项目作品的单元问题设计是五年级的,现在教六年级,很难应用,应用了会也占大量时间,影响学生升中考试;通过项目学习,收获较大的是对诸如PPT技术的掌握,而动画制作、音像技术处理等技术很不够,课件制作水平低,建议省市项目主讲教师专门研究,开个课件制班以提高大家的技术问题。胡教导还提到在项目系列作品中,是整体应用还是可以部分应用、完成时限等问题。有些老师在发言中也提到如何把理论上的项目设计落实到实践上的课堂教学是最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应用更是难中难,都是要继续探索的;不知道怎么应用也不敢放开应用,技术落后仍然是个问题,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需要经验引导。针对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有些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到,2007年该项目学习的时候认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就是电脑,就是电脑技术;其实不是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核心是采用问题设计。它跟我们的教育新理念是一致的;如果不是完整应用,最起码评价量规和研究性学习,还有支持材料,都是经常应用的,个环节与常规教学可以紧密联系,不一定要完整应用项目的设计,可以用框架问题备课;有时候教师讲不清的学生反而讲得很清楚,原因是我们创设了个好平台 也有主讲教师认为1、项目教学应用的困惑根源,主要在于对项目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习惯。因为,作为采用问题设计为主要主要核心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这比如与今天的应试体制、落后的教学模式和习惯有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会痛苦,而人常说,今天的孩子特别幸福,但幸福指数也最低,所以,我们努力并有所突破了,将是我们的幸福来临。2、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意义建构自己的新教育,该项目就是很好的机遇。因为,知识不见得都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就是别人不理解,我行我素也是自有收获的。3、我们不轻易崇拜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认为这个项目符合教改是先进的教学模式,省骨教师不把它应用好还有谁?海口不把它应用好还等谁?所以我们必须带头把项目做出成绩,搞出成果;按照省市项目要求,完整、认真、深入把项目深化,快乐将伴随痛苦而至。4、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以往的教师基本功、学科基本功都主要课题教学艺术,就是缺少先进的理念,今天我们有先进的理念可不能忽略了教学艺术,就新课改以来的有效教学、学科整合等等系列教训研究,大都强调教学的科学高效让人容易忽略艺术性;其实作为采用问题设计为主要主要核心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中都饱含有教学的艺术性内涵,也很容易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所以规范交流展示提高反思再提升将是师生创造性前进的脚印。 常修泽教授在十一五改革:目标与任务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中说,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主要矛盾是不够完善的问题;据此提出十一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在已经确立的体制基本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问题。这样的观点是以完全肯定已经确立的体制框架为基本认知的。我认为已经确立的体制框架是有重大缺陷的,需要进行矫正,或者说需要新的构造。常教授说明了三个让人非常信服的理由。所以也盼望咱们的专家对意思问题予矫正。2、框架问题如何应对教学应用进行合理设计? 肖武德老师说:框架问题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并非穷究框架问题设计的所有问题,而意在教学应用中引起注意。实际上我们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提出问题的。教学目标明确了,问题就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导引。同时我们还要关注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意义,是不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没有使用学生的语言,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怎么样等等。感谢肖老师让我懂得目标明确提出问题意义学习有效(或优质)教学的逻辑关系。 为了达到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的目标,获得比较、综合、 解释、评价等能力,我们就要使用课程框架问题。有不同类型的问题,就有不同的任务让你去完成。我们在考虑用课程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来指导一个单元的学习的时候,不管是设计阶段还是教学应用阶段,经常思考自己这个课程框架问题是否反映认知规律和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是否着眼于该学科的核心? 是否提出涉及内容领域的重要问题。是否给学生足够的答案空间? 是否能够激励学生的兴趣? 问题设计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而在教学应用中问题设计仍然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在一次项目调研座谈会上,获奖的老师介绍作品组织情况和指导经验还是很能鼓励大家的;我们请大家关注项目专门网站,填写好学员需求状况调查表、教学应用评价表,请大家针对各阶段主要任务和学校、个人的教学实际,初步分别填写需求辅导的具体内容以提高主讲教师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告诉大家主讲教师工作团队在信息资源、教育技术和教育实践方面所能提供的辅导内容和方法;还就项目成果最后展示的平面设计、电子视频制作等问题做了安排;请大家规划好个人的项目进程,多加联系,配合实施;鼓励骨干教师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鼓励老师的通力合作;关于单元计划与应用不同的矛盾,可以适当放开,灵活应用;明确项目应用的模式与理念,设备与技术、方法与要求,不要过分强调硬件,注意软件特别是人的问题。加强课件等辅助手段的提高,一定要与教学联系起来,可以通过照片、录象片段等技术手段展示课堂教学环节,体现教学理念。各学习实践阶段通过出版《学习简报》起到辅助指导和广泛交流的作用。这些都是一线老师的呼声。盼望咱们的专家和同行对此荐言,不啬指教。 3、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同感周平凡老师的观点,就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优秀性和局限性(不可取代整个教师培训),我联想到框架问题与课程标准、框架问题与单元学习目标的一些问题。回顾一下课标问题。课程目标是指各门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太短的学段划分(l-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有所改善)不利于教材多样化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太长的学段划分又难以让广大教师把握和驾驭课程标准。所以专家们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标准的突出特点,也是无奈之举。而内容标准按照学习领域、主题或目标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无论是结果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都尽可能地以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的行为动词来刻画。各项教学建议力图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改善教学行为。变革学习方式,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体现评价的发展功能提供指导。 框架问题中基本问题帮助教师提出跨学科的重要问题;围绕主要的观点、问题、关心点、兴趣点或在其他单元教学计划中出现的主题。基本问题同时也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对于看来似乎是随意的或不相关的活动项目或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内容和主题;在方法上使用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参与,进行比较、对比、做出类推而发展学生想象力,鼓励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并导向将来的问题。所以框架问题的设计,不是学段目标,也不是内容标准,是教与学方法论问题。 项目学习的主要原则比如自为性(学生在学习时自觉自为,自主地实践、体验、总结和创新,从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只是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关的帮助;生活化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项目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是整合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既要思,又要做,还要创,学生的感官全面参与,形或富有个性的认识和体验,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整合;还有最优化、创新性原则,项目的内容上的主题式、行动式、问题式、自由式等等,给我在这个英特尔教育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项目学习的收获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开放的,不少问题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英特尔教育中,我可以大胆鼓励学习者,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尽管各有各的说法,各有不同的观点,但我感觉到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不同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就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提供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认识为什么和如何并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和研究。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生对一个话题的深入洞察。好的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好奇心,形成对课程的质疑途径, 内容问题帮助学生确定谁,什么,在哪儿和何时,通过重点理解细节支持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 这里和国家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研讨的最大不同,是大空间和小集结的区别。这里空间大,所以有点空荡,但可以让人深思;那里空间相对小,所以集结热闹,但说完没印象。
B.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和《动画设计-flash》学科课程标准,如果哪位朋友能找到的话我再追加80分。
到我的资源库看一下内吧容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zzzzei&category_id=1006
C. 小学计算机 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再给点悬赏!
D. 论文题目 演示型教学课件的动画设计策略
论文题目 演示型教学课件的动画设计策略:
摘要:中小学教师所要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教师不是电脑公司的软件一程师,而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多媒体辅助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 课件;教学
随着集图文声像多信息的采集、加工、交互、输出于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一系列的新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和信息的传播的及时叙事,引发了教育技术史上空前的一场新的革命。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学思想民和手段现代化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现代化,就不可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学。”而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力军——课件也一样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走入了各个教学课堂中。
教改在深化,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如何把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一名教师又该怎样做呢?
一、 明确课件定义
教师要把握好现代教育,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课件?①所谓课件就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另外,②根据国家教育部1997年颁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的界定,课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
从上可以看出课件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公能有声、有色的把授课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而且能达到最佳学效果。
二、 教师应该自己做课件
中小学教师所要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这些课件的播放往往是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辅助教师对概念进一步解释、说明,或是帮助学生来认识一些现象,揭示一些规律等等。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不是要代替教师的教学,而一般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制作的教学或学习软件基本上是由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向学习者传授新知识或新技能。主些课件和电影差不多,语言、音乐、图片、动画都相当精美,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参考片或学生自学工具,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就差得多了。这些课件很难掌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不用说互动性了。而教师自制的课件,什么时候该插入一段图片,什么时候该当返回重讲,什么时候该当学生讨论……,应用自如,随心所欲。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加。
例如:在实习期间,我与另一实习生上相同的汇报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第八册)。溧城中心小学电教组曾经做过一份《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的课件用来参加课件评比的。但是我俩都没有拿他们做的课件。
同样的教学内容,而由于我俩教学思路的不同,制作的课件也显示了我们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我在补充习题中就增添渗透组合力形的教学内容,而她则渗透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而且利于在课堂上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尤其对于新教师,教学经验较缺乏,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灵活控制,课后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修改,以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又当遵循哪些原则呢?多媒体辅助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③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地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讷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 化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的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教师要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都是首先得明确你制作的课件的目的。例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确定了课件制作的目的,然后根据新课标,以教材为基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不为教材所束缚,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如果违背了教学原则而在随意化的制作课件,就好比离开了课程标准谈教学设计,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 设计创作脚本
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一些呆板的教学形成,依赖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把以入受时间和课堂空间限制的内容搬进课堂,体现出其特有的优势。
素材的选取应依教材内容而决定,如讲授中国画欣赏时,可以先取中国传统的古代乐曲,一些作者的代表作,作者的简介与照片。这样就组成一堂有声有色的欣赏课,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远远不是靠几个文字右者加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所能代替的,使美术课里枯燥的欣赏课活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快地、学到了知识。又如:我在实习期间,曾为一名教师作了一个小课件,题目为《忆江南》,在网络上采集一些江南水乡图,再加上一些运用课件处理图片的特殊效果,配上一段音乐,5分钟不到的图片欣赏,在课堂上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脚本的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类似于影视创作,我觉得需要事先确定其结构与布局,界面的表现形式,素材的先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初试尝试课件制作的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本,在渗透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反复构思,进行创作。
五、 解决课件制作的困难
教师不是电脑公司的软件一程师,而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开发课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许多中小学教师刚接触电脑或者还不怎么熟悉,我认为可以先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可以因地制宜的制作课件的软件,现在中学提倡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各抒己见现在比较流行的Flash,Autherware,Director,方正奥思,Powerpoint,Word,几何画板等软件,每一位教师没有必要精通所有的软件,只要略懂,发挥集体力量,便可以制作出较好的课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件用于教学的实用率与利用率。
2、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上的重点、难点上。做到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不要面面具到,只要真正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例如:我特别感受的是中学时候学习物理,教师教学正弦波,余弦波时采用水波纹做实验。这个实验一方面难以成功,另一方面学生很难看清楚。这时便函体现了课件的优越性,用Flash也可以做出这一类的演示型课件。对于一位普通的物理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这方面的课件,用于教学实验,效果必将更好。
3、多收集索材。可以通过种种途径广泛收集各类课件,包括买必要的软件,到网上下载。使他人之物为己所用。教师可利用软件截取素材中所需要的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亲自制作或者与同事合作制作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
六、 课件制作的注意点
多媒体课件制作可以采取名种软件,样式又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和教学的实际的经验中,归纳了以下三点的就意点:
1、 华而不实,花里胡哨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例如:我在实习期间,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我将每个场景的切换都采用了动画,背景也采用了透明度,结果课件制作出的效果是:作为一个MTV片段欣赏不错,作为一个教学软件教学,只会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可见课件的制作的基础是教学,制作者必须以达到教学目标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任务。
2、 呆板单调,胡拼乱凑
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显著。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中国画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国外的歌曲,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破坏了整个课件的意味。
课件形式“流水课”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常有些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或结构,上课时只要按next键,课件便按顺序play下去。这样的也的课是“流水课”,当学生按课件设计者预定的某些模式和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深入思考问题吗?在这里,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样就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削弱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已,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不良的教学课件只会对学生思维起到削减作用。
总之,一个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活动方式的构成体。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E. 课改后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
浅谈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上传: 张琛 更新时间:2012-5-7 8:48:52
浅谈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 在当前美术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转变观念、适应课改、学习方法多样化、环境、创设
情境、拓宽。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只是一个执行者。新课程标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这种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角色特征要求美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注意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角色其目的是促使参与者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课堂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美术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下面就谈谈我实施美术新课程后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
课改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任何一个不甘寂寞的教师都会对自己的课堂展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于是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走向对话中心,课堂便有了生机与活力。采用新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实践证明,新课程中美术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才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
二、学习内容的丰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改实施后,美术教材版本多,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趣味性与广泛性。由于教师在知识点的处理教材的方法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学习内容的广泛而引起的学习方法、材料使用更是丰富多彩,写、画、滚、印、贴、做、捏……方法应有尽有,新课程已成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方法也多样化。比如:
1、营造学习环境。
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时候,这样的课堂会给人一种乱烘烘的感觉,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的理智、宽容和耐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纪律必须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因为学习氛围更重要。
2、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3、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例如在《家乡的楼房》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花时间收集家乡楼房结构特征的信息,建立家乡有哪些不同风格的楼房建筑的信息平台;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去搜集相关楼房建筑的资料,比如建筑特色,历史背景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来;最后将画与文字资料分期在黑板报上发表或自行分组协作设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这次教学活动,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术技能习练,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使学生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4、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在《彩粽》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找伴组合,在教室或校园的任何地方,互助学习制作彩粽饰品,准备赠送同学的礼物。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小组里、小组间互帮互助,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全班学生不但学会了彩粽的制作,而且还有许多女同学把在校外学到的一些纸工制作也教给其他同学,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彩粽饰品,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创设激发想像、创造的情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谈话中创设境,在美术作品、文学作品欣赏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在《万能飞行器》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日常交通工具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交通工具,再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还让学生说说理想的交通工具应该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外形会是怎样的……这样通过在和学生交流中创设境,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体验想象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在学生的作品里,令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有入地下科学城的,有在地、水、天自由往来的,有穿梭古今往来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体验、思考、判断、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家乡的楼房》一课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7、合作互动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是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间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合作互动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基础上,是独立学习的有益补充。合作学习应体现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组员间平等相待,相互接纳,合作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完成任务。
三、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作业
课堂上设计不同形式作业是学生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过程。新课程的课堂作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的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有一人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全班共同完成的,有完成在作业纸上,也有在其它实物上的。教师们关于作业的设计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真正“品种齐全”。例如《神奇的色彩》的作业设计就很有层次。第一次作业让学生感受色彩,学生自由表达、尝试。第二次作业在学习完后,学生打开空白物品,进行装饰。这两次作业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一个是学色彩,一个是用色彩。但一节课进行两次作业一定要有层次,要适度。
四、教学评价关注学习全过程
评价的主体有教师,也有学生,有对过程的评价,也有对结果的评价,更有对价值取向的评价。以前,在评价中教师更关注课后的评价,而不太注意课中的评价,而现在则更关注课中的评价。《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要求:“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例如在学生又找到一种画的方法后给予评价“你真是个爱动脑筋、善于发现的孩子,希望你还有新的发现”,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给予评价“你说得真好、声音响亮、看法独特”,在学生合作时给予评价“你的构思很好、很有创意,但涂色还要仔细一点儿、色彩丰富一些”,给每一位同学都进行评价,不要只挑优秀作品进行展评,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教师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学生在良好的成功体验中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五、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1、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世界,书本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方面多媒体利用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视野,充实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局限,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流强等特性,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把学习美术由课内扩展到课外。
2 、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反映图形运动变化,数形结合等,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问题的情景,拓宽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中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更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一些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的说就是用这种技术把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来,它集声、光、图、文为一体,以其丰富、生动、形象、直观的优势被运用于美术当中。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使教师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了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了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新世纪美术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中国中小学美术》 [2]《美术课程标准》
参考资料:http://www.jxteacher.com/art123/column31287/5de55cc3-0cb0-452f-9757-a04bed025f05.html
F. 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我国动画技术发展为背景,以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内实际业务容为主线,跟踪平面动画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本书每节都由教学活动项目和体验活动项目组成,以任务引领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本书内容涉及:体验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平面动画角色设计与制作,平面动画的场景设计,平面演示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平面交互式动画的制作,网页平面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平面动画的综合运用等。 本书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影视广告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会展服务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学生实践练习的参考用书。
G. 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都有哪些教学建议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美术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美术思维的形成过程,使美术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耳能听、亲眼目睹、亲身可感,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指出:“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因此,如何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摆在每个美术教师面前的课题。现就结合我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小学生,教学中他们常常无法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来听教师讲课,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未能勾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运用一些必要的电教手段,通过色、形、声来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浩瀚大海中奇妙生物,然后问:喜欢它们吗?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众说纷坛,教师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讨论。在学生急欲求知时,老师出示海洋中各种生物动画,从而使学生目睹感悟海洋生物的形状,色彩,以及海洋的神秘,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和表现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又如:在教学《我的太阳》时,我利用童话故事的短片导入,让学生对太阳有个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结果学生画出的太阳有“彩色的太阳”“爱学习的太阳”“哭泣的太阳”“编小辫的太阳”各具特色,千奇百怪,让人看了真的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既突出了“心中”的特点,强化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增强了信号对学生头脑的刺激,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
(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美术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思维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把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直观,更加清晰地展示美术思维的形成过程。如:二年级学习《纸拖鞋》时我根据本课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小王子”很爱美,每天都要换一双拖鞋,想请你们给他设计一双拖鞋,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他自豪的给你们展示了他穿过的拖鞋(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拖鞋,纸拖鞋)。然后问学生,这些拖鞋用什么做的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呢?做出这样漂亮的纸拖鞋需要什么条件呢?能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打算给小王子做一双什么样的拖鞋呢?老师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白点”也就是老师根据需要给学生留下再创造的空间。这样,多媒体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带进了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创造能力。
(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线》一课时,屏幕上先出示城市夜景的激光光线图,然后通过媒体演示,是从一个点向空中射出。然后,学生对线的概念理解这个难点就通过刚才动态的演示化解了,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可通过闪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端点;接着通过演示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一条直线;接着同样的方法出现曲线,波浪线,折线……再把这些线用生活中大自然中的景象展现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动态演示把抽象的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