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
A. 急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的电子版!谢谢啦!
必修1
http://www.pep.com.cn/gzyw/jszx/tbjxzy/kbjc/dzkb/bx1/
B.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会改版吗
我觉得因该不会的。
江苏自主命题好长时间了,有着一批相当有经验的教师专家专门去专研究,都属改了,他们这些专门研究命题的教师是无法短时间胜任学校教学的,他们喝西北风去吗==
江苏的苏教版高考题是出了名的难,凸显出差异化,特别是物理数学。现行的高中都是以高考微风向标来教学的,要改会导致大家的强烈反对。
综上所述,肯定不会改,楼主放心吧
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电子课本)
http://www.pep.com.cn/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s_2/cs7skb/
D.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苏教版)
你是想问什么?
E. 渴求牛津高中英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模块一~模块四教材录音 译林出版社
请提供邮箱,我发给你.
F.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 包含几本书
必修一就一本书.必修一共5本
G.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共有几册
我就是教高中语文的.
必修5本.百分百正确!
H.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 包含几本书
必修一就一本书。必修一共5本
I. 谁能提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作业本的答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57eb70100citp.html去这里就有了
J.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背诵课文
一、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人教版)第一单元,本课在教材中的第二课。课文通过写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抒发了作者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丝微茫的希望。学习本文应从诵读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展开联想,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独特的思路和想象,以自身的学习体验交流思想,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与提高阅读能力。
三、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例,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将文章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理解作者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中运用诵读联想分析法把握文中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关键词句,领悟其语言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诗的特点、朦胧诗的一些表现形式。
2.要学生了解作者复杂、朦胧的感情变化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诗歌是如何透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诵读体验并从中感悟诗人的情绪,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诵读体验,把思绪展开,进行探究式的个性化阅读。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朦胧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比较体会和揣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珍惜自己生活中的思想情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现实生活。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课文诵读的节奏并能准确朗读。
2.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二)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诗人的感情,理解作者是怎样内心情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对诗歌朗读让学生谈个人最初感受。
2.启发式讨论法:让学生在启发中找出诗中意象并讨论其作用。
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把握诗中“丁香姑娘”并作个人理解感受。
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找到诗的背景资料,准备上课时运用。
3.课前找一些优秀朦胧诗作导引诵读。
(二)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诗,找出自己的疑问。
2.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其他诗作比较。
八、课时安排:二课时。
九、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从中体会到了当时的革命青年奋发向上的博大胸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戴望舒的《雨巷》,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感知并探讨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学生静听并作感受。
2、学生诵读同时自我思考。
3、提问:大家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不过这情感也很美。
4、小结: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的东西有时也具有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5、这首诗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不管怎么说,诗歌总是依靠形象、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找找诗中究竟有哪些意象吧。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作者并没有对它作过多具体的描写,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又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给人以风雨独立的形象。这样子,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迷梦意境。
第二个是雨巷。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6、提问: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你认为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六种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四、熟读本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朗读与背诵检查。
2、引入:诗中写到了人——姑娘,其用意何在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思考: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这一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2、允许学生有其他的理解。
三、艺术特色:
1、结构、巧妙组合,实现了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音节舒缓悠扬。
《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间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典型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而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3、诗讲究了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4、修辞上使用排比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5、《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
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等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四、总结与练习。
附板书: 雨巷 戴望舒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幽深、寂静、朦胧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篱墙———颓圮、哀怨、凄凉
姑娘———清雅,凄美、飘渺、哀怨
=====>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本课意象意义具有多样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给予引导和启发,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不同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准备。总之,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