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
❶ 小学一年级有哪些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美术。
语文:语文能力是学习及建构知识的根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的基本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
音乐:学习音乐,以提高学生艺术气质。
美术:初步让学生体验美术,主要制作手工、画、折纸等艺术作品。
电脑: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操作,以求跟上时代脚步。
(1)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扩展阅读
台湾小学的课程:
台湾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国语文、英语、闽南语、客家语与原住民语,国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中学称作国文)、生活课程(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合并科目)、数学、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健康与体育、弹性。
综合活动,以及重大议题(资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❷ 大学平均分95 90 85分别对应绩点多少啊五分制的
分别对应于5分:4.5,4,3.5。
1,普遍的算法是以6为一点,以此类推,90分就是四点。
2,61分是1.1点的话,85分就是3.5点。
3,不过这种算法用的很少,也不是标准算法。
4,算绩点学校满分应该是5分,但是不可能达到,除非每门课都是100,平均分90分的话绩点是4分。
5,如果说要优秀,至少平均分得85以上,就是绩点3.5这样。
6,学校要求专业课绩点低于2就不能毕业,所以其实达到毕业要求和优秀之间,其实也没有差太多分数。
7, 88及以上4.0 82-88(不含)3.5 75-82(不含)2.9 70-75(不含)2.3 65-70(不含)1.8 60(不含)-65(不含)1.2 60 0.8 60以下 0 GPA平均2.9才可以。
(2)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扩展阅读:
部分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最低要求学分数,每学期必须如此,如果达不到,会得到成绩警告。每学期最低学分一般计算方法为:
每学期最低学分=总学分/2×(标准学制+2)
同时,每学期修读学分一般不得超过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高学分,经批准如有超选,超选部分按有关规定加收超选费。每学期最高学分一般计算方法为:
每学期最高学分=总学分/2×(标准学制-1)
1,课程的学分数如何计算?
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谁来认定学分?
学校是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权力机构。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思想,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
3,学分认定的主体及依据?
1)学术性课程 非学术性课程
领域/科目 语言与文学、数学、外语、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学分认定主体及依据 由学校或教师根据校外统一考试成绩或校内考试成绩或国家课程标准来认定 由学校或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或指南来认定 由校内、外机构或负责人依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来认定 由教师依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来认定
(备注 技术领域暂列非学术性课程。)
4,学分达到什么标准才可毕业?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I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❸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是什么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自2006年秋季开始,对全省新入学普通高中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实行学分管理。为了规范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 “不予认定”两种。
第三条 学分认定工作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第四条 学校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学分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校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是:(1)达到一定的课程修习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的2/3);(2)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表现(依据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3)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考查)并成绩合格。
1、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七个学习领域课程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是:⑴修习该模块的学时达到规定要求的以上;⑵学生在课程修习过程中的表现良好,作业基本上按时、独立完成;(3)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
2、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是:
研究性学习活动:⑴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⑵过程记录;⑶成果;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⑸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每1学分不少于12学时。以学生参与完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或项目为认定学分的主要依据。
社区服务:(1)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2)社区提供的证明材料;(3)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1)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2)学校或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3)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周。
3、选修Ⅱ课程的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的修习时间、过程表现以及学习成绩(成果)。
第六条 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是:
1、学生按要求学完一个模块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核),由学生或任课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2.学科任课教师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
4.“同意认定”学生学分的,应在学校范围内公示。“不予认定”的,要书面通知学生并告之原因。
第七条 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学分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要求。学分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议,及时给学生书面回复,并做好思想工作。
第八条 学校对学分“不予认定”的学生,应根据原因指导学生补足学时、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
第九条 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学校应及时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学分档案。
第十条 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学生学分认定工作档案和学生学分档案的管理,妥善保存相关资料,以便查考。。
第十一条 校长应高度重视学分认定工作,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对在学分认定工作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人员,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普通高中学校的学分认定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对学分认定工作做得好的学校要予以表彰,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要通报批评,并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给予必要的处罚。
第十三条 符合《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在省内学校之间转学的,或由已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市、自治区)转入本省的,只要提供必要的学分证明材料,转入学校应当同意认定学生在原学校所获得的学分。由尚未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市、自治区)转入的,转入学校应当根据原学校提供的学习成绩证明,并按照其所学内容与新课程模块内容之间的关系认定相应的学分。由本省转学到外省(市、自治区)学生的学分认定,依据转入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秋季起施行,适用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和学生。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❹ 福安一中数学选修2一3的课改模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动因是高中新课改,高中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高中新课改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标志而在全国部分省区逐步展开。2004年首批试点省区为山东、宁夏、广东、海南,2005年江苏加入试点,我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于2006加入试点,同年加入的还有安徽、福建、天津、辽宁四省。高中新课改在教育理念上的鲜明特色为:1、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强调知(认知)、情(情感)、能(技能)三维目标的统一,把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等一起并列为八大学习领域;2、课程内容的选择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实行学分制,设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4、课程管理的民主性:改单一的国家课程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高中新课程体系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在课程领域的一次重要的改革。高考作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基础教育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考办法是否与新课改相适应,事关新课改的成败。正因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高中阶段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为高考改革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省自上世纪80年 代实施普通高中会考制度,已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会考作为一种水平考试,要求学生掌握高中阶段所有主要课程的基本内容。它与学校内部的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起,构成了高中阶段的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偏科现象。从而为高考改革突出重点、破解主要难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中第三类“高职高专”学校,为了充分引导学生重视技术课程的学习,同时为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设文综、理综考试。文综、理综所对应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任务,则由高中会考和学校考试承担。二、选拔模式(一)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第三层为高职高专院校。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内容,高校录取新生时对学生的统考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三、考试科目与内容(一)考试科目1、文、理科类考试科目类别考试科目其他评价项目第一层次(重点本科)3(语 数 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综合素质评价第二层次(一般本科)3(语 数 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综合素质评价第三层次(专科及高职院校)3(语 数 外)+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素质评价2、艺术、体育类考试科目类别考试科目其他评价项目第一类(本科)3(语 数 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综合素质评价第二类(专科)3(语 数 外)+艺术专业/体育术科综合素质评价(二)考试内容语文、数学、外语3门的考试内容:各科目必修模块+选修1A。其中数学分文、理科两种。英语听力测试单独安排,一年进行2次,具体考试时间、考试次数及记入高考的成绩由学生任选,考试成绩两年有效。综合考试内容:文科为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选修1A的内容;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选修1A的内容。自选模块考试内容(仅限于报考第一层次的学生):选自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每个模块编制1 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总分60分。四、综
❺ 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但是面对数十个学院开出的好几百门课,如何构建出一个适合自己发展要求合理均衡且精力和体力又能及的课程体系真是一门系统工程学啊!根据我原来的想法,首先是应该确定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由职业定位就能得出学习的方向和侧重,自然相应的课程结构就能定下来,在相同的课程设置下尽可能的选择大师或者知名教授的课,但是这个构想在第一个环节就遇到了矛盾,我的职业定位需要在我了解了自己的特长和基本的行业情况之后才能确定,而我在没有了解各个行业涉及的具体知识体系和进入门槛之前是确定不了自己的职业定位的,这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循环!
这个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懵懵懂懂,这既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层次非常高的哲学问题,很少有人认真的问过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来到这儿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更少有人能认真回答这些问题,依我现在的级别还很难准确的回答这几个问题,但是我想到了从另一个侧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洋务运动的时候有一种提法叫:“中体西用”,其实上面的问题是解决“体”的问题,用MBA的话来说就是解决战略性的问题,方向问题。但是直接入手解决的话估计要从哲学系和历史学系的本科开始补课了,既然我的视界还站不到那样的高度,只有从“用”的角度入手来由下而上的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一直认为有很强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学才算是真正的大学,因为如果忽略的基本层面的东西,那么应用学科再强也只能归为“技”,而“技”的层次永远要低一些!为什么?因为任何能够有规律可循并且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东西永远要比需要通过感悟或者领悟获得的东西要简单。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所以,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构建我的课程体系了,首先要有形而上的课程来提升眼界和思想水平,那么就要有哲学院,历史学院,国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等的课程,但是:读死书、死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仅有形而上是不适合在地球生存的,所以,技能型的课程就构成了选课体系的主题,技能型的课程说白了就是专业课程了,专业课又可以分成基础的专业课,和非基础的专业课,无疑语言是第一重要的基础专业课,而且还有一些资格认证需要拿到,其次就是以后的职业需要的专业课程,既然不能精确的确定,那么总可以先都了解了解吧,所话说货比三家,这选职业就像选老婆,是男人一辈子最关键的几个环节之一或者是最关键的环节,所以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况且这样看来整个的课程架构也就这一点不能确定,总体来说常量是大于变量的,还是很稳定的嘛!
所以我的具体的选课架构就非常简单明了:
选国关学院金正昆老师的国际关系史研究,解决提升形而上的思想眼界问题。
选财政金融学院沈伟基老师的货币银行和经济学院吴汉江老师的西方经济学补基础性的经济知识。
商学院开的必修课就正儿八经的来解决管理、财务、HR、营销等等方面的专业基础。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英语,就要多靠自己啦!
❻ 用纪实性语言陈述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答案
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内友我永远都用一颗容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工作上的好帮手。从小对英语就是狂热的喜爱,我坚信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艰难但却永无止境的,勤奋执着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登上顶峰。
(6)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扩展阅读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整体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客观记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为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或参考。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纪实性语言陈述自己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并以典型事例支撑;引导学生在回顾和记录成长事实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主动反思,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❼ 浅谈如何更有效的挖掘小学体育教材内容 详细
浅谈如何更有效的挖掘小学体育教材内容 时间:2010 年5 月14 日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在稳步而健康的开展,体育作为贯穿学生时代的一门课程,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名族的兴衰。然而,在这次的课程改革中,健康被赋予了新的解释,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的本身也应该发生根深蒂固的变化,它必须兼顾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所以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用过去单一的套用教材去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了。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继承和发扬的做法,积极的挖掘教材,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以本为本 课堂生成 民族 传统 校本课程 研究方法:文献法 列举法 课程资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它是引导学生通向健康的桥梁。有怎样的教材,决定着学生今后走什么样的路,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目标将是我们永远探索的问题,今就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以做引玉之砖。 一、 “以本为本”,合理沿用 “以本为本”即坚持以过去有价值、实用性和代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基础,比如跑、跳、投等。这些项目是构成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要素,我们必须沿用下来。但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能一成不变,要兼顾“三者”我们就要积极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使之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领悟知识要领,身心得到充分锻炼,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再利用课程资源预设和开发与社会有关系的知识去引导和教育学生。例如我在教学《立定跳远》内容的时候,我就设计了情景教学, “小蝌蚪变青蛙——青蛙学本领(主教材)——青蛙捉害虫——保护人类的好朋友”,一节课上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有了,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又让孩子们学会了保护生态环境。 二、 老教材新教法 例如游戏《长江、黄河》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常规的教法是站成两排,呼喊“长江”即“长江队”追赶“黄河队”,反之则反。时间长了学生就没有新鲜感了,学着自然就没有了兴趣。因此,我巧设了一个开头,即学生先猜“剪刀、石头、布”,输了同学追赢了的同学或赢了的同学追输了的同学,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开了。仅此一点小小的变化,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了,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是追还是被追,还要做出最快的跑动。这就充分利用了老教材而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与此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游戏《贴人》和《反捕》等,都是在原有老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研发,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是非常重要的。 三、 把握课堂生成,积极研发教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就告诫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随机事件和突发情况。是的,课堂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预料到的,但是,有更多的不可预料的因素我们又该怎么解 决呢?正是因为很多人回避课堂突发而错过了一些精彩的东西。有一次在教授一个新接来的班级《三级跳远》的时候,示范和讲解完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有一个个子很高的学生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的第一步总是用起跳脚的相反脚落地,当我问他的时候他回答说“不就是和‘三步篮’一样的动作吗!”我很生气,因为我已经强调过和篮球的行进间上篮的起跳脚不一样。可是我又想他能把两者联系起来步容易啊。我就问他你会做“三步篮”吗?他马上给我演示了一个很标准的动作,旁边的同学已经在嘀咕起来了,“他就是篮球队的怎么能不会?”后来我又问“你知道什么是‘行进间上篮’吗?”他却木呆了。我立即明白了,原来我在强调的时候说“行进间上篮”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马上大声的夸赞这位学生说的真好,只是大家要知道“行进间上篮”是“三步篮”的书面用语,我们的跳远和你们说的动作差不多,只要注意起跳脚就正确了。接下来的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动作,你看,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多精彩啊! 四、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民族的传统文化,体育这个特有的民族文化也更应该如此。一些优秀的民间传统项目像武术和五禽戏等,更一个进行继承和发扬,应将这些视为文化现象,而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让它们离开课堂。选择这方面的资源,作为体育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这些现成的传统体育如果不传播的话,何谈文化素养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更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如“竹竿舞”“抖空竹”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运动,它能 给孩子带来身体、心理上的健康和快乐,同时又能对少数民族的社会背景了解,这还不是对现代意义上“健康”最好的实践吗?所以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 五、 大胆研发校本课程 长期以来,由于受过去教学大纲的束缚,中小学体育教学一直重复机械式训练,课程内容单调,学习枯燥乏味,以致形成“学生爱好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尴尬境地。教育基础落。可喜的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训练式的呆板体育教学注入了活力,其中的最大亮点就是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彻底解脱了禁锢教师的枷锁,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变革。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程资源,让学生敬而远之的体育课重新焕发它应有的生机。例如,我校是篮球特色学校,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利用学校资源,我们集体研发了适合小学生的“小篮球校本教材”,我们大胆的进行了尝试,每周一节篮球课,这让孩子们在浓烈的篮球氛围中学习知识,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孩子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体育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效果更加久远。当然,研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课题,我们只有边教边练边思考,才能有更适合我们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挖掘的教材都应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都要有利于身体、心理 和适应社会三方面的发展;都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终生体育观念的养成。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版) 2、《中国学校体育》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
❽ 求谁有小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
这个在那间学校都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