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改革
1. 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
一、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一是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沙洋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落实文件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促进全县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形成控辍保学,乐学乐教,高效减负和内涵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是肯定成绩,巩固成果。活动实施半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初显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认识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正在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评价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
三是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比较模糊。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部分学校存在等待观望情绪,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不适应,存在着“课改”理念体现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三是校本教研对“课改”的服务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重形式,缺深度。
二、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构建模式,优化教学。
本学期,各学校要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课堂教学新模式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主题思想,即在教师启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少教多学,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原则,科学安排学、讲与练的时间,规范落实课堂教学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是形式灵活多样。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组织立标学标,观摩交流。通过部分教师“试水”课、全体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改革开放交流月等活动,集中展示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实际,将改革工作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模式。
(二)加强管理,评价推动。
各学校要把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
二是学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变革。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参与度;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变为评学生练习;由评教师的基本功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是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有利于改革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要有利于倡导学与思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各学校可参照《沙洋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见附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典型引领,活动促进。
一是搭建教研平台。利用“联片教研”和“主题系列教研”平台,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学科培训提高”活动。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教研员、优秀教师到学校巡回举办讲座和上示范课,带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水平整体提高。
二是开展“教学大比武”。通过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课改氛围,不断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举办高效课堂展示观摩活动。根据课堂教学改革“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策略,通过建窗口,树样板,创示范,以此展示部分课改先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优秀课例及课堂文化建设,引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四是组织主题论坛活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与高效课堂建设”为主题,围绕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文化培育、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建设等研究性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论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让教师之间、校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思维碰撞,促进思想升华、整体提高。
(四)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一是组织优秀成果评比。通过广泛征集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优秀的导学案设计、教学实录、案例和论文等,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聚焦课堂,关注课改,研究教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研活动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成果。
二是加大督导评估工作。通过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师参与度及达标情况的督导评估工作,进一步增大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考核赋分权重,强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制度建立、方案实施、课堂推进和评价制度创新等工作。
三是开展先进评选活动。对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课堂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的称号。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将作为学校绩效考核和评优表模的必要条件。
四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年工作简报》,及时报道各校在课改活动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精心组织,科学部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团结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新课程理念下各种优秀教学方法互通、互补、互促、共进的高效课堂,为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哪些
从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看,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针对这一弊端,国内外的教学改都把重心从"教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育观念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暗示法、发现法,或者是自学辅导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而枯燥,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中,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的改革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进行学习的"自动式",又有创设环境、激起情绪的式等等。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有局限性,甚至为了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贬低另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学的烙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辩证矛盾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某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但用于解决另一种问题就不那么功。例如运用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系统的知识,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它的长处。但是,这种方法缺少信息反馈,容易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如若把讲授法与谈话法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辩证的、系统方法论作指导,不要片面肯定某一种教学方法,或将各种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力求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中学)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网络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3. 在当前体育课成改革中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在我的抄教学工作中,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推行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方法: 一、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增强课程执行力 1.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在遵循课堂教学改革确定的目标、基本原则、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状、班级现状、学科特点
5. 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课程抄类型袭决定教学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对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优化、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创新。如唐立伟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法:一是打破实验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课堂理论教学与单元验证式的实验教学的界限,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划分教学内容,把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相应的实验技能训练穿插进行。二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 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教学变革,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基础,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中,都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能够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的活动,还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中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先进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课上,从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论水平,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随时渗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他的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保持知识记忆、促进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已达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7. 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⑴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⑵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⑶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⑷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⑸ 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