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写作
『壹』 征文 我心中的校本课程
课程总目标:
1、以开发本土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及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及责任感。
2、面向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提高。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师生主体性。
一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美丽的校园
认识校园
1、熟悉学校环境,能说出校园内各处地方的名称,能向爸爸妈妈简要介绍自己在学校的见闻。
2、了解学校的生活设施、教学设施及体育游乐设施,部分懂得使用。
2
参观、访问、绘画、泥塑、交流
班级环境
校园环境
老师及学长的介绍
养成良好观察习惯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能主动探索学校,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
探索、绘画、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美丽的校园我爱她
1、对学生进行热爱班级、热爱校园、美化校园、净化校园的教育。
2、有爱护校园的愿望和行动,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1
观察、思考、交流、实践
可
爱
的
荆
门
城
探索社区环境
1、知道自己居住地的名称及所属街道和社区,知道自己居住城市的名称及所属的省份。
2、观察了解社区绿化、环保设施,懂得维护社区环境,在生活、学习、游戏时不妨碍他人。
1
观察、访问、交流、实践
社区文化
城市绿化
公园广场
环城的山水
市花及城市绿化
1、知道市花是石榴花。
2、观察打扮城区主要街道的常见花草树木,认识古树、名木、名花,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知道它们在美化、净化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
2
观察、访问、绘画、剪贴
广 场
公 园
1、了解城区有哪些广场 、公园,知道它们所处的方位。
2、在父母或亲友的带领下到广场、公园游玩,感受这些地方带给市民休闲、娱乐的乐趣。
3、大致了解每处地方的特色树种、花卉及典型建筑。
4、用橡皮泥塑造自己感兴趣的形象,如公园里晨练的人、某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等。
2
观察、访问、体验、摄影、绘画、泥塑
环绕荆城的山
1、与父母、老师或同学开展登山活动,体验登山的乐趣。
2、知道环绕城区的几座主要山峰的名称,知道山峰上的岚光阁、东山宝塔、唐安古寺等知名建筑。
2
实践、体验、摄影、泥塑
穿城而过的水
1、知道环绕城区的有竹皮河,还有漳河的支渠三干渠、四干渠。
2、懂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牢记“保护城市河道,有我一份责任”。
1
游览、观察、讨论、交流
主题活动: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
1、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城市环境,做文明市民、文明游客。
1
班队会、反思、实践
一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春满山城
春天来了
1、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观察、记录、交流、绘画
走进大自然
城区街道、园林
城郊蔬菜、水果基地
姹紫嫣红的花朵
1、观察、记录城区各种花卉的名称、颜色、形态、花期,感受花儿的美丽、家乡的美好。
2、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珍藏对这些花儿的美好回忆。
2
观察、绘画、摄影、摄像、口语交际
春游郊游
1、到郊外踏青,亲近自然,认识动植物。
2、初步了解本地常见农作物、特色蔬菜及水果的种植过程。
2
实践活动、调查访问
走进动物世界
小鸟的歌
1、查阅资料,考察访问,大致了解荆门范围内生活着哪些留鸟、候鸟。
2、聆听生活在荆门城区、山岭、乡村的各种留鸟、候鸟的鸣声,观察它们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观察、查阅资料、录音、模仿
有关动物的图文资料、乡村、饲养场、动物园
动物的家
1、了解荆门范围内生活着哪些野生动物。
2、走进乡村,看农家饲养的家禽、家畜,知道名称,了解生活习性。
3、看看你熟悉的市民家庭养了哪些宠物。
2
调查、访问、绘画、泥塑
参观动物园
1、知道动物园中饲养着哪些动物,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感兴趣的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2、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增强动物保护意识。
2
观察、记录、口语交际
我是荆门旅游小使者
可爱的荆门,美丽的家乡
搜集、整理自己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搜集的图文资料、创作的作品,与同学合作,举办一次有关家乡动植物的展览。
2
搜集、整理、展览
学生搜集的资料、自身体验
我眼中的荆门
1、组织主题班队会,向同学介绍荆门有哪些著名风景区。
2、根据自己在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交流自己眼中的荆门。
3、利用打电话或节假日走亲访友的机会向在外地的亲友介绍荆门,欢迎他们来荆门旅游。
1
主题班队会
口语交际
旅游小贴士
到同一景区游览过的同学组成小组,讨论综合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出游乘车线路、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景区特色。
1
口语交际
学生的旅游经验、旅游常识
二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山城的秋天
秋天的色彩
1、观察秋季周围植物的变化,感受秋天艳丽丰富的色彩。
2、开展秋季登山活动,体验层林尽染的秋韵。
2
绘画、摄影、布贴、交流
秋天的山林、果园、田野,商场、超市、街头摊点,学生的体验
丰收的田野
1、到山林,到果园,到田野,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秋天成熟的美。
2、了解荆门有哪些物产,知道荆门是全国著名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知道荆门特产漳河蜜桔、毛李荸荠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到粮油店、商场、超市以及街头摊点,看看货架上有哪些荆门特产出售,了解价格,询问销售情况,做好统计记录。
2
调查、访问、记录、查阅资料、口语交际
秋风秋韵
1、通过观察、绘画、摄影、日记、剪贴等形式搜集资料,举办一次以“山城的秋天”为主题的展览或主题班队会活动。
2、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
展览、班队会、实践活动
我是荆门旅游小使者
神奇的山川
1、通过调查访问,知道荆门境内有东宝山、西宝山、圣境山、莫愁湖、屈家岭文化遗址,有以明显陵——大洪山旅游区、漳河旅游度假区、纪山楚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旅游景点。
2、利用节假日到自己感兴趣的景区游览,向同学介绍旅游见闻。
2
游览、摄影、摄像、日记
荆门信息港、荆门旅游网、《荆门日报》、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其他图文资料、荆门风景名胜等
秀美的公园
1、知道荆门有以人文园林景观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如龙泉公园、石化公园、钟祥莫愁湖公园、京山县烈士公园;有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如钟祥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京山虎爪山森林公园等。
2、参观游览,体验徜徉于山水园林之间的乐趣。
2
游览、摄影、日记、交流
各具特色的建筑
1、观察城区的古塔、古寺,游览龙泉书院、陆夫子祠及钟祥明显陵,从其他图文资料上搜集荆门境内其他有名的建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渊源。
2、用泥塑、绘画等形式展示这些建筑的造型特点,有条件的同学可自己摄影、摄像。
2
作品展示、口语交际
我眼中的荆门
1、向外地的亲友介绍本学期你的市内游览见闻,告诉他们荆门的新变化。
2、通过写日记、编顺口溜、创作简单的歌谣等形式歌颂家乡。
1
口语交际、创作活动
二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绿
色
空
间
走向大自然
1、到校园、街道、庭院、公园、山林、田野观察小草、树叶的萌发,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写下自己的见闻。
2、观察春天里小动物的活动情况,保护鸟巢,不掏鸟蛋,不捉小鸟,不捉、不买小蝌蚪。
3、到掇刀草莓基地观察草莓的生长情况,采摘草莓,也可以到城郊蔬菜基地、水果基地开展“生态一日游”活动。
2
参观游览、日记、口语交际
校内外的各种花草树木、环保资料、《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学《自然》课本、中学《生物》课本
亲近绿色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与小伙伴、同学及家长组成小组栽花种树,知道养护方法。
2
查阅资料、参加植树节活动
绿色与环保
1、知道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重大意义。
2、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培养热爱美好环境、美化生活的情趣。
1
讲授、讨论、演讲交流
保护秀美山川
1、交流自己在荆门风景区游览时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和破坏环境的做法,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谈谈这些做法的危害。
2、与家人、同学讨论,提出保护景区的措施,在班级交流。
2
讨论交流
洁净城市
美化家乡
1、了解荆门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的举措,并向家人、同学宣传,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种花种草,认养绿地,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2
搜集资料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1、继续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红领巾街道开展洁净城市、美化环境的活动。
2、开展“保护荆门环境有我一份功劳”主题班队会活动。
3
实践活动
主题班队会
畅想荆门美好
的明天
想象画、泥塑比赛
举行以“我心中的荆门城”为主题的想象画、泥塑比赛
2
想象创作
学生的感受、体验、希望
演讲比赛
举行以“我心中的荆门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振兴荆门的情感。
2
演讲比赛
三 年 级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绿
色
空
间
点缀校园的小精灵
1、向老师、园丁请教,弄清校园里每一种花草树木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2、在科学课老师的帮助下弄清校园里每种植物所属的科、属、种,为它们设计小名片,并挂好小名片。
3、开展种养殖活动,丰富校园生物物种。
4、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联系,成立校园环保大队,聘请学校园丁当技术顾问,划分每个中队的养护责任区。
16
讲授、设计、实践活动
校内外的各种花草树木、环保资料、《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学《自然》课本、中学《生物》课本、荆门市园林局、林科所
荆
门
水
资
源
城市风景——竹皮河
沿竹皮河道考察,观察两岸保护设施,看看现在污染竹皮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白保护城市河道的重要性。
4
实地考察、分析、思考
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荆门水利》及相关报刊
生命之水——漳河水库
1、知道漳河是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全国八大水库之一。
2、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方式,知道城区生活用水取自漳河水库,了解漳河在灌溉、防洪、养殖、生态、航运、发电、旅游等方面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4
游览、调查访问、查阅资料
富饶美丽的长湖
1、知道长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这座本市最大的天然湖泊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及潜在旅游价值。
2、实地观察、调查访问,了解网箱养鱼对长湖水体的污染。
3、比较长湖的昨天与今天,畅想长湖的未来,提出保护长湖的合理化建议。
1
实地观察、调查访问
波涛汹涌的汉江
知道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流经我市,在汉口龙王庙与长江汇合。了解汉江的航运价值及汉江防汛。
1
搜集资料、调查访问
保护水源
节约用水
1、知道水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懂得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
2、通过观察、访问,大致了解污染河流、湖泊的主要原因。3、想一想,小学生怎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洁净城市?在班级开展讨论,制定节水公约,在全校推广。
4
搜集资料、讨论调查
制定公约
四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 源
荆门广场文化
荆门风物
1、搜集在荆门地区流传的民谣、谚语、俗语、俚语及民间故事,调查了解荆门有哪些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2、搜集荆门民间手工艺品,了解荆楚民俗、民风,看看荆门城内的建筑、装饰融合了哪些民间艺术元素,体现了哪些本地特色。
3、举办一次以“荆门民俗”为主题的展览、表演展示活动。
2
调查访问、实地观察、记录
学生实地调查搜集的各种资料、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荆门城区的各处主题广场
建筑与生活
1、利用节假日看看荆门修建有哪些主题广场,观察这些广场的设计布局特点。
2、观察各广场的典型雕塑,欣赏其造型特点,弄清其象征意义,用橡皮泥或陶泥制作缩微景观。
2
实地考察
创作欣赏
娱乐与健身
1、观察市民在广场开展的各种健身娱乐活动,模仿学习。
2、调查了解市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情况,弄清广场健身娱乐活动蓬勃开展的原因,写出小论文。
2
观察模仿
调查研究
小朋友的乐园
1、到广场亲自体验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带来的乐趣,。
2、通过写作文、绘画、泥塑、摄影、摄像等形式记录城区大小广场给市民带来的无穷乐趣,举办以“荆门广场文化”为主题的展览。
3、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调查访问,提出管理广场的合理化建议。
4
亲身体验
记录展示
交流讨论
保护荆门环境有我一份功劳
告别陋习
1、看看哪些生活陋习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举行告别陋习的宣誓仪式,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动员家人、朋友、同学告别陋习,从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2、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告别陋习,讲文明,讲卫生。
3
观察宣传
实践活动
市、区政府宣传部、荆门市环保局、荆门市政园林管理处
环保我能行
1、成立环保假日小队,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
2、做好“红领巾街道”的卫生保洁维护工作,清除小区墙壁、街道电线杆上的“牛皮癣”。
3、自觉使用环保产品,拒绝白色污染。
4
实践活动
我是荆城文明小使者
1、开展环保主题班队会活动,增强爱我荆门、美化荆门,还荆门青山碧水蓝天的责任感。
2、举行“我是荆城文明小使者”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3、为街道设计美观实用、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4、设计环保宣传画,写上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
4
主题班队会
征文演讲
创作设计
四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 源
荆
门
三
千
年
荆门地形
1、知道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汉江平原与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北部层峦叠嶂,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叉,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
1
观察发现、调查了解、教师讲授、口语交际
荆门博物馆、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荆门地方志》及其他有关荆门历史的资料
荆楚门户
1、知道荆门因史书称为“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
2、知道早在4000多年前荆门境内的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居住,创造了长江中游最早的人类文化——屈家岭文化。
荆门行政区划
1、在湖北省行政区划图上找出荆门市的位置;在荆门市行政区划图上找出自己的学校及家庭所在的位置;看看荆门境内有哪些铁路、公路。
2、观察荆门行政区划图,看看荆门下辖哪些市、县、区。
3、知道荆门作为城镇,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荆门曾是荆(州)襄(州)走廊上的必经要道和关隘,以军事重镇著称,历代君王都在这里设州置县。
2、简要了解解放后荆门的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荆门博物馆
1、参观荆门博物馆,知道荆门古属楚国,了解馆中陈列有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尸”的郭店战国女尸、郭店楚简等国宝级文物。通过馆中陈列的文物以及讲解员的介绍,感知楚地古代先民的生活,感受灿烂的楚文化。
2、通过参观,知道文物的考古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
参观、感知、体验
富
饶
的
荆
门
丰富的地下宝藏
1、调查了解荆门境内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对照荆门地图标出其出产位置,绘制出简明的《荆门矿产资源分布图》。
2、采集矿石标本,在科学课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矿石标本。
2
教师的讲授、调查了解
学生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统计数据、荆门旅游网、《荆门水产》《荆门地方志》及相关报刊资料
名优特产
1、调查了解荆门境内的农、林、牧、渔业资源以及多种经营带来的效益。
2、根据调查搜集的资料绘制出简易的《荆门水产资源分布图》《荆门林业资源、经济林木分布图》等图表。
2
实践活动
搜集商标
实践活动
1、与小组同学合作,以表格的形式制作出“荆门名优特产名录”。
2、通过写日记、绘画、摄影、拍摄DV作品等形式介绍荆门名优特产。
3、统计你所熟悉的荆门农家收入情况,将全班同学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弄清荆门农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看看各乡镇的特色经济是什么。
2
小组活动、交流展示
五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形式
资源来 源
荆门风物
民间故事
搜集整理在荆门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把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在班级召开民间故事会。
2
访问、交流
学生自身搜集的资料、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城市及乡村的生活习俗
名人传奇
1、了解与荆门相关的名人事迹,把荆门名人当作宝贵的精神遗产加以继承和发扬,立志振兴荆门,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2、各班选择1~2名荆门名人作为研究重点,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如《斑衣娱亲老莱子》《关公与掇刀》《象山先生在荆门》《抗日名将张自忠》等。
6
调查访问
实践活动
课程开发
风俗民情
1、调查访问,详细了解荆门的风俗人情,如婚丧嫁娶、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冠名称谓等习俗。
2、搜集相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撰写解说词,与四年级同学合办“荆门民俗”展览。
4
实地观察
调查访问
考古荆门
纪山古墓群
1、到荆门博物馆参观出土文物、请纪山籍同学介绍当地古墓群的发掘与保护情况,了解楚地先民的文化与生活,了解纪山古墓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
2、选择1~2件文物重点研究观察,写出研究小论文。
3、各班合作,以“郭店楚简”及“楚文化”为主题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6
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
课程开发
荆门博物馆、荆门旅游网、荆门境内各处文物保护单位
钟祥明显陵
1、游览钟祥明显陵,了解明显陵的考古价值及文化旅游价值
2、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
搜集资料
实地游览
其他历史遗迹
1、调查访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荆门境内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整理相关资料,在班级交流。
2、按照各处古迹的价值及保护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在《荆门行政区划图》上标出荆门境内各处重点保护文物所在的位置。
2
调查访问
实践活动
荆门揽胜
风景名胜
1、详细了解荆门境内有哪些风景名胜,绘制《荆门名胜分布图》或《荆门名胜一览表》。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期游览家乡名胜,通过习作、摄影、拍摄DV等形式记录游览过程,推介家乡名胜。
4
实践活动
讨论交流
荆门境内各处风景名胜、学生的体验感悟
主题活动
1、组织召开“爱我荆门”主题班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介绍荆门,进一步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2、写建议书、倡议书,号召大家都来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3、举办“荆门——我可爱的家乡”征文活动。
3
实践活动
班队活动
征文活动
五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 源
荆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荆
门
史
话
1、进一步了解荆门市及所辖县市区的历史,特别是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搜集有关材料,在班级交流。
2、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按时间顺序列出荆门历史编年表。
2
搜集资料
参观交流
《荆门地方志》《荆门人民革命史》及荆门市档案馆、博物馆
难忘的战斗
不朽的英雄
1、搜集在荆门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了解荆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英勇斗争的史实,借鉴历史,发扬传统,继承先辈遗志,立志振兴荆门。
2、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组织英雄故事会。
3、拜访军休所老红军、老革命,听他们讲土地革命时期地下党在荆门的活动、斗争情况,讲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荆门的几次著名的战斗;到东宝山、西宝山实地考察解放荆门的战斗遗址;举办《英雄的荆门城》展览。
6
搜集资料
实地考察
实践活动
荆
门
新
貌
城
市
建
设
1、参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走访城市街头巷尾,查阅资料进行对比,了解荆门在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发校本课程《建筑与生活》。
2、用手中的笔、照相机、摄影机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我们的家园发生的巨大变化。
2
课程开发
实践活动
参观交流
荆门信息港、《荆门地方志》、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取得的资料及自身的理解感悟
交
通
邮
电
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荆门境内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在发展荆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了解其迅猛发展的历程。
2、到邮政局、电信局、荆门移动、荆门联通调查访问,了解这些部门的服务项目、发展历史。
2
实践活动
参观交流
医
疗
卫
生
1、参观城区各大医院,了解其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
2、调查走访,了解遍布城区的小诊所、小药店给市民带来的利与弊,写出调查报告,开展辩论活动。
3
实践活动
参观交流
文
化
教
育
1、参观城区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团体,了解荆门解放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了解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
2、说出近几年荆门文艺界推出的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如《闹龙舟》《荷花洲头》等,阅读荆门籍作家、诗人的作品。
3、知道“普九”、课程改革等教育大事,立志勤奋学习。
3
阅读欣赏
实践活动
老
字
号
新
效
益
1、通过调查了解、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荆门各大企业、特色产业的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及对荆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举行一次以“老字号新效益”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全校师生围绕本专题搜集的图文音像资料及研究的成果,民间手工艺品、民歌、民谣、民间舞蹈及其他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艺术形式,荆门各艺术团体创作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等。
『贰』 如何讲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yixia
『叁』 帮我做一份初中校本课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 2、人文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寻根、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美在文学中、中国民俗文化选讲等。 3、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陶艺、书法、绘画等。 4、身心健康类课程 内容选择:定向越野、武术、田径、体操、球类、棋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与咨询等。 5、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等。 6、文化活动与专题教育类 内容选择:四季八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综合实践类课程 内容选择: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附:校本教材评审表 教材编著评审表 教材名称 类型 编著人 总字数 页数 适用年级 课时总数 学生要求 类别 项目 占全书比例% 特色特点简介(字左右) 自 评 自己撰写内容 网上下载内容 参照同类著作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若干人组成。 主要职责: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3、教务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4、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5、教研组长职责: (1)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 (2) 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3) 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测评; (3)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5、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肆』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校本课程开发。(600字以上)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
校本课程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虽是一个外来语,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许多中小学对活动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于是“校本课程”这一术语便由此而逐渐流行于我国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在我国的提出与之在英美等国的出现相比较,虽有一些相似的原因,但也有明显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缘由。所以,我们探讨这个概念的内涵时,须充分反映我国校本课程的特点。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1〕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校本课程的关联性,是指课程计划中的校本课程与同一课程计划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校本课程只是新课程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但决不能取代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要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其关联性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国家课程、一地方课程各自的总体目标具有互补性;第二,校本课程的总课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总课时具有整体性,第三,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辅助性。
校本课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这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本特征。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一方面,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而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即为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所以,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其次,校本课程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是以校长为首的本校教师。第三,校本课程深深植根于学校。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机构成的一片沃土。它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的根深深扎在这片沃土里。
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指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作为育人蓝图和育人媒体的学校课程应适当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然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只提供学生极有限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当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时,它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逐步增强、分层推进的。
『伍』 校本课程怎么写
类似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只要补充校本教材的编撰诞生的情况以及目标纲要等介绍。
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
2、人文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寻根、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美在文学中、中国民俗文化选讲等。
3、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陶艺、书法、绘画等。
4、身心健康类课程
内容选择:定向越野、武术、田径、体操、球类、棋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与咨询等。
5、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等。
6、文化活动与专题教育类
内容选择:四季八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综合实践类课程
内容选择: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附:校本教材评审表
教材编著评审表
教材名称 类型
编著人 总字数 页数 适用年级
课时总数 学生要求
类别 项目 占全书比例% 特色特点简介(字左右)
自
评 自己撰写内容
网上下载内容
参照同类著作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若干人组成。
主要职责: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3、教务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4、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5、教研组长职责:
(1)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
(2) 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3) 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测评;
(3)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5、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陆』 语文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语文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是由很多东西组成的,每一个科目的资料都与其有关联。
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在校本课程中要应用的东西。
语文校本课程从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得来。
语文课程资源从很多资料得来,但最终会应用在语文校本课程。
『柒』 校本教材编写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编写校本教材实际上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建设部分,其成功的开发直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校本教材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导致校本教材开发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以帮助人们寻找编写校本教材的方法。 一、 校本教材建设的现实问题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在学校教材的建设上几经周折,校本教材建设更是异常艰难,尽管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改革,但校本教材的建设仍然是举步维艰,综合起来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校本教材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赏识。尽管许多人强调校本教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其质量与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每当学校使用校本教材时,学生和家长就表示出冷淡的态度。家长们普遍认为,校本教材与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中使用这种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大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自然要求孩子一心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之上,这样孩子对校本教材也就不再投入多的兴趣。 其二,校本教材不能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经过我们调查,许多地方也都想过编写校本教材,然而学校多数老师对此都兴趣不大。其原因在于,校本教材的内容自然多为校本文化,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帮助不大,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继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绩效。老师们大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价。 其三,校本教材与正式教材的关联性差。校本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土文化,这些内容很难和正式的学科教材发生联系,如果用时间来学习校本教材,那么就会占用正式教材学习的时间。这样,无足轻重的校本教材自然就在学校没有立足之地了。 二、校本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只是我们所了解的表面现象,在这些现象后面存在着深层的原因,弄清楚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何为校本?为何要编写校本教材?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开始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以为校本就是民间的一般风俗习惯,一般的民间工艺和技艺。然而,当我们与当地教师和村民讨论此问题时才发现,村民们对学校的期望并非仅仅传递本土文化的一般技艺,人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是迫切的,人们希望自己小孩走出大山,出去见世面的想法远大于学习本乡本土的文化内容。同时,村民们又担心孩子离开家乡后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所以,我们认真思考了,校本教材也是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了解村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哪些文化内容,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东西。只有那些深深嵌入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内容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才是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必须考虑的东西。无论学生走到哪里,这样的校本教材内容都能深深地影响和帮助学生的未来。 (二)事实上,是否合理地选择校本教材的内容正好反映了我们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如果我们仅仅以自己是专家自居去选择教材的内容,用自己的眼光去判定什么是有用的内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教材内容就没有尊重别人文化。我们应该将尊重当地文化看作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当地文化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因为文化是人为了生存和幸福生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摒除自己的小聪明,理解当地人的生活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理解当地人千百年来对大自然的理解与认识,理解当地人做事做人的风格与特点,理解当地人对自己的定位与对生命的理解,正是对他们千百年来的历史的承认与尊重。 (三)尊重乡民正是我们对人类文化尊重的具体体现。许多人谈起文化资源总是忘掉人。其实,人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也就没有了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本土文化中要突出人;同样,文化也造就了人,每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再造者。我们的校本教材一定要反映对当地人的尊重,并把这种尊重与人类的尊重衔接起来,从地方的文化景观上升或延伸到国家、人类的文明中去。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感到自身的人类角色,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 (四)尊重学生是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校本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感到充实与激动。充实就是要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后自己有所提高和进步;激动是在充实的基础之上的心理体念,是在掌握和学到了新的知识后的愉快。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自信地主动地学习其他学科课程为目标,以学生获取未来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能力和自尊为目标。 (五)尊重教师是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功的必须条件。我们知道,学校是每个地方文明的中心,乡村教师大都为当地人所组成,即使有少数教师不是本乡人,他们也是本地人。教师正是每个地方文明的代表,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员。他们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家长与村民们需要什么。他们也了解地方需要什么,外地与当地的差距在哪儿,当地的优势与劣势。尊重教师便是了解地方需要的最好方式,也是校本教材编写成功的保证。 (六)尊重人性-人的信念乃校本教材建设的精神。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都贯穿着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可谓编写教材的逻辑中轴,或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编撰人员的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实际上,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我们对人的信念的坚定程度。人的信念就是我们编写者们自己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幸福的理解,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对人的生命质量的理解。对人的尊重直接表现为我们要积极地欣赏与敬重校本文化、校本文化的创造者――校本人。他们就是人的组成者,就是人类的存在形式。对人的信念就是对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承认与尊重。以人为本,不是空虚的口号,而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承认,以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价值与幸福为本。校本教材的理念便在于此。 三、校本教材编写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上面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主要采取了下列途径与方法。 (一)确定以每一个学生幸福生活为本的逻辑思路。此思路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当地人民未来生活质量的需要,和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由此我们发现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然后再拓展为区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国家文化与人类共享文化。这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给予了积极地支持,解决了不同人群对校本教材的理解与认同的问题。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团队机构。编写教材绝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当地人民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我们只不过是帮助他们组织与发现其传统文化中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将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之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以使未来的人获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优势内容,同时也保护人民获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我们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与认定的人员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地方专家、政府文化机关的专家和当地教师共同组成。我们只是本小组的组织者与服务者,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发展学方面的知识信息,解答编写教材的原因,组织共同讨论、认定文明成果、集中搜集资料等工作。当然,我们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搜集文化资料,但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学生的角色。 (三)实施平等、互学的工作方式――参与式。校本教材的整个编写工作都是开放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想做什么,每个人都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参与者,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建议。每个人都在工作中探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村中的老太太也都知道大家在干什么,自己在此工作中的价值,例如,为编写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故事,唱词等,也可以为其他参与人烧茶、送水。工作的过程便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村民们在此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教师在工作中学到了许多,甚至让我们说话的用词都变得更加文明、更加贴切。 (四)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筛选与梳理的原则是――尊重。此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校本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成果的延伸便是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将本土文明成果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成果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走出大山的过程。第二,努力保持校本文化的原貌。这些资料都是当地人民的成果,也是当地专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们自己搜集、自己选定的教材内容,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体现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尊重带来了人们对校本教材的重视与喜爱。第三,校本教材的使用不仅限于学校,要与当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关工作发生联系。如,乡村节日,旅游开发,民间文艺,民间仪式发生关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包括那些热爱本土文化,具有文艺、文学、历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五)对教材的使用采取自愿原则。教材编写结束后,我们将这些教材无偿地送给学校,与学校教职工一块讨论如何使用。根据各学科教师对本教材的需求来自行决定其使用,如地理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自然科学课教师,他们都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采用了本教材。他们发现,通过校本教材最方便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原有的认识经验或知识,这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记忆,学生自动地形成了学习小组,科学小组和艺术小组。 总之,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直接参与了教材建设的实践,撰写了有关校本教材改革的理论文章,总结概括了从事校本教材建设的经验,论述了课程论和教材论中的各类重要问题,构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思想体系。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和系统总结。我们所有的参与者也更加明确了作为研究者自身的位置与责任,形成了平等的工作作风,宽容与尊重的处事方法,大家感触多多,收获多多。
『捌』 初中的校本课程怎么写急!最好有样子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
2、人文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寻根、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美在文学中、中国民俗文化选讲等。
3、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陶艺、书法、绘画等。
4、身心健康类课程
内容选择:定向越野、武术、田径、体操、球类、棋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与咨询等。
5、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等。
6、文化活动与专题教育类
内容选择:四季八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综合实践类课程
内容选择: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附:校本教材评审表
教材编著评审表
教材名称 类型
编著人 总字数 页数 适用年级
课时总数 学生要求
类别 项目 占全书比例% 特色特点简介(字左右)
自
评 自己撰写内容
网上下载内容
参照同类著作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若干人组成。
主要职责: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3、教务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4、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5、教研组长职责:
(1)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
(2) 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3) 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测评;
(3)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5、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玖』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有哪些好题目
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 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3)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4)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