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教师如何研读课程标准

教师如何研读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 2021-03-05 08:51:03

⑴ 如何提高教师研读教材能力

教师如何既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解决这个问题是受诸多因素制约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仔细地研读小学语文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图并创造性的组织切实可行的语文探索活动。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研读教材”是教师融合语文教学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研读教材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进行详细的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以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力。研读教材的主要步骤是:1、要无遗漏地读出每页教材中呈现的所有信息。2、揣摩编写者安排这些信息的意图。3、要弄清楚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思考教学设计。一、教学课例的“情景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材慎重的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多样化的情景设计呈现教学内容,而且关注学生兴趣、需要、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高度契合,着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体验身边的数学问题时,激发探究欲望,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三、知识安排的“科学化”新教材不仅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开放,其知识体系的安排也更加合理。它不仅删除了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新知识,还结合新时期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使数学知识在结构上安排更加科学。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材所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特征,不可能包含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新教材在落实这一建议上,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阅读。

⑵ 教师怎样研读教材

教师如何既体现教学的基本思路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解决这个问题是受诸多因素制约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仔细地研读小学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图并创造性的组织切实可行的数学探索活动。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研读教材”是教师融合教学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研读教材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进行详细的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以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力。 研读教材的主要步骤是: 1、要无遗漏地读出每页教材中呈现的所有信息。 2、揣摩编写者安排这些信息的意图。 3、要弄清楚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思考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例的“情景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材慎重的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多样化的情景设计呈现教学内容,而且关注学生兴趣、需要、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高度契合,着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体验身边的数学问题时,激发探究欲望,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知识安排的“科学化” 新教材不仅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开放,其知识体系的安排也更加合理。它不仅删除了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新知识,还结合新时期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使数学知识在结构上安排更加科学。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材所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特征,不可能包含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新教材在落实这一建议上,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阅读。

⑶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一、研读教材 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有多少教师备课之前把教材从头至尾认真通读了一遍?),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 读什么,一是标题,二是内容 读标题是前提,标题是一节课或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文字虽少,但却是教学内容的最集中体现,也是一课的灵魂所在。标题中的关键字,要逐字分析。(举例:让生命之花绽放、挫折面前也从容、礼貌显魅力、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不能正确把握标题,老师的授课可能就会像写作文一样,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读内容:具体到每一课,首先要看正文宋体字,共分几段,都有哪些内容,每点内容有几个层次。再看虚线框部分,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教材中的资源链接和名言警句是什么?什么意思?编写者干嘛要放在这儿? 举例:某教材初一上册第12页“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扩展教学内容:提示青春的内含) 怎么读:读标题要讲究顺序,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元-课-框题-目。只有把握好这种顺序,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握教学侧重点和层次。比如,对责任的认识(初一到初三都有,父母、同学关系初一、初二都有,怎么办?) 二、把握教材 通过前面的研读,对于这一课的主题和要讲的内容,教师有了大致了解。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了?这只是第一步。 找关系:建构知识的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东西。比如,许多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和内容的重复交叉。 显性的关系:政治教材从文体上看,可以大致归结为论说文,论说文在构建内容的时候,往往会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比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以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为例)、转折关系(感悟青春)。了解了教材间的关系,教师就需要通过一些过渡衔接语将这些内容贯起来,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许多教师的课之所以给人感觉散,往往也是因为欠缺这些语言。 析重点:(重点、难点)课标相应的规定(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但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把教材与课标相结合时,还要看看教材对课标作了哪些扩充,为什么要扩)、教参的建议、学生状况(学生已经知道多少?知道到什么程度?学习能力如何?存在哪些欠缺?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其中对学情的分析是关系,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规划学习、教育的力量、教育权) 三、挖掘教材 找讲点:教材讲解是否到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其归纳的结论有无其它可能?哪些点甚至可以忽略?哪些点可以补充进来?教材本身有无知识和逻辑上的缺陷?知识和材料的安排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需要和认知规律?能否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材料是否有时代感?有无更好材料? 以“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为例: 本课共分为三层: 是什么: 承担责任的代价 承担责任的回报 为什么:(1)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2)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3)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怎么办:(找准讲点)(1)自愿选择责任-正确评估,合理选择(2)并非自愿选择-积极承担,无怨无悔 再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本框由“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两目组成。(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 全书的逻辑很严谨,论证很周密,但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如何挖掘讲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通过思考,我们认为是否可以在以下几处做点文章: 为什么大家觉得宪法离我们很远? 宪法的核心价值或者体现的法律精神是什么? 如何真正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宪法权威的意识?(对法律制定或修改的监督-刑法修正草案;对国家机关包括执政党行为的监督;对宪法稳定性的维护。) 四、扩展教材 经过了前面三步,教师的授课基本上不会出现多大问题。但是,一堂课要上得精彩,还需要经过最后一步,扩展教材 1.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取舍-即对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舍而弃之。 增补-即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 拓展-即对教材重点中表述不够充分或例子不够充足的地方予以扩展或充实。 变通-即将教材中的事例或情境加以适当改造,使增大其效能。 调整-根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调研,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轻重处理进行调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在教学中,哪些点需要重点强调?哪些点可以一带而过?(还是以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为例) 设置好调节点(讨论、活动、放材料) 整合-重组教学内容(军训-爱集体、正确认识自我、自立自强教育等) 2.对教材内容的加工 深化-即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或文化底蕴。(上位知识的重要性,学科独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中,每课都能围绕大目标开展教学,成长中我-提高生命质量,我与他人-人际交往之道;我与国家和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易化-即对教材难点作深入浅出的转化,如运用比喻法、类比法等,使深奥费解的知识浅显化。 类化-即把知识点归属到一定类别中,从而将知识的范围放大、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简化-即把纷繁复杂的知识通过削枝叶突主干而使之简洁化、简明化,从而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简化的办法一是提要,二是概括。 提升-教学的升华点、高潮在哪儿?如何让教学提升一个层次,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乐得-思维的挑战(1)矛盾冲突的解决(两难问题,理论与实际的冲突,情理法的冲突-隐私权)(2)学生困惑的澄清(认知、情感问题-善辨是与非)(3)教学意义的挖掘(自觉行动的基础-对责任意义的挖掘、对消费维权意义挖掘)(4)问题认识的扩展(多角度发散,与前面有交叉,不仅仅针对意义、广度和深度) 隐性的关系:前面对教材的把握更多是探讨一种显性的关系,在这里,要提示内容背后的东西。比如“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教材并没有提,是因果关系吗?是不是有代价就一定有回报?付出是不是就为了回报?(文华枝付出腿换来其它乘客的安全,得到荣誉和上学机会)没有收获怎么办?遭人误解怎么办?(替父还债的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武秀君)引导学生认识到,回报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有显性的有隐性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社会和他人的肯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举例:维护人格尊严(由己推人到国家、由知到情到行。) 网化-即把教材内容组织成有层次的网络机构,使学生形成整体观念,清清楚楚几条线,而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高中要求更明确) 3.对教材内容的组织(1)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教材已有的东西如何使之更有时代感,更能吸引学生兴趣?材料的类型文字、图片、音像针对的不一样。视频在激发情感方面的好处-师生之情,电影课-多彩的生命世界,多少案例合适?如何挖掘?一例到底?什么时候用,先材料后观点,还是先观点后材料?因人而异,因情况需要而定,没有最好,只有适合)(2)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是让学生去体验(很多过程不能再现,很多东西不能体验)、去分析、去反思?借助电视一些节目?(3)教学形式的使用 外在形式:吸引学生,符合学生的特点-避免非法侵害的划圈,民族精神里的时间表、追寻高雅生活的车站) 内在形式:通过一个什么东西把教材内容贯连起来?全面用过渡衔接语是一种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个人(在责任中成长)、一个企业(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一个物品、一个话题(新中国发展历程-民族精神,上北京去旅游-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则案例或者一组对比案例(对比案例-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故事续写-法律护我成长、防范非法侵害)。可以是一次都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合基础较好学生或易于接受的知识),也可以是连续给(让学生置身其中,始终带着悬念和兴趣听课,对未知的东西都有一种好奇心) 最后,提醒教师们在创造性处理教材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惟不脱,把握核心(现象:教材干净,不看不用。)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惟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创新不是要老师完全脱离教材,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是老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不要轻易否定,依个人意愿任意取舍编排或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不惟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 2.贴近实际,讲求实效(维护人格尊严的导入,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导入,隐私权一课的导入。) 教师平时应注意具体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问题的搜集。

⑷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就是原来的教学大纲,她是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每一个年级知识要达到内什么程度;能力要达容到什么程度。所以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开学总要看看《标准》有没有变。如果教师不知道《标准》,教学就会不知道教到什么程度,有时教得过浅,考试时学生不会做了;有时教得过深,你提前教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且效果也不好;如果是出卷教师,就易超纲,达不到检测效果。所以,只有学透了《标准》,教者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教学有方向。

⑸ 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教师做好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

1、分析全册教材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

分析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站在课程纲要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度,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只有充分领

会了教材的总体要求和内容结构,才能为制定科学的学期教学计划、把握各单元、各单课的教学奠

定基础。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之前,教师必须对全册教材有较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教

材,增强制定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提高设计教学预案的实效性。

2、分析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单元的教

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

分析了解了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准确领悟各单课教材、科学设计预案及实施有

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

3、分析单课教材的具体目标及内容结构

具体分析单课教材具体目标、重难点及内容结构,是分析教材的第三步,也是整个教材分析的主体

部分。一般来讲,有以下四个环节:

(1)分析单课教材在整个学科和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分析单课内容在单元教材中的前后联系。

(2)分析单课教材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3)分析单课教材在教学目标下的内容结构。

(4)分析对单课教材的处理及教学设想。

当然,教材分析除了上面三大步骤外,还应该对本班学生对学习本课教材的认知基础及基本学情作

些基本的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

(5)教师如何研读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

1、只有全面深刻的教材分析和科学的学情分析,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写出可行

的教学预案。

2、分析教材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先决条件。

3、教材分析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内化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

经之路。

⑹ 怎样研课标说教材

怎样研课标、说教材
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十个具体要求:
1、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
2、说本学段或本册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3、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4、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5、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
6、说评价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
7、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的资源。
8、要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
9、要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10、要以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树为主,文字较少。清晰、大方、有新意。
二、说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通过“导学教学案”的使用,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学生“查、划、写、记、练、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八种意识”,培养“七种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地用心训练和指导。
这种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本源,以画知识树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教师知识面,启迪了教学智慧。教师能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具体把握教材,从点、线、面三维立体式整合教材融会知识。心中有课标、口中说课标、课堂上落实课标,教师“身板”硬朗了,底气足了,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课堂目标达成度高了,效率也就有了。因此,我认为,研读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课标、教材也应成为教师的枕边书。

⑺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一、教研工作的三个层次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即教材探悉的起步阶段——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心理研究和课题实验研究的成熟阶段。这个成长过程体现了认知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分为三个层次:(一)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成长的起步阶段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每位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必须经常对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认真研读,反复思考,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及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总的说来,教师钻研课程标准要做到以下四个明确:1.明确本科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是什么,教学体系的结构,主要的思路和逻辑主线是什么。 2.明确教材的各部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3.明确哪些是教材中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4.明确每个部分的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并据此确定内容的教学档次。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档次。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1.把教材读厚——微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对教材精读细研,作深入细致地分析。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教师在钻营教材时多思考,多发问,对一些重点知识反复思考,将心得体会、疑问或评论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放在一起,就会感到把书读厚了。把教材读厚,目的是把教材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越细、越深越好。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对教材不断理解加工的过程。 2.把教材读薄——宏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可以把细节搞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还必须在精读细研的基础上,借助提要笔记、心得笔记,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概括归纳,把握教材的要点,掌握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对教材吃透吃深,我们的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性。我们才能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可以制订出可行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这并不是学的知识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二)熟悉、研究教学过程——教师成长的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细节,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研究内容有很多,包括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和教学手段研究。教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语言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难点突破的方法等等。学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揭示学习的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等。教学手段的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利用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辅助手段包括挂图、投影、幻灯、录像、电视等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有好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三)研究教育教学——教师成长的成熟阶段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体会深刻,每个教师都有好多经验需要总结,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所以说,中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存在信息闭塞,资料不足,时间少而散等不利因素。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以应用研究为主。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教研课题应以应用性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 2.以微观研究为主。所谓微观研究,就是要求教师研究的课题题目要小,把问题讲深讲透。例如,我们可以就一节课的导语设计、课堂小结的方法、词汇的学习等进行研究。由于课题比较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组织资料,也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以引入研究为主。引入研究就是要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改造,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

⑻ 如何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 毫无疑问,教材又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教科书与其他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整合、取长补短。第二,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 如何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 一、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称“新教材”)的特点。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搜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新教材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试图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实现新课程的总目标。 第三,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 第四,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五,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新教材更多的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把教材当作教条来教,落实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的理念。 二、解读文本,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生命化语言和思想的存在。 首先,要理解教材。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内容和精神。“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1、朗读,读出情感。教师应该也必须把教学的内容(课文)朗读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做到口中读出声音、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手中读出笔记。于永正老师认为,“老师朗读得好,备课就完成了一大半工作。”老师朗读得好,课堂上才能自信地让学生跟你读。台湾王财贵教授认为,“跟我读”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灵性的、充满情趣的,也一定是有效的。读好了,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2、默读,读出见解。教师要潜下心来,与作者、编者对话,做到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何谓“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们认为,至少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比如,我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课,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编者说“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对于现在的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体会“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这一思想内涵呢?我进行大胆地调整,定位为“引导学生对‘生’与‘死’进行思考,确立‘生’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即使是‘死’也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牺牲’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比如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不仅唤醒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更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真挚热爱,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不要放弃对生、对美、对善良、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在你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嘴上带着微笑”;比如我上《九色鹿》一课,不仅要学生学习“九色鹿”的善良,更要学习“九色鹿”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处变不惊、敢于维护自己权益的精神,等等。 我以《匆匆》(人教社大修订版教材第十二册、人教社实验教材第十二册)为例,说说备课时,怎样读教材。(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等。(2)读生字词。“挪”、“蒸”(挪移、蒸融)做到读准字音,了解字(词)义,必要的时候,要查字典、词典。比如,“蒸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而不说“如薄雾,被初阳蒸发了”呢?我查《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中没有“蒸融”这个词,只好分别查“蒸”和“融”,再联系上下文和作者的心情来体味,发现朱自清先生用词是极为考究的,“融”有“融合”、“融化”、“融解”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柔和、是无痕,这与“薄雾”、“初阳”是相称的、协调的,更与整个文意——时间流逝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用“蒸发”就显得生硬、突兀了。虽然这些不一定在课堂上讲,但是老师要了解、要理解。生字词,老师还要练习书写,写得工整、规范、漂亮,特别是“蒸”字,字形是难点。教师的板书,力争让学生看清笔画笔顺。(演示板书,看听众看清笔画笔顺。)(3)读课后思考练习,明白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分析:这一题有两个要求,这两个要求都非常重要。一是朗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目标,课程标准把它放在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课后练习也把这一条放在第一题; 二是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编者只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是降低要求。怎么处理呢?先默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最后说一说。只要说到要点,允许不完整、允许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②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这一题,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中用心感悟,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方法是:读书、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说自己的理解或自己为什么“特别喜欢”。教师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如用好题中给的例子,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分析:这是一道“理解与运用”语言,使学生既得“意”又得“文”的练习。先是读中找,找到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内容,体会作者把看不见的“日子”匆匆的脚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形象可感,并且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叠词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④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分析:这个练习主要是积累语言,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课后思考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也好,两个课时也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篇课文老师就算教完了、学生就算学完了。(4)读单元组“导读”和语文园地的“回顾·拓展”,明确教材的位置、作用、训练点等。 《第一组》(导读),第一自然段,提示本组课文的内容(主题)“感悟人生、获得人生启示”;第二自然段,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匆匆》课后思考练习2、3就是落实这两个训练点的。 再看《回顾·拓展》,提示了这么两点,一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二是获得这种见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匆匆》课后思考练习2就是这一训练点的具体化。(5)朗读课文,教师先要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3、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部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我们把握该册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我们“胸有全册”;《教师教学用书》的每个单元,先是“导读”,提示整组教材的主题、特点、训练点等,让我们“胸有全组”;《教师教学用书》的每篇课文,包括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让我们“胸有全篇”。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教学目标了: ①掌握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尝试运用。 ④通过搜集资料、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目标的简约概括,因此,教学目标的②③两项是教学的重点;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对时光易逝、对人生哲理还缺乏实际生活体验和思考,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4、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 这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来的,即“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教教材”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历史性的进步。 “用教材教”的可能性。我们处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丰富多彩与信息获取途径的方便快捷,使得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丰富教材。再则,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使教材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同时,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 “用教材教”的必要性。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的,文本是相对固定的。雷实教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之一)曾说:“教材,在它出版之日起,就落后于时代了。”我们在用教材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对它进行必要的补实,甚至修正,常教常新,常用常新,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那种置教材于“课后”,随意“超越文本”、“超越教材”是不可取和不负责任的。“教教材”、“教好教材”仍然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教教材、教好教材都存在问题、都有困难,那么,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有荒废教材、糟蹋教材的危险。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理解教材,分析教材,钻研教材,还要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关注生活、了解学生,为创造性使用教材作充分准备。比如第十二册编排的“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在农村,没有“有关的单位”可以访问,也没有“图书馆”和“网络”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怎么办? 一是,老师做职业生活的有心人,天天都在备课,比如把“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大气日”的报纸,收集起来,给学生读。老师的这种习惯也将自然不自然地影响学生、传递给学生。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看电视,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特别是中央10套教育科学频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是,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比如稿纸正、反面用,比如不用一次性水笔,比如尽量少用塑料袋等。(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