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珠心算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成

珠心算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成

发布时间: 2021-03-06 06:16:36

⑴ 请问一下昂立珠心算的教材体系是怎样的

分为幼儿、初级、中级、高级 幼儿针对幼儿园中班大班,初级针对小学。这个回答满意吗?

⑵ 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是什么意思

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1、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2、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珠心算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成扩展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⑶ 昂立无诀珠心算--课程体系

我一下子给我小孩报了两门,一门昂立的珠心算,一门是昂立的莫比思美语,一门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一门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大小脑开发两不误~

⑷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了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国家课程、地来方课程和校自本课程构成了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幼儿园课程则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相结合为主。什么是园本课程呢?园本课程来源于校本课程,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其概念,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实际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⑸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新世纪课程体系的意义

1)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我国中学课程长期以来是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和体系下进行,没有什么变更或创新,这就造成国家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合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注重实际情况和需要,弥补了国家课程在从高级层次推行到低级层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的要求。
(2)减轻学生的压力。目前学生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为升学而竞争,每天都沉浸于各学科的习题之中,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们学习课程的范围,学习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科目而设,而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几乎没有。校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这样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能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减轻压力,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3)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4)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育管理中一种权力的下放”,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1、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学习外地经验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提示,别校现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也有,哪又何尝不能试一试呢?比如某校校园旁边有一座山,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训练,而我校旁边没有山,但是有坝堤,我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坝堤比赛,类似爬山,登坝堤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举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这是从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角度开发的校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多媒体课件正在体育课中逐步推广,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多媒体体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校本教材的种类,从长远来看是应该加强研究的。

⑹ 浅议如何构建学校鼓乐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3、知识、技能的评价。除了以上的评价外,鼓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是我们评价的内容之一。由于鼓乐校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为此在评价时,队员通过亲自参与、动手实践等形式进行学习显得更为突出。如:播放简单的音乐让队员编写节奏,培养队员节奏感;通过看图,让队员示范动作,强化队员的动作规范性;通过亲自演奏乐器,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通过观看录像,学习队形变换,感受鼓号队队员的精神风貌等等。这一系列的知识技能的评价,调动起了队员的感官,使队员充分体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实践的乐趣。三、评价方式要体现多元化评价方式决定了评价效果,为了依据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精神,充分体现少先队的组织教育功能。我们在鼓乐校本评价中更加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并采取了“雏鹰奖章”的评价形式,建立了学校的校本特色章――鼓乐章。队员将根据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向中队申请鼓乐章,得到认可者,可获得此章。我们利用特色章的评比,进一步深化了争章活动,使校本课程与雏鹰争章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当然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也采用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织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方式,这样有益于帮助队员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队员的发展。1、组织评价。组织评价是少先队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显著特征,它有利于培养队员的组织观念、发挥队组织的教育作用。队员在少先队组织内接受鼓乐知识的学习,小队、中队作为他学习的伙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小队、中队的评价促进了队员群体认同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队员可获得鼓乐章,这种评价形式使评价本身更加客观、公正。2、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都属于个体评价形式。自评是对员自我总结、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充分发挥队员主体作用的突出表现。自评有利于激发队员的进取、创新精神,有利于本人的素质提高。他人评价可有队员间的评价,也可以有教师和家长对其本身的评价。由于队员、家长、教师与评价对象关系密切、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情况较熟。因而其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人评价可实现互动合作、教师辅导、家长监督等不同的作用,使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3、发展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运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队员现在和过去做全面的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权衡队员的进步和成长。毕竟人的素质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应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指标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理评价手段。所以使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会使评价更趋于科学化、人性化,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效果更加明显。以上阐述了我校在开设鼓乐实践课中,开展评价活动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我们感到加强鼓乐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队员的意志品质,激发队员热爱少先队的情感、促进队员的审美观念和特长培养,使他们健康成长上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强研究、积极实践,探索鼓乐评价体系构建的完整性。为了我校鼓号队的持续发展,为了促进队员的成长,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

⑺ 课程如何设置: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高中阶段应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国家不宜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做太多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之所以要以国家课程为主有以下原因。第一,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既保证了全体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为学段之间的顺利衔接提供了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或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第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权利相对集中在中央一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等的课程意识还比较淡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与教学领导能力较弱,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方面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国家课程中的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都是集中了全国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甚至一流的科学家等参与研究、制定与设计和开发的,因此其科学性较强。

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并不意味着排斥或否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部分课程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学校应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进一步探索并总结地方、学校管理课程、开发课程的经验。

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将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⑻ 如何建立建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求答案

课程方案评价,要整合外部审议和内部自我评价课程方案是一种课程规划和设计文本。就校本课程而言,它包括学校研制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前者由地方课程委员会审议,后者由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虽然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方案的质量,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基于本校教育哲学、学生需要以及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单靠外部评价难免有所缺失,而内部评估者比外部评估者更熟悉评价对象的背景,也更容易收集到评价所需信息并对问题进行诊断与解决,因此由学校、教师自身对课程方案开展的内部自我评价更具有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重在考察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教育哲学的适切度;总目标与学生兴趣、发展需求的一致性程度;总目标与学校可获取的课程资源的协调程度;课程结构和门类设置的合理性,等等。《课程纲要》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师是否具备开设这门课的意愿、知识和能力;课程目标与总目标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课程目标阐述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否合理;课程的实施策略是否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可行,等等。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设计了一份《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自评参照表(见表1),可以供大家参考。
实施过程评价,教师与学生是当然的评价主体如果说方案评价是一种静态的原型评价,那么实施过程评价就是一种跟踪式的动态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发提供信息与建议。它评估的是课程的实际使用效果,而教师和学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是当然的评价主体。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课程设计;课程的实际使用是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课程是否可后续发展,等等。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等部门设计相关问卷或其他评价工具组织教师参与评价,由教师提供必要的评价信息。学生的评价则可包含:是否喜欢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课程实施的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等。评价方法可以是由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自评,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访谈、座谈或问卷调查等。要注意的是,设计学生评价工具时用语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度,如调查课程实施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时,转化到问卷上可表述为你认为这门课怎样上更好?实施过程的评价要体现其过程性、动态性,要注意收集过程中的评价信息。
学业成就评价,要突出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关于校本课程的结果评价,主要指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评价。涉及的问题主要有: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还是就学生的个人发展状况进行纵向对比?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怎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是合适的?评价结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是分数、等级,还是描述性评语?等等。那么,怎样的学生学业评价才是合适的呢?显然,能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笔者提议学生学业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校本课程是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采取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另外,基于校本课程的初衷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评价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在学生修习课程之初,教师可采取前测,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知识水平和能力评估,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维度和层次的评价标准。在后续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业评价中,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个体差异性上。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性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对于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评价的差异性应考虑到学生个人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尽可能做到使每位学生获取符合自己能力的进步和成就感,能真正体现校本课程的价值。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每一阶段的评价都有特定的信息需求,也都有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的可能性。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事先明晰评价者的信息需求,明确评价目的,才能获取真正需要的信息来改进校本课程,促进其健康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求评价者具备一定水平的评价素养,而评价素养的养成是一项工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教师有多高的校本课程评价能力,重要的是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并给予持续的专业引领。

⑼ 如何建立建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专栏·校本课程(八)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漷 秦冬梅 校本课程没有国家标准,许多校本课程不属于知识类,应如何评价?没有合适的评价方案,校本课程的质量与发展如何保障?这些问题让学校、教师很犯愁。课程评价的模式有很多,但如果按评价对象来划分,课程评价不外乎三方面:方案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因此,我们就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校本课程的评价。 课程方案评价,要整合外部审议和内部自我评价 课程方案是一种课程规划和设计文本。就校本课程而言,它包括学校研制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前者由地方课程委员会审议,后者由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虽然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方案的质量,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基于本校教育哲学、学生需要以及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单靠外部评价难免有所缺失,而内部评估者比外部评估者更熟悉评价对象的背景,也更容易收集到评价所需信息并对问题进行诊断与解决,因此由学校、教师自身对课程方案开展的内部自我评价更具有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重在考察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教育哲学的适切度;总目标与学生兴趣、发展需求的一致性程度;总目标与学校可获取的课程资源的协调程度;课程结构和门类设置的合理性,等等。《课程纲要》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师是否具备开设这门课的意愿、知识和能力;课程目标与总目标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课程目标阐述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否合理;课程的实施策略是否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可行,等等。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设计了一份《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自评参照表(见表1),可以供大家参考。 实施过程评价,教师与学生是当然的评价主体 如果说方案评价是一种静态的原型评价,那么实施过程评价就是一种跟踪式的动态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发提供信息与建议。它评估的是课程的实际使用效果,而教师和学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是当然的评价主体。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课程设计;课程的实际使用是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课程是否可后续发展,等等。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等部门设计相关问卷或其他评价工具组织教师参与评价,由教师提供必要的评价信息。学生的评价则可包含:是否喜欢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课程实施的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等。评价方法可以是由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自评,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访谈、座谈或问卷调查等。要注意的是,设计学生评价工具时用语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度,如调查课程实施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时,转化到问卷上可表述为你认为这门课怎样上更好?实施过程的评价要体现其过程性、动态性,要注意收集过程中的评价信息。 学业成就评价,要突出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 关于校本课程的结果评价,主要指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评价。涉及的问题主要有: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还是就学生的个人发展状况进行纵向对比?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怎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是合适的?评价结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是分数、等级,还是描述性评语?等等。那么,怎样的学生学业评价才是合适的呢?显然,能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笔者提议学生学业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校本课程是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采取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另外,基于校本课程的初衷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评价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在学生修习课程之初,教师可采取前测,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知识水平和能力评估,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维度和层次的评价标准。在后续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业评价中,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个体差异性上。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性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对于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评价的差异性应考虑到学生个人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尽可能做到使每位学生获取符合自己能力的进步和成就感,能真正体现校本课程的价值。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每一阶段的评价都有特定的信息需求,也都有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的可能性。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事先明晰评价者的信息需求,明确评价目的,才能获取真正需要的信息来改进校本课程,促进其健康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求评价者具备一定水平的评价素养,而评价素养的养成是一项工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教师有多高的校本课程评价能力,重要的是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并给予持续的专业引领。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