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几点
一、提出的基本理念有 1、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标准》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课程教学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标准》合理地吸纳了我国数学教育中“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 4、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标准》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表明了《标准》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将使得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够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1、深入学习和理解《标准》,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 2、突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以形成积极的数学体验。 4、挖掘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5、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6、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7、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
2. 学习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数学时首先最主要的是端正自己的心态,
如同思政教育一样,
数学也有一个思想阵营,
也是一种信仰,
如果立基不对,
何以教人,
就连自己都不理解数学的真正含义,
那该如何是好???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学习,
就是对教师立基的问题,
但这种研究目前的科学性,
可操作性,
也是良莠不齐,是个不断摸索。
不断前行的过程,
不过我对数学学习也有一些心得,
可以参考一下,
数学有灵魂,数字有三十六变,你知道吗?
数学是很玄幻的东西,他有一个活的灵魂,
这个灵魂赐予了数学生命,
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总是死记硬背,
这是错误的,
数学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是成长、变化、发展的,
是需要我们来认识的,
来培养感情的,
只有我们和数学作为好朋友,
我们才能读懂数学。
那么数字也有三十六般变化,
你知道吗?
数字中有整数、分数、小数、根数、根分数、实数、虚数、正数、负数、复数、指数、质数、合数、自然数、奇数、偶数等等成百上千种,那他们之间是可以无限变化、互相转换的,你知道么?
数学就是这样关于数、形以及他们之间变化关系的一门具有活的灵魂的生命体,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千变万化的,是一种活生生的灵魂体存在,我们该如何把握和认识呢?
下面看一个例子:
我教你如何读懂数学,如何认识数学这个人。
例:
有人问:
两个正整数除法可能会得出循环节为9的小数吗?
例如0.1999……,0.2599999……之类的
有人说:
完全不可能。
因为有一道著名数学题,0.9999......是恒等于1的,有很多种证明方法,那么0.1999......=0.2,0.2599999......=0.26,所以不会出现9的循环。
还有人说:
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不可能有循环节为 9 的小数。
拿 0.1999…… 来说,令其等于 X
则 10X=1.999……
所以,10X-X=1.999…… - 0.1999……=1.8
即 9X=1.8
所以,X=0.2
也就是说,循环节为9的话,就进一位,比如:
0.999……=1
0.1999……=0.2
0.25999……=0.26
但也有人说:
会的。
因为0.19999……就是0.2,0.2599999……就是0.26;而0.2=1/5,即1和5的除法;0.26=13/50,即13和50的除法。
以0.1999999……为例:
设0.19999999……=x,则1.9999999……=10x,那么10x-x=1.8,解得x=1.8/9=0.2=1/5;
以0.2599999……为例:
设0.25999……=x,则25.999……=100x,那么100x-x=25.74,解得x=25.74/99=13/50.
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在分数的形式,即两个整数的除法的形式,他们都叫有理数。只有无限不循环小数才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他们叫无理数。
再举一个例子,如0.292929……:
设0.292929……=x,则29.2929……=100x,那么100x-x=29,解得x=29/99.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的呢?
因为九九归一,
就是循环数最大的一个,
相当于一个非循环节,
也就是九九归一
0.1=十分之一
······················
0.9=十分之九
0.111111111·····=九分之一
·························
0.8888888888····=九分之八
0.99999999·····=九分之九=1;不是循环小数,
所以是九九归一,
0.0111111111······=九十分之一
····························
0.088888888·······=九十分之八
0.099999999=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一=0.1不再是循环小数,
所以是九九归一
循环小数可以幻化成整数或者非循环小数。
所以我想是可能也是不可能。
因为数学是活的,
数学是一种哲学思维的存在,
是没有绝对的是与不是的,
是要辩证看待的。
可能是因为他存在着一种形式上的可能,
是由整数或者分数转化而来的,
本质上是整数或者分数。
不可能是因为他的存在的细分,
已经不再是循环小数,
所以数学是非常玄妙的东西,
数可以变成形,
形可以变成数,
不同的数也可以互相转换,
数是不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这就是数学的灵魂。
文一博士数学基础知识补充:
有限小数:有限个数的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第一位。
3.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内容应如何施教
正常施教啊?
4.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必修内容有怎样的特点
高一到高三的数学教材编写了26册,其中必修部分5册,选修1部分2册,选修2部分3册,这10册每册内容包括一个模块。选修3部分6册,选修4部分10册,这16册内容每册包括一个专题。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第1-10册每册内容安排36课时,第11-26册每册内容安排18课时。 必修课程1-5册从高一年级开始到高二上期中讲完。第一册相当于《标准》中必修模块数学1,内容包括集合、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这一册是其它各册的基础。第二册相当于《标准》中必修模块数学4,内容包括三角函数、向量和三角恒等变换。第三册相当于《标准》中必修模块数学2,内容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第四册相当于《标准》中必修模块数学5,内容包括解三角形、数列和不等式。第五册相当于《标准》中必修模块数学3,内容包括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这五册的内容顺序安排和《标准》略有不同,原因是这套教材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以向量为主线,把代数、几何、三角联系起来,用向量来推导三角公式,展开解析几何,引进复数体系,解决多种的问题。这就要尽可能早地学习向量。这样处理的好处还有(1)把函数的学习连在一起了。(2)早点学习三角,有利于在后面的课程中应用三角函数知识,也便于在物理中应用三角知识。(3)把算法和统计、概率安排在第五册,有利于丰富算法的实例。并且基础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一些,统计和概率学起来也更加容易。 选修课程1和2的顺序和内容和《标准》中所说明的基本一致。选修课程3和4的写作风格尽可能地接近科普作品,便于阅读和自学,也可以作为教师自学之用。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重视数学概念的作用。我们在每章的开始,也就是引入重要的概念之前,安排“问题探索”或“数学实验”栏目,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或讨论思辨体会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数学概念提出之后,必然会展开为处理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思路与方法”栏目中,将总结分析有关数学方法的核心思想,便于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补充:
湘教版高中数学,供参考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数学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有哪些
一、提出的基本理念有
1、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标准》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课程教学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标准》合理地吸纳了我国数学教育中“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
4、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标准》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表明了《标准》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将使得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够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1、深入学习和理解《标准》,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
2、突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以形成积极的数学体验。
4、挖掘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5、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6、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7、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
6. 如何自己选择合适的高中数学教材
是看你当老师,还是只是学生,或者说是给自己家孩子买。这样的话,其实说你买的教材是不一样的。
老师
如果说你是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所以说你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的高中数学的教材的话,其实我个人觉得你应该看一些就是论文儿写的比较好的,然后接着就是说解题解析比较清晰的。因为其实题都是大同小异的,然后,所以说有解题步骤比较清晰的,这样的话,你才能更好的跟你的学生去做拓展训练,接着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随着这几年的考试来看的话,题型真的是越来越活,而不是像以前的完全应试教育是什么就是什么,老师上课讲过一加一等于二,考试一定会考一加一等于二,现在就变成了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等于二。
所以说,做一个高中老师的话,你其实更多地是应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所以说在你选择教材的时候就应该选择一些比较灵活性,但是解析特别清晰的教材。
总结
其实我个人认为高中数学并不是特别难,整个数学都不是特别难,虽然说数学不像文科的东西背背就好,但是数学物理化学他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思维模式,当你学会那个思维模式,当你学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模式,你在解题的时候就会很清楚,虽然说数学不需要背东西,但是你还是要记着那些公式,还有推算的方法,但是这个东西的话老师交给你是交给你,但是你能不能自已掌握是另外一个事情了,所以说我个人觉得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的解答思路解答题型的方法,这样的话,让你以后自己做题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方法。7. 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从课程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到教育理念都与传统高中数学课程很大的不同,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一线的老师是起作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老师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要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在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中,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困惑也随之产生。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问题。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北师大版新教材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近年来,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例:未学解不等式,就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集合的运算等等问题难以解决。
(2)知识的删减不科学。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新教材不同与旧教材,最突出的部分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漏洞的问题。如:立体几何常用几何体的性质删减后,学生对几何体的交线在底面的交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是老教材没有的事。
(3)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我国设置高中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广大的高中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使之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由于受西方数学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数学偏重于思维训练价值,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脱节,不协调等现象。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中要用到概率计算问题,而数学却把概率放到了高二上学期必修3当中。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要学力学,会用到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但数学却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修4才学,造成学科之间知识脱节。
(4)教材内容与习题搭配有不合理之处。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课本第28页的B组题,第49页的7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难度过大。
(5)函数应用问题设置过难。我认为高中数学内容不应该只强调知识、内容等更要注重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如高一上学期必修1课本第108页的例2,解答繁长,计算量大,达不到使学生对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体验。
(6)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使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体会算法的思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如果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存在着知识的脱节的话,学习高中知识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存在着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
(1)部分应用知识要求降低。如: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多项式相乘方面仅指一次式相乘,会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但高中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反证法:课标只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要求不高;但在高中遇到“至多”“最多”“至少”“唯一”等字词的证明题,需要用反证法。例如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经常出现。
(2)知识衔接方面。例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数列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应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平行线线段成比例定理初中没有,这样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空间的线面平行等问题受到影响;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初中没有。因此,高中学立体几何时会受影响。
(3)知识删减问题。在新课标中,圆的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被删去了,在高中必修2的解析几何中常常会用到;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初中不作要求,在高中有相切问题;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3、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合作交流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它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4、课时严重不足。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教师普遍认为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尤其是B、C组练习题。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要用9周36课时(每周4课时)完成数学必修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真是难上加难。每个学期要学完两大本书,相当于过去学习一年的内容。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初中的二次函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概念及其运算等内容已经压到高中,和传统的高中数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必修1还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建模及其应用等内容,造成了速度快、学得浅、负担重、质量差的现象。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规定2课时,“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规定1课时等等,如此编排引起了课时的严重不足,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形成似懂非懂,“夹生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成因
我校在实施高中数学过程中虽然老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学校也反复的组织大家学习,老师们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史命感。但课程改革推行到今天,遭遇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有着其必然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排问题。由于大多数教材编委基本上是大学教授,他们长时间脱离了一线教学,在编排课本时忽略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以及对各科知识的交叉等方面了解不是很深,同时内容上大多注重大中城市学生的素质发展,没有考虑到边远山区孩子的实际受教育情况。综合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高中新教材存在着部分瑕眦。
2、学生自身问题。首先大部分高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完善,对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会使新知识难于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无法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性含义,自然而然形成了知识认知结构不完善;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机械模仿练习,不重视探索、概括、推理、质疑、反思和总结,表现在解决一些模型化、形式化的问题,如应用题、定理证明、代数推理等能力题型,就缺乏符号化、数学化的能力,找不到解题的目标和策略。
3、教师自身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部分教师没有灵活的处理教材,又对教材理解不透,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方面的困难。如面对初中知识“十字相乘法”讲解问题,很多老师采取回避的态度,实际上可以采用数字游戏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必修有5个模块,这些内容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学习的,无论是毕业后进入社会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主要注重打好数学基础,掌握基本能力。但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强,在能力要求方面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水平,这些都对老师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战,虽然笔者学浅,但在一年的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心得,给大家几点建议
1、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同时,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这样既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教材编排存在的漏洞问题。
3、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例题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机作出函数y=(ⅹ-1)(ⅹ-2)(ⅹ-3)的图像,并追踪图像上的点的坐标,可以近似直观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没有采用这种解题方法,必须经过三步复杂的解题步骤才能完成,而且图像相当复杂。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普遍基层老师的感慨。如何在新课标下运用新的理念,解决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只有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和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