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两先两后课程教学模式

两先两后课程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3-06 17:43:55

『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变化

‍一、适应体育新课程课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体育新课改的根本前提。
1、师生平等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因此体育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
2、同行合作观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3、全面评价观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新的课程体系呼唤新的评价标准,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评价改革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4、终身学习观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变教师权威的教授为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
2、变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3、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
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体育知识技能为核心,忽视对体育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
3、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
4、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
5、评价只是教师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内的相互评价;
6、评价的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 体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贰』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实施“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显然,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先学后教,先练后导
“两先两后”课题创立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和探索。“两先两后”即“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它的基本理念是把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与学练的习题,让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探究学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探究学练后反馈的信息来讲课,做到有的放矢。围绕“学情”来展开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课堂的要求。
对学生来说,在教师教导之前先探究学练,等于课前就冲到了学习的前沿阵地。学生若凭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课前的探究学练任务,定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这就会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假若学生在探索中遇到困难,就会自觉地去借助工具书,或找人讨论,或向人请教,这由课前探究引起的主动学习与互动探究,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对老师来说,让学生先学先练,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讲课,就容易抓住重点、定准难点,能够及时地调整讲课的内容和程序,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从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容易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有利于因材施教。这是在教学机制上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恰当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二、课堂操作,大胆实践
课堂教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有形的”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流程,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无形的”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
“先学后教,先练后导”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课前激活――反馈互动――拓展创新
1.课前激活,自主探究
如何扭转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传输知识的习惯?关键在于课前激活。“课前激活”是指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前激活不同于简单的课前预习。我们在传统教学当中也有预习,但是那种预习只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更多的是漫无目的浏览而已。课前激活环节当中,教师在充分把握课文,钻透教材的基础上明确知识点、重点、难点。然后,根据课题理念把教师要讲授的知识转化成为学习探究的问题和学练的习题,让学生先做先练。学生的预习就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教师根据课本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前探索题”,设计原则是缘于本课本节内容,但不囿于本课本节知识,而是宽于本课内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丰富而大胆的联想、想象和情感活动,自行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这样,学生在老师“教”之前就“活”起来了!
“课前探索题”的设计关键在于教师。我们知道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课前探索题”的设计恰恰体现了教师备课的深入程度,它往往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预想。
2.反馈互动,以学定教
教师导入新课后,布置学习小组对“课前探索题”展开交流讨论,教师想方设法搭建学生展示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一般来讲,问题的展示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知识性的问题通常在组内展示,对文本理解的问题或者富有共性的问题在班内展示。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教师用一些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在班内展示,常常起到激励的作用。对于具有共性的探究性问题可以由学生代表本小组在课堂上总结汇报,师生共同订正和评价,学生也可以质疑问难,使探究向纵深发展。
两个层面的交流汇报保证了学生参与的面足够广泛,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当他们“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或引导学生自解问题,或有的放矢地讲解新课,释疑解难,有课件的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让学生再思考和完善课前探索题,并完成课后练习(达标体验题),以巩固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运用的能力。此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反馈后互动,在互动中导学。这不是一般的问答,而是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3.拓展创新,提升能力
教师不囿于教材,而是大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增设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因素的课外练习(“拓展创新题”),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再行探究,举一反三,求异创新,升华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步一步诱导学生登拓展之堂入创新之室。
三、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1.教师角色转变,专业素养提高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我们的教师从台上走到了台下,以“组织者”代替“控制者”,把学生推到合作交流展示的前台,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并且在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活动中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走进学习小组中间,以 “指导者”“参与者“代替 “权威者”,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交流彼此的思维创造、体验彼此的思想情感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他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学情,而不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情况,教师能够依据学情设计自主学习任务、精心预设每一个课前探索题,并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障碍以及解决的方案。
因为教学环节的“先学后教”,客观上给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只有多读书,多思考,充分研读文本,备课视野大大涵盖和超越学生的学习视野,驾驭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2.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学习兴趣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拓展了课堂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逐步养成了一些比较稳定的优秀的学习习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其终身学习都是有很帮助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主张。

『叁』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目标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作了科学的回答。“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它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困难,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此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还是自主学习。
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经过增、减使它变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成校本课程呢?运用这种模式时,让学生先学,教师通过检测弄清课本上哪些是学生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留下来教。这样,国家课程(课本)就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课堂上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优秀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学会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学会、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这种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化为八个字,使之变为方便教师操作的基本方法,这个变化意义重大,所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于2009年4月9日在沁阳永威学校召开的“蔡林森教学管理思想研讨会”上这样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比成千本教学论的书籍还要有用得多,实在得多。它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是先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它变教师教书为教学生学,它颠倒了“教”与“学”的顺序,即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是从学生读书或看书开始,下课前必须完成作业,当堂达标。不像有些模式,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先用至少一节课时间作预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这种模式不强调课前预习,所有教学任务都可以在课内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靠加班加点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只能算是二流教师,不加班加点能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才是一流的教师。2006年以来,沁阳永威学校坚持从校情、学情出发,积极改革创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迅速得到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均达到全市一流(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实践证明,老师们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就能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就能有效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实施好素质教育。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学生每堂课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导入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显示)。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有的时代背景教材注释上虽然没有,但是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整合历史知识,一般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板题 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不能潦草;板书的位置也要事先设计好,有序、醒目。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重在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级。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分层级的,例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要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我们常说,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能把他们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学得懂,记得住”,指的就是前两个层次,“学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了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管理解决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最终目的,这个目的的达到要靠教师的情感渗透去影响。教师上课是劳动,劳动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师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学习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没有激情,无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感情,没有亲和力,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微笑,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面无表情,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2008年秋学段永威学校组织第二轮赛课时,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上完课,蔡林森校长在评课时问他:“你是老师还是军阀?”这位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长为什么这样问。蔡林森校长接着说:“你一堂课从头至尾板着面孔,毫无一点感情,把学生当敌人,怎么与学生沟通交流。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例如:一上课,教师就要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肆』 课程教学论的十几种教学方式有哪些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有三次重大变革在教育史上影响深刻和广泛。
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他把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时间和空间、统一教学要求的班级授课制,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贡献。自此以后,经过各国的教育实践,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
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阶段论。他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式化、模式化,这样教师就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赫尔巴特认为,一个教学过程应该有这样四个密切相连的阶段组成:“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五段教授法”,即我国中小学教师所熟悉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知、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赫氏的理论让教师们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
第三次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在杜威看来,赫氏理论的基本缺陷在于它从根本上只重视“教材”,而忘记了教育中的“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教学的中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所以他认为要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到学生。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使教学方法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旨在唤醒主体意识、关注个体独特性、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教学时代。
总之,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追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价值。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现实迫切要求。
我国从2001年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2l世纪需要的人才。通过几年的推进,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被接受和认同,在教学实践的不同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和落实。但当我们深入课堂教学一线,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与研究时,就会发现:现实的课堂教学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现实迫切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生命线,世界各国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衡量我国教育质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是否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有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能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能否得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尽可能高速地发展,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采取让学生学起来容易,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不但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要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切实的发展。教学追求效率就是要努力使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教学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人手,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来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师生教学负担过重是当前教学中普遍而又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普遍反映。
据有关调查,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负担普遍加重。目前,教师的工作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备课,写教案;
2、上课,包括公开课、观摩课等;
3、批改作业;
4、参加教师培训;
5、听课、参加教研活动;
6、撰写论文等;
7、班级、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
8、教师自我提高的学习、进修活动(如专升本)等。
网上有段顺口溜形容教师的生活现状 :“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教师们普遍反映,新课程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为“生存”所困、为“绩效”所忧、为“名声”所累,教师普遍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心理负荷重,经济压力大而不堪重负。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除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的不断熟悉等外,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就学生而言,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学生的负担非但没减轻反而更重,甚至还有民谣说现在的学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但降低学习效率,还造成其严重的厌学问题,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许多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近视、失眠、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有关研究对10省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抽查显示,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6.8%,初中生为45.5%。学习负担过重,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比如:一些学生过度焦虑、忧郁,严重的甚至学习心理失衡,引发恶性事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大都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老师的教所替代。在应试教育指挥棒引导下的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师教、学生学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因此,在宽泛的意义上,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众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左右着教学过程,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这些因素里,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学活动的发动、运行、效果反馈等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从教师着手。在新课程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乃至其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于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提高和发挥。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提高和发挥主要表现在不断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等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方法和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在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它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改革目标背景下,观念的转变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尽管在新课程推进伊始,有关方面就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认同和把握客观需要一个过程,从接受到转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又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接受检验的过程。所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决定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决定了教师的学习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提高对新课程的领悟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不是放弃自己已有的教学个性,而是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正确认识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都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和内容,有应用的时空限制。教师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是一无是处,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并不都是灵丹妙药,某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否发挥有效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和把握。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一个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想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效率,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为什么这节课有效果,好在什么地方,原因在哪里;为什么这节课效果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是理念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设计问题,还是实施问题;是学生问题,还是自身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时间问题;等等。通过反思.教师就能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或克服。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才能切实改进教学,提高效率。教师自身的成长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一章 提高课堂教学讲授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讲授法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讲授法的口诛笔伐却不绝于耳。究其根源,无非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早已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与讲授法相对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已被许多人所唾弃,讲授法也因而被判定为造成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刻板的“元凶首恶”,罪莫大焉。因此很多老师,包括一些领导,言必称自主、合作、探究,而对讲授法大加抨击,唯恐自己拖了新课改的后腿,成为众人的笑柄。但是,众多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和讲授法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仍应把讲授作为基本的教学策略 ,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发扬其优点,改善其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讲授的效率。
一、讲授是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才能进行。
讲授法具体形式:
1、讲述。侧重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在低年级,由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多采用讲述的方法。
2、讲解。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讲解在文、理科教学中都广泛应用,在理科教学中应用尤多。
3.讲读。教师或学生以朗读方式表述教材或其他读物的方法。
4、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动。主要用于中学的高年级和高等学校。
讲授法优点:
1.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具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材不仅汇集着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其它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但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所以,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学生能够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2.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3、讲授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
从教的角度来看,任何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它各种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它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所以讲授是其它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它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从学的角度来看,接受法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方法。
讲授法局限: :
1.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
教师运用讲授法,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上。而讲授法,教师把知识讲解得清清楚楚,学生以听讲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维参与,也是被教师架空起来的,因为要跟教师同步进行,这样也就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结果,学生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却又说不清,一遇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这样不靠思维获得知识,不仅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加以迁移应用,促进能力的发展了。
2.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讲授法渊源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一切知识得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所以,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也容易使教师产生重教轻学的思想。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怎么讲,怎样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似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得越多、越好,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定势,教师不讲就不放心,总觉得不讲学生就学不到东西。于是,注入式、满堂灌便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烈。而学生呢?也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依赖心理,一切问题等待教师来讲解,特别是教师讲得越好,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就越强烈。正是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目前讲授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病症,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症。

二、讲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教材14页)
讲授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视讲授为禁区。
新课标下的教学如何正确的讲授,这成了一个大难题,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等问题困扰着教师。新课标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有的学校更是对一节课中教师讲授的时间作出硬性规定,若教师讲授超过15分钟即为不合格的课。于是乎不少教师便把讲授妖魔化,谈“讲”色变,把少讲、不讲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讲,视讲授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段时间以来,公开课的浮华表演之风日盛,学校的教学评价似乎不太在意教师的讲解如何,而是关注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时间的长短,因而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一会儿多媒体演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组织学生讨论,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教学情境的过于晃动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必要的价值引领,导致课堂华而不实。这种做法严重的背离了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使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切实提高。
2、教师讲授失当,“满堂灌”。
3、教师讲不到位,讲授效果差。
讲授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主要成因:
1、把讲授绝对化。
2、把讲授肤浅化。
3、把讲授歪曲化。

三、提高讲授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1、全面了解学生,遵循师生双向参与原则。
通过提问、回答、讨论、讲解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身份、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活动。课堂上不能“我讲我的,听不听由你”。
2、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 。
在新课程教学中,在确定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的教学内容,如概念的定义、历史文化、数学法则,就常常需要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还有,概念的定义和有的数学法则根本就是不允许探究的,只能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如果让学生根据教学创设的情境去自己给出概念的定义,其实是不恰当的。
3、讲授要富于启发性 。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因而有效的提问在讲授式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很重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乘方”一节的导入时,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一张薄纸对折30次其高度就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了,你相信吗?”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注重讲授的趣味性。
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甚至枯燥的原理寓于生活事例中,注重讲授的趣味性。
5、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优势。但有时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很压抑,同时过多的讲授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掉队情况。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求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结合。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时,特别应该扬长避短。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
6、教师要训练过硬的的言语基本功。
●清晰准确,使学生听得清。说普通话,音量适中,口齿清楚,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尽可能地避免语法、修辞、逻辑上的错误。讲述时音量过小,不易被学生所感知;音量过大,易造成学生听觉器官的疲劳,使感受性下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简洁明白,使学生听得懂。运用语言的成功,在于懂得针对听众,找到最合适的层次,用不太多也不太少的字眼来表达,当以通俗明白讲解为宜。
●鲜明生动,使学生听得有趣。从头至尾,说话一个腔调,易变成学生的催眠曲,使人昏昏欲睡。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绪,把幽默引进讲堂,活跃课堂气氛,巧妙地调节控制语言的节奏和音量,使之快慢适度,高低适宜,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娓娓动听。
7、讲究体态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服饰等等体态语言同一般语言符号一样,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具有不可忽视的信息沟通作用。
教师的表情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交流的信息,是师生心理接触的重要“外显点”。教师的表情应亲切自然,用自然的积极性和热情去感染学生。切忌始终如一的威严、冷酷的模样,或开怀大笑,矫揉造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师生之间可以有效地交流情感信息。艺术素养较高的教师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中,都有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的感觉。教师微笑的眼神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教师镇定的眼神,使学生感到安全;教师信任的眼神,使学生感到鼓舞。一般情况下,教师应避免对学生久久直视或斜视。学生站立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目光不宜过多地旁落。至于讲课时眼看天花板或教室外面,东张西望,目光飘忽不定,更是不可取的。
教师的举止应该从容大方,讲授过程中伴以协调、简练的手势、指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某一视觉中心──黑板或正在发言的同学等。直线比划,传达下沉、下降、下决心的信息,快而有力,不容动摇;水平比划,传达平静、安定等信息;折线比划,传达突然变化、转折的信息。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二动,无不传递着一定的教学信息。
8、教给学生有效听讲的方法。
教师讲授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听的方式。国外学者研究估计,一般人聆听10分钟的谈话,大约仅有25%的效率(感知的信息量仅占全部信息量的1/4)。学生中不良的听讲习惯有:注意力不集中,对讲授内容不感兴趣;被对方说话的姿势所吸引,忽视说话的内容;只注意具体的事实、故事而忽视原理推论;由于大脑信息处理能量大约高于一般人说话速度的五倍,因而听者利用空档思索别的事。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述不良的听讲习性,遵循注意规律,安排讲授内容;指导学生记听课笔记,边听边记,从记下教者的板书到有条理地记下教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再到记下自己听课的收获;要求学生边听边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9、运用恰当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书面交流方式。它可以标明教学的重点,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体系的脉络层次。对于学生听不懂的符号和不会书写的词语,通过板书给予直接的观照,便于学生感知和记课堂笔记,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学生通过对板书的直观感受,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板书须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概括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概括,浓缩,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聚光点。
条理性。显示知识体系的结构层次,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启发性。提供给学生联想、记忆的“纲要信号”,推理、判断的线索桥梁,内容丰富,不仅明示“是什么”,而且隐含“为什么”。
示范性。一笔一划堪称楷模,一丝不苟形象美观,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但是板书只是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方式,它代替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际的思想情感过程的体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板书的设计,一堂课下来,大括弧小括弧,布满了整个黑板,好像他的一切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把事先设计好的板书格式填好,板书好了,填满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为板书而板书的现象是要不得的。已故小学语文教育家袁微子先生曾经建议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少用板书,非板书不可的时候,才可以板书。
10、要创新讲授方式:如“谈话式”、“情景式”、“讨论式”。

综上所述,讲授法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授法就一无是处了,关键是我们要弄清什么时候、什么内容要用讲授法;用讲授法时该如何去讲,怎样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讲授法不排除其他教学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该讲授的地方讲授,该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这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并非是要一讲到底。

第二章 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适合任何教材,任何学段的学生,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常用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最主要途径。20世纪初,教育阶流行的一句话是“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
1、反馈基本学情。
这是课堂提问最基本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比如概念定义等一些基础知识。
2、激发学习兴趣。
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学生可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而且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是多变、不固定的,提出这些问题旨在提高学习探究的兴趣。
3、调整教学活动。
教师不期望学生口头上能马上回答这些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有计划地调整,引起学生的注意,强调重点 等。
4、开拓学生思维。
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比单纯的讲解更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更能完成知识技能的内化,使知识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教师在教“同一个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是沉的,可为什么放在盐水中却能浮?“为什么恐龙灭绝了?”等等,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更独立、更深入地思考,鼓励学生多方面、有创意地回答,综合已学知识进行更高层次地分析、思考。

『伍』 小学高年级语文先学后教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

(一)、板书课题:

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可以很快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所以教师板书要规范,字体不能撩草。

(二)、出示教学目标,简称“示标”:

1、示标的操作办法: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黑板公布目标,让学生看。

2、示标的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率的高低。

3、示标意义: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和思考。二是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三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即一是一、二是二,要求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就直截了当,并且出示的教学目标是可以直接检测的。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教学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能太长。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和总的教学目标一致,分解的教学目标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

5、对教师的要求: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要求。

②要给学生充分阅读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同时教学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移动小黑板。

(三)、指导学生自学:

1、自学指导的操作办法:课前制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2、自学指导的目的:自学指导要让学生知道用多长时间,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即“五个明确”: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检测的方法。

明确时间就是告诉学生用多长时间自学;自学时间要紧张,不要太宽裕,要让学生有紧张感。

明确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明确自学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学,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明确达到的标准,自学后要应达到什么要求;

明确检测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时如何检测。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例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有这样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同学回答问题。”这一段自学指导,话虽不多,却体现了“五个明确”,时间是“六分钟”,内容是“读课文”,学习方法是“朗读”,达到的标准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回答问题”。因此,这个自学指导的操作性、指导性就很强,因而也就十分有效。

3、自学指导的意义:

一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二是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自学指导对教师的要求:

①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时,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学生读书的重点应该在新知识上,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上。

③教师的自学指导要具体、科学、明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有指导,但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差,就会把自学引入歧途;该强调的没有强调,学生自学、做题时出错率就会高。

④学科不同,教师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按此“路标”指导学生学习、讨论,解决疑难,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就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⑤要指导学生如何接受教师的自学指导。教师在讲解自学指导内容时,一般让学生“听、看、想、记”。不能出现你说你的,他听他的,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明白了你的自学指导。教师的功夫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学指导。

⑥根据教材内容,可视情况分段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当然自学指导也就要分开进行,每次自学前给予相应的自学指导,学生容易记住,也容易掌握。

『陆』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怎样提高教师能力

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2、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始终存在这样的困惑:像我校这样的普通农村中学,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课下个别辅导及补课并不能大幅度的提高整体成绩,尤其是合格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作为教改的方向。于是自07年4月至今,我们先后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东庐中学学习,借鉴浙江余杭高级中学、河南永威中学等办学经验,并逐渐使其本土化,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的“以学为主,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要以代表发言或黑板板演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全员参与,同时还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都会认真倾听,仔细观看,思考、分析别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一旦发现自己的探究结果有问题,或承认、或放弃、或修改,尽量吸收他人意见中的合理因素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有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很多学习任务无法单独完成,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又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以学为主,当堂训练”的“后教”环节中,不是让教师讲,而是通过“兵教兵”的小组合作形式,达到“补差”的目的,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潜能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达到了“培尖”兵强兵的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兵、练兵时间上的不足。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获取反馈信息。“以学为主,当堂训练”中的先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各组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了教师,教师根据反馈过来的学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课堂效率。总之,一句话,只讲学生不会的,真正能起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6、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强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小组的兵管兵、兵督兵、兵查兵、兵教兵缩短了教师工作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如语文、英语学科背诵篇目的检查,由原来的教师检查每个学生背诵,变成教师检查组长,组长检查组员,教师的工作量只是原来的四分之一。
三、合作小组的建立
1、科学分组
学期初,在编排学生座位时由各学科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 学习优势(ppt)、气质类型(ppt)、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其中性别和学业成绩作为分组的优先要素,再依据其它几个因素进行微观调整。通常是每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在每个小组中尽量要有一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一名潜能生,优等生最好跟潜能生一桌,两个中等生一桌,两桌成绩、纪律互助互补。这样,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异组同质,这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是科学评价各组学习效果的前提。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兵教兵”的活动,让潜能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一段时间后,要依据学生的变化进行组间人员的调整。
2、合理分工
每个学习小组确定后,根据整体情况,就要给每个组员封官加爵,明确职责了。一般在一个小组中,四个人都要有事做,有官当。可以安排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一个监督长,一个记录员。根据学生能力、成绩的情况,最好由优生当正组长负责辅导潜能生,如:检查潜能生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副组长是小组中能力次之的一位,负责第三位同学的学习。监督长是小组中的潜能生,负责监督组内的学习完成情况及上课纪律,他多半学习习惯不好,要想管住别人,显示自己的威风,在监督组员的同时只好严格要求自己。剩下的一位就是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员的表现。这样,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是官,都能管别人而感到自豪。让潜能生没有自卑的感觉,让优等生也有了约束,四人捆绑在了一起,心自然会往一处想,力也会往一处使了。
3、小组的文化建设
(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组员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
(2)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组员的进取心,形成小组的凝聚力。
(3)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4、学生培训
学期初对起始年级的学生进行《赵全营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规》的培训,力争在一个月内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习惯,通过课堂观察对各班合作小组的组建、习惯的养成进行达标验收。
5、适时调整
一个合作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组内分工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柒』 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语文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学生每堂课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导入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显示)。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有的时代背景教材注释上虽然没有,但是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整合历史知识,一般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板题 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不能潦草;板书的位置也要事先设计好,有序、醒目。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重在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级。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分层级的,例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要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我们常说,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能把他们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学得懂,记得住”,指的就是前两个层次,“学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了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管理解决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最终目的,这个目的的达到要靠教师的情感渗透去影响。教师上课是劳动,劳动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师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学习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没有激情,无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感情,没有亲和力,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微笑,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面无表情,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2008年秋学段永威学校组织第二轮赛课时,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上完课,蔡林森校长在评课时问他:“你是老师还是军阀?”这位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长为什么这样问。蔡林森校长接着说:“你一堂课从头至尾板着面孔,毫无一点感情,把学生当敌人,怎么与学生沟通交流。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例如:一上课,教师就要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1)要明确具体、能够测量。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下课时,用一份试卷就可以测量出当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否达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所以,教师每堂课只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由教师自己来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渗透来达到,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例如复习课的目标就比新授课的目标要求高,既不能重复新授课的目标,更不能降低新授课的标准。
(2)要准确、实事求是。即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知道”的,却拔高为掌握、运用,要求掌握、运用的,却降低为“了解”;要求熟读的,又设定为当堂“背诵”,这些不实事求是、当堂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
(3)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句话即可,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对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每节课都能达到教学目标,那么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出示目标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内容简单,就用一两句话口头表述,内容多的就用书面形式表达(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会用一两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紧张高效地投入自学。
(5)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一节课,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他还认为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地问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到下课之前,还要回应教学目标,看是否达到。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教师无指导。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个阶段是教师有指导而无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开始重视指导学生自学,但是往往因为指导得不得法而影响了自学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教师有效指导。在常年赛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即能体现“五个明确”(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的自学指导就是有效、高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例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有这样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同学上台板演。”这一段自学指导,话虽然不多,却体现了“五个明确”:自学时间是“六分钟”,自学内容是“读课文”,自学方法是“朗读”,达到的标准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上台板演”,即把划分的段落和概括的段意写在黑板上。让谁上台板演呢?老师没说,人人都可能上来。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操作要领:
(1)、要重点把握好自学的时间。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对时间的管理,没有时间要求,自学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学时间,小学5分钟左右,初中6-8分钟,高中8-10分钟,一般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也不宜过短,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认真读一分钟书,既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又只给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来不及认真读,时间就到了。这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2)、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自学的内容重点是新知识部分,要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之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论。
(4)、自学的标准。要明确自学以后达到什么标准,是能模仿例题做习题,还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标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5)、自学后的检测。自学以后老师怎样检测,是提问,是做检测题,还是板演,或者是动手操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来决定。有人做过一项实验:两周后我们大概还记得什么。实验结果表明,两周后,我们说过和做过的事记得90%,我们说过的事记得70%,我们听过和看过的事记得50%,我们看过的事记得30%,我们听过的事记得20%,我们读过的事记得10%。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说过的做得来,做过的就会用。要重视24小时以后的知识保留度,教师要把提问与笔头练习结合起来,既要说又要动手做,笔头练习更容易暴露和发现问题。这些明确了,自学就变成了检测之前的准备,也是考前准备,学生的自学就会紧张高效。还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学科不同,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出好了思考题,教学就会条理分明,中心突出,效果才会好。那么,怎样才能出好思考题呢?
操作要领:
(1)、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内容出思考题。教师把握不好教材,出的题就没有概括性、典型性,就会误导学生,学生就会只找答案部分而不去通读课文,结果学得支离破碎。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几个问题,使教学内容问题化;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有若干个要点(要教会学生抓要点),使问题答案要点化;每一个问题答案要点的表述要按一定的顺序,使问题答案要点表述条理化。
(2)、将教学内容科学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前面讲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书上有现成的答案,即“是什么”,这类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记忆;第二类是属于“为什么”,主要分析事物、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类内容需要学生动脑筋认真思考、分析、归纳;第三类是要求运用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能力题。河南省中考近几年实行政治、历史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课本、资料进考场,考的就是能力。如果只有前两类题,那就会变成死记硬背,那就学偏了。
(3)、提炼出的思考题一定要有思考的价值,还要注意控制题量,题不能太多太碎(一般3-5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中心。每一道思考题都要对应着教学目标,思考题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5)、要在上课之前先把思考题的答案做出来。不要等到检测时,学生讲了答案,教师还说不清是对还是错。
以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为上一节高效的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出示自学指导以后,教师一般还会鼓励学生开始自学竞赛。整个辅助环节,在实际操作时,一般仅用一分多钟时间。教师的功夫主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教师在出示上述辅助环节的内容时,要指导学生调动一切感官,看、听、想、记。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所以看和听尤为重要。
二、“先学”环节(15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读书或看书(政、史、地为读书找答案);第二步,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学生读书或看书(自主学习)。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试验、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不同,学法也会有差异。学法不同是因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的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也是考前准备,自然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此时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组织教学,确保人人专心自学;二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为检测做准备。
操作要领:
(1)、学生自学时,教师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一般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东张西望,不随意走来走去,更不能离开教室。
(2)、要重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永威学校规定每节正课上课前2分钟有一个小预备,小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使自己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要尊重辛勤培养自己的每一位老师,要从内心里感谢每一位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劳动。因此,每节课前,当任课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应马上以喜悦的心情来迎接老师的到来,因为向老师学习知识的时候到了,千万别错过这大好的时机!一定要带着崇拜的心情来欣赏老师的指导,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千万不要抱怨老师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好。人无完人,老师是人而不是神,学生想要的、符合自己标准的老师在哪?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老师,当然老师也要尽快适应学生)、身体准备(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的基础。指导学生在上课前要注意吃好、喝好、穿好、休息好,不然,上课的时候或心慌火燎、饥渴难耐,,或大小便憋得慌,急着上厕所,或穿得太少、太多,不是冻得打颤,就是热得发闷,或者睁不开眼睛直打瞌睡,怎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与思考?所以,在课前要把这些问题都安排好,以提高课堂效率)、物质准备(课前要把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册、工具书、作业本、文具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不要在课堂上一会借笔,一会找书,一会找橡皮,这样不仅影响整个课堂纪律,而且干扰老师的授课和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知识准备(搞好预习,课前要把本节新授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一一复习弄懂记熟,才有利于接受新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准备,静待上课。不要忽视了这些细节,一节课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你优化了所有的细节,你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上课的礼仪结束后,教师先要用目光扫视全班,确认每一个学生都已十分专注地看着老师,听老师讲了,此时,老师再开口讲话。决不要没等学生坐稳,还没有安静下来,老师就开始讲,这样讲是毫无效果的。
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如果有学生遇到困难举手求助,老师要马上给以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学习。
以下的检测、更正、讨论、点评、当堂训练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好,这是取得上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3)、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好准备。
(4)、如果班内有学生基础特别差,刚开始自学就学不下去时怎么办?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教会这些学生使用工具书,遇到生难字时就查工具书。如果查了工具书还不懂,那就用第二种方法:小声问同桌(排座位时,让优秀生与后进生坐同桌),会的教不会的。如果问了同桌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用第三种方法:举手问老师。老师看到学生举手时,轻声走过去,小声地给以解答,使后进生能够自学下去。如果发现几个学生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跳过去,到后教时再统一解决。
(5)、教师要对认真自学的同学表示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促进他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就是考试。教师根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在自学时间快到时,要问学生“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举手,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为主,这样更容易暴露问题。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又会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看书以后的检测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基础性较强。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书、做题的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检测题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是不是真正看懂了例题,会不会模仿例题做题。那么,该如何设计检测题呢?
操作要领:
1、检测题实际上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这类题可以当检测题用;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做的题,这类题可以作为当堂训练的作业用。
3、检测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又要便于教师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
板演练习是教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组织好。
操作要领:
1、上台板演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人,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便于讲评归纳。
2、给板演的学生划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学生只能在规定位置书写,还要预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学更正和老师总结规律、归纳结论的位置。
3、明确板演的书写要求:笔画、笔顺正确,字体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格式规范。
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要做行间巡视,收集好、中、差各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或者是粗心大意计算错了还是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者说是“二次备课”。学生做检测题或者在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捌』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哪些,教学模式改革

当代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系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系统记忆——复现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
(2)程序教学模式。是把教材分成连续的小块,严格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主要用于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的传授与学习。
(3)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的一种教学摸式。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形成一个有利于学习者发展自身能力的环境,使学生在接受教师援助的同时能认识自身,分析自身的问题,而且掌握自我实现的能力。
(5)合作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的好时机,但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力培养单一,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重组不彻底,现在一些课程改革还是“换汤不换药”,难以形成真正的项目课程。三是教学方法传统,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现教学转型的关键是教师队伍转型。2014年,引入德国巴符州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独创的“能力模型、课程大纲、方法大纲三位一体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彻底改变课堂形态,把能力模型、课程大纲和方法大纲进行有机融合,以成熟的教育项目为蓝本,开发既符合德国标准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教育项目。我们借鉴这一模式先从教师团队建设入手,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培养教学转型带头人;同时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务安排带来的新挑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从初步实施效果看,教师团队的理念更新彻底,教学能力提升明显,教学设计思路开阔,教学手段多样,团队合作精神意识强烈。 一、 实施目标 (一)职业技能培养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型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身心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以及知识、技能、经验、合作、交流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一切内容,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结合目前中国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胡格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班将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和较深的专门化职业技术能力为目的,务使学生具备快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更重要的面对未来职业发展及变迁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学科课程体系向项目课程载体的转型 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进程来看,还没有真正摆脱学科体系,只是把某几门专业特性较强的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或者项目化课程等,没有完全结合职业活动岗位或企业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内容的组合和课程模块建设。胡格模式改革试验班引进胡格成熟的“手动冲压机”教学项目作为第一年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保留教育行政部门对通识课程(文化基础课)的门类、课程标准和课时的要求,逐步贯彻统一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学科知识型的课程也可以尝试自主学习,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教学方面,建立项目课程体系,从课程和教学两个方面完成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建立,实现有独立工作能力、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现代职业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完成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三)传统教学法向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转型 有了面向职业、贴近岗位需求的项目课程体系,还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胡格模式教

学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本教学原则,学习活动引用不同的学习法如独立工作法、扩展小组法、处理文字标记法、交头接耳法、旋转木马法、关键词标注法、搭档拼图法、可视化法、卡片复习法、魔法盒法等。教学实施方面逐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师角色转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玖』 如何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正如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一样,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学生先学、先练,教师后讲、后教.要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模式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利保证.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实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采取的措施是:创设一个情境;培养两个兴趣;指导三个学法;体现四个为主;做到五个当堂.具体做法如下.创设一个情境
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学心理学,从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的核心,是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统一,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一个适宜的情境. 1、联系实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日常生活需要工具,让他们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广泛应用.经常向学生提出生活实际中迫切需要语文解决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从而热爱语文. 要让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各科,是离不开语文的,就连平时的读书看报、写信写日记等等,都离不开语文.这样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这语文的学习容易产生积极性. 2、利用变式.单调、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新颖多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变式.即使是高中生,如果较长时间重复相同事物,难免会产生否定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当变换教学内容.课本的内容、写作训练、短文分析、单元过关测试等等,可以适当地穿插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三复习文言文时,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现象,我在高三语文复习时,把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单元测试等等进行穿插教学.而每一节课尽可能穿插进行说、写、看多项训练活动,这样富有变化的设计复习安排,比单纯进行一项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对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 3、变静态为动态.有些教学内容,靠详尽的讲解,都难以阐述清楚,使学生感到难懂,因而产生对这些内容的否定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如通过制作活动影片、动态教学,组织游戏、观看录像等,则可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从而变难懂为易学,变苦学为乐意学.例如:文学作品的教学,如果有影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结合观看影片学习.我在教到高中语文第五册《阿Q正传》、《红楼梦》、《窦娥冤》等课文时,借影片回学校电教室播放,让学生观看.学生观看后,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这样,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变苦学为乐意学. 4、疏通思路.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答题时,常因经验不足,思考方法不当,思维定势影响,导致思维受阻,思路中断,从而产生厌倦畏难等消极情绪.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使思路畅通,我要在关键处进行疏通,及时调整学生思维方法,使其改变思维方向,谋求新的解题方法和途径.二、培养两个兴趣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精神,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识到这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1、培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语文.我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学好语文. 2、培养实践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实践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指导三个学法要完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操作,就要指导学生的学法,我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先学”方法的指导.1、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即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练习、独立评改等),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2、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的学法指导.即是把与具体的课文内容有关的学法归类概括,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3、一般性学法指导.即是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小结的方法等等.一般性学法指导常常渗透在教学环节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我力求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我也进行单独训练. 四、体现四个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就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出学生主动性. 1、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面对学生实际,我不只是研究教师如何去教、如何去处理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课堂教学我做到了“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五是有利于学生参加整个教学活动.2、以自学为主.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注重抓好了三点:一是引起学生对教科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让学生对自己读书后初步获得的知识有口头表达的机会. 3、以探究为主.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有规律的过程.在鉴赏古代诗歌和分析社科文段的教学中,我以主观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准备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地位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和“社科文”的解题方法. 4、以练习为主.一节语文课应把练习放在主要地位,设计一个多层次的练习程序.这样以练习为主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穿插在练习中,教师在学生练习中讲解,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我把课堂练习设计为几个层次:准备题——尝试题——课堂作业题——开放性思考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信息不断反馈出来,对新知识理解不够的,我及时解释,及时辅导;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及时纠正.五、做到五个当堂怎样体现出“当堂训练”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抓好五个当堂.1、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计划一节课授的教学内容,我绝不留到下一节课,力求当堂完成.2、当堂学会所教的新知识.让学生当堂通过自学、讨论来理解、掌握所教的新知识.3、当堂完成训练题.我根据当堂课的要求,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当堂认真做完;4、当堂完成作业.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布置了检测作业,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5、当堂订正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我当堂进行批改,指出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当即解决问题.抓好了以上五个当堂,在课内,不但学生能先学、先练,而且教师能及时辅导,保证作业的质量.作业当堂完成了,就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综上所述,要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以学生为主,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学习;就要做到“当堂训练”,教师精心设置尝试性练习,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讲,后教,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导,鼓励学生尝试,启发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导、尝试、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特长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强调学生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学生在“先学”、“先练”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锻炼意志.因此,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推广.

『拾』 我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两先两后“教学

在教改沸沸扬扬,教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下,我校从优选择实践了谢仲卿教授主持的“两先两后”课题教学法。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深深感到,“两先两后”课题适合农村实际,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落实课改精神。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两先两后”课题框架内,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两先两后”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
一位名家曾经说过“衡量课改成败的关键是看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转变。”“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导)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
(1)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自学过程中,我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难度大点的习题,通过学生精读、感悟、自学,做题,老师评讲。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和思维结果的呈现,让学生走出文本。
(2)学生先学,让学生课堂上有事可做,并且有目标,有任务,有压力,既让学生动脑,又让学生动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广,学习的机会有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充当听客,看客。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是事倍功半。
(3)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①让同桌根据课本,根据知识点相互给同桌出题,然后交换做,做完再交换互改。这样做,不仅活跃了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②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学生多次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由提问题的同学点名要求同学回答。让会的教不会的,这样做,既解放了老师的劳动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
(4)练习的设计低坡度,有梯度。让学困生有会做的题,中等生有思考了就会做的题,优等生有挑战性的题,既照顾了全体,又训练了优秀生。每一节课都以鼓励为主,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样一成不变的模式都会使人厌倦。教学中,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两先两后”教学模式。如:在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中,让学生先拟定好采访问题,然后现场采访我。通过实践,发现有的同学说话不注意称呼,有的同学不注重礼貌,有的语气不妥,有的用词不当。通过学生或老师点评,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在劝说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周末了,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你很想放松下,看看湖南台的《天天向上》或《快乐大本营》,而你的母亲却要看韩剧,你如何劝说你的母亲?把这一道题作为周末作业,劝说成功的下周展示。再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游记时,我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每人充当一回导游,写一篇导游词,简洁介绍三峡的景物及特点。
三、因地制宜,创造性使用教材
区域的不同,城乡差异,还有各地中考试题各具特色等因素,在不违背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任课老师根据学情不同而创造性使用教材,选择性使用学材。如在讲授《地毯下的尘土》这课时,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愿意说给人听吗?可以肯定,一旦说出来,心里不安就会消失。我把这道题设计成课前问卷题:你认为诚实重要吗?你做过不诚实的事吗?用一句简洁的话写出来然后展示。这样设计简洁明了,适合农村实际。况且引导学生把不诚实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诚实。还有,文中的米妮在地毯下发现了十二枚金币。这既是文章的高潮,也是体现写作意图的关节点。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延伸题:如果你是米妮,你会接受这十二块金币吗?为什么?这就很自然把课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四、小试牛刀,成绩喜人
作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辛勤的付出换来初步的成效。2012年秋期,在县语文知识竞赛中,我班2人获特等奖,3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2013春期,在“中国梦”征文比赛中,5人获特等奖,我班就占了3人次;6人获一等奖,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获奖。科研成果收获颇丰。2011年8月录像课《桃花源记》获市级一等奖。2012年7月说课《桃花源记》获市级一等奖。2013年6月教学设计《桃花源记》获市级一等奖。2010年6月论文《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发表在《玉林教育》第六期。2011年8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尝试》发表在《广西教育》2011年第八期。2013年5月参与市级课题《初中作文生活化的研究》结题。近几年来,在县级、市级的说课、讲课比赛中,在我和其他专家的指导下,我校派出18人次,15人次五个科目获得一等奖。
总而言之,我要做个学习型的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的芳草地,我就是其中平凡的一株,我一定要尽情地享受阳光雨露,散发我独特的芬芳。如果说,语文课堂犹如幽美的康河,我一定要“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相信有那么一天,我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