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校本课程的主题是

校本课程的主题是

发布时间: 2021-03-08 08:34:33

1.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有哪些好题目

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 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3)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4)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2. 书香校园主题有哪些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的精神,整合学校课程,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采用《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作指导,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结合学校及地方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和实施指导,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本学期做好常规教学工做的同时,加大集体备课的步子,让担任本课程的教师积极参与和热心投入到该学科的教研活动的同时,还需扩大该学科的影响,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认识和提高实施的水平,以期我校实施本课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我校课题改革的一个工作重点。为了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我校准备开展“智慧阅读”活动。读书应成为同学们生活的一部分,书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仓库,是经验的总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启动的“智慧阅读”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热爱读书,挤时间读书,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读中学,在读中乐,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为学校营造一个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实现整合,将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学校特色建设及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4、典型引路,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探讨活动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强化对教师的指导。
5、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读“好书”后,推荐“好书”给其他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读好的书。
三、主要工作: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
加强专题培训。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要求每位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自觉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分析》等书籍,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培训的方式: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
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
1、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2、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校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将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有效开展课程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以学校创建“书香校园”为主要的框架,各年级可结合学校的语文科课题,根据本年级的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自定)
如:本学期三年级将开展“阅读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七)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各级讨论活动内容,订好本学期活动计划。
3. 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2.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十一月份:
1.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2.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3、各年级可进行一次活动成果展示。(可利用墙报、宣传栏等进行展示)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一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3、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
4、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 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中,应用最好的有哪些它们的优势是什么

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 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3)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4)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4.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校本课程开发有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具体内容如下:

1、课程选择: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2、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课程上的修改。

3、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4、课程补充: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

5、课程拓展: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

6、课程新编:课程新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课程,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型。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校基于本校实际,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值得鼓励,但要科学地完善课程结构,规范有序地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5. 什么叫校本课程春节元宵主题的拟写

按照学校语文教学课程的要求,写一个春节期间以元宵节为主题的作文。
校本课程春节元宵主题的拟写,断句如下:
校本课程
春节元宵主题的
拟写。

6.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简介

《小学校本课来程开发》重申小学校自本课程开发的两大主题: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精神是学生喜欢、由教师本人亲自参与、由学校自己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价值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详尽讨论了“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还讨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决策过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议教师不仅重视物质课程资源,也要关注人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如果完全拒绝教材,这是浪费课程资源;如果完全依靠教材,又容易陷入“失语”的危险。教师 “教教材”固然容易冒“照本宣科”的危险,但教师若根本“不用教材”,又容易陷入主观、盲目和穷于应付的慌乱。可是,当“物质课程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人力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人力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追求。

7. 校本课程怎么写

类似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只要补充校本教材的编撰诞生的情况以及目标纲要等介绍。
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
2、人文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寻根、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美在文学中、中国民俗文化选讲等。
3、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陶艺、书法、绘画等。
4、身心健康类课程
内容选择:定向越野、武术、田径、体操、球类、棋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与咨询等。
5、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等。
6、文化活动与专题教育类
内容选择:四季八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综合实践类课程
内容选择: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附:校本教材评审表
教材编著评审表

教材名称 类型
编著人 总字数 页数 适用年级
课时总数 学生要求
类别 项目 占全书比例% 特色特点简介(字左右)

评 自己撰写内容
网上下载内容
参照同类著作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若干人组成。
主要职责: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3、教务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4、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5、教研组长职责:
(1)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
(2) 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3) 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测评;
(3)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5、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8. 求问校本课程特征是什么

1、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简称SBCD)的课程改革思想对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政策和规定,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决策权部分下到了学校。
3、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现状等因素。
(1)校本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目的)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二是在学校中(主体)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三是基于学校(途径)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将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加彻底。(2)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5、校本课程内在结构的三种基本成分:(1)课程目标:校本课程以贯彻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主要目标,(2)课程内容: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3)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6、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3)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4)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7、校本课程开发是赶时髦做样子,是额外的工作负担吗?“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学校自己办学宗旨或育人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本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到补充作用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给予学校的权力,它是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是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有效的载体,使学校的办学宗旨通过课程得以落实。我们都知道现在有特色的学校才会有良好的生存前景,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自我更新和成长的机会。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