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人文精神的课程设计

人文精神的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3-08 18:36:35

Ⅰ 谈谈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000字左右

大学,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科大学,都应该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四书》的《大学》,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四条,并没有特别强调知识,而是强调道德修养、亲近老百姓、追求善的境界。国外有英格尔斯曾提出人的现代化的十二条标准: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变革和变化;思路广阔,头脑开放;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尊重知识;有可依赖感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敢于提出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熟悉生产过程。这十二条中,关于专门技术生产过程的内容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是谈综合素质的。 在当代,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的人文胸襟和道德境界的培养。我们不能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官僚。未来的社会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精神生活和人文情怀。我们要避免经济发展速度与人文发展水平的断裂。 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彭新一(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人的素质教育是多元的问题。现在大学遇到的问题:第一,专业教育的问题。面对就业压力等等客观因素,学校管理者与教育模式设计者必须要考虑专业教育问题。第二,把人文课程等同于人文教育。现在很多的人文课程都意识形态化,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第一,人文教育是多元的教育,可以考虑各个专业把自己的优势拿出来,举办全校性的讲座。第二,人文教育的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本身就要加强研究性和专业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人文教育。因此,学校要创造研究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第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科学与人文同根同源可以融通 颜泽贤(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科学与人文是否可以融通呢?人类为此经历了三次学术之战,这三次学术之战围绕科学与人文来争论,最后不了了之,但导致了人类知识的增加。第一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中国的科玄论战;第二次是五十年代发生在英国的斯诺命题──斯诺本身是文理兼通的人,他思考人类是否能够填补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第三次是八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科学论战,科学主义者对人文科学工作者研究自然科学不屑一顾。从三次学术之战来看,科学与人文之战是一个长期的战争。 第二,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与人文在源头上是统一的。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是网络全书式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科学与人文的美好联姻,例如达·芬奇既是著名画家,也是科学发明家、建筑师;只是到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与人文才发生了分离,而现在,科学主义占了上风。我们的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尤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静待人文主义在历史浪潮中复归,而是主动培育人文精神。 我国古代大学的目标、理念是很清楚的。五四运动以后,就提倡科学救国;然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教育的理念搞偏了,开始偏向注重教育的工具性。现代教育的工具性气息更浓重,孩子被送到学校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而基础教育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已经开始文理分科。 人文科学除了求真,还要求善。科学只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但是人文则回答了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人文与科学不能偏废,一个国家没有科学不能振兴,但是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就没有了脊梁骨。现代化建设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持很容易走回头路。人文科学界要正视现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实。我们说要搞好素质教育,但是高考一天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没办法搞上去,而且现在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搞些花花草草的东西。 作为校长,我们要:第一,想清楚大学管理的理念;第二,不能停留在理念上,一定要在现有的体制下将其逐步推行、实施。 要从“小循环”走向“大循环” 易江(南华工商学院院长):中国的强势文化是人文精神被漠视的原因之一。强势文化即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两个世纪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下,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强调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大学的很多理念其实都是强势文化的延伸,所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为每位家长所接受,成了主流价值观。正是这种主流价值观带来了人文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偏颇,忽视了人文活动的目的。 人文活动的目的有一个小循环,一个大循环。小循环就是我们一直奋斗的目标,追求利润,追求现实价值,追求财富,所以我们提出要让人富起来,走向了小循环。于是就导致人为工具,人为目的,即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在小循环里面,人的视野是短浅的。有这么一个故事,陕北一个放羊娃被问在干什么:“我在放羊。”“放羊干什么。”“羊养大了去卖钱。”“要钱干什么?”“起房子。”“起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个娃。”“生个娃干什么?”“放羊啊!”今天讨论的就是人能否从自己作为自己的掘墓人这个死胡同中走出来,走向一个大循环。 我们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丰田以前的标语是“通过产业报效祖国”,现在是“通过汽车造福社会”,这个改变越过“人为工具”,跳到“人为目的”,已经在企业文化上走向了大循环。大学实际上也要培养出会追求幸福的大学生,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幸福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综合。中国的教育理念就是追求有意义的理念,小学作文常常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很少是《记一件有意思的事》,而“有意义的事”导致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化。我们过去常常把幸福观建立在意义之上,而不是意思之上。我觉得“求真务实,勤恳好学”,就是有意义的;而“儒雅自尊,健康和谐”就是有意思的,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大学的幸福观。 为此,大学要进行倒推式的课程设计。首先要确定大学的目的,比如幸福;同时也要务实,要照顾到就业率。在搞大学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课程设定和成效检查。检查有两个方面:第一,理性真理体系的检查;第二,自由价值体系的检查。如果这个检查做不好,那么我们所有的人文建设,都只能是要求,而不能成为现实。 培养文化选择能力和传承责任 蒋述卓(暨南大学党委书记):现代教育当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没有成体系,没有认真地加以思考。在我们的大学,原来提倡的是文化素质教育。最早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是华东科技大学的校长杨教授,在华东科学大学开始实施。开始的理念是缺什么补什么。这么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文精神的教育还没有得到突出,更不用说成为体系。现在“两课”教学里面,往往不够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讲的还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没有考虑到把人文精神拉进“两课”教学里面。 现在,我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并使他们有文化自觉的过程。也就是说,使他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有文化选择能力,有文化承担精神,有文化传承、创造的责任。否则,学生就有可能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现在的很多学生读书就为了找工作,考公务员,甚至入党都是为找工作,功利、实用主义十足。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需要新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新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公平、公正、正义等等,探究这些理念在交易中、竞争中如何实践。现在学生中间的妒忌心等等就是缺乏新人文精神的表现。我们学校在学生宿舍里面建立了一个学生违纪委员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里面有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学生违纪以后,委员会就针对事件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很有意思──香港学生坚持一丝不苟按规办事,但内地学生就讲人情味。作出处理以后把处理结果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半个月内提出上诉,请专家复议。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觉、自尊、公平、公正、遵守法律这样一些意识,尽管是形式,但这些形式也很重要。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的博爱精神的培养问题,我们往往通过自愿者的组织来培养。 掌握人文知识未必就有人文精神 梁世平(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现代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等教育中应侧重科学精神培育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争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两种宝贵精神财富,两者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现代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实践中的人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取。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内化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不能简单地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得,而必须由实践中的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人的意识和行为。只有掌握了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客观观察、独立思辨和明智判识形成具有内在价值和社会普遍正义的人文精神。现代本科教育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和更新。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除需要系统地进行人文知识的课堂教育,更需要的是,学校要形成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的环境,教育者富有人文精神的言传身教,受教育者之间人文精神的相互影响,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 科学精神重于人文精神? 吴家清(广东商学院院长):现代大学的精神本身既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人文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第二是人道,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的,就是尊重人、理解人。第三是人权,即权利公平。人本、人道、人权三位一体相结合,才构造出完整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大学里面孰轻孰重?我个人认为,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在肯定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这一前提下,去谈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元还是多元?我们知道,科学精神是一元的。然而人文精神跟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方面,那我们的人文精神就成了为政治主宰的人文精神。 综合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应该对大学人文精神的表述方式,一般或特殊,做一个考虑,对不同大学的办学理念、思想、特色等等也做一个考虑。 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但是学校只占一部分,家庭、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情商范畴的,比方说思想道德、伦理情操等等;另一个是质的方面的要求,比方说人文素质。大学主要是从质的方面对人文精神进行培养,而人文精神“非质”的方面,就需要大学、社会、家庭共同培养。 把人文精神落实到教育上 张铁明(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无法重整下一代的人文精神。在大学阶段,要直面几个矛盾,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文精神:如大学生教育投资收益的逐渐走低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信仰的缺失和我们市场经济道德文化的零碎之间的矛盾;青春期躁动长时间的压抑和大学里面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的那种宽松之间的矛盾;良好的传统道德丧失和大学人本服务精神缺乏、学术浮躁之间的矛盾。等等。 我们的大学道德教育是没有制度的,而是形式化、工具性、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比方说参观一个图片展,就算是一项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是根本没有作用。假如大学里面并非每个老师都可做人文精神导师的话,这个大学的人文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进入大学是一个人格重构的过程,大学应该起到一种引导人格重构的作用。以符号为核心的教育之必然结果,正是教育不再以人为本,不再考虑到人的精神需要。这个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的教育要真正把人文精神落实到教育上,如果不直面这几个矛盾的话,是没有可能做得好的。 大学生要克服狭隘和片面 何大进(广州大学副校长):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传授知识;二、技能训练;三、人格培养。前两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后者应该是核心。大学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在于它是对人格的培养,否则大学就与一般的培训机构无异。人文素质问题也包括三个方面:素质、技能和精神。精神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素质教育已经谈了二十多年,但是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都没有很大的改进。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对于人文精神的构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特别要强调两点:第一,应该在大学里面倡导一种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从管理体制上讲,应该逐渐从行政管理过渡到学术管理。第二,应该注意学生一种健康、全面的思维模式。现在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狭隘,或者说不具备独立性,缺乏批判性。要克服思维上的片面性,才有利于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 人文精神培养需设标准 王培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人文精神培育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领导的问题,包括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校长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教师的问题。很多教人文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大多数老师,为了职称和报酬,把精力集中在发表论文上,很多人甚至不择手段地发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保证他们能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因此,在大学里面,如何提高老师的人文精神,也是值得探讨的。 第三,机制和制度。一切的改变如果没有制度和机制的改变,那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比方说高考制度、评职称的考核制度等等都有很多问题,但是目前还找不到比它们更好的制度。因此,我们对此要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现在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创新比技术的创新更为重要,要先于技术的创新。我们应该设立一个标准,让老师们知道培养人文精神要做些什么。如果按照现代文化四个层面的理论,理念是最深层的,然后到制度。

Ⅱ 在学习什么方面,人文主义课程认为课程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课程分类介绍:①数学:高等数学----(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概率统计----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数学物理方法----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②理论:电路原理----基础的课程。信号与系统----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难数字信号处理----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信号的数字变换、数字滤波器之类。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通信原理----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论----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天书般的课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时变电磁场)。③电路:模拟电路----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数字电路----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高频电路----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微波技术----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④计算机:微机原理----80x86硬件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单片机----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Cc++语言----(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软件基础----(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详细课程介绍:①c语言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因此,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c语言诞生后,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现在可以用c语言编写了。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学习程序设计,一定要学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②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③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本课程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内容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课程以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答疑,学生讨论等形式使该课程体现出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本课程从概念上可以区分为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两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连续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基本信号,对应推导出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也是类似的过程。本课程采用先连续后离散的布局安排知识,可先集中精力学好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内容,再通过类比理解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概念。状态分析方法也结合两大块给出,从而建立完整的信号与系统的概念。本课程除了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外,还给出了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以扩展知识面。④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含有互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双口网络、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状态变量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等。⑤微机原理微机原理的侧重点是介绍指令系统和接口,它对于了解微机的硬件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机进行控制、通信,则微机原理是必修的课程。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将微机原理列为主干课程之一。C语言被认为是介于高级语言与汇编之间的一种编程语言,也称为中级语言,很多操作系统就是用C实现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层的通信程序、驱动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编写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C语言非常接近汇编语言,换句话说,C语言离计算机的硬件很近,但同时C语言编程又要比汇编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欢C语言。一般来说,学习微机原理并不需要C语言的基础,而要真正学懂、学通C语言,微机原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如C中的指针操作,就需要对微机的存储器的结构有所了解。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机原理,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误人子弟,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另外,有些人认为,微机原理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是与该门课程地位不相称的。⑥通信原理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信道中存在噪声。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⑦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存储器、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比如什么真值表、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2进制,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16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发现它并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⑧模拟电子电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三、课程特点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Ⅲ 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学习心得2000字

以下主要从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方面来讨论,具体如下: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得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

(3)人文精神的课程设计扩展阅读: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Ⅳ 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4)人文精神的课程设计扩展阅读:

一、核心思想

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人本观念

即“人本位”。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君王为标准,到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改变标准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约翰·洛克用了《政府论》的整个上篇,差不多100页的笔墨,以详尽的事实,犀利的逻辑,打破了桎梏人类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君权神授”。

正如哥白尼、牛顿把颠倒了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一样,洛克则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伟大学说。从此,确立现代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

Ⅳ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的条件 (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是什么 指

(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
背景:雅典商品经济发达和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分)
(2)思想:人文主义。 关系:继承与发展。(2分)

Ⅵ 以人文精神为话题的作文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陈旭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何谓人文精神,它有何特征?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所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 而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不同时代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葛红兵对则说: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Humanity (“人文”———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 ,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类的角度来思考人(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 ;the human race) ,思考人的存在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 _(葛红兵<论人文精神的实质———兼及大学人文教育问题>) 葛红兵谈的对人的 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终极关怀。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葛红兵<论人文精神的实质———兼及大学人文教育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2.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2001年11月第6期<常熟高专学报>
3.许苏民<人文精神论纲>,,<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5期

贡献者(共5名):
tibiliya、 涛≯≮爷、大秦梦、4266、altw809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文艺复兴、人文思想、斯坦福大学、南平高级中学、慢生活、红学家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5条):查看评论 >>

返回页首

Ⅶ 何谓人文精神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人文精神,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大学生学习的目标,首先找个好工作,坚决家庭问题,其次对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或者对人类发展史做出贡献

Ⅷ 人文精神的内涵

成为第16251位粉丝
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8)人文精神的课程设计扩展阅读:
一、核心思想
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人本观念
即“人本位”。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君王为标准,到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改变标准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约翰·洛克用了《政府论》的整个上篇,差不多100页的笔墨,以详尽的事实,犀利的逻辑,打破了桎梏人类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君权神授”

Ⅸ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大学,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科大学,都应该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四书》的《大学》,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四条,并没有特别强调知识,而是强调道德修养、亲近老百姓、追求善的境界。国外有英格尔斯曾提出人的现代化的十二条标准: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变革和变化;思路广阔,头脑开放;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尊重知识;有可依赖感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敢于提出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熟悉生产过程。这十二条中,关于专门技术生产过程的内容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是谈综合素质的。
在当代,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的人文胸襟和道德境界的培养。我们不能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官僚。未来的社会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精神生活和人文情怀。我们要避免经济发展速度与人文发展水平的断裂。 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彭新一(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人的素质教育是多元的问题。现在大学遇到的问题:第一,专业教育的问题。面对就业压力等等客观因素,学校管理者与教育模式设计者必须要考虑专业教育问题。第二,把人文课程等同于人文教育。现在很多的人文课程都意识形态化,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第一,人文教育是多元的教育,可以考虑各个专业把自己的优势拿出来,举办全校性的讲座。第二,人文教育的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本身就要加强研究性和专业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人文教育。因此,学校要创造研究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第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科学与人文同根同源可以融通 颜泽贤(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科学与人文是否可以融通呢?人类为此经历了三次学术之战,这三次学术之战围绕科学与人文来争论,最后不了了之,但导致了人类知识的增加。第一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中国的科玄论战;第二次是五十年代发生在英国的斯诺命题──斯诺本身是文理兼通的人,他思考人类是否能够填补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第三次是八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科学论战,科学主义者对人文科学工作者研究自然科学不屑一顾。从三次学术之战来看,科学与人文之战是一个长期的战争。 第二,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与人文在源头上是统一的。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是网络全书式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科学与人文的美好联姻,例如达·芬奇既是著名画家,也是科学发明家、建筑师;只是到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与人文才发生了分离,而现在,科学主义占了上风。我们的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尤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静待人文主义在历史浪潮中复归,而是主动培育人文精神。 我国古代大学的目标、理念是很清楚的。五四运动以后,就提倡科学救国;然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教育的理念搞偏了,开始偏向注重教育的工具性。现代教育的工具性气息更浓重,孩子被送到学校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而基础教育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已经开始文理分科。 人文科学除了求真,还要求善。科学只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但是人文则回答了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人文与科学不能偏废,一个国家没有科学不能振兴,但是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就没有了脊梁骨。现代化建设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持很容易走回头路。人文科学界要正视现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实。我们说要搞好素质教育,但是高考一天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没办法搞上去,而且现在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搞些花花草草的东西。 作为校长,我们要:第一,想清楚大学管理的理念;第二,不能停留在理念上,一定要在现有的体制下将其逐步推行、实施。 要从“小循环”走向“大循环” 易江(南华工商学院院长):中国的强势文化是人文精神被漠视的原因之一。强势文化即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两个世纪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下,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强调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大学的很多理念其实都是强势文化的延伸,所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为每位家长所接受,成了主流价值观。正是这种主流价值观带来了人文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偏颇,忽视了人文活动的目的。 人文活动的目的有一个小循环,一个大循环。小循环就是我们一直奋斗的目标,追求利润,追求现实价值,追求财富,所以我们提出要让人富起来,走向了小循环。于是就导致人为工具,人为目的,即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在小循环里面,人的视野是短浅的。有这么一个故事,陕北一个放羊娃被问在干什么:“我在放羊。”“放羊干什么。”“羊养大了去卖钱。”“要钱干什么?”“起房子。”“起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个娃。”“生个娃干什么?”“放羊啊!”今天讨论的就是人能否从自己作为自己的掘墓人这个死胡同中走出来,走向一个大循环。 我们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丰田以前的标语是“通过产业报效祖国”,现在是“通过汽车造福社会”,这个改变越过“人为工具”,跳到“人为目的”,已经在企业文化上走向了大循环。大学实际上也要培养出会追求幸福的大学生,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幸福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综合。中国的教育理念就是追求有意义的理念,小学作文常常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很少是《记一件有意思的事》,而“有意义的事”导致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化。我们过去常常把幸福观建立在意义之上,而不是意思之上。我觉得“求真务实,勤恳好学”,就是有意义的;而“儒雅自尊,健康和谐”就是有意思的,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大学的幸福观。 为此,大学要进行倒推式的课程设计。首先要确定大学的目的,比如幸福;同时也要务实,要照顾到就业率。在搞大学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课程设定和成效检查。检查有两个方面:第一,理性真理体系的检查;第二,自由价值体系的检查。如果这个检查做不好,那么我们所有的人文建设,都只能是要求,而不能成为现实。 培养文化选择能力和传承责任 蒋述卓(暨南大学党委书记):现代教育当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没有成体系,没有认真地加以思考。在我们的大学,原来提倡的是文化素质教育。最早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是华东科技大学的校长杨教授,在华东科学大学开始实施。开始的理念是缺什么补什么。这么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文精神的教育还没有得到突出,更不用说成为体系。现在“两课”教学里面,往往不够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讲的还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没有考虑到把人文精神拉进“两课”教学里面。 现在,我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并使他们有文化自觉的过程。也就是说,使他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有文化选择能力,有文化承担精神,有文化传承、创造的责任。否则,学生就有可能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现在的很多学生读书就为了找工作,考公务员,甚至入党都是为找工作,功利、实用主义十足。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需要新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新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公平、公正、正义等等,探究这些理念在交易中、竞争中如何实践。现在学生中间的妒忌心等等就是缺乏新人文精神的表现。我们学校在学生宿舍里面建立了一个学生违纪委员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里面有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学生违纪以后,委员会就针对事件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很有意思──香港学生坚持一丝不苟按规办事,但内地学生就讲人情味。作出处理以后把处理结果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半个月内提出上诉,请专家复议。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觉、自尊、公平、公正、遵守法律这样一些意识,尽管是形式,但这些形式也很重要。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的博爱精神的培养问题,我们往往通过自愿者的组织来培养。 掌握人文知识未必就有人文精神 梁世平(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现代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等教育中应侧重科学精神培育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争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两种宝贵精神财富,两者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现代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实践中的人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取。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内化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不能简单地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得,而必须由实践中的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人的意识和行为。只有掌握了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客观观察、独立思辨和明智判识形成具有内在价值和社会普遍正义的人文精神。现代本科教育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和更新。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除需要系统地进行人文知识的课堂教育,更需要的是,学校要形成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的环境,教育者富有人文精神的言传身教,受教育者之间人文精神的相互影响,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 科学精神重于人文精神? 吴家清(广东商学院院长):现代大学的精神本身既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人文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第二是人道,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的,就是尊重人、理解人。第三是人权,即权利公平。人本、人道、人权三位一体相结合,才构造出完整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大学里面孰轻孰重?我个人认为,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在肯定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这一前提下,去谈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元还是多元?我们知道,科学精神是一元的。然而人文精神跟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方面,那我们的人文精神就成了为政治主宰的人文精神。 综合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应该对大学人文精神的表述方式,一般或特殊,做一个考虑,对不同大学的办学理念、思想、特色等等也做一个考虑。 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但是学校只占一部分,家庭、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情商范畴的,比方说思想道德、伦理情操等等;另一个是质的方面的要求,比方说人文素质。大学主要是从质的方面对人文精神进行培养,而人文精神“非质”的方面,就需要大学、社会、家庭共同培养。 把人文精神落实到教育上 张铁明(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无法重整下一代的人文精神。在大学阶段,要直面几个矛盾,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文精神:如大学生教育投资收益的逐渐走低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信仰的缺失和我们市场经济道德文化的零碎之间的矛盾;青春期躁动长时间的压抑和大学里面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的那种宽松之间的矛盾;良好的传统道德丧失和大学人本服务精神缺乏、学术浮躁之间的矛盾。等等。 我们的大学道德教育是没有制度的,而是形式化、工具性、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比方说参观一个图片展,就算是一项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是根本没有作用。假如大学里面并非每个老师都可做人文精神导师的话,这个大学的人文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进入大学是一个人格重构的过程,大学应该起到一种引导人格重构的作用。以符号为核心的教育之必然结果,正是教育不再以人为本,不再考虑到人的精神需要。这个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的教育要真正把人文精神落实到教育上,如果不直面这几个矛盾的话,是没有可能做得好的。 大学生要克服狭隘和片面 何大进(广州大学副校长):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传授知识;二、技能训练;三、人格培养。前两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后者应该是核心。大学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在于它是对人格的培养,否则大学就与一般的培训机构无异。人文素质问题也包括三个方面:素质、技能和精神。精神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素质教育已经谈了二十多年,但是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都没有很大的改进。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对于人文精神的构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特别要强调两点:第一,应该在大学里面倡导一种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从管理体制上讲,应该逐渐从行政管理过渡到学术管理。第二,应该注意学生一种健康、全面的思维模式。现在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狭隘,或者说不具备独立性,缺乏批判性。要克服思维上的片面性,才有利于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 人文精神培养需设标准 王培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人文精神培育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领导的问题,包括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校长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教师的问题。很多教人文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大多数老师,为了职称和报酬,把精力集中在发表论文上,很多人甚至不择手段地发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保证他们能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因此,在大学里面,如何提高老师的人文精神,也是值得探讨的。 第三,机制和制度。一切的改变如果没有制度和机制的改变,那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比方说高考制度、评职称的考核制度等等都有很多问题,但是目前还找不到比它们更好的制度。因此,我们对此要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现在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创新比技术的创新更为重要,要先于技术的创新。我们应该设立一个标准,让老师们知道培养人文精神要做些什么。如果按照现代文化四个层面的理论,理念是最深层的,然后到制度。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