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的课程设计案例
㈠ 急急急!!!陈鹤琴与张雪门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的比较的论文摘要~谢谢
一、儿童不是“小人”——陈鹤琴的儿童观
(一)传统儿童观的谬误
从陈鹤琴先生的经历来看,他对中外教育都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对不同时空背景下教育所预设的对儿童的看法也有相当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国内新式学堂与传统私塾的对比和西方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陈鹤琴认为我国传统教育“它的弱点太多,它的组织,它的内容,太不适应现代的情形了。”(《陈鹤琴全集·第六卷》P535,以下只标卷数及页码)究其根源,当然是传统社会对儿童的看法使然。
陈鹤琴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一卷,P1)应该说,在“五四”之后,对旧儿童观的批判,陈鹤琴虽不是最猛烈的,但他是站在专业者的立场上,理性地剖析旧儿童观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他在批判之后,还有建设。
(二)儿童心理之研究
他首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这在当时国内是绝无仅有的,使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第一次有了科学的依据。陈鹤琴对其长子陈一鸣的观察记录,不仅是为了讲授儿童心理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对传统儿童观的不满。正如他所说,“我素来很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也很喜欢我。”(一卷,P11)他最初将儿童的心理特征概括为“四心”,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这些心理特征的描述与传统社会对儿童的心理预期是颇为冲突的,而陈鹤琴将这些特征详加描述并提出了怎样教育儿童的方法。在他看来,“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一卷,P1)
在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
(三)家庭教育
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出版的同一年,《家庭教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两本书同年出版,确实是相得益彰,反映了陈鹤琴更普遍的革新旧有儿童观的努力。他在《自序》中说:“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的人,知道也难教得很!”“我们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二卷,P674—675)
他把《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提的“四心”发展为七个方面,认为儿童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以十分通俗化的语言向父母们揭示了孩子的天性,并要求家长“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二卷,P686)
因此,在对儿童的看法上,他提出,要使儿童教育科学化,首先要正确了解儿童,正确对待和教育儿童。他的儿童观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对儿童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充分体现了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儿童是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儿童应该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幸福。他把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作为弃1日立新、改革教育的突破口。可以看出,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爱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的。
二、“我们的主张”——陈鹤琴的教育观
(一)南京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
陈鹤琴回国的时候,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产生不过十几年。这十多年除了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为有钱人服务外,剩下的恐怕只有这种新的教育机构形式了。当时,一些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如陶行知指出“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张雪门指出要发展有别于日本式和宗教式的普通幼稚园。而陈鹤琴却指出,即便是普通幼稚园也有四种弊病:“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功课太简单”,“团体动作太多”,“没有具体的目标”。(二卷,P1—4)
针对这一情况,陈鹤琴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但普通的幼稚园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弊病,究竟应该如何来办,是非实验不可的。这里没有现成的东西可借鉴。当然,陈鹤琴也受到当时世界教育思潮的影响。“最近的教育思潮是注重实验,这是从美国实验主义派的哲学来的,杜威、弥勒等主张得最有力。这个思潮,影响到各种教育,使各种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起了变化。……幼稚教育是各种教育之一种,当然也应该依着实验的精神去研究。”(二卷,:P29)
陈鹤琴在鼓楼幼稚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涉及课程、教法、幼儿习惯及设备与玩具等诸多方面,但用力最大、影响最深的要算是课程实验了。这个实验前后经历了不断调整的三个阶段:散漫期、论理组织期和设计组织期。简单而言,就是经历了一个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三个阶段。最后一个时期是最为成熟、合理的,陈鹤琴认为是可以试行的,并经试行认为是适用的。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在1927年之后迅速推及南京乃至播及全国,并进而将其精神体现在1928年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成了全国幼稚同课程的范本。可见,陈鹤琴用力之深.成果之重。
现在看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实际上是在两种课程模式之间寻求某种平衡,而我们当今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又何尝不是在寻求这种平衡呢?我们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预设课程与幼儿生成课程之间的关系。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分科课程的弊端,通过20多年的改革,近年来开始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生成性。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实际上就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有机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陈鹤琴不到两年的实验,倒是我们这么多年幼儿团课程改革的缩影呢!
另外,我们当今的幼儿团课程改革强调一种整合的课程观和教育观,而非将知识分门别类地教给孩子,因为这不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陈鹤琴在鼓楼幼稚园的实验中显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他的单元课程模式和“整个教学法”就与当今的幼教改革完全吻合。
总之,经过鼓楼幼稚园两年的实验,陈鹤琴对幼稚教育的看法已经成熟,进而提出了幼稚园教育的系统主张。
(二)“我们的主张”
1927年,陈鹤琴发表《我们的主张》,这可以说是他对前一阶段实验的系统总结和升华,也是对陶行知、张雪门等提出的幼稚园所害综合症开的一副药方。有人称之为“中国化幼稚园教育的宣言书”。陈鹤琴说:“我们现在办这个幼稚同,是先有了研究,再根据儿童的心理、教育的原理和社会的现状,确定下面的几种主要做法。”(二卷,P110)这些主张包括:(1)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2)幼稚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3)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4)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5)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订,但临时得以变更;(6)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7)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9)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10)我们主张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11)我们主张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12)我们主张幼稚园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13)我们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我们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15)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这15条主张几乎涉及了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对中国化幼稚园教育探索的全面总结。它基本上可以标志着自1903年中国幼稚园产生以来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化之路,而这条路是南陈鹤琴等开辟的。当然,这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还正等着陈鹤琴去建设呢!
(三)完整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陈鹤琴初办鼓楼幼稚园时。聘请了包括张宗麟、甘梦丹等在内的专门人才。但幼稚园师资的最恰当的来源。应由专门的机构来培养。1926年以前,中国只有外国教会办的以培养忠实教徒为目的的几所幼稚师范。1927年之后,“培养师资的机关颇有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之势。”(二卷,P329—330)但公立的独立幼师,却是没有的。1940年,陈鹤琴谢绝了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在江西泰和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三年后改为国立,并添设专修科。1945年,他又主持建立上海幼师,国立幼专也迁往上海。江西幼师以及上海幼师、幼专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成为全国幼教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幼稚园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陈鹤琴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后改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兼任幼教系主任。至此,可以说,中国各层次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都由陈鹤琴着手创立了。
此外,他还对幼儿园玩教具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甚至创办了多所儿童玩具厂,并为儿童编写了各种读物和教科书。可以说,凡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陈鹤琴都是做了努力并取得成就的,而这些成就汇聚起来,集大成为“活教育”理论。
三、“一个新的教育运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
(一)吸取古今中外的教育精华
“活教育”的提法,最早受到陶行知的影响。陶行知批判中国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1922年,他在一次演讲中就谈到了“活的教育”。而他于1927年创办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就是一所试验“活的教育”的学校,陈鹤琴应邀出任其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活教育”的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形成,但只有到了创办江西幼师时,“活教育”才有了真正实施的土壤。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发表过一次演讲,题目就是《什么叫做“活教育”》,这可以说是“活教育”开场的号角。
陈鹤琴说,“‘活教育’并不是一项新发明。它的理论曾被世界上不同的教育权威倡导过。当作者从1914年到1919年在美国接受教育时,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六卷,P295)可见,“活教育”与当时欧美掀起的“新教育运动”是有渊源的,对它们的成果是有借鉴的。但更重要的是,“活教育”是陈鹤琴自身实践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言:“‘活教育’在产生和提出之前是有其先行的。在作者的主持下,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已实施了许多项目和实验,这为‘活教育’运动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六卷,P297)
(二)“活教育”的实践
江西幼师创办的整个过程都是“活教育”的具体实践。在幼师未开办之前,陈鹤琴先创办了南昌实验小学新池分校,因为在幼师建筑和辟荒的三五个月时间里,他们也觉得有开展教育的需要,而老百姓又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在幼师开办之前,“活教育”就已经开展了。1940年10月1日,幼师正式开学。但由于学校尚未完工,于是开学实际上就是全校师生集体劳动生活的开始。“劳动生活课”成了幼师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光会读书而不愿做事的书呆子是不受欢迎的。
1947年2月。上海市立幼师改为女师,它成了陈鹤琴在上海实施“活教育”的主要基地,这充分体现在他继续推广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行“五指活动”新课程方案的努力中。当时女师就将所有科目纳入到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等五种整体关联的活动中进行教学。
(三)“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活教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学习的四个步骤,“五指活动”计划,活教育的十个特点,训育的十三条基本原则。(六卷,。P300—307)整个体系由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统领,构成了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最高成就。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现代中国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条件的“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世界的眼光。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怀,他的宽广的眼界和非凡的远见。
陈鹤琴先生在谈到“活教育”的课程时,提出“把大自然、大社会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对传统教育中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加以批评。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书本只可以适当用作参考。具体在课程编制上,他提出了“五指活动”的新课程方案。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吸收了杜威“做中学”的思想,但又更进了一步,不但要做中学,还要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说:“我们强调儿童各类生活活动都要在户外,包括游戏、劳作、与大自然接触活动、自我表达课程、使用工具锻炼等,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都在室内进行。”对于“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他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教学的17条原则。
至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大厦算是构建完工了,尽管在这之后,他一直还在不断完善。这座大厦今天看来已经成为一座丰碑。当然,陈鹤琴先生也是有不少的同行者的。
㈡ 根据考试的分类和效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有些教师用"交际教学法
可以参考2016年的。《2016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录用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和中国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0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3号)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学前教育学模块
1.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学前教育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2)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4)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6)杜威的教育思想
(7)皮亚杰认知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
3.我国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4.儿童观
(1)儿童观的内涵
(2)当代儿童观
5.学前教育的原则
(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6.学前教育课程
(1)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2)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4)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5)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6)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7.幼儿园游戏
(1)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3)幼儿园游戏的类型
(4)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
(5)幼儿园游戏的观察、支持与指导
8.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功能和原则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9.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支持与指导
10.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观察、支持与指导
11.幼儿园一日生活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1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
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4.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2)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5.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2)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3)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16.师幼关系
(1)师幼关系的内涵
(2)优质师幼关系
(四)学前心理学模块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3)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4)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等基本概念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2.学前儿童动作和言语发展
(1)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2)学前儿童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3)游戏言语、问题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等基本概念
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1)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2)幼儿注意的发展
(3)幼儿记忆的发展
(4)幼儿想象的发展
(5)儿童思维的发展
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2)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4)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5.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模块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占20﹪,学前教育学模块约占35﹪,学前心理学模块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2016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教育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对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理解与掌握。
2.考查考生《学前卫生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3.考查考生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设计活动等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幼儿教育法规模块
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二)学前卫生学模块
1.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3)生长发育评价
2.幼儿膳食
(1)营养基础知识
(2)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3)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4)3-6岁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3.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
(1)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2)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
(4)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4.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与指导
(1)生活活动
(2)教学活动
(3)游戏活动
(4)户外活动
5.幼儿安全与教育
(1)组织幼儿活动的安全措施
(2)幼儿安全教育
6.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1)情绪障碍
(2)睡眠障碍
(3)语言障碍
7.幼儿园保健制度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模块
1.健康领域
(1)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4)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语言领域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3.社会领域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4.科学领域
(1)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2)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5)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6)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5.艺术领域
(1)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2)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4)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5)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6)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设计题等。
2.内容比例:
(1)幼儿教育法规模块约占25%;
(2)学前卫生学模块约占25%;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模块约占50%。
3.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2016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改革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
中国和中国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9.《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3号)
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3号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
14.《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15.《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2015]4号
(三)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文化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3)素质教育观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课程
(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 (2)课程设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 (2)教师的专业素养
(3)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生及其特点
(5)师生关系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教学组织形式
9.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课堂教学评价
(3) 教师评价 (4)学生评价
10.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 (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1.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级与班级管理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四)心理学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心理的实质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及感觉规律 (2)知觉及知觉规律
(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
(1)记忆及其规律 (2)记忆品质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表象与想象
(1)表象及其特点 (2)想象及其类型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5.思维
(1)思维与思维过程 (2)思维的品质与培养
(3)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6.注意
(1)注意及其功能 (2)注意的品质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情绪与情感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2)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8.意志
(1)意志与意志行动 (2)意志行动过程
(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9.个性倾向性
(1)需要 (2)动机
(3)兴趣与信念 (4)价值观
10.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及能力差异 (2)能力测验
(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气质及气质类型
(5)性格及其结构 (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7)气质、性格与教育
11.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12.教师心理
(1)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 (2)讲师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3.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及其分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2)学习动机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5.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3)迁移与教学
16.知识的学习
(1)知识学习的类型 (2)知识的获得
(3)知识的保持
17.技能的学习
(1)技能及其种类 (2)操作技能的形成
(3)心智技能的形成
18.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1)问题与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4)创造性及其培养
19.学习策略
(1)典型的学习策略 (2)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20.品德的形成
(1)品德的实质 (2)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3)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21.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说理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约占15﹪,教育学约占35﹪,心理学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改革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
1.中国和中国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9.《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3号)
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3号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
14.《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15.《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2015]4号
(三)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文化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3)素质教育观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课程
(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 (2)课程设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 (2)教师的专业素养
(3)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生及其特点
(5)师生关系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教学组织形式
9.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课堂教学评价
(3) 教师评价 (4)学生评价
10.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 (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1.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级与班级管理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四)心理学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心理的实质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及感觉规律 (2)知觉及知觉规律
(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
(1)记忆及其规律 (2)记忆品质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表象与想象
(1)表象及其特点 (2)想象及其类型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5.思维
(1)思维与思维过程 (2)思维的品质与培养
(3)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6.注意
(1)注意及其功能 (2)注意的品质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情绪与情感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2)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8.意志
(1)意志与意志行动 (2)意志行动过程
(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9.个性倾向性
(1)需要 (2)动机
(3)兴趣与信念 (4)价值观
10.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及能力差异 (2)能力测验
(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气质及气质类型
(5)性格及其结构 (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7)气质、性格与教育
11.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12.教师心理
(1)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 (2)讲师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3.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及其分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2)学习动机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5.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3)迁移与教学
16.知识的学习
(1)知识学习的类型 (2)知识的获得
(3)知识的保持
还有没发完的,字数限制,可以直接上网再网络下。
㈢ 张雪门思想对学前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课程组织法》《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增订幼稚于思念行为课程》等。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虽然这些著作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但是,从中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课程的本质、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来源、幼稚园课程的编制与组织的等方面,而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研究课程,不能不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课程的本质,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特性。那么课程是什么呢?从他是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从“经验”到“行为”的转变。
在早些年份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由上可见,课程就是经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张雪门先生并不把所有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因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自然经验的获得太不经济,自然经验仅有适合简单环境的常识,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在他看来,课程是有选择的经验,是有价值的经验,“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岁时代而变迁”。张雪门先生批判了当时学校把课程仅仅看作是“知识”乃至“书本”的倾向,认为要改造民族,首先要打破有关课程的谬见,恢复课程的本来面目。课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课程原是人类生活有价值的经验。只为这些经验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绝大的帮助,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适合社会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学得这些经验。”而“其实课程的范围很大,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理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 “课程非但是人类生活的经验,尤其是有价值的经验的选品。”这些经验不是一经过选定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需要有变迁,适应时代的经验于是也有变迁,而课程的内容更不得不随之而变。“所谓变更课程的内容者,不过适应当代的需要,以合于生长的原则罢了。”
课程是一个变化的范畴和概念,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张雪门先生也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他把课程主要理解为经验,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这种经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到60年代,他对课程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张雪门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他关于行为课程的思想。何为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下卷1088)幼稚园课程应强调直接经验。行为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际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拖驮环境的能力。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表演,然而代表不了实际行为。”
从张雪门的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从经验转到行为,只是从重点为经验转向重点为行为,或者说是注重经验到注重直接的经验。他强调让儿童在亲身的行动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样的经验对儿童发展才更有价值。因此可以说,张雪门先生对幼稚园课程的理解更深入更科学了。
(二)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儿童的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课程是是儿童生长需要的材料。而儿童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因此,为儿童发展所选择的经验,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同时又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但首先应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仍不外由于儿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触到的环境。”即是说,幼稚园课程来源于学前儿童直接的活动。
那么,儿童的直接的活动有哪些呢。张雪门认为,可以构成儿童课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1.儿童自发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升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生成的活动;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教材是课程的支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手段。课程确定以后,选择和编写教材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根据这四种活动及其要求,张雪门把幼稚园课程划分为以下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就形成了幼稚园的教材。
首先,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他认为,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选材。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组织。但是仅仅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儿童必须学习人类积累下来的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人类积累的经验的价值也是变化。从古代遗传下来的有价值的经验,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有的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儿童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他们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因此,为饿儿童选择的经验,应该适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2.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北到南,各地差异比较大,所编写的教材,不能把全国各地的所有情况都照顾到,而各地的情况有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教材应该符合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只能注意最大多数的普遍要求。
3.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
进幼稚园的儿童,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不是动这样,便是动那样。动作是整个的,其流转演变,无痕迹可分,知识技能……仅为动作的结果而已!所以教材要适合儿童生长现阶段中的需要,句得看能不能抛开分类的抽象知识,变成了直接的具体的行动。”
4.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教材应适合现代儿童的学习能力,诸如摇船、荡秋千等,可以用来联系儿童的平衡感;用抛球可以发展儿童的投准,用堆积木、修铁道、盖楼房、种玉米等,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能力;等等。
上述四种标准不是各自分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选择教材,应该进行全面的思考。
(三)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和编制
幼稚园课程是为幼稚园的儿童所设计和准备的,应能促进儿童健康活泼的发展。因此,幼稚园课程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那么这样的课程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1.整个的
幼稚园的课程不能像中学和大学的课程一样采用分科组织,而是“一种具体的整个活动。”在幼稚园,各种科目都变成儿童生活的一面,不能分而且不必分。“不独这科与那科不分,有时候甚至一种科目当作儿童自己生活之表现,科目与人都无法分了”。
2.直接的
中小学似的课程多偏重于间接经验,而幼稚园的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让儿童通过亲身活动来获得经验,对儿童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
3.偏重个体发育
中小学时期,课程虽然也注意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要,但不像幼稚园时期分量大。幼稚园时期,儿童正处于6~7岁以下,其身体的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迅速,而且儿童的情绪、兴趣、性情等心理的发展,都与这个时期有密切关系。所以,幼稚园课程应更多地重视儿童本体,而不是较地强调社会制约性,同样不能过多地强调间接经验和知识。
张雪门认为,编制幼稚园课程时应特别注意三点:
1.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们看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
2.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编制课程时,不能忽视社会的希求,但更应注意儿童现在的需要和能力。
3.幼稚园的课程,应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因此,幼稚园的课程,不能是学科式的;学科式的课程不适合儿童生活的。
根据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张雪门构建了幼稚园课程结构和相应的教育目标。认为幼稚园课程由游戏、自然、社会、工作与美术、故事和歌谣(言语与文学)、音乐、常识等方面组成。每一方面都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
游戏活动:感觉游戏、竞争游戏、社会性游戏、猜测游戏、表演游戏、节拍游戏等;
自然活动: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观察自然现象、旅游参观、科学小实验等;
社会活动:有关家庭的认识活动、参观附近的社会场所和设施、了解各种职业的活动、了解其他社会团体的活动、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等;
工作和美术活动:参加家庭与学校的工作、模拟成人的职业工作、模仿成人家庭的工作、美术工艺活动等;
言语文学活动:自由谈话、特殊谈话、有组织的团体谈话和活动、述说故事(动物故事、神仙故事、浅近的科学故事、笑话、寓言、名人故事、传说)和歌谣(儿歌、民歌、谜语、游戏歌)等;
音乐活动:听音乐、辨音、拟音、唱歌、演奏简单的乐器等;
常识活动:关于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活动,关于家庭、邻里、工厂、商店、公共机关和社会团体方面的认识活动,关于节日和纪念日的活动,以及其他自然方面的活动。
(四)幼稚园课程的编制
如何编制幼稚园课程?张雪门认为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五个小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
儿童是生长的有机体。儿童的全部生活都的生长的一段,他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他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与其当时的环境相接触,因而发生交互的反应,促进自己的生长。这就是儿童的本体。
儿童因身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生长,在这种生长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的是经验。人类的经验按其性质分为三种:认识、知识、技能。这三种经验不一定能同时获得。而即使获得的经验,也要经过重新构建和改造。按范围来讲,经验有自然经验和人为经验。自然经验无目的,在生长上是堆积的经验;人为的经验是有目的的,按一定的步骤所获得的,在生长上是有机的经验。
㈣ 张雪门幼教思想与课程设计,介绍完内容你爱你有什么期待
张雪门幼教思想与课程设计介绍完内容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就是一般的社交课程
㈤ 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编织方法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董任坚翻译了《行为课程》一书,当时正值行为主义学说在我国传播。张雪门也在此时开始了他对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曾先后在《幼稚教育概论》、《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对幼稚园的课程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1946年去台湾以后,他继续致力于幼稚园课程的研究,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随后在70年代初他又出版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对幼稚园的课程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里我们将他在幼稚园行为课程方面的主要观点和主张作一简略介绍。(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早在1929年,张雪门在《幼稚园的研究》一书中就提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同时明确指出:“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此后不久他在《幼稚教育概论》一书中又指出:“课程源于人类的经验,只为这些经验对于人生(个人和社会)有绝大的帮助,有特殊的价值;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充实自己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学得这些经验,学得了一些又想学得了多些,而且把学得的再传给后人”。因此,他认为不应当把课程仅视为“知识的积体”,而应当是把“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换一句话来说,课程是适应生长的有价值的材料。”不过这时他还没有明确提出“行为课程”的概念。直到1966年他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才明确提出什么叫行为课程的问题。他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它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爆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等,能够让幼儿实际行动的,都应该让他们实际去行动。因为“从行为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同时幼儿只有通过这种实际行为,才能使个体与环境接触,从而产生直接经验,这种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经验。他还特别说明,“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至于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给予幼儿模仿和表演的机会,然而并不能代表人类实际的行为。所以,他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实际行为,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能力。”他认为“若教师真能做到这样,这便是行为课程了。”(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如何按照上述行为课程的要求组织幼稚园的课程呢?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二、“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的需求。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虽然这种经验不如传授式的经济和整齐,但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此后他于7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中,又在总结40多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组织幼稚园课程的一些标准和要求,如:“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事前应有准备应估量环境,应有相当的组织,且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各种动作和材料全须合乎儿童的经验能力和兴趣。动作中须使儿童有自由发展创作的机会。各种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等全由儿童直接的经验中获得。”在这里他不仅提出课程及与儿童生活联系;须合乎儿童的能力、兴趣和自由发展的需要,还特别强调了课程须有目的、有计划有远大的目标。他在实践中还曾指导幼师生具体根据上述标准,拟定了《各月活动估量表》,即全年的课程表。在这些估量表中都将活动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儿童三大类:自然环境类包括节气、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类包括节令、纪念日、农作、家庭、店铺、职业、风俗、公共机关、学校;儿童类包括游戏和疾病,并规定了每月的中心活动。(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实践的行为又是空中楼阁。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行为课程既经设计,则应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幼儿生长进步的自然的良好行为,指导进行。同时在进行中须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须劳心的原则。由于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系采取单元教学,它一般是先根据幼儿的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的,再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行为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工作、游戏、音乐、故事儿歌,以及常识等科的教材。但在实施时,则应彻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在各科教材中选择与学习单元有关的材料,加以运用,适当配合幼儿实际行为的发展,使各科教材自然的融会在幼儿生活中,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从生活而发展,也从生活而结束。采用行为课程教学法,教师在课程进行前要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详拟计划;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随时巡视指导,不重讲解,而着重指导幼儿行为的实践,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负责守法、友爱互助等基本习惯。行为课程的教学结束后,评量与检讨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此了解幼儿的知识、思考、习惯、技能、态度、理想、兴趣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至于单元的选择,则须配合教育宗旨、教育政策、社会需要及幼儿的能力。综上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这种课程理论,虽然从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看来,不是完全无可非议,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则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
㈥ 幼师为了提高师幼交谈质量,必须学会的技能有
知与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但幼儿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是发展的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必然要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实现“幼有所育”培养优秀幼儿教师。
爱心、责任心、童心,幼儿教师应当有“三心”
有爱心、责任心、童心的“三心”幼儿教师是幼教本真的守护神。爱心与责任心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从教必须首先扪心自问的问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富有爱心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必备品德,也是赢得幼儿喜爱的关键。
责任心是对儿童和幼教事业负责任的情感、信念和认识,是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遵守规范等自觉的态度。要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更要具备爱心和责任心。
童心是幼儿教师的特质,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前提。童心是人之天性,是儿童教育的根。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懂得儿童的心灵,要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要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还要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幼儿心灵的连接点就是童心,拥有童心的教师更具有靠近幼儿心灵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教师也必然会赢得幼儿和家长的信任和爱戴。
能做、善教,幼儿教师要有“双技能”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因素,而能做、善教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特点,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两种职业技能,即本体性技能与条件性技能。本体性技能是指要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如舞蹈、美术、音乐、体育、讲故事等方面的技能,即“能做”;条件性技能是指将本体性技能用于保教工作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即“善教”。比如会跳舞是本体性技能,会教幼儿跳舞或者会利用舞蹈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则是条件性技能。
我国知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先生曾说过,“会骑马的人是从马背上学会的”,指出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之道。他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一种真实知识的获得,是应该以直接经验作基础,再来扩充间接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扎根实践教学土壤,培养“双技能”幼儿教师,必须要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证书标准为导向的筛选办法,构建“两种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四种形态”(学科知识、技术方法、知识与技能融合、职业活动)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前师范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
事业心、幸福感,让幼儿教师常有事业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优秀的幼儿教师更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幸福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工作”和“爱”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工作得是否愉快,关系到我们人生的一半幸福。培养小小孩的幼儿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荣、最纯真、最美好、最阳光的事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事业理想,才能真正投入到幼教事业中去,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幼儿的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把幼儿教师职业当作人生追求,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
培养“有事业理想”的幼儿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事业理想教育信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环节,构建完善的幼儿教师事业理想教育体系。从认知教师职业,开展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到认同教师职业,开展师范生演讲比赛、“我的教师梦”主题教育,以及师范生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着力树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忠于学前教育的事业理想。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民族振兴始于幼教。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幼教,育好小小孩,国家才有大未来。
㈦ 请根据张雪门行文课程理论,结合当前教育实际,以桥为主题设计一个大班单元活动
请根据张雪天的韩文文科称,理论结合当前教育实际,以桥为主题,现在当前的教育应该抓主要学生,应该以学为主,要学习全面,以桥梁为本,得之于全面发展
㈧ 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理念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专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属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这种课程理论,虽然从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看来,不是完全无可非议,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则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
㈨ 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课程组织法》《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增订幼稚于思念行为课程》等。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虽然这些著作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但是,从中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课程的本质、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来源、幼稚园课程的编制与组织的等方面,而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㈩ 我们的幼儿任职条件有哪些差距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2.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3.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6.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A.蒙台梭利B.柏拉图c.洛克D.福禄倍尔7.儿童的发展是通过()。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8.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9.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10.“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倾向提出来的。A.幼儿教育多元化B.幼儿教育制度化C.幼儿教育小学化D.幼儿教育特色化11.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B.安装塑胶地板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12.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A.吸收的心智B.“整个教学法”c.全面教育D.教、学、做合一13.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A.游戏B.交往C.活动D.游玩14.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15.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A.同龄人B.社区人士c.家长D.教养员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教育学2.综合性原则3.现代儿童观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5.幼儿体育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1.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1989年正式颁布施行的。2.“教师讲、幼儿听”是灌输式的机械教育。3.开发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就是鼓励、引导家庭和社区把物资提供出来,供教育幼儿使用。4.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5.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来安排教育活动。6.保教结合就是教师要与保育员沟通、相互帮助。7.幼儿与成人有同样的权利。8.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园没有必要进行教学。9.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要叙述并评价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2.谈谈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简要叙述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4.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观。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1.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2.试述家园合作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法……”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89年开始试行,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2.D.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3.D.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4.c.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的最重要内容。5.C.教育目的直接影响教育的全过程。6.D.福禄倍尔是最早命名幼儿园,提出完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人。7.A.儿童的发展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8.c.义务教育只包括初中和小学共九年。9.B.教师在保教结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0.c.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教育,是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下提出的。11.c.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12.B.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13.c.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14.D.尊重幼儿不是要听从幼儿的所有决定。15.c.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渠道。二、名词解释1.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并探索其特点和规律。2.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3.现代儿童观:指现代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5.幼儿体育: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三、判断题,1.×。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1996年正式颁布施行的。2.×。教师讲、幼儿听不完全是机械教育。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指幼儿园与社区实现资源互享、互通。4.×。教师的指导过多与效率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5.×。尊重幼儿权利是指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发展需求。6.×。保教结合要求教师和保育员要有保育意识、合作精神。7.×。幼儿和成人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是特殊领域权利上有差异。8.×。游戏是幼儿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并不矛盾。9.×。教师的绝对权威反而影响游戏的教育作用。四、简答题1.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1)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特定经验的吸收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驱动的情况下进行的。(2)专门为小组设计的情境能提供恰当刺激。(3)恰当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变化。(4)儿童有内部动机;儿童的学习、操作受内部动机的驱动,特别是当他们处于这种能力的边缘时。(5)强调感觉和儿童的经验,不强调测验。(6)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环境、短期的个体或小组教学;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偏重智能而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2.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是: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1)幼儿游戏的特点。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充分地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并得到发展。②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点,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③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虚构性。④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会做游戏。时代、文化、地区、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的游戏归根到底是周围生活的反映。(2)游戏的功能体现在: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性格的有效手段;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4.从以下两个方面,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观。(1)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2)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五、论述题1.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努力,教育目标的实现是(2)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因此,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2.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人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其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家庭、幼儿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社会群体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都必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家长均作为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六、案例分析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的是()。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福禄倍尔D.蒙台梭利E.柏拉图2.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和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提出“活教育”理论的是()。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杜威E.黄炎培3.学前教育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帮母亲照管儿童B.促进儿童身心发展C.发展儿童智力D.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E.促进儿童体制发展4.()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A.学前教育目标B.学前教育手段C.学前教育启蒙D.学前教育内容E.学前教育课程5.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日本幼儿教育协会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D.英国幼儿教育协会E.德国教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