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
㈠ 求《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的会议纪要
这个也算不上机密文件,目前河南官方正在全国甚至全球华人范围内搞大型的关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建言建策活动,很显然是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和发展中原经济区。
下面我收集到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的会议内容,应该也是摘要性质的,希望对楼主有益。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摘要
中原经济区可在经济转型中闯出新路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
河南人口多、市场大、农业基础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在要求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愿望很强烈。对此我完全赞成。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在谋求经济转型中加快发展步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从注重数量到注重效益转变,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好”字当头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想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省可以在中国经济转型中闯出一条新的路子来加快发展。
经济转型意味着中国经济要逐步进入中高水平阶段。转为中高速增长,首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因为原来的粗放生产已经难以持续;大量的满足外需,大量出口,这样的增长方式现在已经越来越难走。转入中高速增长,也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需要,因为外需的压力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能因为追求短期高速增长,过分损害我们长远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深化以政府转型和财政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转型,如果政府不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能的。今后在经济转型中,我个人认为应当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在这个转变中,财政的转型很重要,即财政要从经济建设性财政向公共服务性财政转型。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公共事务,而不是用于经济建设。其中用于经济建设的,应该主要用于三农,比如兴修水利、改良品种、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等。财政应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可以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把更多资源集聚到中原经济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李京文
加强区域经济建设,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地通过资金、技术、物资流动,使得各个国家、地区经济高度融合,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所以,发展经济区对各国、各地区都很重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地区之间差距日益明显。处理好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大问题。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把更多资源集聚到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保证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建设起来,我建议要抓好三件事情:
第一是进一步做好规划。现在河南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初步成果。我建议要在更多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进一步全面系统规划,使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够按照规划一步步向前推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把交通和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放在前面。
第二,抓好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既要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把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政府的规划,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第三,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要建设好区域创新网络,使经济区成为一个稳定的合作体系,实现企业协同发展;建设一个产品交换的稳定渠道,提高经济区的效率和环境。
总的来讲,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有希望。中原经济区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又有很好的经济基础、资源基础。希望河南省和相关地区能够更加主动地开展中原经济区建设。
尊重客观规律 持续加快发展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周叔莲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原经济区的规划纲要,我提几点建议:第一,把建设新农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河南是粮食大省,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中也讲到要建设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所以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尤其要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能完全依赖城镇化,城镇化是前提,是条件,是必要性,但是,还要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也是实现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条件。
第二,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经济结构内涵是什么?改革以前我们只是把它看成是生产关系,后来认识到既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生产力。但是现在有一种比较重视生产力而忽视生产关系的现象,其实生产关系是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条件。
比如深化企业改革,中原经济区建设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如何深化改革,规划中这些方面应该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国家经济保持繁荣和活力主要取决于制度,现在我国制度,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都还存在着不足,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要研究和正确处理发展好和发展快的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先是提出要“多快好省”,后来提出要“又快又好”,再后来又提出要“又好又快”,现在是提出要“持续较快”。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我主张发展宁可慢一些,但要好,首先要好。
规划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居民消费、居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应该认真仔细加以研究。我们现在对发展规律还缺乏深刻认识,要进一步研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社科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
河南在规划中原经济区时提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非常切合实际。
农业现代化对于河南来说太重要了。举个例子,台湾的大米卖到内地,要18元一公斤,因为大米的品质好,是所谓的“安全大米”。如果我们黄淮四市出产的大米都能达到那样的品质,农民很快就富裕了。再举一个例子,30多年前,中国是“南粮北调”,就是北方吃南方的粮食;随着南方地区工业的发展,早已变成了“北粮南调”,河南已经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关系到中原振兴的实现,中原振兴关系到国家区域整体协调目标的实现。中部兴,中国兴,中华兴。
在这里,我想对如何构建中原经济区提几点建议:
第一,就是要转弯子。经济区的运行和行政区的运行完全不一样。在省内,下级对上级就是服从;而对省外地区,只能是沟通协商,合作共赢。从政府层面看,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他们的经验是三级运作。第一级是决策层,每年召开一次由党政一把手参加的联席会议;第二层是协调层,由常务副省长一级构成;再是执行层,执行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发改委。中原经济区的构建,也会碰到一个协调的问题,所以我建议要充分用好淮海经济区、中原协作经济区等现有的经济协作组织。
第二,要坚持政府搭台,多个市场主体唱戏,商会、协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第三,要确立“五位一体”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规划同盟、市场同体、交通一体、污染治理协作、生态环境共建。河南一定要两手抓,既抓增长极的培育壮大,又抓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也要欢迎武汉、西安等大城市辐射带动信阳、三门峡等市的发展。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中原经济区是内外需的一个交汇点,它具有内外需兼顾增长模式的特点。如果说沿海很多省份,过去加快发展在一定程度是靠外需拉动,那么中原经济区则有内外需兼备的特征。此外,中原经济区是沿海产业向内陆扩散的转换点,是一个枢纽,一个带动各方的发动引擎。因此,在我国下一步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上,中原经济区应该有重要的位置,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在探索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怎样保护好18亿亩耕地,怎样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怎样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些问题都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所以说,中原经济区如果能够在这个领域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对全国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原经济区是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板块,而且经济份额在这两年还有所上升,对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个板块是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板块,也是一个产业比较综合的板块,又是连接东南西北的一个板块。所以在区域协调发展当中,在我们国家下一步实施区域总体协调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谋划,希望能够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原经济区最具特色的一个特点,就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就在枢纽地位、物流设施等方面。特别是在全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中,怎样纳入高速铁路网的体系当中,使河南在下一步全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提升地位,赋予枢纽以新的内涵,这对中原经济区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建中原经济区要打破土地瓶颈制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
我很赞同中原经济区这个概念,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我觉得这是件很重要的事。下面,讲几点想法。
一是我非常赞成河南农业和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中国,农业仍然是个大事,所以农业一定不能少,但是又要城市化,关键问题是土地问题。有几个方面要予以重视,第一,我比较赞成大城市的提法,要尽可能实现集约式发展,建几个大城市,以大城市带动中等城市为主,不遍地开花。然后几个大城市构成一个大的群体,土地高度集约。在河南这么多平原土地,也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利用效率上打破土地瓶颈制约。
第二是城乡统筹、土地整合。重点是宅基地,农民进城后宅基地怎么进城,这是一个大文章。河南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省份,应考虑怎么把宅基地先整合出来。这个文章如果要做好,可能会突破土地制约这一瓶颈。
另外,我非常赞成十大产业体系。现在全世界三四十亿人在争就业,我们不可轻易抛弃任何产业。我建议再加几个并举,比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举,把现在很多人看不起的东西和新的东西并举,我们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穷人和低收入阶层才能就业。
第三我们要实现城市化,要工业化,关键是怎么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下一阶段中国的问题是农民市民化问题,市民化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的公共政策问题。我建议,要吸取中国改革以来的成功经验,实行双轨制,就是淡化户籍制,强化常住人口。原来的户籍保持原有的公共服务,新增的财政资源向新进城农民倾斜。先提供教育,然后提供低水平的医保,再提供低水平的社保,渐进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市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这样更多农民就可以更快稳定下来,能够真正进城。
重新塑造河南经济地理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涉及到中原经济区的概念,第一个关键词还是腹地。包括三个含义,它是地理腹地、战略腹地,现在看来,更应该强调的还是经济腹地。这次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明确提出了所谓“两横三纵”,而由于它前面第一个属性是属于腹地,又在中部,因此就成为这“两横三纵”中“两横两纵”的地方。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这个思想,以便使规划纲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一致。
河南是人大口省,“大”本身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它将成为内需的一个大市场;此外,从人口地理分布的角度来看,河南本身就是中国的人口地域重心,与之相关的就是它将是全国重要的新兴特大城市群。
河南在中国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非常快。从生态角度看,没有一个省像河南可以跨越四个流域,因此我把它界定为是生态腹地。河南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全国文化做出了贡献,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从全国的视角来看,建立中原经济区有着战略意义。从全世界来看,世界在重新塑造经济地理;从全国来看,全国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地理;从河南来看,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就是要重新塑造河南经济地理。
从塑造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如何建立中原经济区,一个是缩短距离,它强调的是与外部经济一体化,这既包括交通距离,更包括所谓非物理的距离,就是你能不能使人口流动、要素流动。第二,提高人口密度,进而提高生产要素密集和经济密集。第三个就是公共服务区,实际是更加强调内部一体化,从而解决城乡差距和内部的差距。第四是创新,就是通过现在全国以及河南的主题功能区重新划分,进而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提供生态服务,实现生态价值,保障生态安全,从而解决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有文化支撑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平
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五大发展目标,十大支撑体系,都是非常好的。从国家这个角度来讲,首先要保持粮食安全,没有粮食安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支撑点。所以,中原经济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动摇。
现代化过程其实也是个工业化过程。对工业化过程大家可能有误区,认为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地位不重要了。事实上,工业现代化过程只是现代化过程的代名词,其中有很多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现代化,包括新的产业体系形成。我们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么中原经济区要把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特别是用工业化来引领“三化”的发展。这可能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核心和根本性的东西。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其实是一个相互协调齐头并进的问题。近年来,中原地区已经把环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已经过了环境恶化的拐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环保效益,中原经济区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优势。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整合发展,放在更高的位置上,成为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区产业体系的发展、调整和升级。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弘扬中华文明的主阵地。中原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古老的文明。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要善于提取中华文明最先进的要素,梳理中华文明最精华的因子,然后加以提炼和弘扬。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要打造一个社会圈,还要打造一个城市圈、一个经济圈和一个文化圈,实现城市经济、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
注:还有不少内容,你可以在商都网、大河网上查询!因篇幅有限,只能写这些会议摘要!
请参考: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http://news.dahe.cn/2010/1565/100473296/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摘要 中原崛起正当时
http://news.shang.com/101/20100920/101304_7_50760.shtml
㈡ 会议纪要要怎么写
学校会议纪要范文
会议纪要是记录、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要求与会者和有关单位遵照执行的公文。它是根据会议的主题,依照会议议程,对会议文件、会议记录进行加工整理的结果。
学校会议纪要
××××年×月×日下午在学校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公共英语教学研讨会,各系担任英语课的教师(含外请)及校外点的公共英语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组织,公共英语部协助,×××副校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同志主持。
会议首先由教务处××同志将我校2000级参加2001年英语全省统考情况作了通报,我校2000级一共有618人参加全省英语统考,合格率56%,与全省62%通过率仍差6个百分点,这与我校优秀学校不相称,保优形势相当严峻。
接着公共英语部××教师对我校2000级英语教学一学年情况作了回顾,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对使用新教材参加统考情况作了分析,并对今后的教学规范提出了一些建议,随后出席会议各位教师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教学规范等的要求都纷纷发表了意见,并就期终考试统一进度,
统一试卷等问题明确了要求。
最后与会教师认为在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学的评估可以说是今后高校之间竞争的共性标志。学校当务之争应加大英语教学的重视力度,强化英语的教学手段,建议目前可采取如下措施:
1.鉴于我校学生入学时基础参差不齐,建议由教务处协调,各系英语学生按基础分快、中、慢班上课,有利于因材施教。
2.建议教务处能够为教师、学生准备(订购)一套普高公共英语辅导资料,便于学生复习、教师辅导,以提高我校英语在全省的通过率
3.建议教务处多组织一些模拟统考的考试,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应试能力
4.强化英语教学,建议酝酿制订毕业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适应于英语专业、涉外单证(普高)专业学生)、全省英语应用能力A、B级(普高非英语专业学生)与领取毕业证挂钩制度。
5.加大英语语音设备的投入,目前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在我校各系及公共机房上安装声卡,以便我们现在所用教材配套光盘能在计算机上使用,强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鉴于学校语音室已陈旧,很多设备已不能用,建议学校集中财力建设好一个多媒体语音室。
教务处
×X X×年×月X日
㈢ 浅谈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
浅谈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
作者: 张立坤韩春杰
关键词:改革 理念 整合
教学改革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途径,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基于这一理念,学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课程建设。具体体现为:
一、根据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整合,重构课程体系
学校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基于这一考虑,我院组织力量,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预测作了比较充分的分析,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对人才培养规格作了准确的定位。专业教学改革方案针对目前市场需要的多个职业岗位需要而定,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动和岗位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能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按职业综合能力模块的要求,在所有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组织有企业专家参加的讨论会,充分听取专业委员会的意见,按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各门课程的内容、广度及技术熟练程度。确定课程标准,淡化传统的学科意识,优化课程结构,将学习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规格以模块教学形式具体化,进行课程整合,重构课程体系。
二、在教学计划中将所设课程分为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技能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强化职业基础模块,针对社会对人才文化层次要求的不断提高及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开设了外语、高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职业基础课,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开拓专业技术模块,对专业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对专业大类中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梳理,剔除重复部分,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专业群公共基础课,使其覆盖相关专业,为学生在专业群内转岗打下基础,如工业分析专业,针对市场需求,增加了电力用油检验、电力燃料分析等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对企业需求分析,灵活设置专业技能模块,如应用化工技术设置了无机化工模块、有机化工模块、精细化工模块,各模块既有相同的基础知识应用,又有不同的能力侧重。
三、重点专业用“整合”的观念重新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如化工类专业将化工原理、分离工程整合为化工基础,并结合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并充分发挥我院化工仿真系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各专业各主干课程均增加实验实训的比例,并注重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
在操作过程中,从教学大纲入手按照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性实践教学大纲,压缩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加了演练实做项目。如机电专业电工课进行万用表等各种仪器的拆装、化工装备的拆装、化工管路的拆装、化工类专业强化化工工艺仿真、化工原理仿真操作,同时进一步充实实践的内涵,除实验、实训、实习外,加强习题课、讨论课、测绘、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以书本为主,以理论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实践为主,以实际生产为主,克服了传统教育中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五、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采用启发式、讲座式、实习式和指导式教学方法,推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电化教学等形式,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学校在专业建设中把加强教材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来抓,一是积极选用教育部各行业推荐的优秀教材;二是鼓励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三是学院积极推荐骨干专业教师进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目前已有十几种教师参编的专业课教材正式出版;四是配合专业教学改革,大力提倡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讲义,用高职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来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教材基金支持教材出版,并将教师编写教材列入年度考核的内容,近几年已编写各类讲义及自编教材近十种。
总之,通过上述做法,学校呈现了高职教育的一些特色,通过特色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利用,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罗刚.工作坊教学方法对高职综合实训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2]李建红.对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
[3]李福顺.浅谈新时期高校实践教学现状与对策
㈣ 学校就“如何当好系主任” 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
张校长指出,校院系实行三级组织,两级管理,学校作为领导决策层,主要负责制订学校总体专规划、发展目属标、统筹学科建设、进行经费预算以及研究决定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并通过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学院进行目标管理;学院是中间管理层,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单位,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承担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系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科研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和开展科研活动等事务。还对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张家钰强调,系主任一定要宏观思考,统筹安排,组织教师走访兄弟院校或参加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多接项目,搞好科研。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发扬奉献精神,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完成学校安排的监考任务。系主任要带领、督促所在系的教师互相学习、相互教育、共同进步。
㈤ 怎么写第一届全国国际学校教育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第一届全国国际学校教育发展研讨会通知
天津开发区文化教育卫生局、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以及相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问题,谋求国际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一届全国国际学校教育发展研讨会。现将有关通知事项如下:
一 会议内容: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问题,谋求国际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 参加人员: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中心、天津开发区促教中心、天津市教研室、全国10所国际学校、各中小学代表、以及相关媒体。
三 会议时间和地点:会议定于2009年12月3日至5日在开发区国际学校召开,时间三天,请相关人员依时出席。
天津开发区文化教育卫生局、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2009年x月x日
声明 我没有写过 只是看到有这个问题,自己琢磨这去写的 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仅供参考!
㈥ 急求:《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
有关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9年12月14日 建房市函[2009]8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建委):
为加快解决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城市房屋已建成多年,但不符合办证条件,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以下简称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2009年10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在郑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研讨会,郑州、天津、广州、重庆、长沙、哈尔滨、杭州、合肥、济南、南昌、南京、沈阳、太原、武汉、西安、延吉、石家庄、贵阳等18个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会上,郑州、天津、广州等3个城市介绍了经验做法,与会同志就如何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进行了研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做了总结讲话。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稳步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近些年来,房屋产权登记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居民合法权益,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发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存在建设手续不全、违规超建、欠缴税费,有的开发建设单位已注销等问题。二是房改、企业改制等过程中,由于原售房单位变更,已按照政策出售的房屋尚未办理产权。三是在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过程中,拆迁房屋、安置房屋建设手续不全。四是购房人因自身未及时申请办理房屋登记。这些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已经成为各地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会议认为,几年来,各地高度重视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郑州市已为2.4万户群众办理了房屋登记。广州市为1360个历史遗留项目中的912个项目办理了确权办证所需的各项前期手续,涉及群众5.9万户。天津市解决了历史遗留的280个项目、976万平方米房屋登记问题,涉及群众10.7万户。重庆市解决了历史遗留的1268万平方米房屋登记问题。南京市解决了3000件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中2400余件。西安市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1527件,登记面积达1336万平方米。济南市共办理企业改制重组房产过户手续1081件,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为400余个单体工程办理了房屋登记手续,总建筑面积达600余万平方米。沈阳市、长沙市和武汉市分别为2.9万户、2.47万户和1.39万户居民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
会议强调,各地通过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购房群众的广泛赞同;有效地缓解了信访工作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积极稳妥地解决了改制企业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有力地保障了企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集中清缴了开发企业拖欠政府税费,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推动了历史遗留问题房屋的上市交易,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多措并举,创造了很多有益经验
会议充分肯定了各地在推进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方面一些好的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工作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各地高度重视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郑州、广州、天津、西安、重庆、沈阳、哈尔滨等市把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牵头,市领导亲自挂帅,全面决策、加强协调,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落实各部门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广州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纳入了2007年向市民郑重承诺的“66项惠民措施”,提出了2009年底基本解决的工作目标;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建委、规划、国土房管等13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工作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西安市市长亲自参与调研,及时增加市长办公会议议题,出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通告》和《实施方案》,要求各区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人员和办公经费,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部门间密切配合,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各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协同配合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郑州市设立联合办公服务窗口,集中办公,对特殊问题实行部门共同会审,及时高效地推进工作。广州市政府成立了办证工作组,共同商讨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并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流转联审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济南房管局与土地、规划、建委联合成立了“清理违法建筑和违规建设行为办公室”,对无证房屋进行调查摸底,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追缴规费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在“违法建筑和违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天津、南京、武汉等地也建立了部门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
(三)出台地方法规规章,为工作推进提供法律依据。各地在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中,通过出台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确保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天津市2005年颁布实施了《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条例》规定:“2002年12月31日前依法应当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因故未能办理登记的,当事人可以凭房屋权属来源证明和未登记原因证明材料或者未登记原因说明,申请登记”。《条例》的出台实施,标志着天津市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处理国有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中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为稳妥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提供政策依据。重庆市出台了《关于解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遗留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房地产登记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市高院出台《在审判工作中适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房地产登记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所涉及相关问题处置意见的通知》(渝高法[2007]214号),明确指出对此类处理情况提出的行政诉讼案件,可根据案件情况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明确了文件的法律效力。
(四)积极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是破解难题的有力举措。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时间跨度大、原因复杂多样,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多措并举是破解问题的有效手段。一是,对于因开发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导致购房群众无法办理房屋登记的,广州、天津等地采取先为群众产权登记,各职能部门负责责令开发企业补办相关手续和税费,对拒不补办的,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新项目的开发建设手续。沈阳实行“边办证、边追责”由相关部门和市纪委、公安局、司法局、执法局、法院等14个部门组成追责组,对有严重违法问题的企业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郑州、重庆等地由规划部门负责出具规划确认书、建设部门负责组织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质检报告,房产部门据此办理产权登记;二是,对于房改、企业改制等过程中,已出售给个人的房屋尚未办理产权登记的,郑州、长沙等地实行公告确权制度,先由房改单位对申请登记房屋进行公告,对于土地和房屋权属无争议的,由房改办进行核准批复,房管部门依据房改办批复和相关手续办理房屋登记。济南市对于改制企业历史遗留的土地、规划、竣工验收资料不全的,出台相关办法,一次性予以完善。三是,对于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过程中,建设手续不全的拆迁房屋、安置房屋,郑州、南京等地细化和明晰了解决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服务和监管相结合,是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济南市对改制企业办理房产过户的,提供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免征登记费和交易手续费。广州市从方便群众办证出发,优化办证流程,建立了“协同办理、内部流转”的工作机制,群众只需按要求填写调查表,国土房管部门将调查表分送规划、建设、工商、消防、公安等部门核实,调取有关资料,群众无需再提交上述部门资料,实现了“一站式”业务办理。二是,强化监管和处罚。各地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济南、沈阳等多数城市,结合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集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从源头上防范遗留问题发生。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天津市在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的同时,相关部门联运,建立连锁机制,保证行政管理闭合,不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天津、广州还通过采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有效手段,督促开发企业在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此外,长沙、广州、重庆、郑州等地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及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公开办理政策和程度,营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
三、巩固成果,继续推进工作深入开发
会议强调,大力推进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有些遗留问题时间较长,购房群众是善意取得,已经是事实上的占有,长期不解决,会使遗留问题成为贻患。近年来,人大提案、政协议案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一些群众也多次上访反映此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二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房地产市场要活跃,必须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才能将资产转化为资本。才能深入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才能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地要充分认识解决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工作开展。会议提出了下一步应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领导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的根本保证。各地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提高认识,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将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土地、规划、建设、房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要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开展工作。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采用联合办公、实行会审制度、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推行“一站式”业务办理等措施,形成部门联运,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明确工作原则和目标。各地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民生优先、违法必究”的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依法行政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解决眼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认真做好本地区的普查和梳理工作,摸清底数、明确范围,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工作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屋登记问题。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各地要针对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深入研究分析、解决本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借鉴其他地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政策,明确措施。一是,对于因开发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导致购房群众无法办理房屋登记的,实行群众办证与企业补缴税费相分离,依法登记确权与追究违法行为相分离,积极稳妥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二是,对于房改、企业改制过程中尚未办理个人产权登记的,由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手续等方式,为购房群众办理房屋登记。三是,对于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中,建设手续不全的拆迁房屋和安置房屋,被拆迁人可凭安置(拆迁)协议、房屋来源等证明资料先申请登记,有关部门负责责成拆迁人完善相关手续、补交税费。
(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各地要坚持疏防结合、标本兼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市场,靠机制加强监管。要加大市场整治和处罚力度,避免前清后犯。一是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实现行政管理闭合。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对房地产开发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实现对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从土地取得、规划审批、建设过程审批、销售管理、竣工交付等各环节之间管理的有机衔接和闭合,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通过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房地产交易资金监管等措施,采用信息化系统,依托社会力量,通过巡查、暗访、网络投诉等渠道,建立起立体化市场监管网络,实现对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的日常动态全过程监管。三是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分开曝光,由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对其采取停止办理规划报建、停止商品房预售、停止其他所有行政许可、对其进行税务稽查等制约措施,尽量将问题解决在前期,不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五)注重舆论宣传和引导。各地要切实加强政务公开,通过开展现场接访、印发政策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让群众了解相关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