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行为动词
1. 新课标高中历史了解是属于行为动词还是心理动词
行为动词即实义动词,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如swim,eat,take,等普通的动词,可以独立作谓语。
2. 教师怎样使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施
一、指导确立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实施的依据,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操作、调控、中介和刻度的功能。
1.目标体系是: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目标)
2.目标表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方式:表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应用于“知识技能”目标。
体验性目标方式:描述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 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是体验性、过程性,是难以结果化或不需要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3.表述目标注意事项
抓住四个基本要素,即:主体——是谁——学生
行为动词:
——表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可操作、可测量。
行为进行条件:
——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
行为达到程度:
——除用行为动词外,用其他方式表达程度。
例: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进行条件 主体 行为动词 达到程度
二、指导教师钻研课程内容——创造性使用与开发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立足课程标准去钻研教材才能达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高度。
钻研数材包括理解教材、分折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三个层这。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全面把握课程的设计
教师要把本节内容放在本学科的整体中进行系统考察。教一门课,首先要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纵向的课程发展要求,深入了解明确课程是怎样发展的,具体到每一个学段、年级的具体要求都要了然于心。其次要把握学科内容的横向结构“三维目标”领域的分层具体要求。还要掌握教材编写是如何在教材中体现课程标准的,即“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加工和转化
教师备课过程是教师将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
(1)把教师个人的经验、学生的经验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转变成一种新经验。
(2)把教学目标转化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共同心理追求。
(3)把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准备程度和教师教学的设计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预设的,可行的教学方案。
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加工和转化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经验化加工,教学内容的价值追求加工,教学内容的教学法加工。
3.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
新课程标准积极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条件和空间,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增删、创新性处理,使其符合学生的教学实际,二是开发校本课程,追求学校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特色性建设。
三、了解学生实际是教学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了解学生已知道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为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发展确定了一个“最低标准”,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让不同的学生提高与发展,为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以确定更好的教学。
1.充分了解学生准备度
学生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了解学生群体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地了解个别学生的差异性,以便掌握其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2.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
学生应该达到的“预定目标”与学生现实的“现有状态”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把教学定位在这个“区域”,支持学生目标的达成。
3.“架桥”、“铺路”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这是一种从“目标”开始,运用分析法,寻找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支持和铺垫,一步一步推向“已知”,寻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智慧支持系统,构筑一条从现有发展区逐步逼近“最近发展区”的“走廊”。
四、精心运筹课程实施
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程标准对教学全过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都作了原则性、指导性的建议。
1.充分“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了解学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做出整体构想。对学什么、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指导学、怎样评价、这样评价会产生什么效果等方面作出详尽的“预设”。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首先要努力实现教学方式、教材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点。
2.智慧的“生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中心,任何教育改革,不“进入”到课堂就没有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预设”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构想,而课堂要比预设丰富得多。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是难以预料的,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不同声音”,及时调整“预设”,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新问题,新认识。
思想观念性的转变只有达到变革,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实践的层次才有价值。随着新课程的深层推进,由理念的转变逐渐深化到课堂操作实践层面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
各科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都强调重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使评价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创新和舒展张扬个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积极倡导评价标准多元,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把目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发展中个体差异评价结合起来,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量化性评价和质性、描述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评价促发展的新体系。
3. 如何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尽可能缩小理想课程(课程标准)与文本课程(教材)、文本课程(教材)与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中的“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阐明、……”,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行为动词认知水平知识说出、举例、描述、辨认、列举、复述、背诵、回忆、选出、识别、再认、了解、确定等了解水平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应用水平技能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独立操作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迁移水平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第四,通过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了解本条标准对认知内容的基本要求。我们手头的二种不同版本教材在落实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上不同,一是人教版,把“地壳物质循环”部分安排在内、外力作用的知识之后,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讲述地壳物质循环;另一是山东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内、外力作用之前讲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地壳的物质循环”。因此,两种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同,以至“地壳物质循环”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铺垫、呈现方式不大相同。一种认为,内、外力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另一种认为,矿物、岩石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因而,前者并不过多讲述岩石的基本组成——矿物,而后者则增加了大量矿物的基础知识。二个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都讲述岩石的基本分类、三类岩石的形成、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及循环过程。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岩石”这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重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因此对于矿物、三大类岩石的具体特征等内容可以不在教学中进行讲述。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4. 怎样科学表述教学目标生物学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使用
1.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而课堂教学目标针对的是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一个单元、一节课、一个活动等。本文主要以一节课为例)。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而言,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结果,包括科学知识的习得、探究技能的训练,以及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的形成的情况。其行为主体应该是执行教学任务的科学教师和接受科学教育的学生。 2.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例如“食物链”一课,仅仅是把《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中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的。事实上,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一节课往往包含了《课标》具体内容标准中多个部分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制课堂教学目标时对相关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3.教学要求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主要是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或对教师执行某一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其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往往通过“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组织学生……”、“促进学生……”等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混合与分离物质的几种操作方法”(《混合与分离》);“组织学生进行凤仙花的种植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种植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器官”(《植物的一生》)等。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设要求,多通过可理解、可测量、可观察、可评价的行为化动词进行表达。
5. 12.课程标准中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描述从低到高所用的词语是什么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一 什么是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 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1.屈辱的婚姻2.章子怡语录3.分手是解脱4.王菲挺大肚
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 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分类
《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确定为:情感与态度领域、行为与习惯领域、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
1.情感与态度: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
(1)接受(或感受):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2)反应(认同):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或现象作出的相应的情绪反应,或在接受(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3)领悟(感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2.行为与习惯: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行为与习惯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
(1)经历: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领悟正确的行为方式。
(2)模仿:学生能依据课程内容中的一定的知识或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练),并达到正确。
(3)习惯: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的行动,并达到正确。
3.知识与技能: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四个层级的目标:
4.过程与方法
所谓“过程”,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包括两个层级:
①经历(体验):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②尝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
尽管每一门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目前很难统一,但是不管哪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的陈述方式应该是一致的,这种陈述方式主要与陈述技术有关,而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一般说来,课程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下列这些方面的技术因素。
1.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
(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校园里找到医务室的位置”、“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或事实”、“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等。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如“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等。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⑴要素。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⑵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目的”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⑸表现程度——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课程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3.教学目标水平与行为动词
(1)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一是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三是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2)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①知识
一是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识别、再认等。
二是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②技能
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三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6.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怎么写外显行为动词
1.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而课堂教学目标针对的是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一个单元、一节课、一个活动等。本文主要以一节课为例)。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而言,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结果,包括科学知识的习得、探究技能的训练,以及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的形成的情况。其行为主体应该是执行教学任务的科学教师和接受科学教育的学生。
2.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例如“食物链”一课,仅仅是把《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中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的。事实上,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一节课往往包含了《课标》具体内容标准中多个部分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制课堂教学目标时对相关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3.教学要求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主要是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或对教师执行某一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其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往往通过“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组织学生……”、“促进学生……”等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混合与分离物质的几种操作方法”(《混合与分离》);“组织学生进行凤仙花的种植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种植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器官”(《植物的一生》)等。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设要求,多通过可理解、可测量、可观察、可评价的行为化动词进行表达。
7. 初一英语 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 总结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是初一上册的重点语法项目,是第八第九模块语言学习的关键,也是一般现在时的重点和难点。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其它时态第三人称单数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所以,可以说它是英语语言交际和运用的基础和前提。
二、 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几个模块的英语学习,初一的学生似乎掌握了一般现在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学生对于行为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并不是十分清晰明了,无论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运用,总会出现混乱和偏差,缺乏准确性。所以,学生非常需要教师对于这种语法的细化引领和准确的点拨。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和运用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2. 技能目标:能运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进行语言交际和写作。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的意识。 1
4.策略目标:抓住用英语交流的每一次宝贵的机会。
5.文化意识目标:了解英语语言结构的独特性和运用的灵活性。
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 教学重点: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结构体系和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运用于交际和表达。
3. 教学突破的关键:a. 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形象的图片和彩色字体的强化; b. 采用顺口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 c. 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 教学步骤与设计意图
1.Pre-teaching
课前播放大屏幕图片和歌曲 the school day,让学生在轻
松和愉快的氛围下进入语法的学习。Students stand up and greet ,Not sitting down ,the teacher gets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y school day” in pairs ,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为上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
2.Homework checking(share )
Get the Volunteers to share “My school day” with the class
设计意图:检查作业,为下面的第三人称单数的语言交际打好基
2
础,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对第三人称单数有少量的使用。 3.Presentation
A. Question and answer
The teacher:我们以上的交流运用了什么时态?
The students:学生回答:一般现在时.
The teacher:你怎样理解这种时态?
The students:一般的状况或经常发生的动作.
The teacher:我们现在学习了几种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呢?The students:系动词,情态动词和行为动词;(学生在回答时,答案可能有偏差,教师作好引领)
The teacher shows th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a. Tom is from England.
b. He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c. We often get up at six every day.
She often gets up at six.
The teacher :我们发现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运用有几种情况?
The students: a. 动词用原形 b.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
The teacher: 什么样的词和短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B. words and phrases
3
细节掌握、快速反映1:
从下面的单词和短语中找出第三人称单数(在题号前划v )
1). my friend 7). the boy’s parents
2). our teacher 8). your teachers
3). your name 9). our class
4).their brother 10). Tom and Lucy
5). her pens 11).the chair
6). Lucy and Lily’s parent 12). DaMing with his parents
与学生研究为什么1).2).3).4).6).9).11).12) 是第三人称单数,而其他的不是第三人称单数。
The teacher: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有什么变化?
The students:.......(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展示)
a.直接在动词后加s. reads
b.以s,x,ch,sh结尾的动词在后面加es. watches
c.以辅音字母加o结尾的动词,加es. goes
d.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变y为i加es. carries
e. 以元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直接加s. says
f.动词的不规则变化。have 变成 has
细节掌握、快速反映2:
写出下列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1). study -- 6).go- 11). Pass
4
2). say-- 7).open-- 12). do--
3). have-- 8).write-- 13). ride-
4). play-- 9).read-- 14). carry-
5). wash-- 10).teach -- 15). like
Check up and read them together
设计意图:培养质疑,激发思维,快速反映,引导呈现。
4. Practise
A. oral practice
学生日常活动表格
where
how
when /what time
what to do
at school
by bus
7:00
go to school
8:00
start lessons
4:00 p.m.
play football
by car
5:00 p.m.
go home
at home
?
get up
7:30
do homework
10:00
?
10:30
watch TV
in the supermarket
______?______
on Saturday
?
on foot
on Sunday
go shopping
after school
play games
at the cinema
6:00
?
by taxi
in the evening
see a film
1) 运用表格,用单三形式造句子(one bye one):
5
for example: a. He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b. Xiaohong goes to school by bus.
…… ……
The Teacher:这些句子的疑问,特殊疑问,选择疑问和否定有什么变化?
The students answer and the teacher shows and concludes: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句子的变化:
She often gets up at six.
a. She doesn’t often get up at six.
b. Does she often get up at six?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c. When does she often get up?
d. Does she often get up at six or at five ?
Explain and read together.
绕口令:Does是个照妖镜,动词见它现原形。
2).运用表格,编一个对话或一段短文(teamwork)
教师与的三个学生合作一个model.
The model: A: She goes home at 5.
B: Does she go home at 5/6?
C: 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How does she go home?
6
A: She goes home by car.
D: Does she go home by car or on foot?
A: She goes to school by car.
有能力的小组或个人可以脱离表格和Model,创造自己的对话或文章。
设计意图: 理清单三句型的变化,利用绕口令,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化解语言的难点,知识运用于交际; 口语操练从造句子过渡到编对话或文段,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B. written practice
1) 语言运用,习题巩固 (by oneself)
按照要求转换句型,每空一词。
a.They speak English.(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they _______ English?
b. She does her homework at home on Sundays.(变为否定句)
She _______ _______ her homework at home on Sundays。
c.The little girl has a new book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 the little girl _______ a new book?
d. Mike lives in London.(完成句子)
_______ _______ Mike _______ ?
7
e. I like apples.(加 oranges改为选择疑问句 )
_______ you _______ apples _______ oranges?
f. Mike ________ (stay) at home on Sundays.(正确形式填空)
g.My brother with my parents________ (watch) TV every evening. (正确形式填空)
(选做题)用动词的正确事态填空,使文章语言表达正确。
It is Tony’s birthday soon. Tony usually ____(have) a party. His mother
______(make) a cake. His favourite cake ___ (be) chocolate cake. He ____( get) up at 7:00, and he ____ (open) his presents at once. He often ___( get) money from his parents his parents. His sister always ____(make) him a nice birthday card. All his friends _____(come) to the party.
设置两部分习题,意在让好同学吃饱,第二部分选做,课下给答案。
2)语言运用,生活链接 (teamwork)
你校英语报(初一版)征集稿件,题目为:My friend/ father/dog....这是你班王芳的作品.找出其中的语法错误。先自己改错和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你认为这是一篇好的稿件吗?如果不是,从哪些地方改进?
This is my friend, Lingling. She is thirteen years old , she
8
come from Shanghai. She have a round face, She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 she is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She often plaies the piano very well, she love music very much. she is my good friend, I love her.
我对于这篇短文的写作指导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段的理解,来找出错误和它的不足之处,然后教师总结。
A.短文的语法错误。
B.这篇短文的句型较单一,可以变换或加入一些系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句型,使语言更丰富,语句饱满。
C.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词and 和but 的使用。
D.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得体,She plays the piano very well 和She loves music very much最好互换。教师展示修改以后的书面表达:
This is my friend, Lingling. She is thirteen years old and she comes from Shanghai. She has a round face and big eyes. She likes singing and dancing ,but she does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she loves music very much and She can play the piano very well.she is my good friend and I love her.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together.
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由点到面,准确运用语法;让学生在初学语言篇章时,有一个准确和理性的判断,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语用技巧,为课下的writing 作业做好准备,为语言的交际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5.feedback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所学知识,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习题反馈:
a. The boy_____(have ) supper at 6 p.m. every day.(用适当形式填空)
b. The little girl studies at home on Sunday.
_______ ________the little girl ________ on Sunday?(就划线部分提问)
c. Tom and Lucy do their homework after school.. ( 变否定句)
Tom and Lucy _______ _______their homework after school.
d. Emily has lunch at school. ( 加 at home 改为选择疑问句 )
________Emily _______ lunch at school ______at school ?
6. Homework
层次作业,a.配习题巩固b. 写一篇与生活相关的小作文
A 组题
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1.Tom and Lucy often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 a. 变否定句, b. 变疑问句并做肯定和否定回答, c. 就划线部分提问)
2.Our teacher usually reads English in the morning . ( a. 变否定句, b. 变疑问句并做肯定和否定回答, c. 就划线部分提问)
3. Daming often has supper at 6 in the afternoon. (变否定句)
B组题
书面表达
假如你是李蕾,你的笔友 Tom 暑假要到你家度假,他向你询问你家人及宠物的日常活动和爱好等, 请你写回信介绍:
要求:1、用一般现在时 2、不少于50字
设计意图:学语法的目的是巩固难点,准确运用,同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和交际。作业的不同层次,使中等学生巩固所学,使优秀学生达到高度。
附教学流程图:
1.Pre-teaching
2. Homework checking(share)
3.Presentation A. question and answer
B. words and phrases
4.Practise A. oral practice
B. written practice
5. Feedback
6. Homework
这是一个教案,看看有用没
8. 课程标准由哪五部分组成什么是核心部分
有以下五个部分
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内容标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为核心部分
(8)课程标准行为动词扩展阅读: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9. 在教学中怎样整体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有三类:一是知 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二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三是体验性目标 行为动词。对于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识别、辨认、举例 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把握内在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 、扩展等。对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进 行调整或更改,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对于体验性目标行为 动词要让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在经历基础上表达 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我认为在知识技能目 标中分为三个层次: 一、了解与认识:其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 说出、认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般物理现象的最简单的表 现形式。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可以完成这一要 求。如了解内能,知道内能的利用等。 二、理解:是对物理知识较高层次的认知程度,其行为 动词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要求在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的内在关系与外部条件的联 系,学生在这一层次的要求中要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进行分 析、归纳、总结和比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公式有一个完整的 区分度,做到能说出意义,会比较差别,能进行实际运用。 三、独立操作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对学生动手能力 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方法的 综合能力实际水平。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测量、会、学会最高,其 行为动词有:测量、会、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开手脚 ,让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工具的使用,学会数 据的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会通过实验得到启 迪,从而学会创新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学生学习态度和潜能的体现,是一种长期寓于教学之中 的行为,也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经历与感知:其行为动词有:观察、经历、体验 、感知、学习、调查、探究;这个层次要求我们从平时的学习中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初步运用感觉器官以身边的事物进行 观察和学习,逐步形成有意注意,为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 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心学生,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做 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这一层次的能力,是教学的 基础。 二、关注与思考:其行为动词是:关心、关注、乐于、 敢于、勇于、善于。这个层次是教学的提升,当学生对事物表现 出热情,并乐于去做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自 己的想法,是领悟的前奏。 三、领悟与升华: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价值观的初 步定位,学生有一定的确定目标,从而表现出刻苦,努力的情感 态度,其行为动词有:形成、养成、具有、具备等。这是我们教 学目标中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学 生的能够通过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对他们的人生会有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