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综合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Ⅰ 综合物探法
为充分发挥原有常规物探方法的作用,前苏联有人提出以地震小区划为目的的综合物探法。
采用的方法包括直流电阻率法、地震和原位测定密度的γ-7测井等。通过野外测定,得到岩土的密度、速度和电阻率,以式(2-3-1)计算地震烈度增量:
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式中,σ0、V0、ρ0和σi、Vi、ρi分别为标准土壤和待测土壤的密度、纵波速度和电阻率。
下面以前苏联克孜尔库姆的塔姆德布拉克和泽脂夫珊为例,说明在工程地震地质调查中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1987。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物探工作方法和应用实例(1:5万区调新方法参考材料之四)。
测区为一沙漠、沙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区内有两个构造层,下层为断裂发育的变质沉积岩和岩浆岩,属前古生代基底,上层为断裂较少的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变质沉积岩。两层之间有区域性的不整合。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区内有泥石流、潜蚀现象和风积作用,裂隙的形成不仅与深部构造有关,而且与始新世易膨胀的膨润土有关。
投入的物探方法有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地震法和7—γ测井。野外工作沿平行的测线进行,线距为250~500m。电测深的供电电极距AB=500m,AB的方向与测线方向一致。用电测深法发现断裂带后,用联合剖面法查证,联合剖面法的AB=450m,A’B’=150m,点距为50rn。
地震测线与电测深剖面一致,震源采用70kg的重锤,提升高度5m。
岩石密度原位测定是在地震测点上深10~12m、口径40mm的钻孔中进行。
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方法试验和踏勘性工作,在此阶段,参照前人资料布置1~2条电测深和地震剖面,目的是选择电测深和联合剖面面积性工作的测网和极距、确定电极接地条件和弹性波的激发条件。根据这一阶段的解释结果,布置试验性的钻孔。
第二阶段是按所选择的测网密度开展面积性工作。
第三阶段是对面积性物探资料作地质-地球物理定性与定量解释,编制地质-地球物理剖面图、平面图。最后编出测区的第四纪沉积厚度图、古近纪沉积分布图及断裂图、地震烈度增量图和地震小区划图,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资料解释有下述几点。
1)断裂的确定:在电测深发现的断裂带异常上,通过联合剖面和地震查证断裂带的存在,并确定了其位置。
2)岩土组合类型的划分:不同的岩土组合对应着不同的地电剖面,利用电测深曲线类型不同可很好地划分出不同的岩土组合;在塔姆德布拉克地区,根据对ρS曲线的分析和曲线类型与钻孔剖面对比,共划出10类ρS曲线(图2-3-1),ρS曲线类型分布图可定性地评价测区内不同岩性组合的岩土及其组合分布。
3)划分第四纪沉积厚度:电测深和地震资料的定量解释结果是确定地电和地震界面埋深的基础;在解释时,将剖面中岩土地球物理参数的视值转换为真值,并计算剖面中各层的厚度,对比地电、地震剖面及计算机处理的电测深结果,可得到第四纪沉积的厚度、测区岩石地电和地震特征的相互关系。
图2-3-1 塔姆德布拉克地区ρ曲S线类型略图
1~10—曲线类型;11—电测深点;12—不同类型ρS曲线分布区的界线;13—钻井[h:极距(AB/2)]
4)地震烈度增量的计算:用式(2-3-1)计算烈度增量,式中所谓“标准”土壤,是指与前苏联领土地震区划图确定的初始地震烈度值相对应的土壤;根据算出的烈度增量可给出地震烈度增量图和地震小区划图(图2-3-2)。
图2-3-2 泽脂夫珊地段地震小区划略图
1—烈度界线;2—在土壤条件变坏(充水)时的烈度界线;3—地震烈度8级;4—地震烈度7级;5—地震烈度在充水时可能达到8度的地区;6—地震裂度6级;7—断裂带
Ⅱ 课程设计过程经验教训、心得体会
这个可以再网络的文档和文库里面找的。
Ⅲ 综合物探评价工作的结论及建议
1)自然电位法是电法勘探中最早的研究领域,早在19世纪20年代P·佛克斯就在康瓦尔铜矿上测出了由硫化矿产生的自然电场,当时仅限于科学研究性质,尚未得到实际应用。我国地球物理勘探的奠基人顾功叙先生和王子昌先生于1943年在云南会泽铅锌矿及巧家县汤丹铜矿上进行过自然电位法工作。1951~1952年间我国针对金属矿普查找矿工作,自制出大批自然电位法便携式电位计,在全国推广应用。但由于对自然电位法的形成机制、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都跟不上实际的要求,而使这一古老的轻便方法被视为是无效的方法。王君恒博士于1994年开始研究,在高精度氧化还原电位法的勘探理论和方法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应用于油气藏勘探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近年来,高精度磁法在金矿、铜多金属矿勘探方面已广泛采用。由于本矿区岩浆活动弱,热液蚀变和变质现象均不强,所以岩(矿)石的磁性十分微弱,高精度磁测的地质效果不如氧化还原电位法理想。但我们增补了物性测试、提高磁测精度以及数据处理工作。所以本次高精度磁测结果仍然获得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不失为一轻便、经济、有效的找矿方法。
3)这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测网太稀,致使两种方法的找矿效果均受到了影响。由于测区范围的限制,造成测区边部出现的有意义的异常没有圈闭完整,如M1、M3、M6及V2、V10、V11、V13异常。建议在找矿有利地段应开展大比例尺物探详查工作,方法有中梯激电或高密度电法和地电化学提取法。
4)由于测线太稀(线距400 m)、点距较密(点距40 m),所以绘出的等值线图有顺测线拉长的现象;机绘等值线图时绘图程序采用搜索圆的方法,造成图的边部向外扩大,边部异常不太可靠。建议在使用等值线图时给予注意。
Ⅳ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紧张而有辛苦的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意,眼前豁然开朗.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
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
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