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1.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吗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更多是在适合其形成和发展的道德、文化环境中,通过感染、碰撞,甚至扬弃等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而成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学生在考试评价中取得多少分数,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帮助他们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让学生借助思想品德所学的东西,帮助他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处事、做人。
学生生活的领域是广阔的,可以外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学之间,家庭之中,老师面前,社会空间等等,这些无不是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地方。而传统思想政治评价仅依靠一张考卷来评定学生,这种评价往往是学生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恰恰忽略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良好行为习惯的考查。用这种“单一考试评价”来考评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单调的,也是不全面的,最终造成的是学生的“两面皮”和“双重人格”的形成,为改变“单一考试评价”带来的弊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真正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教育和约束自己,自觉践行思想品德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的原则”中规定,“要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并倡导“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和“考试”等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不仅符合了课程改革评价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克服了“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更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和生活实际,使评价深入了实际生活,营造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真正成为帮助和促进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2. 如何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具有人文性。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拓展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与开发功能。这里的人文,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科学的、先进的、优秀的和健康的部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增强了人文性,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注重以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以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初中生在与他们贴近的生活中体验、感受并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主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活动,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学习及其发展规律,关心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用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陶冶学生们的心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思想品德课具有综合性。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指的是合理融合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而且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我认为这也是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有一个较大的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得尤其明显,特别是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后,书本变得薄了,理论的概念少了,条条框框少了,故事变得多了,需要老师扩充的东西多了,需要添加的生活中的资源多了,与生活各个领域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思想政治课绝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最明显的是体现在教科书的设计中,不难发现,思想品德课的教科书中的案例大量地使用了语文、历史等课本上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而且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中,也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绝不是单纯地说教、灌输,而是要以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按照需要以及课堂学生的反应,不仅联系他们以及学习过的内容,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带给他们的三观教育。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以下七部分修改:
1、对课程根本性质进行修订.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有
(1)“思想性”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2)“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3)“综合性”中,增加了重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联系的维度。
(4)“人文性”的改动相对更大。改后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在课程内容部分进行的修订
(1)将课程内容里诸表格版块前的目标删除了。原因在于为了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标保持一致,同时也为了避免原目标条目与课程内容难以吻合的问题。
(2)将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集体”,前移到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修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
(3)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的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的修改均属于微调。相比较而言,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两部分的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做了一些较大的改动。
(4)第一部分中,新加的主题和思想有:
第一“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提出应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第二增加至三条课程内容涉及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
第三注意到德育理论的新近话题——反年龄歧视论,强调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第四,特别第二部分中,将“交往中的品德”改为“在集体中成长”。该部分新增的思想主要有:“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是将“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
第五,第三部分新增的要点有: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第六,第三部分在最后一轮的修改过程中,修改幅度较大。由原先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四部分,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三部分。
第七,“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部分的修改意图:
第一减负;第二加强现实国情内容 ;第三突出了全球意识。
3、在活动建议部分的修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和建议”包含了大量“活动要求,倡导学生自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和评价部分是此次修订的重点根据专家意见,此次修改力求达到以下要求:
(1)形成结构,注重内容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对教师有指导作用;
(2)力求具体,不泛泛而谈,具有一定操作性;
(3)力求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力求体现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评价部分具体修改
①在结构上做了适当调整。 ②对几种评价方式的表述进一步加以规范。
5、教学建议部分具体的思路是:第一条修改为“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第二条修改为“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注意到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条目。
6、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修订。按照本课的核心、基础和教学观三个方面一次依次对原有的基本理念的顺序作了调整,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
7、对课程中目标的定位是: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4.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如何定位的课程目标的定位与过去相比有哪些主
在课程目标方面,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最大的亮点在于新课标首次把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首要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为其次,而知识目标则“不可思议”地被排在了最后!而这,恰恰是新课标的创新之处!也正是新课标能够给政治课堂带来新气象的关键所在!思想品德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一门基础课程,从根本上来说,对学生非认知性评价才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区别的本质所在,而这一点在过去恰恰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经过比较分析发现,新课标实施以后,针对新教材所编写的各类考试题的题型都较之于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放性试题的分量空前增加,考查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试题明显增加,要求原封不动地默背大段原理的题型基本绝迹。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平时养成文明、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面对政治考试,就再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考前大开夜车突击死记硬背了,应试压力空前减小,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5. 为什么命制思想品德试题首先要强调试题的导向性
哪些应该保持,哪些应 该改进。对于教师来说,同样是一次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检测。教师不仅可以从中反思 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对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的认识,而且可以感悟出自身的知识结 构是否适应、人文积累是否厚实,更可以观照出自己对学生的认识是否准确,对他们个性化的 学习过程的是否把握得当。这个反思的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6. 思想品德科试题的价值,反思及感悟是指什么
1、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
2、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