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壹』 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③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原则得以落实。④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体化。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我县非常重视科教管理一体化。在管理上,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校长。校长首先重视教育科研,要成为科研型校长。校长在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带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校长参与教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教科研,还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层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抓教研网络建设。在组织上,各乡镇有以乡镇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中心教研组;负责全乡镇教科研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每个学科都相应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给每位成员建立了业绩档案,由县教研室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中学都设立了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教研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研网络,教研教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格局,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的结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课题的应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广首席负责制和学科教师全员推广制度,教研员是成果推广首席负责人,对论证立项的科研成果由全县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激励同学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区域性推进教改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以来,我县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70多项,试点学校达81处,课题已覆盖了中小学全部科目。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骨干教师交流、外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丰富了教科研方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3.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为加强常规教学,县教研室立足教学创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实行了全员、全程、全环节检查过关制度,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许多学校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或观摩外地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商讨下周同学科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的处理、测试题的题型等;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半天作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学习等活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职能明确,能够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做到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校将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4.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县一直重视名师的龙头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名师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带动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采取结、通、帮、带的方式培养本校的教科研骨干力量,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教师,使一大批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讲科学、讲方法、讲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结合蹲点视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了各学科的“样板示范课”;在组织样板示范课基础上,开展“全员公开课展评”活动,由各乡镇各学校承担全员公开课的组织实施,根据各学科实际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重,积极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三优”评选。二是围绕教学创新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观摩课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内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路子。这些活动,推动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目前,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向了更高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端正,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兴教”正在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效喜人。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道路,建立和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县中小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贰』 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叁』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哪些,教学模式改革
当代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系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系统记忆——复现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
(2)程序教学模式。是把教材分成连续的小块,严格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主要用于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的传授与学习。
(3)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的一种教学摸式。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形成一个有利于学习者发展自身能力的环境,使学生在接受教师援助的同时能认识自身,分析自身的问题,而且掌握自我实现的能力。
(5)合作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的好时机,但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力培养单一,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重组不彻底,现在一些课程改革还是“换汤不换药”,难以形成真正的项目课程。三是教学方法传统,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现教学转型的关键是教师队伍转型。2014年,引入德国巴符州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独创的“能力模型、课程大纲、方法大纲三位一体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彻底改变课堂形态,把能力模型、课程大纲和方法大纲进行有机融合,以成熟的教育项目为蓝本,开发既符合德国标准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教育项目。我们借鉴这一模式先从教师团队建设入手,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培养教学转型带头人;同时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务安排带来的新挑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从初步实施效果看,教师团队的理念更新彻底,教学能力提升明显,教学设计思路开阔,教学手段多样,团队合作精神意识强烈。 一、 实施目标 (一)职业技能培养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型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身心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以及知识、技能、经验、合作、交流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一切内容,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结合目前中国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胡格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班将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和较深的专门化职业技术能力为目的,务使学生具备快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更重要的面对未来职业发展及变迁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学科课程体系向项目课程载体的转型 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进程来看,还没有真正摆脱学科体系,只是把某几门专业特性较强的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或者项目化课程等,没有完全结合职业活动岗位或企业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内容的组合和课程模块建设。胡格模式改革试验班引进胡格成熟的“手动冲压机”教学项目作为第一年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保留教育行政部门对通识课程(文化基础课)的门类、课程标准和课时的要求,逐步贯彻统一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学科知识型的课程也可以尝试自主学习,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教学方面,建立项目课程体系,从课程和教学两个方面完成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建立,实现有独立工作能力、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现代职业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完成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三)传统教学法向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转型 有了面向职业、贴近岗位需求的项目课程体系,还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胡格模式教
学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本教学原则,学习活动引用不同的学习法如独立工作法、扩展小组法、处理文字标记法、交头接耳法、旋转木马法、关键词标注法、搭档拼图法、可视化法、卡片复习法、魔法盒法等。教学实施方面逐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师角色转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肆』 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课堂教学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更不可模式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应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应依据教育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精神。
为了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制定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并在初一年级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总体目标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以预习学案、课堂引导材料、课后巩固训练为一体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目标导学—呈现引导材料—讲授学习材料—当堂反馈”的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一)策略:小步子、长跨度、快节奏、勤反馈。
小步子:是指合理地安排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追求课堂容量大,立足双基。
长跨度:是指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按期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
快节奏:是指当堂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不拖沓,不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
勤反馈:是指每堂课、每周、每月及时的通过各种检测进行教学质量反馈;重视学生作业质量,及时处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二)模式:目标导学—呈现引导材料—讲授学习材料—当堂反馈
1.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完成六项任务:
(1)同年级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本学科周各课时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内容;
(2)根据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预习学案
(3)课时教学目标,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引导材料;
(4)确定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
(5)形成上课教案;
(6)确定每日作业设计。
学科指导组就教案、学习指导材料进行审核修改。
2.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落实四个步骤:
(1)出示目标,设置情境;
(2)呈现引导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3)讲授新学习材料;
(4)核查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检测强化学习技能。
(三)方法:每堂一反馈、每周一检测、每月一总结。
每堂一反馈:新课教学和复习课必须要有当堂反馈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当堂反馈,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并针对性调整课后作业设计。
每周一检测:每周五上午,周五检测试卷从前四天的预习学案、课堂引导材料和每日作业设计试题中抽取,不增加未考过的试题,检测以及格率为80%为达成目标。
每月一总结:检测内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学范围,以保证客观反映学生本月学习情况;难易要适宜,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难易适宜的标准:检测结果80%的学生在60分以上,其中20%的学生在90分以上。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课程设置
1.周一至周四为新课教学日,周五为质量检测与反馈日。
2.课时分配:每天9节课,每节课40分钟,共34节课(周三下午2节课)。
3.初一:
语文6节,数学6节,英语6节,历史2节,政治2节,地理2节,生物2节,体育2节,音乐1节,美术1节,信息1节,诵读课1节,书法课1节,班会课1节。
周五上午检测:采取语文、数学、外语单卷测试,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共5场考试,每场考试时间为40分钟。
周五下午反馈:公布成绩,每个学科班级学生及格率为80%为通过检测。及格学生可以进入校园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图书馆读书活动。不及格学生继续留在班级在教师指导下订正错题,直到通过教师检测为止。
(二)课堂教学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落实四个步骤:
第一时段:出示目标,设置情境,时间宜控制在2分钟以内。
第二时段:呈现引导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时间宜控制在8分钟以内,可以适当延长。
第三时段:教师讲授新学习材料,时间宜控制在20分钟以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第四时段:核查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检测强化学习技能,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关于引导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要对后面学习的新课材料起智力脚手架的作用。好的引导材料必须要有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
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时间规划,四个时段必须要体现,但是时间可以灵活掌握。这个时间分配必须在集体备课中完成,并借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与课堂目标一同出示给学生。
(三)教学管理
1.备课管理
关于备课: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年级组同学科教师共同完成教案的设计与撰写。我们要求年级组同学科教师必须在每周五下班前完成集体备课相关材料的上交,教导处及时将上交材料的电子文档上传至学校网站。
2.课堂管理
教导处、学科指导组和各教研组长随堂听课,了解教师课堂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导处每周就年级课堂教学的情况做反馈。
3.评价管理
每日优化作业设计需要同年级教师精心设计,合作研讨,注意层次性有梯度。周五检测试卷从前四天的学习材料试题中抽取,不增加未考过的试题。
考试结束后,教导处立即组织相关教师阅卷,及时统计相关数据,公布成绩。
五、方案实施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制定计划、学习动员,课改启动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案例,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模式改变的初步尝试。
(一)自开学起,学校执行新的作息制度,从第一阶段开始起营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氛围。
(二)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全面、系统介绍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外地先进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三)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营造课改的氛围,初步探索课改模式。初一年级教师开始提前一周集体备课,编写预习学案、课堂引导材料、学生课后作业。
(四)学生动员,让学生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积极进行配合。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成立学习小组。
分组原则: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差异状况合理安排座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5~6人为宜,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课内外更方便地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第二阶段:(20XX.3——20XX.7)实施阶段。
尝试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教师、学生小组长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课改的艰巨性、复杂性。
20XX年6月份开展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活动。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经验交流、反馈,每次课后,教师要写一份教学反思,反馈真实信息并进行交流、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20XX.7——20XX.8)逐步成型阶段。经过实践探索,对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进行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备课组、教师个人、学科指导组和教导处进行分类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集研究成果。
『伍』 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大多数课堂中得以落实。究其原因,一是缺少连接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桥梁,也就是一种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师已经习惯了霸权式的上课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三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首先,要选择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其次,打铁先需自身硬,课改领导要先行。再次,要指导教师如何备写学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正确处理讲与不讲的关系,要训练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活起来。实践表明,在实际操作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办法,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更有利于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从学生在校时间来看,学生约百分之六十五的时间是在课堂之中度过的。如果课堂是一潭死水,那么,我们的校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要选择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当前新的教学模式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是照搬、移植还是创新,要根据本校教师的总体业务水平、学生的基础、家长的支持程度来决定,否则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因此选择好一种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
二、打铁先需自身硬,课改领导要先行。学校领导不仅要成为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操盘手。在深入理解课堂模式的精髓及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要上好示范课,使老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指导教师如何操作新的教学模式及引导学生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是课改成功与否的保障。
例如:我镇中小学近几年在推行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释难”这三个步骤,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会教师如何备写导、学案。部分教师不知导、学案如何备写,把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并且不能将学习目标贯穿于整个导、学案的设计当中,把自学导航问题的设计变成了教材的复制而不是教材的再生成,把学案变成了试卷,把没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成了合作探究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一是学校领导应结合自己所备写的导、学案,系统介绍学案和教案的区别以及学案各环节的设计意图;二是指导校内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然后分科印制下发,让其他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