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校本课程展示领导发言稿

校本课程展示领导发言稿

发布时间: 2021-03-11 13:24:05

校本课程怎么写

类似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只要补充校本教材的编撰诞生的情况以及目标纲要等介绍。
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
2、人文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寻根、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美在文学中、中国民俗文化选讲等。
3、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陶艺、书法、绘画等。
4、身心健康类课程
内容选择:定向越野、武术、田径、体操、球类、棋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与咨询等。
5、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等。
6、文化活动与专题教育类
内容选择:四季八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综合实践类课程
内容选择: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附:校本教材评审表
教材编著评审表

教材名称 类型
编著人 总字数 页数 适用年级
课时总数 学生要求
类别 项目 占全书比例% 特色特点简介(字左右)

评 自己撰写内容
网上下载内容
参照同类著作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若干人组成。
主要职责: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3、教务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4、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5、教研组长职责:
(1)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
(2) 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3) 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测评;
(3)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5、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⑵ 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发言稿

弘扬剪纸艺术创建特色学校我们都知道,创建特色学校是走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转型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需要。但如何才能体现出特色,如何才能打造一个过硬的学校品牌呢?这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打造一个合适的学校品牌,必须首先应该认清学校生存环境,定位好学校的发展战略,选准突破口,创建特色,使学校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应该是打造学校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一、特色学校的定位要定位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首先就得进行战略分析,拓展思路,正确地认识自我。从宏观环境条件来说,创设学校品牌就要把握教育大势,即把握学校品牌定位的时代背景,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学校要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势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要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要了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学校品牌的定位和特色设计时的狭隘眼光,少走弯路。而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就是这样一门博大精深又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现在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校开展学习剪纸艺术这项活动,从小培养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保护我们的民间瑰宝。进行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和特色设计,我们还要从中观环境条件分析,去考虑学校所处的周边的社会环境。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组织,它与周边的社会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学校所在的社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既对学校的育人提出相应的要求,也会影响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和特色设计。只有根据学校所处的社区的客观现状制定出来的学校品牌战略和特色设计,才能切实可行和符合实际,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社区的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也才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学校的品牌战略和特色设计。在长海县党委政府及县各级文化部们的倡导推动下,我县的旅游文化品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时的文化活动,剪纸艺术总是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比如历年的迎春会、海岛的艺术特色展、花灯展、国庆节等等,总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艺术大餐。另外,在县内民间也有不少人起了剪纸培训班,社会反响也相当不错。可以说,剪纸艺术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剪纸艺术在县内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从微观环境来看,就是要摸准学校家底。学校的家底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摸准学校家底不仅仅是对学校历史的总结和现实状况的判断,还有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不仅应该把学校看成教育资源的一个运作平台,而且应该把学校当成自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分析我们学校,我认为剪纸艺术在我校是拥有形成品牌的条件的。一是部分教师对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造诣,拥有进行此项活动的师资量;二是我校有不少学生制作了自己的剪纸作品,学生的喜爱度极高,因而拥有搞此项活动的学生基础。三是我校也曾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剪纸比赛,并获得不少奖项,因此也拥有了搞些活动的一些的经验。尽管剪纸艺术的主要阵地一直都在民间,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要开设好课程,树立好品牌,会面临一些实际上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争取外援的力量来加以解决。我们可以聘请兄弟学校有剪纸特长的老师为我校剪纸教学指导教师,经常来校进行培训讲座,为我们打开通往这一艺术的殿门。同时,我们也可以带领骨干教师到市内各学校取经、学习,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密切联系大连市剪纸艺术研究会,积极入会、积极参加协会活动、虚心地向剪纸艺术家们学习。可以说,把剪纸作为学校品牌,对于我们来讲,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另外,剪纸作为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可以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因而剪纸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基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以美育为引线,以美渗德,以美促智,以美强体,进而牵动全局,形成学校的美育特色。综合以上原因,我校领导班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推出“剪纸艺术”作为我校“一校一品”建设的品牌。二、“一校一品”的施行:人要成事,必先有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作为一个学校品牌的创设,更要有自己明确而实际的目标。学校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谋划、积极协调、扎实开展和有效落实。我们要把剪纸这一品牌做大,做好,做成长海一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我们将以剪纸活动为美的载体,通过审美、创美、颂美等方式,努力把美的教育的成果保留、积淀下来。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把美的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让孩子们在剪纸教育教学中,伴着“美”,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将学校剪纸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为:1、近期目标:使广大师生明确进一步推进“剪纸教育”的意义,明确学校剪纸品牌建设的内涵,结合学校艺术活动、主题德育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评比活动,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通过活动推动,课程渗透等方式,使师生的剪纸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剪纸文化初入人心,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得到社会认可,社会美誉度大大提高。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培育成“剪纸教育”这一学校品牌。2、远期目标:经过进一步努力,使“剪纸文化”深入师生内心,学校管理转为自觉,师生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开设剪纸课程,使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通过剪纸这个载体向学生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感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使“剪纸教育”这一学校品牌在全县产生影响,并带动学校学品位的提升。为了圆满达成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定准开发方向,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及专业教师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开发及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其中,校长对学校特色即民间文化传承建设负总责,负责校园特色建设的研究、规划、建设与管理。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美术教师及教导处负责建设方案的策划与实施。各班主任为本班特色即民间文化传承建设的负责人。负责本班教室特色文化建设,注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制订本班的班训、班规,做好黑板报以及学习园地、图书角等文化阵地的建设,做好教育环境的布置及美化,做到文化氛围浓厚,特色凸现,对师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2.布置环境,建设浓郁的剪纸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我们可以将剪纸艺术这项国粹融入我们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让校园处处充满剪纸艺术气息。让剪纸走出展室。学校设立专门剪纸作品展示区,张挂优秀作品,供同学们欣赏交流。德育板中开辟“剪纸风采”板块,由专人定期更新。美术教师将学生的剪纸作品装裱入框,悬挂在学校楼前及楼道两侧,让其成为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班级展板和教室布置。墙壁上悬挂学生的作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民间艺术气息。让每一个孩子随眼能拿到剪纸,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民间气息中生活。3.多角度进行评价,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进程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我们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我们还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向报刊提供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样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紧张的课业学习之余,能有一个心灵的憩所。4.增强特色校本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开发特色学校在发展剪纸这一民间传统工艺、打造特色的基础上,重视剪纸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与整合,将剪纸纳入教育科研,开发特色。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努力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每一项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要定专门的教师负责,在实践中逐步达到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各学科之间课程整合。如:诗配画;英语单词剪纸;经典诵读与剪纸的结合……组织发展剪纸兴趣小组。虽然是创立学校品牌,但绝不让此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活动中不搞一刀切,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强制。我们计划汇集各班的剪纸小能手,成立发展剪纸兴趣小组。细化小组成员,分为撕纸、剪纸和刻纸等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提高剪纸水平,以此带动全校师生的热情。同时,我们也计划组建“学校剪纸课程开发小组”,开发我们自己的剪纸教学校本教材。教师教自己编的书,能有机会了解教材编制过程,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教师可以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更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体验--表达;更强调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剪纸文学形象、典型故事时,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体味剪纸作品内涵和趣味时,使老师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开阔。总之,剪纸艺术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一门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无形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将剪纸教育引进校园,不但可以向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教育,同时这门以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艺术,必将对我校新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⑶ 如何积极配合课题主要承担人搞走班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子课题发言稿

一、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是——享受教育。即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就自我,发展子美,享受教育。

二、我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唤醒。唤醒什么? 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自觉。唤醒成长的自觉,并使之成为习惯,成为生命自觉。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我以为:学校里所有工作都要基于此,课题研究也不例外。

三、我对课题研究的理解

课题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研究和解决学校发展及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每一位校长实现教育理想的必由之路。

——成就教师,发展子美,必须依靠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

大背景:

全国范围内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有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

课堂改革的九大范式:(略)

小背景:

子美自2006年创办起,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0月,我发现: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除了几位冒尖的教师外,子美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并没有质的改变,还在原地打转,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

——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带给师生享受?

——必须得有个科学的流程引领“改变”!

引发争议:

1、内心:抵制模式,认为:模式=僵化。

现实:子美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需要 “模式”引领,至少“不跑偏”,“不掉沟”。

——改革不能服从个人喜恶,一切要从发展需要出发

2、复制主义:挑现成的一种模式照着学,“比葫芦画瓢”。

拿来主义:选择性的“拿来”,结合子美的实际进行取舍。

——没有一所学校的改革是可以复制的,必须结合子美实际,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创新,才能适合子美,才能落地生根。

力排众议,整合百家之长,提出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自主”,顾名思义:教师导学,学生自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从概念上为师生做好角色定位。

——确立研究课题:《“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以课题研究引领子美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领师生成长。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流程:

学案自学:学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自学、生成疑问

小组合作:科学分工、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初步释疑

班级展示:分组展示、交流成果、点拨纠偏、恰切评价

拓展延伸:启发诱导、总结收获、质疑解疑、拓展迁移

达标测评: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当堂测评、查漏补缺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一、学习研讨 统一思想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推进的关键在教师理念的改变,重点是培训。培训并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需要反复进行,不断跟进。启动前,全面培训,反复培训;过程中,不断跟进,经常培训。目的——达成共识,确保正确舆论,形成良好研究氛围。

二、名师示范 典型引路

从语文、数学、英语入手,名师、骨干带头上研讨课、示范课,老师们在名师骨干带领下,一起研究、设计导学案,模仿名师、骨干按照流程上课。

三、梳理问题 确立子课题

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确立研究的小课题。如:《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如何分组更有效》、《如何培养小组长》、《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展示》、
《教师主导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如何在低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领教师带着问题去研究,带着思考去实践,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

四、依托课例 行动研究

通过“同磨一课”、“一课二上三讨论”等活动,依托课例,行动研究。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五、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子美出台了“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集体备课 ,学案统一。明确子美“导学案”编制流程:个人编写——集体研讨——组长审核——领导定稿——审批印刷。全年级使用统一的活页“导学案”,师生用后及时修订完善,方便后来的师生借鉴。

2、关于“小组合作”

围绕“小组合作”衍生出许多小课题:如:如何分组更高效?如何分组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与展示中怎样分配任务?怎样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如何保持小组合作持续的热情?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层次的任务?等等。

形成了许多小策略: 如: 小组建制:2-6年级4-6人小组,1年级2人小组。分组原则:男女生搭配,强弱搭配。课堂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强调人人参与。合作原则:浅显问题同桌交流,深奥问题大组合作探究。

3、如何培养小组长

“小
组合作”“班级展示”环节均由小组长主持完成,小组长的作用不可或缺,小组长的培养是关键。老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培养小组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给方
法,明确责任;随机指导,当堂矫正;保护生成,鼓励创新;注重互动,主动成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验初期,“带上组长走班听课”成为一种时尚。实验后
期,“组长轮流当”成为学生及家长的强烈要求。

4、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确实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课堂出现了教师被学生“带走”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展示缺乏恰当引导或及时的评价,因此,提出此课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丧失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纠偏、规范、追问、拓展”上。

六、回归实践 反复验证


着“研究所得”回归实践,以“研究所得”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研究所得”。以教研组为单位继续“同磨一课”,在“磨课”中反复验证“研究所得”,不断
完善课堂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五课”并举,调动各个层面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即:教师人人上“达标课”、
青年教师上“优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城乡互动推出“精品课”、新教师上“汇报课”。

七、归纳总结 优化结论
定期召开“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交流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汇报“子课题”研究成果,做汇报课,邀请省、市教研员现场观摩指导。

八、文化引领 唤醒自觉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在整个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子美建立健全了助推课题研究的各种规章制度,创生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并且持之以恒,文化引领,不断唤醒教师的研究自觉。

1、专家指导,引领课题研究。定期邀请省、市教研员到学校指导课堂建设,指导课题研究,帮助教师答疑解惑。

2、反思博文,畅谈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人人建博客,鼓励教师将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撰写反思、发表博文,畅谈心得、感受、疑虑、困惑,教师的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在交流与碰撞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文化自觉。

3、论坛博客 、助推课题研究。坚
持一月一主题的“子美论坛”活动,主题有:《寻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传递正能量,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的理想课堂》、《“导学自主”课堂教
学模式实践一得》、《我的理念我的班》……引领教师且行且思,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做学科领袖,做教育家。

“子美论坛”、“子美博客”成为校本研究的最佳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唤醒了教师的成长自觉。

4、健全机制 保障课题研究。陆
续出台《子美教师专业化发展考核细则》、《子美星级达标课教师评比细则》、《达标课教师“课堂开放”制度》等,评价指标紧扣课题研究。如:参与课题研究、
导学案设计、精品课、常态课、参与论坛、发表博文等。定期评选“首席达标课教师、三星达标课教师、二星达标课教师、一星达标课教师”;推行教师课堂开放制
度,首席教师的课堂全部开放,三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三分之二开放,二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二分之一开发,一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三分之一开放……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 成效显著

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成了常态化的“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并完善了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建立并完善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课堂的观察与评价,强调全方
位,多视角观察课堂,既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整节课的效果,以评价为导向,突出研究重点,突破研究难点。

——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成果之二:

设计编撰出语文、数学1-12册的全套《导学案》;收集优秀课例200多节;评出优秀博文300多篇;cn刊物发表相关论文3篇;主编《享受教育系列丛书》三卷:《导学案集》、《课例集》、《教师文集》;教师在河南省课堂教学大赛中屡屡获奖。

课题研究成果之三:


生素质整体提升,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精神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
信心明显增强;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班建立班级博客,每年都出《班级作品集》,田一兰、王苑茜等学生出版个人作品集 。

课题研究成果之四:


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唤醒了教师成长的自觉。教师人人建博客,逐步养成了记日志 、写反思
、谈心得、发博文的习惯——逐渐形成文化自觉。学校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外出学习的老师都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及时发表在博客中。如:周素娟北京挂职
30天,发表日志27篇;李全明国培15天,发表日志11篇;张爱红国培30天,发表日志23篇;王利国培15天,发表日志10篇;卢海霞国培15天,发
表日志8篇;赵银萍洛阳轮岗,发表日志18篇;张延峰14篇……

课题研究成果之五:


成了“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
,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师以开放的胸襟悦纳同伴走进自己的课堂听课、评课。悦纳批评,悦纳指导,提高自己;以分享的意识积极与同伴平等交
流、研究成败得失,分享困惑与心得。以研究的心态走进彼此的课堂,真诚合作,无私给予,养成了反思和课例研究的习惯。

课题研究成果之六:


学品位整体提升,社会赞誉度、家长满意度逐年攀升。家长开放日,全体家长亲临课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加赞赏。乡镇学校、市直各兄弟学校、河南省各地
市的学校到子美参观学习。2014年,河南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2012年,学校被评为为
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2013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校。2014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课题研究成果之七:


个课题辐射多项研究,带动方方面面。语文学科:《基于教学现场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语文教学宽度的研究》,数学学科:《小学数学作业建设的研究与探
索》,英语学科:《基于教学现场的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体育学科:《小学生行为姿态标准化的研究》, 2014年9月,以上五项课题全部顺利结题。

——教师研究的自觉已经被唤醒,研究的幸福正在子美一点点的弥散……

困惑与思考

“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和学生课堂练习的“练案”的集合体。 但毕竟是教师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教育界批判《导学案》的声音一直存在……杜郎口中学2013年宣布取消“导学案”。

子美要不要坚持?如何坚持?下一步该怎么走?


想:模式终究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课题结题也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
好。我们要做的就是融合先进理念,结合子美实际,在实践中修正,在研究中完善,不断探寻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路径,引领子美课堂走向更加开放,更加个性,更
加解放的自由空间。

结 语

当成长成为师生的生命自觉,教育带给师生的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自主参与、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走在成长的路上,我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更坚定:继续探索子美特色的发展之路,引领每一个子美人在燃烧激情、播撒爱心、开拓进取中体验成功、享受教育、实现超越。

⑷ 作为校长,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采取什么措施

为保证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课程目标

1、开发目标

①主体性: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色。课程编制充分尊重教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课程的编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②基础性: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③发展性:课程编制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④全面性: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②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可行性原则:从本校教师实际特点和学校资源现状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校本课程。

2、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课程设置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学的特点。

4、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1、课程结构设置

我校在2002年开发了《康杰人启示录》、《关公文化》、《灿烂的电脑文化》等13本校本课程,并以讲座的形式开设了校本课程。我们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下列选题及方向上开发校本课程:

①学生社团类: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提高其艺术品位,组织如书法、绘画、器乐、健美操、跆拳道及球类等社团活动小组。

②学科竞赛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信息学奥赛辅导。

③课外延伸类:利用各学科的自编教材和选编教材,拓展学生课外知识。

④学术讲座类:利用教师、专家及社会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培养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⑤校园活动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英语周、艺术节、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等,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展示、竞争等综合素质。

2、课时安排

年级

学期

内容

课时

学分

高一

上学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运城》

18/18

1+1

下学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运城》

高二

下学期

《学科竞赛》/《校本课程》

36

2

高三

上学期

《学科竞赛》/《校本课程》

36

2

3、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按学生兴趣选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学习状况选择不同的课程,让学生学有所长。

五、课程管理体制

1、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

组 长:黄孟强

副 组 长:郭林涛、郭树立

成 员:解良田、张世温、潘前进、任向阳、薛馥秀、何华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卫会民、雷佩娟、雷爱萍、连 芳、张国保、焦均龙、景晓波、王铁锋、牛乾太、范进成、柴天平、王 华、高清泉、陈张英、乔芙蓉

(2)校本课程实施工作组

组 长:黄孟强

副 组 长:郭树立、郭林涛

成 员: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顺刚、邓凯、尉惠玲、

杨俊恒、雷爱萍、冯雷杰、郭六云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由教研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

2、过程管理

①定题: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分析校内外教育资源;教师的素养、能力、特长、优势;学生的需求状况后,再确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及项目框 架。

②申报:由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经过研究讨论后提出开课申请,提交开发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建议等)

③审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开发方案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开发,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

④开题:经审核通过后,可编入《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向学生公示校本课程开课计划,学生自主选择门类报名。

⑤原型评价: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通常安排在课程试验前进行,由学科专家负责实施。原型评价的范围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的呈现形式、课程内容组织、课时安排等诸多要素,目的是评定校本课程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确定需要补充和修订的内容。

⑥课程实验:课程试验由学生担任被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及学科专家担任评估者,试验工作在小范围(一个教学班)内进行。评估者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信息,如课堂观察、检查学生作业、座谈、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

⑦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由任教老师根据课程特点自己选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办展板、橱窗或作报告),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

3、学生管理

①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成立新的班集体,选出班长配合老师管理班级。

②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平时考勤及考核情况(成果展示、汇报表演、调查报告等)综合计分,三年必须修满6学分方能毕业。

③定期进行评教评学,以便及时调整及改进。

④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学生的出勤进行公示。

4、教师管理

①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②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③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④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⑤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⑥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六、课程实施步骤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

2、建构学校校本课程的框架设想;

3、形成学校校本课程方案;

4、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开设:

①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各类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讨论评估,教导处确定开设的课程和开设的时间,并安排指导老师。

②组织好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并由教研处审核备案。

③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④组织好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参省级、市级的课程研究。

⑤组织好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记录好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名单、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等。

七、课程考核和评估

1、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由教导处负责。

2、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每位学生三年内修满6个学分才能够毕业。

3、学分制的管理采用《学分卡》,学生凭卡上课,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和表现填写《学分卡》,每学期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出勤率未达到规定课时的80%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4、教导处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国家、省级、市级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并可免修相应类别的校本课程。

⑸ 教育局长在校本教材评审会上的讲话稿如何写

积极创建优秀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丰富禅城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内涵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

首先,我谨代表禅城区教育局,对省、市领导、专家在百忙中光临我区,参加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指导我区校本教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一直以来对禅城区的厚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自2004年我区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以来,已经历三年时间,在区教科研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在各位校长和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建立完善了禅城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一批优秀的校本教研基地学校,总结推广了的一批校本研究优秀成果;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与研究,全面提高了我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我区校本教研展示活动,目的在于展示我区校本教研的成果,展示我区骨干教师群体的教学教研风采,同时对我区教师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校本教研培训。今天展示的成果“趣味多体套格练字法”,是丘荣泰校长、惠景小学、铁军小学的老师们及我区教研员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目前在我区乃至周边地区都产生了不小影响,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和学校特色,是我区校本教研的一个典型。在本月,我们还安排了实验学校的“联教研讨”专题展示,十四中的特色校本课程专题展示,南庄三中和南庄小学的“中小学衔接研讨”专题展示,张槎小学的校本教研管理特色专题展示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由本区老师自行承担,能够切实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成果。我们把这些成果展示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我区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和载体,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区校本教研的发展。同时,也恳切希望在座的专家和领导们不吝批评指正。

一、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

三年来,我们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乘着创建教育强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东风,努力走“科研兴校、教研兴校”内涵式发展道路,践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阵地前移,教研角色转移”,大力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推进基地学校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形式创新。

1、建立健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区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学科《校本教研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确保了全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通过制度建设,创造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让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确立了“以问题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研究为重心,以引领为支撑,以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法,把科研、教研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整合起来,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倡导“行动研究”这种基本研究方法;努力构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校本研究组织程序;大力推广“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这种校本研究的基本模式;共同实施“叙事研究”这种校本教研成果表述的重要方式。

学校也相应制定了校本教研的系列制度,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支持体系,确保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正常运行。

2、建设了一批优秀基地学校

我们实施了“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推进策略,加大基地学校建设的力度,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地学校系列:如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规范的佛山三中、汾江中学、十四中、同济小学、元甲学校、实验学校、石湾一小等,具有显著个性特色的张槎小学、二十五小、惠景小学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吉利中学、南庄中心小学、黎冲小学、古灶小学等。各类基地学校都能总结出一套能指导同类学校的经验,在同类学校中推广,科学有序地推进全区教本研究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对这批优秀基地学校给予表彰。

3、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引领体制,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有效地实施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引领

由于区域的优势,我区长期与北师大、华南师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教研室、佛山市教研室、教科所等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项目研究、聘请顾问、专题培训等形式,吸引一批高层次专家为禅城教育服务。如华师大郭思乐教授等知名专家每学年都到禅城定点学校指导教育工作;何克抗教授带领的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课题组指导我区的汾江中学等基地学校顺利完成了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从2007年起聘请了北师大著名博士生导师安文铸教授担任禅城区教育高级顾问,驻禅定点指导。据统计,平均每年区外专家200多人在我区指导教育教学实验、开展培训活动,为我们开展校本研究提供是必要的专业支持。

(2)教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禅城区教研室成立了校本研究指导小组,小组成员17人,覆盖中小学12个学科,每人定点指导一所基地学校,全程参与基地学校教研的策划、选题、组织、实施、总结工作,动态掌握全区基地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这是我区校本教研的一支重要专业支持力量。

区教科所则通过课题指导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在教科研部门的引领下,全区中小学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全区共有立项课题429项,其中参与国家层级研究56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研究77项,主持市级课题151项,主持区级课题145项,待批课题99项。研究课题都是从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地形成课题,教师参考积极性高,直接参加研究或设立子课题参与面达到78%。教师通过参与研究,不断地学习,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素养。

(3)基地学校建立了配套了师资培训措施

基地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佛山市三中、汾江中学、十四中等学校从逐步完善校本学习制度入手,扎扎实实抓好理论学习,定期编印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出版教师案例分析集;二十五小、古灶小学、同济小学、南庄中心小学等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了教师读书、业务学习、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观摩研讨等多种校本教研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为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骨干教师发挥了示范作用

多年来,我区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引领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校本教研工作。通过“请进来”,我区共引进省级名师1人,骨干老师66人;通过“送出去”,我区先后选派20名骨干教师赴加拿大进修,选派200多名校长、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自选100多名骨干教师,100多名“教学新秀”,通过“结师徒”、“老带新”等方式进行培训。区、市两级骨干教师由政府发给岗位津贴,同时承担指导教学、培养新教师的义务;同济小学、石湾一小等学校还实行校本名师制度,定期评选校本名师,由学校发给岗位津贴,激励青年教师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4、教研活动创新卓有成效,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们从校本教研的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系列的创新,对基地学校进行分类指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研究的典型学校,构建了“研训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行动研究、学科互动、区域联动”的充满生机、广大老师喜闻乐见的校本教研机制。特色较为显著的有:

(1)同校同科联教研讨。具有一定规模学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就一个教学“小问题”,选取同一个教学内容,集体备课,轮流上课,一课一研,不断改进,打造精品课,教研一体,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这是由实验学校、石湾一小等学校首创、已经被多所学校推广运用的方式。

(2)多校联教研讨。为解决1个教学共同问题,选取一个教学内容,多所学校选派教师代表上课,联合研讨,整合优势,突破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元甲学校、同济小学、白燕小学3所学校建立起来的、已经推广使用的一种校校互动教本教研方式。

(3)幼小、中小联教研讨。为了解决幼小、中小学衔接问题开展的一种联校研究方式,幼小教师、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加强沟通,解决衔接问题。石湾中心幼儿园、石湾一小、十四中3所学校和南庄镇中小学都广泛开展这项活动。

(4)城乡互动研讨。张槎小学、南庄中心小学等学校为缩小镇内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差异开展的一种校际教研活动,中心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村小学与该校老师上同一课题研究课,村小学选派教师到中心小学上研究课、参加教研活动,使城镇学校的资源优势向农村学校辐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也因此催生了一批骨干教师,和一批优秀成果,如元甲学校、十四中、南庄中心小学、黎冲小学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二十五小的龙狮、科普校本课程,石湾一小的陶艺教育等等。

二、进一步深化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禅城区创建广东省首批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丰富我区基础教育的内涵,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此项工作,力争把我区建成广东省优秀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

1、加强领导,加强管理

教育督导部门、教科研部门、镇街教育管理部门、校长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职责,加强管理,身体力行推进此项工作。

教育督导机构要开展课程改革的督导评估。区将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估标准》,要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列为重要内容。

教研室、教科所要加强专业引领的责任,有效整合专业资源,合理组建专业队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引领学校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合作、认真落实,切实做到统筹管理工作到位,配套制度建设到位,典型推动工作到位。

要落实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长要切实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要强化责任意识,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直接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2、加强校本教研基地建设

建立示范性基地学校。我们将建立一套校本教研工作的评价标准,对首批的14所基地学校进行评估,找成绩也找差距、找问题,对达标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未达标的单位给予针对性的诊断分析,不断改进。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将在首批基地学校中选择2-3所成绩突出的学校作为示范性基地学校,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学校的发展。

建立新的基地学校。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将开展第二、第三批的基地学校评选与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区教研室、教科所要注意把各级各类学校成功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进行收集汇总,并进一步加工与完善,向全区推广实施。努力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进行管理。

要重点扶持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要对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落实校际协作、联片教研、城乡联动、送课下乡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牧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3、做好做精一批精品项目,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品味

⑴ 创建科技创新教育区域品牌。

⑵ 把规范书写、情景作文项目做精,改善6万中小学生书写状况,提高写作水平。

⑶ 开发陶艺、武术、龙狮、剪纸、粤剧等富有地方特色校本课程。

⑷ 以打造“精品课例”为载体,全面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全区老师专业素养。

同志们,让我们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我区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⑹ 学校特色项目演讲稿

弘扬剪纸艺术创建特色学校

我们都知道,创建特色学校是走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转型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需要。但如何才能体现出特色,如何才能打造一个过硬的学校品牌呢?这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对此,我认为打造一个合适的学校品牌,必须首先应该认清学校生存环境,定位好学校的发展战略,选准突破口,创建特色,使学校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应该是打造学校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
一、特色学校的定位
要定位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首先就得进行战略分析,拓展思路,正确地认识自我。
从宏观环境条件来说,创设学校品牌就要把握教育大势,即把握学校品牌定位的时代背景,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学校要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势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要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要了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学校品牌的定位和特色设计时的狭隘眼光,少走弯路。
而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就是这样一门博大精深又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现在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校开展学习剪纸艺术这项活动,从小培养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保护我们的民间瑰宝。
进行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和特色设计,我们还要从中观环境条件分析,去考虑学校所处的周边的社会环境。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组织,它与周边的社会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学校所在的社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既对学校的育人提出相应的要求,也会影响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和特色设计。只有根据学校所处的社区的客观现状制定出来的学校品牌战略和特色设计,才能切实可行和符合实际,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社区的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也才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学校的品牌战略和特色设计。
在长海县党委政府及县各级文化部们的倡导推动下,我县的旅游文化品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时的文化活动,剪纸艺术总是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比如历年的迎春会、海岛的艺术特色展、花灯展、国庆节等等,总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艺术大餐。另外,在县内民间也有不少人办起了剪纸培训班,社会反响也相当不错。可以说,剪纸艺术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剪纸艺术在县内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微观环境来看,就是要摸准学校家底。学校的家底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摸准学校家底不仅仅是对学校历史的总结和现实状况的判断,还有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不仅应该把学校看成教育资源的一个运作平台,而且应该把学校当成自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
分析我们学校,我认为剪纸艺术在我校是拥有形成品牌的条件的。一是部分教师对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造诣,拥有进行此项活动的师资办量;二是我校有不少学生制作了自己的剪纸作品,学生的喜爱度极高,因而拥有搞此项活动的学生基础。三是我校也曾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剪纸比赛,并获得不少奖项,因此也拥有了搞些活动的一些的经验。尽管剪纸艺术的主要阵地一直都在民间,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要开设好课程,树立好品牌,会面临一些实际上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争取外援的力量来加以解决。我们可以聘请兄弟学校有剪纸特长的老师为我校剪纸教学指导教师,经常来校进行培训讲座,为我们打开通往这一艺术的殿门。同时,我们也可以带领骨干教师到市内各学校取经、学习,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密切联系大连市剪纸艺术研究会,积极入会、积极参加协会活动、虚心地向剪纸艺术家们学习。可以说,把剪纸作为学校品牌,对于我们来讲,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另外,剪纸作为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可以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因而剪纸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基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以美育为引线,以美渗德,以美促智,以美强体,进而牵动全局,形成学校的美育特色。
综合以上原因,我校领导班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推出“剪纸艺术”作为我校“一校一品”建设的品牌。
二、“一校一品”的施行:
人要成事,必先有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作为一个学校品牌的创设,更要有自己明确而实际的目标。 学校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谋划、积极协调、扎实开展和有效落实。我们要把剪纸这一品牌做大,做好,做成长海一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我们将以剪纸活动为美的载体,通过审美、创美、颂美等方式,努力把美的教育的成果保留、积淀下来。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把美的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让孩子们在剪纸教育教学中,伴着“美”,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将学校剪纸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为:
1、 近期目标:使广大师生明确进一步推进“剪纸教育”的意义,明确学校剪纸品牌建设的内涵,结合学校艺术活动、主题德育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评比活动,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通过活动推动,课程渗透等方式,使师生的剪纸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剪纸文化初入人心,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得到社会认可,社会美誉度大大提高。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培育成“剪纸教育”这一学校品牌。
2、 远期目标:经过进一步努力,使“剪纸文化”深入师生内心,学校管理转为自觉,师生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开设剪纸课程,使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通过剪纸这个载体向学生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感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使“剪纸教育”这一学校品牌在全县产生影响,并带动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为了圆满达成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定准开发方向,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及专业教师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开发及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其中,校长对学校特色即民间文化传承建设负总责,负责校园特色建设的研究、规划、建设与管理。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美术教师及教导处负责建设方案的策划与实施。
各班主任为本班特色即民间文化传承建设的负责人。负责本班教室特色文化建设,注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制订本班的班训、班规,做好黑板报以及学习园地、图书角等文化阵地的建设,做好教育环境的布置及美化,做到文化氛围浓厚,特色凸现,对师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2.布置环境,建设浓郁的剪纸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我们可以将剪纸艺术这项国粹融入我们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让校园处处充满剪纸艺术气息。
让剪纸走出展室。学校设立专门剪纸作品展示区,张挂优秀作品,供同学们欣赏交流。德育板中开辟“剪纸风采”板块,由专人定期更新。美术教师将学生的剪纸作品装裱入框,悬挂在学校楼前及楼道两侧,让其成为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班级展板和教室布置。墙壁上悬挂学生的作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民间艺术气息。让每一个孩子随眼能拿到剪纸,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民间气息中生活。
3.多角度进行评价,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进程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我们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我们还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向报刊提供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样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紧张的课业学习之余,能有一个心灵的憩所。
4.增强特色校本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开发特色
学校在发展剪纸这一民间传统工艺、打造特色的基础上,重视剪纸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与整合,将剪纸纳入教育科研,开发特色。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努力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每一项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要定专门的教师负责,在实践中逐步达到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各学科之间课程整合。如:诗配画;英语单词剪纸;经典诵读与剪纸的结合……
组织发展剪纸兴趣小组。虽然是创立学校品牌,但绝不让此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活动中不搞一刀切,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强制。我们计划汇集各班的剪纸小能手,成立发展剪纸兴趣小组。细化小组成员,分为撕纸、剪纸和刻纸等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提高剪纸水平,以此带动全校师生的热情。
同时,我们也计划组建“学校剪纸课程开发小组”,开发我们自己的剪纸教学校本教材。教师教自己编的书,能有机会了解教材编制过程,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教师可以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更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体验--表达;更强调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剪纸文学形象、典型故事时,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体味剪纸作品内涵和趣味时,使老师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开阔。
总之,剪纸艺术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一门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无形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将剪纸教育引进校园,不但可以向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教育,同时这门以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艺术,必将对我校新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⑺ 校园文化演讲稿400字

优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从而使学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当代学校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一种文化竞争。
校园文化并不是文学艺术的文化,而是一种能立得起来的学校精神和学校力量,来帮助教师、学生获得成功,它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是学校的标志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资建设的集合体,它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先进的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方面。
1、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它包括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等观念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
2、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运行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以学校制度文化为依据的。
3、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伦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室内外环境布置、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布置等,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校园文化的信息。软件伦理环境,包括教工和教工、教工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4、校本课程文化。是在学校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背景下,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课程文化力求实现教育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方式从被动走向主动,人格养成从冷漠走向关怀,课程资源从贫乏走向丰富。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力求体现现代学校发展的智慧和创意。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陶冶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
①激励陶冶。“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使师生获超然世外之感,在万籁空寂之中悟通皈真。”优美的环境撩拨人们激动的情绪,引发学生读书和追求真理的向往。②模仿陶冶。名人成功的足迹。学者的格言警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树起模仿的偶像,从而找准人生座标。③追求陶冶。校园一景一物显示出文化的特征,风物人情显现出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体味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2、激励功能。学校的报刊、广播、宣传橱窗等传播媒介构成的文化环境;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构成的文化氛围;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等共同构成—种文化效应场,产生—种对校园精神的认同和内化,形成—种激发因素和原动力,给人以无形的力量,鼓舞土气,催人奋进。
3、凝聚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目标追求;化分力为合力,变离心力为向心力;
挖掘潜能,增强后被覆盖的劲,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4、导向功能。精神方向的舆论导向、行为方式的价值导向。
5、塑造功能。校园文化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教化和塑造了师生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形成一种新的灵魂世界。
三、农村初中校园文化的特征
1、外部分特征。整洁、优美的校园——文明特征;学校标识、媒体介质——文化特征;校纪校规、课程设置——规范特征;教育场景、活动设施——教育特征;尊重民俗、贴近自然——自然特征。
2、内部特征。举止文明、团结友爱——和谐特征;民主自由、生活快乐——民主特征;作风朴实、纪律严明——教化特征;积极进取、追求卓越——进步特征。
四、校长的文化使命
1、现代化学校需要三大支柱:一个好校长,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校长的文化使命就是着力培育三大支柱,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引领学校创新和发展。
2、校长要提高文化品位,奠定专业发展基础。①厚实的文化知识。知识要渊博,要有涵养,注重文化内涵的存积。②不俗的谈吐举止。一个人的魅力就在于你的一言一行、一举手—投足间,你校长个人魅力或许不是你制订的制度,而恰恰是你的言谈举止所营造出的风情,体现出的文化。③健康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决定着工作态度,—个有文化品位的人—定是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颓废、不消极,有—种积极昂扬向上的追求,努力奋进的斗志。④高尚的道德修养。校长的宽广胸襟体现在能宽容教师,体恤下属,容纳不同意见,正确对待下属的失误,要有宽容之德,厚道之品,善良之心.要严于律己,做到受辱不怒,处变不惊,虚怀若谷,胸怀坦荡,从善如流,不计恩怨和得失,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⑤雅致的审美情趣。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它要求人们用美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个体生命,每—个事物具象,学校的文化晶位离不开校长的慧眼灵思,离不开校长的巧手妙构,更离不开校长的文化思考和美学追求.校长只有具备了雅致的审美情趣,才会在学校的管理中注重营造和谐。⑥先进的管理思想。确立“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人,发展人;“仁德”思想,仁者爱人,德育为先;“合和”思想,有合作意识,和谐意识;“求是”精神,追求真实,诚实守信;“自强”精神,进取竞争,永不屈服;“包容”心态,宽容大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⑦强劲的创新能力。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思考与研究,要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治校方略;在办学过程中,要有资源意识、教育晶牌意识、效益意识,要对学校原有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升华、创造,只有升华、创造才能扼住时代的发展脉搏,而不致于学校的文化滞后,影响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只有创新,才会焕发光彩和活力。
3、校长要有思想,学校要有文化。
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理解,对人才、质量标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认识等等。①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了理念才能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校长的成功在于将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具体的,大家都认同的理念,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教育是唤醒,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是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激情的挥洒和真情的流露。校长的使命就在于不断地制造唤醒与感动。②要把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追求。内在目标,形成共识;不断探索,广泛认同;开展活动,提升价值。③应建立起人性化的、弹性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④学校要形成办学特色。彰显传统文化,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特长最好的教育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
4、重视教师文化,促进教师发展。所谓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的发展,它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动力。①着力培养教师的职业尊严。树立教师对学校的信心,以帮助教师获得成功为学校的天职,使教师充分认识:坚守阵地是忠诚的美德,默默无闻是生活的风格,善始善终是中华的传统,无私奉献是精彩的人生。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学习、搭建平台、深化研究、规范管理、优化评价。学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营造教师发展的浓烈氛围,让教师充满活力,形成不断向上,创新的盎然生气。如公安县第一中学教师文化建设包括:举办青年教师读书班、举办教师教学论坛、举办科技艺术节、实施教学开放周、实施教师三项评价(教师、家长、学生)。
五、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农村初中校园文化的优化设计
校园文化以其教育内容上的广泛性、方式上的启示性、过程上的弥散性以及功能上的激励性等鲜明特点,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l、因地制宜,设计展示学校形象的环境文化。洁净的校园——人人动手,保持校园的干净、整齐、明亮,给人以美的感受。绿色的校园——绿树成荫、花卉繁茂、四季常青呈现出怡人的温馨。文明的校园——校园景点化、自然人格化。一桥一亭皆文章,一花一草存思想,给人以心灵的昭示。文化的校园——宣传橱窗、名人画像、广播校刊等无不显现出文化的寓意和教育的功能。
2、以人为本,设计强化学校管理的制度文化。作为校长,设计的学校制度应该以保护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学生的人格为前提,以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为主题,以培养校园精神、养成良好习惯为目标,以维护校园公平、提高校园人的素质为取向,建立健全学校制度管理体系,形成学校的办学软件系统。校长的责任在于建立制度管理的体系并使之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
3、追求朴实,设计体现师生灵魂的精神文化。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校旗、校徽、校歌、榔"等R-十杆财卜实的追求和个性特征。舆论导向进步,人际关系和睦,校风、学风纯朴,形成和谐的道德风尚。尊重知识,崇尚高雅,人人有进步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景。如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4、挖掘内涵,设计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作为校长,应该学校的人文内涵,设置颇具个性的校本课程文化。应开发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设置张扬学生个性的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空间。
(二)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重视对校园人的培养。①生命教育:教育要为每—个人出生命质量奠基。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②公民教育:公民的责任与平等的权利。参与社会事务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的态度。③爱的教育:爱党、爱国家、爱人民。尊敬父母,团结他人,同情弱者。④美的教育:心灵美,行为美,仪表美
2、重视对校园文化的策划。设计策划校园文化时,应该彰显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宏扬发展主题、追求人文意境。
3、重视树立典型。典型事例,舆论环境能起到潜移默化、见贤思齐的作用,校长要学会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重视情感投资。尊重人格,维护公平,保护弱者;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关心疾苦;改善环境,增进服务,愉悦身心。
5、重视农村学校的特点。尊重民俗,增进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艰苦朴素,合理利用资源改造文化环境;提高质量,满足农民子女的教育需求;服务农村,推动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
人是文化的动物,他要受到文化的推动和文化的制约,办学校实际上办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文化治校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新视角和新境界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