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发布时间: 2021-03-12 00:41:08

❶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由哪些内容构成

有学者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建构逻辑完备、表达明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第二,有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自身科学化,还有助于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第三,有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任何一种理论都是结构复杂的思维形态,它必须由相应的概念和范畴、原理和规律去展示其理论体系。因此,范畴是建立理论体系的基本条件,理论体系是范畴的集合体。同理,研究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及其体系,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条件。 还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涵义、类型、特征及功能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2.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或普遍规律,它是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个,一个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这一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据;另一个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基本规律既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层建筑性质所决定,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揭示的是某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部分、某一环节的本质联系。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共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升华和哲学思考。由于以价值哲学为指导,放在价值主客体关系中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面的价值形态、价值特征和实现规律,使认识既有理论深度,又不感到空泛抽象。不仅能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自觉性,而且能使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与己无关”。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还只涉及到价值形态上,尚不全面,因而亟待拓展和深化。 4.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它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整体性的功能及其规律,包括其运行所依据的原理和原则,运行过程的状况即运行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因此,它的立论重点并不在于一般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是力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动态运行过程的考察,对多因素、多变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作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刻画,从而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最优化控制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整体性课题,亟待加强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通过一定形式、手段联系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包括开会、办学习(读书)班、党团活动等传统的载体,也包括近几年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媒等新载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很快,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等。当前,互联网发展很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有许多好经验,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运用的理论研究。 此外,学者们还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开展了学术争鸣。坚持双向互动说的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施教起主导作用,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具有能动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认识、相互作用,即互动形成合力,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向前发展。而坚持双主体说的学者则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为主客体,从施教过程方面说,教育者是施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客体。从受教过程方面看,受教育者是接受的主体,教育者是接受的客体。双向间的作用和影响是双向的,分别构成互为客体指向的两个认识活动循环圈。 三、学科理论体系问题 在学科理论体系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创立不久,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中,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鉴别,吸收其积极有益的因素,抛弃其消极落后的部分,同时给继承的内容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使之具有现代价值。

❷ 求一篇<高中政治新课标试验总结>,资料也好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2008年期末结束的时候,作为七年级政治学科备课组的工作已经落下了帷幕,本备课组的两名同志也可以相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也可以比较欣慰的等候自己成果来临。一年来,我们教研组的两位同志在七年级的直接领导下,尤其是得到我们整个政治教研组同志关心和帮助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七年级政治教学任务,现在能够向学校交上合格的答卷。在本学期尤其是本年度的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按照以往的惯例,也是按照学校工作的要求和安排,特作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辉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探讨交流教学上的问题,每次活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安照我们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学期除了参加校政治教研组的公开课研讨外,我们备课组也开展了教改试验课,我们的试验课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验课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拟定教案,课后进行了分析总结,总体情况基本达到目的。除了开展试验课外,平时备课组老师之间也开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听课活动,本学期每人听课都不少于18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教材新教法,我们积极采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青年老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互帮互学,积极探讨课件的制作。

三、做好单元过关测验。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写出检测分析报告交级部。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单元的检测分析主要包括:(1)各班的A率B率C率D率。(2)卷面得失分情况分析(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突破重点问题的的方式。(5)学困生帮扶措施等。

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补救。本届初二学生政治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学困生提高政治成绩,我们制订了补救措施,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困生是否过关为标准,二是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利用下午小组合作研讨时间由任课老师集中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学困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都是老师们尽职尽责、不怕辛苦、不计报酬的表现。

五、我们积极参加区教育科研所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从来没有迟到也没有早退,而且认真做笔记,并且在会上积极发言。我们的目的是比较的简单,既然是代表学校参加全区的活动,我们就得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六、今后的设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❸ 如何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建立知识结构网。

❹ 2004年3月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哪里出版的主编是谁

人们教育出版社吧

❺ 如何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就课程标准的学习,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
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这
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二、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的

(一)从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

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
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
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如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着眼于增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无疑是当前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在这一
宏观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今年2月26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专门提出了“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努力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
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二)就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言

各级有关领导在各种场合作出过重要概述。如:“现行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繁、难、
偏、旧。”“中小学德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在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倾向,不符合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
和生活相脱节;在方式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由此可见,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研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和要求是什么

(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首先要牢牢把握本课程特有的性质和价值,及其目标设置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比如,在处理知
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时,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体
现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递进层次,贯彻整体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
要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所谓“跟进”,就是要体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
求,以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比如,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
系的现状,处理好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避免用理论逻辑打乱生活逻辑。

(三)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教材要切合高中课程的阶段特点,合乎高中课程方案对本课程的定位及其模块式建构方式。比如,在
把握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应具有的学科价值的同时,更要凸显本课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功能和视角;在进一步提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
容的同时,要更为注重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知识的应用,注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和人生规划的能力培养。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的因素。

四、课程理念:我们的追求是什么

理念之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力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理念之二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加强“引导”,首先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注重“特点”,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

理念之三

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

⊙这种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课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

⊙这种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这种课程,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

理念之四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实施的追求。

⊙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

⊙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

⊙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理念之五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总之,课程理念表达了课程的追求,反映了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五、课程设计思路之一:如何理解“课程模块”的建构方式

课程模块,作为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来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其基本点包括: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思想政治课被列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科目;各科课程都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就课程模块而言: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显然,所谓模块,不是固有的知识体系,而是课程意义上的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可以形成不同组
合,它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不同的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打下不同的基础。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如
何深入理解模块式建构方式,对于把握我们的课程标准,也是至关重要的。

六、课程设计思路之二:如何把握必修课的基本框架

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从总体上把握必修课的框架设计思路有三个基本点。

⊙从课程性质上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

⊙从课程理念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从课程理念上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据此,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
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
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图示:

上述四个课程模块的构建,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统领。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统领。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统领。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统领,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其二,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它保存了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较好地处
理了与传统课程设置及其经典教学内容的继承关系。另一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它有利于贯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
发展的精神;从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来看,它为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展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对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独设置“文化生活”课程模块,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的重要标志。

⊙从贯彻十六大精神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从“三贴近”的要求看:文化现象业已成为当前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生活中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层面。

⊙从进一步充实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看:用先进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学生,不仅体现了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而且更加凸显了本课程特有的德育性质和价值,对于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其三,贯彻了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基于生活主题,寻求学科知识的支撑,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
抽象的路线,这是整合各模块内容的共同要求。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一特点表明,本课程的建构既保持了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系统联系,又体现了以初中教学为起
点,在避免内容重复的前提下建立内容目标的递进关系;它的某些内容虽与高校课程有所重复,但其程度、范围和组织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而不是高校政治理论
课的“压缩饼干”。简言之:每个课程模块,都有相应学科的知识背景,这显然是与初中课程组织方式的根本不同之处;同时它又不以学科体系作为逻辑框架,这又
是与高校课程的根本不同之处。

图示:

七、课程设计思路之三:如何理解和把握选修课的设置

总的来讲,选修课程是在本课程的总体框架中,为所有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为
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相关课程。对此,需要明确的是,作为“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的设置固然要基于学生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但就其选择
性而并不具有硬性“分流”的意义,而是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方面的选择。据此,我们确定选修课的思路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的设置,应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

⊙既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比如,《经济学常识》),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比如,《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比如,《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比如,《科学思维常识》)。

⊙既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比如,《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广泛性要求。

二是 “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

从把握课程在教学层次上的定位来看,课程模块的呈现,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关系。

⊙相对于大学对应学科的课程,本课程为了淡化学科的体系结构,一律采用“专题”的组织方式,并多采用 “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更多地反映学生对有关“问题”的关切,并以此作为建立课程框架的基础。

⊙相对于必修课的框架设计,它会更依赖相关学科的理论逻辑,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

八、课程目标:怎样体现课程性质和理念

首先,课程目标集中表达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课程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各科都遵循的规范。它反
映了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现在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转变。但如何在课程内容的整合过程中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无疑也是建立课程框架的必要前提。就本课程而言,我们考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次,课程目标的表达反映了德育内容的整合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德育内容的类别之分,它们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类型德育内容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类型的德育内容和目标,具有第一选择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德育类型的内部,都存在高低层次的划分。

⊙把类型之间的互补关系、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联系起来考虑,有利于教学的综合效应,整体规划课程体系。

与过去相比较,把握课程目标的基本点是:

⊙在内容选择上:过去是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现在是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

⊙在组织方式上:过去只遵循理论逻辑,现在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九、从方法论的意义上看,确定和表达内容标准的要求是什么

一是为了体现课程性质、贯彻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如何实现生活主题、学科知识与价值观三者的结合,是确定和表达每个模块内容标准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既要反映它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意义和价值,又要反映它在德育课程系统中的任务和目标。

以“经济生活”为例:

二是我们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既要为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打造共同基础,又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发掘各自的潜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水准;既要体现国家的统一要求,又要兼顾地区的差异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十、怎样理解和把握确定必修课程各模块内容目标的基本思路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新课程将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思想为统领,以市场经济的运行为背景,围绕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经济现象和行为,着眼于各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如政府、企业、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解析其各
自的行为、作用和价值取向,由此提供富有应用性的知识,并从中引申出相关的道德意义、思想政治观点和经济学原理。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体现经济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关切合乎学生认识事物的
逻辑和实际需要,从而使他们更能品味到经济知识的有用性、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道德教育的实在性,进而领悟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新课程将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为统领,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并
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说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感
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中国在国际社
会的地位、作用、影响和主张,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以公民政治文化素养的提高为着力点,以正确政治观点的形成为目标,促使
学生思考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贯穿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新课程将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统领。围绕人在文化生活中全
面发展的主题,讲述文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文化生活与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意义;以文化在继承、交融与创新中传承为主题,讲
述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新文化的产生、先进文化的发展的原因与意义;以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讲述中华文化的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特
别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题,从当代学生文化生活的选择出发,讲述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特别强调思想道
德建设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深远意义。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
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内容。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新课程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辩证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体系结构中,一以贯之,这是本课程框架的基本特征。从四个单元的构成来看,学生的生活关切和
需要是基础,如生活的结晶、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智慧、生活的选择。在这一凸显生活实践线索的架构中,教材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实践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
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既引导学生领悟并用其观察世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又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
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走出以往课程的学科框架,以“求真务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科学精神为主导,以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和事例为基础,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集中进行“三观”教育。这既是体现“模块式”课程整
合的特定要求,又是体现本课程进行理论教育的特定要求。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