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8年网络培训心得
『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的内容简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内容包括:我国历次普通高中美术课版程设置权的情况如何?对我们目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何借鉴意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美术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如何、中学生的心理对美术课程的设置有何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学生有什么样的美术知识和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还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
『贰』 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个学习模块是什么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方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叁』 网络环境高中美术探究性教学中遇到哪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探究性学习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由此,一个新的课题提了出来——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重视应用和个体的体验及全员参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该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1、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提出启发性、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难又不难,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插有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幻灯片,先让学生观察欣赏,然后指出:本作品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使用了你以前在word里学过的方法,请你用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法来制作一张同样效果的作品。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尝试探究中去。2、制造误区,设疑生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制作误区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通过制造误区,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3、安排游戏,寓学于乐将益智游戏引入课堂,寓学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动手实践中主动去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鼠标的操作是windows操作的基础,单纯练习鼠标的操作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纸牌游戏》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研究怎样启动纸牌游戏?怎么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操作边研究,紧张地忙碌起来。4、设置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人到新课意境。例如,在“画直线和曲线”教学时,首先设置一个故事情境:有一只很爱冒险的小熊坐着热气球去环球旅行。一天,它乘坐的热气球坏了,降落在一个孤岛上。同学们,你有什么法帮助小熊离开孤岛吗?教师然后指出:让我们一起造一艘帆船带小熊离开孤岛吧。通过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5、说明意义,激发兴趣通过一定的方式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明当前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或社会实践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探究的动机。例如:学习画图时,告诉学生电视上的动画都是用计算机画的,让那些画面之所以能动起来是由动画设计者编好了程序,然后在电视上放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动画了,你们如果学好了计算机画图,那你们也可以自己编动画了。此外,还可以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由情感驱使学生要探究。无论是好奇、好动、求知,还是情感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里。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在动机产生,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二、创设条件,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1、自主探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刻意追求课时的完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人云亦云;也要作些引导,当学生探究成熟要引导学生自我审视,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调整矫正,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如教学《保存文件》,教师把保存文件的方法分解为几个任务,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分解。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任务到综合任务,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相互研究,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不单单获得了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2、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也常常采取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与伙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教学《创作图画》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的美术作业中挑选一幅雪景图,要求“请大家联系美术老师所教的作画步骤,围绕画好这幅雪景图所需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形成画图方案,再在计算机上画图。”根据目标,学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个探究小组就忙开了:查课本、找资料、小组讨论、上机摸索、积极验证、认真总结、解决问题,最终确定画图实施方案。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更高,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3、实践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式学习也注重把探究成功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和弄清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设计问题,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设必须发挥创造性经过探究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运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运筹优化的策略。例如:在讲画图时,在活用“画图”讲解完后,要求学生画一幅“雪景”,有些学生提出画了雪人后,后面的图画就很难修改,复杂的图画更是如此。此问题我鼓励学生自己想法解决,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待下节上机操作课,大部分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带着问题上机求解,有学生就想出了开两个画图窗口,在一个窗口画好雪人后在粘贴到另一个窗口中,通过上机操作实践,不仅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借助工具独立创新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可视情况给以思路提示和引导,对个别学生的独特的思路,积极鼓励和表扬,启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比较,使得画图软件的操作融会贯通。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都是自主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主探究、充分展现、合作交流——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三、指导方法,使学生学会探究除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创造探究的机会外,还必须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以知识教学作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如: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唯有深深铭刻于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另外,在思考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动手操作时,要按步骤要求进行,动作要规范、准确。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等等。信息技术教育蕴藏的能量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的目录
第一篇 背景 性质 价值 理念
1.我国历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的情况如何?对我们目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2.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美术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如何?
4.中学生的心理对美术课程的设置有何影响?
5.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学生有什么样的美术知识和能力?
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有什么区别?
7.为什么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还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
8.为什么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
9.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哪些价值?
10.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什么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12.为什么要同时提出培养民族审美意识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什么特点?
14.为什么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15.普通高中为什么仍要强调采取质性评价的方式?
1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哪些内容系列?系列与模块是什么样的关系?
17.模块的内涵是什么?
18.如何实施学分管理?
19.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20.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普适性?
第二篇 课程目标成就标准
21.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描述涉及了哪几个维度?
22.在目标的设定和表述方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哪些变化?
23.“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应达成什么成就标准?
24.“绘画·雕刻”内容系列的学习应达成什么成就标准?
25.“设计·工艺”内容系列的学习应达成什么成就标准?
26.“书法·篆刻”内容系列的学习应达成什么成就标准?
27.“现代媒体艺术”内容系列的学习应达成什么成就标准?
第三篇 学习内容学习活动
28.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是如何表述的?
29.美术鉴赏的涵义是什么?在高中开设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意义何在?
30.美术鉴赏包括哪两个部分?相互构成了什么关系?
31.选择欣赏作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32.美术鉴赏有哪些基本方法?
33.为什么要强调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
34.为什么要强调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5.美术鉴赏学习活动可以利用的方法和资源?
36.绘画与雕塑的涵义是什么?在高中开设绘画、雕塑内容系列的意义何在?
37.“绘画·雕塑”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为什么仍要注意鉴赏活动?应如何选择作品、如何进行鉴赏活动?
38.绘画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39.雕塑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40.什么是综合材料?为何要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
41.如何引导学生采用一定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雕塑作品?
42.设计与工艺的涵义是什么?在普通高中开设“设计·工艺”内容系列的意义何在?
43.在“设计·工艺”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为什么仍要注意鉴赏活动?应该如何选择作品?如何进行鉴赏活动?
44.设计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45.工艺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46.如何引导学生采用一定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47.书法与篆刻的涵义是什么?在高中开设“书法·篆刻”内容系列的意义何在?
48.“书法·篆刻”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为什么仍要注意鉴赏活动?
49.应该如何选择供欣赏的书法作品?
50.如何进行书法鉴赏活动?
51.应该如何选择优秀的篆刻作品呢?
52.如何进行篆刻鉴赏活动?
53.书法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54.篆刻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55.如何引导学生采用一定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
56.什么是现代媒体艺术?
57.在高中开设“现代媒体艺术”内容系列的意义何在?
58.在“现代媒体艺术”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为什么仍要注意鉴赏活动?应该如何选择鉴赏的作品?
59.应该如何开展现代媒体艺术的鉴赏活动?
60.摄影也能算是“现代媒体艺术”吗?
61.如何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活动?
第四篇 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
62.高中美术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有何异同?
63.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64.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
65.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66.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
67.高中美术教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68.教师在教学时应如何辩证地看待教科书及其使用?
69.什么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
70.世界课程评价是怎样发展与变化的?
71.高中美术课程可以有哪些评价类型?
72.高中美术课程可以采取哪些评价方式?
73.为什么要提倡多主体评价?
74.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如何在高中学生美术活动中实施表现性评价?
75.什么是“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有哪些方式?
76.如何制定美术作业的评价标准?
77.如何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业?
78.如何评价学生在具体的模块学习中的达成标准?
79.教师应如何反思、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80.教师应如何使用教科书?
81.如何处理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82.在选修环境下,应该如何编制高中美术教科书?
83.高中美术教科书与一般的美术技法指导书籍有什么区别?
84.高中美术教科书主要有哪些呈现方式?
85.高中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什么?
86.国外高中美术教科书是什么状况?“
87.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注意哪些问题?
88.高中美术课程资源包括哪些类型?
89.高中必备的美术教学设施、设备与器材主要有哪些?
90.学校图书馆必备的美术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91.如何积极开发高中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
92.在选修环境下,如何合理调配,共享教师资源?
93.如何充分利用校外的其他美术课程资源?
94.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95.高中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第五篇 问题讨论前景展望
96.这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争论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97.新的课程标准还存在哪些局限和不足?
98.未来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将如何发展?
附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后记
『伍』 高中美术反思
高中美术反思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陆』 广大网友有高中的美术万能模板: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分析题吗
一、考试目标
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美术教学设计能力。了解教学设计方法,规范地撰写教案,准确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美术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4.美术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的美术人物、美术风格与流派及美术现象,知道美术的基本理论。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
——了解西方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如:洞穴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
——知道美术的概念、性质和价值等基本理论。如: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美术的社会价值等。
2.知道美术主要类别和技法理论,了解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结果。
——知道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知识。
——了解美术创作(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3.掌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理念和价值;
——熟悉高中美术课程的模块和学时,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知道《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关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4.了解美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并用以指导美术教学活动。
——理解美术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了解美术课程与教材的意义、结构和编写方法。
——知道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
——了解合格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熟悉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基本的美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1. 恰当地设定并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
2.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 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合理地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
4. 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5. 合理选择多种美术教学资源,尤其是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使教学更有效。
(三)教学实施
1.运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2.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大胆创作。
3.准确、清晰地表述美术教学内容,阐释美术概念,演示美术原理和技法。
4.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5.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四)教学评价
1.运用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美术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
(1)你认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什么问题?
(2)请写出你的改进建议。
4.教学设计题
提供教材页面图片,或者文字资料。要求:
(1)写出一篇要素完整的教学简案。
(2)要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整个教案或部分环节作出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