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关系
A. 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1.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原则。幼儿园的环境是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的,我们应该把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隐藏在环境之中,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但是有些老师在创设环境时一味地追求美观、高档,却没有体现环境和教育目的一致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2.适宜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中大班幼儿的环境创设应有所差异。此外,即使是同一年龄班,不同幼儿发展水平不同。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不仅要提供图书、绘本等材料,还需要丰富的玩教具等操作性材料。
3.幼儿参与的原则。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幼儿的主人翁地位,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经验丰富的幼儿老师可能会在创设环境时,专门留一面主题墙,让幼儿将自己的绘画、手工作品等粘贴在主题墙上,从而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4.开放性原则。这里的开放性原则是指我们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既要对园内的环境进行创设,还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创设。这个小知识点也很容易在单项选择题中出现,给我们一个例子让我们反选这是属于什么原则。
5.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环境创设应该根据本园的实际经济条件和情况,因地制宜地来创设环境,避免出现盲目地进行环境创设,给园所的其他经济支出造成负担。
6.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是保教结合的教育机构,并且保育是教育的前提,这就要求在创设环境时充分考虑幼儿园的身心安全。如剪刀等锋利的用品不能够乱放,桌椅的棱角应用海绵做处理以免幼儿被撞伤,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保护幼儿的心理安全。
B. 简述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属于幼儿园课程
C. 幼儿园五大领域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的课程都是主题课程,主题课程围绕某个故事或事件展开, 以主题为切入,激发幼儿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期间渗透五大领域的知识, 在系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把五大领域看做教育的内容,课程的主题化则看做是形式和方法。除此以外还涉及到“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环境创设(环境布置)、区域活动(模仿不同社会环...境,扮演不同角色,获得相关知识体验,是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有机结合的产物) 内涵解释: *主题活动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课程目标:教学所需要达到的认知程度,就是学生要在这个课程中要学点什么。 *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常见的区域有: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五大领域和课程目标的关系是:课程目标(设置)要包涵五大领域内容,并通过主题系统的展示介绍,使幼儿综合学习掌握。五大领域的作为学习掌握的内容,则要与时俱进,应对主题要求的发展,不断更新扩充,使得幼儿在主题课程学习中开阔眼界,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以上是一个曾经的幼教通过学习实践的自身体会,不具有权威性,仅供参考~
D. 浅谈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 (摘) 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可将之概括为四种:合一的、整合的、并列的、分离的。 合一即游戏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游戏,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的基本形式就是幼儿的自发自主性游戏,教师只要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必要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整合即以课程生成游戏,以游戏生成课程。前者是教师为进行某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专门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儿去进行这方面的游戏,比如教师要教幼儿沉与浮,而专门投放了各种玩水的的材料,让幼儿获取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动西浮起来的经验。后者是教师从幼儿自发性游戏中观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设计成专门的教学活动。 并列即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两种活动都以一定的时间保证,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全都来自于教材或其他材料,同时在幼儿自发的游戏过程中加以关注与即时指导。 分离即游戏只是一种教学以外的休闲和娱乐,除了安全和纠纷以外,教师对游戏不加以课程式的关注,比如象小学的上课和课间游戏,各不相关。
E. 幼儿园五大领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程分为这五大领域 五大领域的课程属幼儿园教学
F. 如何正确认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系
教育活动内容针对性更强,可以灵活把握,如有的小孩动手能力差,就多开一些有点难度的手工课。幼儿园课程是硬性要求,所有小孩都要学。
G. 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幼儿园来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自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的保育中包含着教育,教育中蕴含着保育。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上课。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只有通过感官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他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理解。幼儿园课程应积极发挥幼儿感官的作用,让他们正确地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行学习。对幼儿来说,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一点也是与中、小学生学习的区别之一,因为中、小学生是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
H. 游戏和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学习压力大的话,那就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要配合游戏一起,在游戏中学习。
I. 幼儿园的课程和中小学课程的区别
1、内容不同
幼儿园课程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教育注重保教结合。从幼儿园内课容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形式不同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上课。
3、学习方法不同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只有通过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他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理解。幼儿园课程应积极发挥幼儿感官的作用,让他们正确地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行学习。
对幼儿来说,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一点也是与中、小学生学习的区别之一,因为中、小学生是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幼儿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学
J. 如何理解幼儿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就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在这里,充盈了幼儿自身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刚开始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中,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接着我们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我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教师统一安排。然后我们将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我们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最后我们将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还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7"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 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与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像、思维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儿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山林、湖水联想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