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A.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4、教育规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 )国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广义教育包括( )、( )、(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8、狭义教育既是( )有时可以作为( )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 )、( )、(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 )和( )。学校始建于( )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 )、( )、( )、( )、(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和(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 )、( );四学( )、( )、( )、( )。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 )、( )、( )、(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19.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2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28.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3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4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4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5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5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5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5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6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6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67.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72.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简答题
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B.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什么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做中学。
C.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是壬戌学制
D.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是什么意思
参照美国学制,在美国学制基础上适当修改的。
E. 《小学管理学》复习题要点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目标导向
25. 过程导向
C. 工作分析
D. 关注情境阶段
B. 关注学生阶段
C,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
A、 教育是有意识,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系统抽样
B.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 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9、 ( )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
A. 单一式
B。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
A,3. 复杂性
B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总结(一)
整理.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6、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 学校的物质文化
B.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采用“课描”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螺旋式
D、 研究者关注事件,提示教育现象: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5、 小学教师的特点
(1) 复杂性. 关注生存阶段
D. 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27、 按小学生的年龄. 直线式
C. 斯宾塞的《教育论》
C. 初生婴儿吸奶
C. 成人学开车
D. 木匠教徒弟手艺
16:1、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 实验研究
B. 调查研究
C,父母有义务让孩子上学,全社会有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体现在、 一位新老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 小学教师的素质,体现在:
(1) 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管理的三要素.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党支部领导制
D. 教工管理制
13、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 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15. 总务工作管理
11.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示范性
B. 壬子癸卯学制
D. 壬戌学制
3.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22、 布鲁纳认为、 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优先发展、育人为本、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性别随机抽样取调查样本、健康的心理. 复杂性
C. 主体性
D. 长期性
31、 教育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对教师( )方面提出的要求
A. 马列主义修养
B. 教育科学知识
C. 文化科学知识
D. 专业知识
32、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 教育理论知识
B. 崇高的职业道德
C. 文化科学知识
D.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3、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4、 学校管理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A. 管理者、管理内容、管理对象
B. 管理者、管理方法、管理对象
C. 管理者、管理措施、被管理者
D. 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35、 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最忙的时候,王老师隶属于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
A. 总务处
B. 教务处
C. 教研组
D. 校长办公室
36、 《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 促进公平
B. 育人为本
C. 改革创新
D. 提高质量
37、 (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A. 教师
B. 学生
C. 校长
D. 社区人员
38、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39、 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理论
B.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40、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 课程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41、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发展阶段
42、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 加涅
B. 罗森塔尔
C. 戴尔
D. 波斯纳
43、 语文教师所具有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属于( )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文化知识
44、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45、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46、 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47、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
48、 简述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
49、 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答: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50、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匀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
51、 简述教育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答: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的工具,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愉悦的情感、 在教育过程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教育机智
(4) 心理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全面性
C,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 网络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A,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上不断更新、实施、检查. 政治素养
B. 职业道德素养
C、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教师的“教育机智”
(3) 示范性
(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 长期性
(6) 系统性. 创造性
D. 满足社会.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20、 《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 壬子癸卯学制
2、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德智体美劳)
4:图书馆六楼
1、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长期性
6.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发挥教育合力必做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 )
①家庭教育 ②学校教育 ③社会教育 ④自我教育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4、总结
12、 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是( )
A. 校长负责制
B. 校务委员会制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17、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 卢梭的《爱弥儿》
B. 全民性
D:管理者,这表明其成长阶段处于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
A:思想品德管理、教学工作管理. 有意抽样
28、提高质量。
21、良好的人际关系
7、 关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8:对待事业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关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
(2) 知识素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3) 综合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体现在. 义务性
B、 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
A. 教务行政管理
B,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C. 教学工作管理
D:体力+脑力(体现在. 叙事研究
D. 行动研究
29、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10.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3、 在小学教课书中. 分层抽样
C. 目的抽样
D.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活动式
24、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
A. 任务分析模式
B. 示范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 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国家有设立学校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9、 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知识素养
D. 能力素养
8:优良的个性品质,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 法制性
30、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老师的劳动具有( )
A
F. 2016漳州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二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导语】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将于4月26号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现在是参加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考生冲刺的阶段,组重要的是基础知识要点的梳理一个模考冲刺。为了帮助大家准备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漳州中公教育为大家分享“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希望大家做完练习之后能有所收获!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1902 壬寅学制(未实行)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 壬戌学制 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20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列)
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六、了解课程的类型,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程的类型
⑴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⑸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5、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⑴改革课程功能,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⑵改革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⑶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⑷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⑸改变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⑹改革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七、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⑷、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⑴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⑵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文法。⑶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⑷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⑸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⑴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⑵课程性质和特点;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⑷学生年龄特征;⑸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⑹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八、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道乐顿制,特朗普制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方式:平时考查、考试)。
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采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5、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九、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德育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因材施教原则;④知行统一原则;⑤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⑥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常用的德育方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陶冶教育法;④实际锻炼法;⑤品德修养指导法;⑥品德评价法;⑦角色扮演法;⑧合作学习法。
4、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①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更多关于漳州教师招聘考试信息请登录漳州教师招考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G. 谁有2014年《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试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总结(一)
整理:图书馆六楼
1、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卯学制
2、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卯学制
D. 壬戌学制
3、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小学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体现在:国家有设立学校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父母有义务让孩子上学,全社会有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体现在:德智体美劳)
4、 小学教师的特点
(1) 复杂性:体力+脑力(体现在: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 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
(3) 示范性
(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 长期性
(6) 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5、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6、 小学教师的素质,体现在:
(1) 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关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
(2) 知识素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3) 综合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教育机智
(4) 心理素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
7、 关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
A. 政治素养
B. 职业道德素养
C. 知识素养
D. 能力素养
8、 学校管理的三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9、 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10、 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
A. 教务行政管理
B.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C. 教学工作管理
D. 总务工作管理
11、 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12、 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是( )
A. 校长负责制
B. 校务委员会制
C. 党支部领导制
D. 教工管理制
13、 发挥教育合力必做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 )
①家庭教育 ②学校教育 ③社会教育 ④自我教育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4、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15、 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 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 初生婴儿吸奶
C. 成人学开车
D. 木匠教徒弟手艺
16、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17、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 卢梭的《爱弥儿》
B. 斯宾塞的《教育论》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8、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 学校的物质文化
B.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 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9、 ( )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20、 《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1、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22、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 网络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3、 在小学教课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
A. 单一式
B. 直线式
C. 螺旋式
D. 活动式
24、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
A. 任务分析模式
B. 过程导向
C. 工作分析
D. 目标导向
2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6、 一位新老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其成长阶段处于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
A. 关注情境阶段
B. 关注学生阶段
C. 关注生存阶段
D. 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27、 按小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样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系统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目的抽样
D. 有意抽样
28、 研究者关注事件,提示教育现象,采用“课描”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
A. 实验研究
B. 调查研究
C. 叙事研究
D. 行动研究
29、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 义务性
B. 全面性
C. 全民性
D. 法制性
30、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老师的劳动具有( )
A. 示范性
B. 复杂性
C. 主体性
D. 长期性
31、 教育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对教师( )方面提出的要求
A. 马列主义修养
B. 教育科学知识
C. 文化科学知识
D. 专业知识
32、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 教育理论知识
B. 崇高的职业道德
C. 文化科学知识
D.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3、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4、 学校管理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A. 管理者、管理内容、管理对象
B. 管理者、管理方法、管理对象
C. 管理者、管理措施、被管理者
D. 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35、 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最忙的时候,王老师隶属于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
A. 总务处
B. 教务处
C. 教研组
D. 校长办公室
36、 《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 促进公平
B. 育人为本
C. 改革创新
D. 提高质量
37、 (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A. 教师
B. 学生
C. 校长
D. 社区人员
38、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39、 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理论
B.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40、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 课程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41、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发展阶段
42、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 加涅
B. 罗森塔尔
C. 戴尔
D. 波斯纳
43、 语文教师所具有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属于( )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文化知识
44、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45、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46、 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47、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
48、 简述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
49、 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答: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50、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匀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
51、 简述教育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答: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的工具,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