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
A. 中小学学校思政课实施方案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一大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优质示范课堂。
二、工作思路
聚焦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关键,以高水准教材为遵循,以高水平教学资源为支撑;
以高质量示范课堂为抓手,以高效率工作机制为保障,以高标准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格局、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展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气象新作为新担当,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三、工作举措
1、推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2、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明确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要求、配备选聘、培养发展、管理考核等。
3、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
4、召开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拟于2019年下半年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全面交流展示各地各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B. 谈谈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做好教书育人
教师要完成这样的课程改革,教书育人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然后身体力行的来影响孩子各种学习的情况,以及做人的情况。
C.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方案实施。该校坚持“三个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促进“教”与“学”互动。坚持问题导向,以专题化教学推进课程内容改革,重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坚持实践导向,以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提升课程针对性,重点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坚持过程导向,以互动式教学、综合式考核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重点解决“如何评”的问题。
二是严把“内容关”,以鲜活专题设计推进内容创新。(1)丰富课程体系,“依靠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结合国情、社情、省情、校情等设计某门课程的系列教学专题。(2)激活课程内容,及时融入新形势、新理论、新案例等设计每个具体的教学专题。同时,精心设计思政理论课暑期实践活动,强化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化课程实践内容。
三是严把“备课关”,以师生联合评议推进模式创新。该校成立5门思政理论课的备课组和专家组,备课组完成课程总体设计,专家组审议框架,教师再进行集体备课与试讲。在师生评议环节,备课组每个专题负责教师上台说课,具体介绍专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要点、案例运用、教学特点、实践教学设想等;参与师生根据专题说课内容进行提问和评议,探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备课教师根据评议情况再修改教案和教学PPT,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补充后方能上课。
四是严把“质量关”,以“教—学”互动推进评价创新。探索“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2+1”教学法。该校教师用2个课时面向所有学生讲授专题并布置相关讨论题,学生小组用1个课时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答疑。探索课程成绩评定新方法。重视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明确规定在学生总成绩评定中,期末考试成绩不高于50%,而平时的过程学习表现占50%以上。建立双向考核机制,即:一方面将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思政理论课成绩;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政理论课成绩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
D. 如何有效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目标的体现。在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那么要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倾向,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她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老师。”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因而想学、乐学、会学。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采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视频材料,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为此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要重视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目的是让学生“会学”。研究教法,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研究教学效果,更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学生观上,要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与此密切相关的教材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政治教科书使用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大纲,依据大纲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教材全面的分析,“化繁为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以适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 其次,要确立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将主体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全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要在整体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顾及大多数。同时,对全体学生的基础、情趣、能力、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要有全面的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主动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让学生形成终生受用的学科思维能力。主动性是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升华,是学生从“乐学”到“善学”的迈进。民主性原则更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讲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它强调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关系和谐、共同参与、积极交往。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的更好解决提出更佳的方案。当然,教师也应该做适当的引导,适时激励,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新知,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教学中必须做到: 第一,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因而,教师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四、建立积极的课堂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新课程要“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要有个性,能够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评价过程要在时间上适当“留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学生个性心理体验,课堂评价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个体的进步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采用“一刀切”评价。应该倡导学生参与评价。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自然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此时,教师就应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等。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总之,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追求有效,是政治课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彻底转变教的理念和活动设计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成、感悟,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