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粉体课程设计
『壹』 怎么做化工课程设计/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一)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简介 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物料衡算。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结构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 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 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流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5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 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6设计说明书内容 设计任务书; 目录; 设计方案简介; 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 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设计结果汇总; 设计评述; 参考资料。 (二)时间安排 1设计动员,发放设计任务书。(0.5天) 2阅读设计指导书,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0.5天) 3现场调查。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学生拟定调查提纲,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0.5天) 4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说明书。(3.5天)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的内容包括: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完成题目的难度;独立完成设计情况;答辩情况。采取审定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 四、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板式塔设计,自编。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柴诚敬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师可根据设计题目指定相关的指导书籍 五、课程设计的题目类型及选题要求 (一)精馏塔设计 针对不同物系,双组分或多组分,常压或减压以及筛板、浮阀等不同板型和工艺条件立题。 (二)蒸发器设计 针对不同物系的多效蒸发装置立题。 (三)干燥器设计 针对不同物料、不同型式的干燥器立题。 六、执行大纲的若干说明 (一)关于题目要求 题目类型以精馏、吸收、干燥为主,因为这些类型题目能较好满足综合应用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要求,其它类型题目根据需要逐步增加。 在选题时要求在给定的物系〔料〕。操作条件、型式等方面尽量做到多样化,以利学生独立完成。使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以便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设计内容上各题目应规定必须完成的基本部分和酌情进行的加深部分,即学生在完成基本部分后,可以在流程、主要设备型式、设计方法的评选,利用电算工具进行方案比较或制图等某一方面予以扩充加深。 (二)关于电算工具的使用 在课程设计中使用电算工具应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方面。 应当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先在部分学生中试行,逐步扩大。 (三)关于设计资料 每个类型题目编写一份设计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说明书和图纸的具体要求〕——整个设计进行的步骤——设计注意事项——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说明——设计参考资料目录。 (四)关于课程设计的指导方法 在整个课程设计进行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施行指导才有利于学生两个能力的培养,尚有待实践和总结,这也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务必 2008-12-13 12:57
『贰』 课程设计报告要写哪几步,各有什么要求
对于正文部分内容要求必须具备如下内容:
1) 目的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2) 需求分析
以无二义性的陈述说明程序设计的任务,程序要做什么?明确规定:
①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②输出的形式;
③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3) 概要设计
说明本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数据类型的定义及含义、各程序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4) 详细设计
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对每个操作需写出伪码算法;对主程序和其他模块也都要写出伪码算法;
最终实现的源程序要按照良好风格的程序书写规则来编写,要求结构清晰,重点函数、重点变量以及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5) 调试分析
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进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算法的改进设想。
6) 测试结果
列出完备的测试计划及其结果,包括输入和输出,这里的测试数据应该完整和严格。
7) 用户使用说明
说明如何使用最终发布的程序,详细列出每一步的操作步骤。
8) 课设总结
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经验和体会以及对设计与实现的回顾讨论和分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叁』 能请大神指点一下如何完成这个课程设计吗,我现在无从下手
随便使用一款单片机就可以实现了。首先是原理图的设计:1.最小系统 2.按键检测 3.驱动电路
然后就是程序的设计:1.首先是按键检测(建议使用中断检测) 2.逻辑的编写,设计为每检测到一次按键信号,就会对驱动电路发出一个驱动波(建议使用PWM波{可以考虑用中断实现高低电平的变化实现模拟PWM或者用自带PWM输出模块的芯片如STM32})3.驱动波的控制:在按键按下后的增加或者降低亮度就需要用到缓起功能,这个实现起来也不复杂,具体可以参照一下网上的呼吸灯等程序。4.当然要给亮度定义一下了,对应每个亮度是怎么样的驱动波,然后就可以了。
希望对您有帮助
『肆』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目前,校本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改的核心领域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缺乏理性的思考与设计,显得有些盲目又混乱。为了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我们基于研究和实践,梳理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点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同,校本课程建设特别要注重如下三点:
其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适当注重特殊素质的发展。
课程设计的基本宗旨应在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从素质的性质来看,学生的素质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基本素质,这是指在各个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各层面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素质,如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又称为学科素养,这是专门学科领域范围内的素质,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外语素质等;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对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加以综合而成的素质,如学习力、创造力、实践力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用于特殊领域或特殊情境的素质,如书法特长、领导力、野外逃生能力等。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来说,起特别重大作用的素质是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这些素质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受关注较少,而学科素质则在国家课程中受关注较多,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特别注重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并围绕这些来建设校本课程,如性格发展指导课程、创造力课程等。
其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基点。
尤其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每个学校都应该明确地树立自己的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其中包括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并围绕这些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其三,以学习为中心。
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逐渐走向以教为中心,这实际上是步入了严重的误区。当前,学校教育又重新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种转向在当前的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和深入,在中国也在逐渐走向普遍化和深入化。我国的国家课程,由于变革的周期较长,有些滞后,没有及时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而校本课程,则由于变革周期较短,可以及时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因此可以及时而充分地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基于学习规律,体现学习的思路,从而便于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自主学习。
课程要素体现“以学习为中心”
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是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计要体现所谓的课程要素。目前关于课程要素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在我看来,这种划分是严重缺乏逻辑的,也不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因为它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课程实施并不是课程设计本身应包含的一个要素,而是在课程建设完成之后进入的一个环节,即课程实施环节,这个环节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不属于课程设计范畴;第二,课程评价也不属于课程设计本身,它是在课程设计之外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材)的评价等,它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上面谈及的一些范畴或者环节互有关联,但我们也应注意它们的差异,比如,学习评价是在课程范畴之内对学习的评价,是课程的一个要素,但我们不宜将课程评价与学习评价相混淆。
通过分析和整合历史上关于课程要素的各种观点以及课程建设的实际,可以找出课程的如下四个要素,这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一是学习目标,即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关系到通过学习而要发展的学生的素质;二是学习内容,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内容;三是学习方式,即为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而采用的学习活动类型和操作样式;四是学习评价,即对学习活动的评判,包括学习起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等。
校本课程建设的这四个要素,都是基于学习的。校本课程的文本,都要体现这些课程要素,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校本课程文本,分别要在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体现这些课程要素。
三个层面让校本课程设计理念落地
课程建设不同于教学。我们大致可以把教育实践划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一是教育构建环节,包括课程构建、师资构建、教育制度构建、教育环境构建等;二是教育展开环节,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三是教育评价环节,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育管理评价等。无疑,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课程属于教育构建环节,而教学属于教育展开环节,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环节。这为我们理解和建设课程提供了一个总体性的视野。校本课程是一种构建和预设,确切地讲,是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这种构建和预设工作的重点,是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校本课程文本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每一种文本都有一定的结构要求:
其一是校本课程规划,这是关于校本课程的全面的、较长久的计划,属于宏观层次上的校本课程文本,也可以称为校本课程方案。
一个校本课程规划起作用的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不等。校本课程规划文本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首先,它要从宏观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这四个课程要素在宏观层次上分别可以表述为:学校培养目标、校本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规划文本还要附带性地阐述指导思想和校本课程管理等内容。
其二是校本课程纲要,它应阐明一门特定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在职能上相当于课程标准,但比课程标准要简单,一般篇幅为4000至8000字即可。
因为校本课程使用范围较小,不必以较多的投入去研制一个课程标准,而以较小的投入来研制一个课程纲要即可。那么,校本课程纲要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课程要素在中观层次可以分别表述为:课程目标(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纲要还要阐述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理念,这是一门具体课程的理念;二是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要求,这有助于指导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
其三是校本学材(或称校本教材),即一门具体的校本课程的学习材料。
这是校本课程文本的微观层次。广义上的学材,既包括基本的学材,也包括辅助的学材等。这些材料,本质上讲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应该按照学习的规律和思路来编写,从而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自主且个性化的学习。“校本学材”不仅是一个术语的改变,而且是编写理念和思路的革新。那么,校本学材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它应该在微观层次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应该将这四个课程要素加以提炼和整合,纳入到供学生学习的材料之中,进行精心的组织,并以有效形式加以呈现。这样设计的校本学材,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地学习,因此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伍』 如何做好课程设计
多想多看,不要嫌麻烦
『陆』 如何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不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黄政杰,1991,85 页);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白月桥,1996,227页)。
新近的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成果则试图综合这两种观点。如《简明国际教育网络全书 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并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