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小学环保校本课程

小学环保校本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7 21:41:26

Ⅰ 某校有学生2100人,在“文明我先行”的活动中,开设了“法律、礼仪、感恩、环保、互助”五门校本课程,规定

(1) 抽样调查;(2) 20,30,0.3;(3) 72°; (4)630.

Ⅱ 以环境保护为题,谈谈对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写出自己参与环保行动的收获和体会 不少于300字。

绿色,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高度,是一道唯有爱心才能永久呵护的良知背景。为进一步绿化校园、美化家乡,进一步树立绿化环保意识,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我们学校积极投身荷花镇中心小学2013年环保世纪行环保宣传月活动,自觉参加绿化美化的公益事业,为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气净”的美丽腾冲作出了贡献力量。
一、形成共识,强化管理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全校师生紧密配合,把环境教育工作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
2、制定计划、层层落实
本着“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让人生在习惯中收获”的办学
理念,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支点和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突破口,提出了“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在实践中寻找差距、积累经验、扎实工作、提升
效益的创建思路,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最大的环保效益是我校校园环保的工作目标。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例如:《校园绿色行为准则》、《食堂防止污染制度与措施》、《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措

施和检查制度》、《分担区晨扫安排及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和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我校的校园环保工作。
二、美化环境,营造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口号。校园内有许多环保宣传标语,分类垃圾箱,楼道的警示语、劝戒语、创造墙环境教育资源随处可见。校园中人性化的护绿宣传牌,节水、禁烟牌都提醒着每一个人,使他们感受到环境的整洁和优美,从而激发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的
室外场地和教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打扫,同学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怡人的校园环境,这使他们感到格外的珍惜。校园宣传栏中陈列的环保小报、废弃物小制作、环保海报作品,都是同学们课间
爱看的内容,一点创意、一点启示,同学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走进校园绿树成阴,繁花似锦,
升旗台等人文景观与主体绿化相映成趣,愉悦的环境陶冶着师生的情操,学生们赏花护绿,人与
自然是那么和谐。
三、强化渗透、力求拓展
我校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环保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发掘学校潜在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同时,抓教育主渠道——课堂渗透,把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知识。各科教师都把提高环保意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四、开展活动,增强意识
积极开展环保活动,寓环境教育与活动中,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在三到六年级学生中,
开展护绿小队活动,负责本班护绿基地的日常维护,(包括打扫花台、捡枯叶、烟头、擦花盆等)应作好记录;制作宣传标牌或警示语。
第二、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等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专题讨论、观看电视、社会调查、劳动实践,通过提环保小建议、画环保宣传画、写环保宣传语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深化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第三、变废为宝、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回收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制作简单实用的小制作,如垃圾桶等。创新发明,既快乐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第四、举办少先队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主题班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爱绿护绿人人有责”的倡议,同学们纷纷响应,把环境教育与少先队的各项活动相结合。①开展黑板报、手抄报、美术、书法、摄影及手工制作比赛。②开展专题作文大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谈谈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写写自己参与此活动的收获与体会。③与少先队环保站相结合,变废为宝,争当回收小能手。④各班在充分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争当“环保小卫士”、“洁净乡村小能手”等活动,结合学校进行每周之星评比“环保之星”、“洁净乡村小能手”、“生态家庭”⑤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各中队以环保课为载体,以班队活动为抓手,以环保教育专刊为阵地,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学到了环保知识,加强了环保教育,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切实保护了环境。京东有美国进口普卫欣可以防止雾霾吸入,。
第五、结合家庭、社区开展环保体验活动。发动每个学生带动家长种植花草,在家庭中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买青蛙等有益动物,不浪费水电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节约水电、粮食,不乱扔杂物的良好习惯。此外结合学校主题活动“我为环境献计策”向有关部门提出评比“生态家庭”的建议等。
第六、开展绿色节系列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征集到了许多环保小标语、环保书签、环保创意小制作、环保主题手抄报。整个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建设清新宜人的校园环境,为建设“美丽荷花,魅力腾冲”全力以赴。
五、搭建舞台、加强体验
1、建立环保实践基地,开展环保互动活动 我校坚持“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教育思想,在各街道进行了全面宣传。贯彻“我环保,我时尚”
2、开展“植树造林
爱绿护绿”公益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校全体师生深知:植树、爱绿、护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为珍惜绿色、爱护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大家参加了为小树苗浇水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一棵棵小树苗洒水下,将自己美好的希望种下,也将“植树、爱绿、护绿”的决心留下。此次植树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共同营造绿色的、多姿多态的“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Ⅲ 小学环保校本课程教材,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急需

系统加载中,请稍后······

Ⅳ 征文 我心中的校本课程

课程总目标:

1、以开发本土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及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及责任感。

2、面向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提高。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师生主体性。

一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美丽的校园
认识校园
1、熟悉学校环境,能说出校园内各处地方的名称,能向爸爸妈妈简要介绍自己在学校的见闻。

2、了解学校的生活设施、教学设施及体育游乐设施,部分懂得使用。
2
参观、访问、绘画、泥塑、交流
班级环境

校园环境

老师及学长的介绍

养成良好观察习惯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能主动探索学校,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
探索、绘画、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美丽的校园我爱她
1、对学生进行热爱班级、热爱校园、美化校园、净化校园的教育。

2、有爱护校园的愿望和行动,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1
观察、思考、交流、实践












探索社区环境
1、知道自己居住地的名称及所属街道和社区,知道自己居住城市的名称及所属的省份。

2、观察了解社区绿化、环保设施,懂得维护社区环境,在生活、学习、游戏时不妨碍他人。
1
观察、访问、交流、实践
社区文化

城市绿化

公园广场

环城的山水

市花及城市绿化
1、知道市花是石榴花。

2、观察打扮城区主要街道的常见花草树木,认识古树、名木、名花,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知道它们在美化、净化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
2
观察、访问、绘画、剪贴

广 场

公 园
1、了解城区有哪些广场 、公园,知道它们所处的方位。

2、在父母或亲友的带领下到广场、公园游玩,感受这些地方带给市民休闲、娱乐的乐趣。

3、大致了解每处地方的特色树种、花卉及典型建筑。

4、用橡皮泥塑造自己感兴趣的形象,如公园里晨练的人、某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等。
2
观察、访问、体验、摄影、绘画、泥塑

环绕荆城的山
1、与父母、老师或同学开展登山活动,体验登山的乐趣。

2、知道环绕城区的几座主要山峰的名称,知道山峰上的岚光阁、东山宝塔、唐安古寺等知名建筑。
2
实践、体验、摄影、泥塑

穿城而过的水
1、知道环绕城区的有竹皮河,还有漳河的支渠三干渠、四干渠。

2、懂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牢记“保护城市河道,有我一份责任”。
1
游览、观察、讨论、交流

主题活动: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

1、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城市环境,做文明市民、文明游客。
1
班队会、反思、实践

一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春满山城
春天来了
1、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观察、记录、交流、绘画
走进大自然

城区街道、园林

城郊蔬菜、水果基地

姹紫嫣红的花朵
1、观察、记录城区各种花卉的名称、颜色、形态、花期,感受花儿的美丽、家乡的美好。

2、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珍藏对这些花儿的美好回忆。
2
观察、绘画、摄影、摄像、口语交际

春游郊游
1、到郊外踏青,亲近自然,认识动植物。

2、初步了解本地常见农作物、特色蔬菜及水果的种植过程。
2
实践活动、调查访问

走进动物世界
小鸟的歌
1、查阅资料,考察访问,大致了解荆门范围内生活着哪些留鸟、候鸟。

2、聆听生活在荆门城区、山岭、乡村的各种留鸟、候鸟的鸣声,观察它们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观察、查阅资料、录音、模仿
有关动物的图文资料、乡村、饲养场、动物园

动物的家
1、了解荆门范围内生活着哪些野生动物。

2、走进乡村,看农家饲养的家禽、家畜,知道名称,了解生活习性。

3、看看你熟悉的市民家庭养了哪些宠物。
2
调查、访问、绘画、泥塑

参观动物园
1、知道动物园中饲养着哪些动物,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感兴趣的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2、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增强动物保护意识。
2
观察、记录、口语交际

我是荆门旅游小使者
可爱的荆门,美丽的家乡
搜集、整理自己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搜集的图文资料、创作的作品,与同学合作,举办一次有关家乡动植物的展览。
2
搜集、整理、展览
学生搜集的资料、自身体验

我眼中的荆门
1、组织主题班队会,向同学介绍荆门有哪些著名风景区。

2、根据自己在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交流自己眼中的荆门。

3、利用打电话或节假日走亲访友的机会向在外地的亲友介绍荆门,欢迎他们来荆门旅游。
1
主题班队会

口语交际

旅游小贴士
到同一景区游览过的同学组成小组,讨论综合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出游乘车线路、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景区特色。
1
口语交际
学生的旅游经验、旅游常识

二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山城的秋天
秋天的色彩
1、观察秋季周围植物的变化,感受秋天艳丽丰富的色彩。

2、开展秋季登山活动,体验层林尽染的秋韵。
2
绘画、摄影、布贴、交流
秋天的山林、果园、田野,商场、超市、街头摊点,学生的体验

丰收的田野
1、到山林,到果园,到田野,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秋天成熟的美。

2、了解荆门有哪些物产,知道荆门是全国著名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知道荆门特产漳河蜜桔、毛李荸荠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到粮油店、商场、超市以及街头摊点,看看货架上有哪些荆门特产出售,了解价格,询问销售情况,做好统计记录。
2
调查、访问、记录、查阅资料、口语交际

秋风秋韵
1、通过观察、绘画、摄影、日记、剪贴等形式搜集资料,举办一次以“山城的秋天”为主题的展览或主题班队会活动。

2、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
展览、班队会、实践活动

我是荆门旅游小使者
神奇的山川
1、通过调查访问,知道荆门境内有东宝山、西宝山、圣境山、莫愁湖、屈家岭文化遗址,有以明显陵——大洪山旅游区、漳河旅游度假区、纪山楚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旅游景点。

2、利用节假日到自己感兴趣的景区游览,向同学介绍旅游见闻。
2
游览、摄影、摄像、日记
荆门信息港、荆门旅游网、《荆门日报》、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其他图文资料、荆门风景名胜等

秀美的公园
1、知道荆门有以人文园林景观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如龙泉公园、石化公园、钟祥莫愁湖公园、京山县烈士公园;有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如钟祥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京山虎爪山森林公园等。

2、参观游览,体验徜徉于山水园林之间的乐趣。
2
游览、摄影、日记、交流

各具特色的建筑
1、观察城区的古塔、古寺,游览龙泉书院、陆夫子祠及钟祥明显陵,从其他图文资料上搜集荆门境内其他有名的建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渊源。

2、用泥塑、绘画等形式展示这些建筑的造型特点,有条件的同学可自己摄影、摄像。
2
作品展示、口语交际

我眼中的荆门
1、向外地的亲友介绍本学期你的市内游览见闻,告诉他们荆门的新变化。

2、通过写日记、编顺口溜、创作简单的歌谣等形式歌颂家乡。
1
口语交际、创作活动

二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绿







走向大自然

1、到校园、街道、庭院、公园、山林、田野观察小草、树叶的萌发,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写下自己的见闻。

2、观察春天里小动物的活动情况,保护鸟巢,不掏鸟蛋,不捉小鸟,不捉、不买小蝌蚪。

3、到掇刀草莓基地观察草莓的生长情况,采摘草莓,也可以到城郊蔬菜基地、水果基地开展“生态一日游”活动。
2
参观游览、日记、口语交际
校内外的各种花草树木、环保资料、《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学《自然》课本、中学《生物》课本

亲近绿色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与小伙伴、同学及家长组成小组栽花种树,知道养护方法。
2
查阅资料、参加植树节活动

绿色与环保
1、知道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重大意义。

2、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培养热爱美好环境、美化生活的情趣。
1
讲授、讨论、演讲交流

保护秀美山川
1、交流自己在荆门风景区游览时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和破坏环境的做法,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谈谈这些做法的危害。

2、与家人、同学讨论,提出保护景区的措施,在班级交流。
2
讨论交流

洁净城市

美化家乡
1、了解荆门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的举措,并向家人、同学宣传,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种花种草,认养绿地,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2
搜集资料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1、继续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红领巾街道开展洁净城市、美化环境的活动。

2、开展“保护荆门环境有我一份功劳”主题班队会活动。
3
实践活动

主题班队会

畅想荆门美好

的明天
想象画、泥塑比赛
举行以“我心中的荆门城”为主题的想象画、泥塑比赛
2
想象创作
学生的感受、体验、希望

演讲比赛
举行以“我心中的荆门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振兴荆门的情感。
2
演讲比赛

三 年 级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绿







点缀校园的小精灵

1、向老师、园丁请教,弄清校园里每一种花草树木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2、在科学课老师的帮助下弄清校园里每种植物所属的科、属、种,为它们设计小名片,并挂好小名片。

3、开展种养殖活动,丰富校园生物物种。

4、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联系,成立校园环保大队,聘请学校园丁当技术顾问,划分每个中队的养护责任区。
16
讲授、设计、实践活动

校内外的各种花草树木、环保资料、《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学《自然》课本、中学《生物》课本、荆门市园林局、林科所










城市风景——竹皮河
沿竹皮河道考察,观察两岸保护设施,看看现在污染竹皮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白保护城市河道的重要性。

4
实地考察、分析、思考
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荆门水利》及相关报刊

生命之水——漳河水库
1、知道漳河是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全国八大水库之一。

2、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方式,知道城区生活用水取自漳河水库,了解漳河在灌溉、防洪、养殖、生态、航运、发电、旅游等方面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4
游览、调查访问、查阅资料

富饶美丽的长湖
1、知道长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这座本市最大的天然湖泊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及潜在旅游价值。

2、实地观察、调查访问,了解网箱养鱼对长湖水体的污染。

3、比较长湖的昨天与今天,畅想长湖的未来,提出保护长湖的合理化建议。

1
实地观察、调查访问

波涛汹涌的汉江

知道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流经我市,在汉口龙王庙与长江汇合。了解汉江的航运价值及汉江防汛。

1
搜集资料、调查访问

保护水源

节约用水

1、知道水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懂得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

2、通过观察、访问,大致了解污染河流、湖泊的主要原因。3、想一想,小学生怎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洁净城市?在班级开展讨论,制定节水公约,在全校推广。

4

搜集资料、讨论调查

制定公约

四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 源

荆门广场文化

荆门风物
1、搜集在荆门地区流传的民谣、谚语、俗语、俚语及民间故事,调查了解荆门有哪些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2、搜集荆门民间手工艺品,了解荆楚民俗、民风,看看荆门城内的建筑、装饰融合了哪些民间艺术元素,体现了哪些本地特色。

3、举办一次以“荆门民俗”为主题的展览、表演展示活动。
2
调查访问、实地观察、记录
学生实地调查搜集的各种资料、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荆门城区的各处主题广场

建筑与生活
1、利用节假日看看荆门修建有哪些主题广场,观察这些广场的设计布局特点。

2、观察各广场的典型雕塑,欣赏其造型特点,弄清其象征意义,用橡皮泥或陶泥制作缩微景观。
2
实地考察

创作欣赏

娱乐与健身
1、观察市民在广场开展的各种健身娱乐活动,模仿学习。

2、调查了解市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情况,弄清广场健身娱乐活动蓬勃开展的原因,写出小论文。
2
观察模仿

调查研究

小朋友的乐园
1、到广场亲自体验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带来的乐趣,。

2、通过写作文、绘画、泥塑、摄影、摄像等形式记录城区大小广场给市民带来的无穷乐趣,举办以“荆门广场文化”为主题的展览。

3、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调查访问,提出管理广场的合理化建议。
4
亲身体验

记录展示

交流讨论

保护荆门环境有我一份功劳
告别陋习
1、看看哪些生活陋习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举行告别陋习的宣誓仪式,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动员家人、朋友、同学告别陋习,从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2、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告别陋习,讲文明,讲卫生。
3
观察宣传

实践活动
市、区政府宣传部、荆门市环保局、荆门市政园林管理处

环保我能行
1、成立环保假日小队,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

2、做好“红领巾街道”的卫生保洁维护工作,清除小区墙壁、街道电线杆上的“牛皮癣”。

3、自觉使用环保产品,拒绝白色污染。
4
实践活动

我是荆城文明小使者
1、开展环保主题班队会活动,增强爱我荆门、美化荆门,还荆门青山碧水蓝天的责任感。

2、举行“我是荆城文明小使者”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3、为街道设计美观实用、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4、设计环保宣传画,写上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
4
主题班队会

征文演讲

创作设计

四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 源











荆门地形
1、知道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汉江平原与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北部层峦叠嶂,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叉,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
1
观察发现、调查了解、教师讲授、口语交际
荆门博物馆、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荆门地方志》及其他有关荆门历史的资料

荆楚门户
1、知道荆门因史书称为“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

2、知道早在4000多年前荆门境内的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居住,创造了长江中游最早的人类文化——屈家岭文化。

荆门行政区划
1、在湖北省行政区划图上找出荆门市的位置;在荆门市行政区划图上找出自己的学校及家庭所在的位置;看看荆门境内有哪些铁路、公路。

2、观察荆门行政区划图,看看荆门下辖哪些市、县、区。

3、知道荆门作为城镇,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荆门曾是荆(州)襄(州)走廊上的必经要道和关隘,以军事重镇著称,历代君王都在这里设州置县。

2、简要了解解放后荆门的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荆门博物馆
1、参观荆门博物馆,知道荆门古属楚国,了解馆中陈列有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尸”的郭店战国女尸、郭店楚简等国宝级文物。通过馆中陈列的文物以及讲解员的介绍,感知楚地古代先民的生活,感受灿烂的楚文化。

2、通过参观,知道文物的考古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
参观、感知、体验










丰富的地下宝藏
1、调查了解荆门境内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对照荆门地图标出其出产位置,绘制出简明的《荆门矿产资源分布图》。

2、采集矿石标本,在科学课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矿石标本。
2
教师的讲授、调查了解
学生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统计数据、荆门旅游网、《荆门水产》《荆门地方志》及相关报刊资料

名优特产
1、调查了解荆门境内的农、林、牧、渔业资源以及多种经营带来的效益。

2、根据调查搜集的资料绘制出简易的《荆门水产资源分布图》《荆门林业资源、经济林木分布图》等图表。
2
实践活动

搜集商标

实践活动
1、与小组同学合作,以表格的形式制作出“荆门名优特产名录”。

2、通过写日记、绘画、摄影、拍摄DV作品等形式介绍荆门名优特产。

3、统计你所熟悉的荆门农家收入情况,将全班同学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弄清荆门农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看看各乡镇的特色经济是什么。
2
小组活动、交流展示

五 年 级 上 学 期

单元

课程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形式

资源来 源

荆门风物
民间故事
搜集整理在荆门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把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在班级召开民间故事会。
2
访问、交流
学生自身搜集的资料、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城市及乡村的生活习俗

名人传奇
1、了解与荆门相关的名人事迹,把荆门名人当作宝贵的精神遗产加以继承和发扬,立志振兴荆门,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2、各班选择1~2名荆门名人作为研究重点,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如《斑衣娱亲老莱子》《关公与掇刀》《象山先生在荆门》《抗日名将张自忠》等。
6
调查访问

实践活动

课程开发

风俗民情
1、调查访问,详细了解荆门的风俗人情,如婚丧嫁娶、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冠名称谓等习俗。

2、搜集相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撰写解说词,与四年级同学合办“荆门民俗”展览。
4
实地观察

调查访问

考古荆门
纪山古墓群
1、到荆门博物馆参观出土文物、请纪山籍同学介绍当地古墓群的发掘与保护情况,了解楚地先民的文化与生活,了解纪山古墓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

2、选择1~2件文物重点研究观察,写出研究小论文。

3、各班合作,以“郭店楚简”及“楚文化”为主题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6
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

课程开发
荆门博物馆、荆门旅游网、荆门境内各处文物保护单位

钟祥明显陵
1、游览钟祥明显陵,了解明显陵的考古价值及文化旅游价值

2、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
搜集资料

实地游览

其他历史遗迹
1、调查访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荆门境内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整理相关资料,在班级交流。

2、按照各处古迹的价值及保护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在《荆门行政区划图》上标出荆门境内各处重点保护文物所在的位置。
2
调查访问

实践活动

荆门揽胜
风景名胜
1、详细了解荆门境内有哪些风景名胜,绘制《荆门名胜分布图》或《荆门名胜一览表》。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期游览家乡名胜,通过习作、摄影、拍摄DV等形式记录游览过程,推介家乡名胜。
4
实践活动

讨论交流
荆门境内各处风景名胜、学生的体验感悟

主题活动
1、组织召开“爱我荆门”主题班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介绍荆门,进一步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2、写建议书、倡议书,号召大家都来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3、举办“荆门——我可爱的家乡”征文活动。

3
实践活动

班队活动

征文活动

五 年 级 下 学 期

单元
课程

内容
课 程 目 标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 源

荆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进一步了解荆门市及所辖县市区的历史,特别是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搜集有关材料,在班级交流。

2、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按时间顺序列出荆门历史编年表。
2
搜集资料

参观交流
《荆门地方志》《荆门人民革命史》及荆门市档案馆、博物馆

难忘的战斗

不朽的英雄
1、搜集在荆门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了解荆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英勇斗争的史实,借鉴历史,发扬传统,继承先辈遗志,立志振兴荆门。

2、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组织英雄故事会。

3、拜访军休所老红军、老革命,听他们讲土地革命时期地下党在荆门的活动、斗争情况,讲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荆门的几次著名的战斗;到东宝山、西宝山实地考察解放荆门的战斗遗址;举办《英雄的荆门城》展览。
6
搜集资料

实地考察

实践活动
















1、参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走访城市街头巷尾,查阅资料进行对比,了解荆门在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发校本课程《建筑与生活》。

2、用手中的笔、照相机、摄影机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我们的家园发生的巨大变化。
2
课程开发

实践活动

参观交流
荆门信息港、《荆门地方志》、地方教材《可爱的荆门》、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取得的资料及自身的理解感悟








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荆门境内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在发展荆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了解其迅猛发展的历程。

2、到邮政局、电信局、荆门移动、荆门联通调查访问,了解这些部门的服务项目、发展历史。
2
实践活动

参观交流








1、参观城区各大医院,了解其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

2、调查走访,了解遍布城区的小诊所、小药店给市民带来的利与弊,写出调查报告,开展辩论活动。
3
实践活动

参观交流








1、参观城区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团体,了解荆门解放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了解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

2、说出近几年荆门文艺界推出的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如《闹龙舟》《荷花洲头》等,阅读荆门籍作家、诗人的作品。

3、知道“普九”、课程改革等教育大事,立志勤奋学习。
3
阅读欣赏

实践活动












1、通过调查了解、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荆门各大企业、特色产业的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及对荆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举行一次以“老字号新效益”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全校师生围绕本专题搜集的图文音像资料及研究的成果,民间手工艺品、民歌、民谣、民间舞蹈及其他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艺术形式,荆门各艺术团体创作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等。

Ⅳ 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

2001年7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老金厂中学的领导、教师认为《纲要》确定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目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今后较长时间内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全面规划。我们在2002年伊始就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学习《纲要》及有关课改的理论书籍、文章,继尔就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校本课程等课改主题做了实践探索。现就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作阶段性总结。

一、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认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个理性、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校本课程作为课程形态而存在要有其自己的课程理念和内涵,所以,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做好前期的理论准备。校本课程应该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要有自己的课程理念、课程计划和评价标准,使之成为真正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本义和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校为本,以校长为首的教师群体,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依托校园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自主地为本校学生设计开发的,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可选择性和补充性等特征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与教师专业的发展。

2、并不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课程资源才叫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资源也不要求都要本校教师来编写,开发校本课程也不是一定都要要编写成教材。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编写教材,也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需要和特点的课程资源作为校本教材。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确也存在部分学校缺乏规范性、系统性,随便申报开课,然后将一些活动课、选修课的简要教案、简要资料合并起来便称为校本课程,这是不够严肃的。

3、校本教材并非都要印制成册,或学生人手一册,以免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老金厂中学的做法大体是以下几种:一是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册,如《我的家乡—老金厂》等,由学校自筹经费印制,免费发给学生。二是由学校购置一个班级的使用量,上课时发给学生,下课时收回,循环利用,如使用农函大的绿色农业培训系列教材、计算机技术课程等。三是学校添置部分放在图书馆,如《初中生心理教育读本》、《吉林省地理》、《生活中的数学》、《农村实用技术》,让有兴趣的学生借阅。四是教师开发生成的教案、讲义等资源,用于教师授课用,或只提供给教师渗透课堂教学用,不编印成教材,也不提供给学生。

4、教育的目标是着眼于人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着眼于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课程的发展首先是人的思想的发展,没有教师思想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而,活动课、选修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常规课程的编制的研究能力、整合能力,有利于教师利用专业技能真正成为教材、课程开发的主体和主角,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实践表明,用活动课、选修课等课程形式,通过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学方式,可以使校本课程得到较好的实施,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

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为了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学校开发课程不仅可以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使课程形成一个纵向结构,让课程内容充满活力,同时,在开发校本课程中,从教师、学校社区等不同角度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与重视。校本课程的实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和个性特长出发,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调适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创新品格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实践常常是凭教育者的良好愿望让学生去知道什么,应该怎样做,违背学生的意愿和需要,所以,《纲要》强调开发校本课程一要依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二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例如我校的新编校本教材《我的家乡——老金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要与时俱进,呈多样化,具有选择性,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满足不同需要的可能,所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十分理性的过程,也是教育创新的过程。

实际上,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已经有了一些校本课程的客观存在:一种是活动课和选修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原始表现形态;一种是学校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或依据学校特色、当经济特点而编写的校“本”教材的实施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从学生实际需要,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一些适应性的组合与改编的校“本”课程是自编教材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纲要》中也提到“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所谓“选用”即拿来主义。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该重视校外的课程资源,如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否直接形成课程这要看具体的情况,但它总可以作为的参照和补充。

二.老金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老金厂中小学是桦甸市第一批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有许多可开发利用的资源,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新事物,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我校决定由我先行探索,我毕业吉林农业大学,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加上这几年生物教学,二着一结合,形成了以老金厂地区为背景,以学生家乡为依托,将农业、生物和家乡有机结合的校本教材,即《我的家乡——老金厂》就有了 雏形,有了大的方向,下一步就是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整理资料又是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一开始主要依《老金厂乡志》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现简单介绍一下:

(一)《我的家乡——老金厂》的内容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的家乡——老金厂》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在主题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始终将人、自然、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学生展现的是一个真实、完整、动态的世界,一个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世界。除此以外在生物,体育,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也有教好校本课程开发,是对《我的家乡——老金厂》的有益补充。

《我的家乡——老金厂》的内容根据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的家乡——老金厂》主要由概述,美丽的传说,地名小考,物产资源,历史战事五部分主厂主组成。每一个部分可以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其内容。

1、美丽的传说:主要是发生在老金厂地区的传说,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儿童的心理对他们起很大的作用,他们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自己讲故事,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借灯桥的传说》,《老金厂的传说》,《老牛沟的传说》,在老金厂这些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学生多少都知道一些,会感到很亲切,很熟悉。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同学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课堂氛围很好,课下学生仍然兴趣很浓,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是在讲美丽的传说时用,效果非常好,把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2、 地名小考: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小,这种融合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愿意了解更多的对方的事情,地名小考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老金厂的五个行政村,以及相关的自然村,绝大多数学生来自这些自然村,了解自己家的一些来历,可以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用活动课来学习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厂行政区图,学生找自己的家,课后收集与家有关的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 物产资源:各种动物和植物是身边最常见的资源,利用梅花鹿,羊,野猪,狍子,人参,五味子,贝母,黄芪等,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事,与生物建立联系,让学习生活化。学生对大自然可触可摸,一种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利用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校园的教育资源,活跃了学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与自然贴得更近,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各种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源让学生可以很好的学习动物和植物资源。男生对动物感兴趣,而女生对花草较亲切,教师在为学生准备材料的同时也有很大的收获。

4、历史战事: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利用发生在老金厂的一些历史战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历史战事的讲解主要是以发生在老金厂地区的有名的战事为主线。通过讲故事,扮角色,找资料等形式教学,以相关的主题活动带动学生的探究,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来感受当年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5、其他学科也有很好的开发,例如语文在自主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方面取得了教好的效果,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教学在依托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穿越沙尘暴,做环保小卫士”创编体育游戏;生物学科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农业等方面有教好的开发利用。

(二)、老金厂中学的校本课程的实施

1、 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同学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课堂氛围很好,课下学生仍然兴趣很浓,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是在讲美丽的传说时用,效果非常好,本人写的《借灯桥的传说》教学案例与点评被《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采用,发表在2006年第五期。

2、用活动课来学习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厂行政区图,学生找自己的家,课后收集与家有关的资料。

3、 网络资源收集的各种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源让学生可以很好的学习动物和植物资源。

4、 于历史战事的讲解主要是以发生在老金厂地区的有名的战事为主线。通过讲故事,扮角色,找资料等形式教学。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阶段总结

校本课程总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策略之间求动态平衡,两种策略之间应是互补和融合的趋势,以至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改刚刚开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刚刚起步,因此,这里的总结从理论上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概括,所以只能谈些体会和认识,也可以说是经验之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创新,提升了特色办学的品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找到突破口和生长点。老金厂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实成为课题实施过程中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子课题研究。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筑了新的平台,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优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老金厂中学正是通过这三个“教育”推进了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无论在艺术、体育,还是在数学,写作出现“童星”璀灿的好景象。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广泛影响和良好的口碑。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学校打造和发展创新型教师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机会,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和贯彻课改《纲要》的实践中。目前,老金厂中学共有多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科研兴教(校)的氛围基本形成,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整合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中去。例如,开发校本课程不少教师都做了努力,生物教师以“美化生活”主题编写“美化校园—做学校的主人”;体育教师改革传统间操模式,创造了“音乐无口令间操”。这些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大大促进了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发掘社会教育资源,扩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技术性含量。老金厂中学近几年先后与多个单位建立关系,学校吸纳家庭群体中和关系单位中的人才优势和物质资源,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创设条件,弥补学校条件的不足。

总之,学校要发展,要进步必须努力参加课改实践,有些工作早做比晚做好,有些工作必须做,例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须做好的事。

Ⅵ 小学环保校本课程教材,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急需

小学语文辅导网,小学英语辅导网,小学数学辅导网上都有教案,你可以取下!
急需一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带教案的,各位老师帮帮忙啊
悬赏分:0
-

Ⅶ 青少年环保意识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中小学(小学)的环境教育是使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
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环境教育是一项从小学生到成人的终身教育,不是一两次的突击教育,而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
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的环境教育可包括:科学启蒙教育、环境教育专题、环境节目表演、教育环境设置、游戏等形式。
----------------------
课题名称:青少年环境意识形成与培养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水资源的严重枯竭、土壤沙漠化程度的加深,沙尘暴的频繁肆虐,向大气中过度排放有害气体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其他如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旱涝灾害的日益加剧、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这些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将要毁灭在自己手里!但是全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却是相当淡薄:如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仍大行其道,铺天盖地的白色污染有增无减,水电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更不用说滚滚的黑烟遮蔽了蓝天,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有限的可饮用水源??所有这些已经向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频频告急,但我们却孰视无睹!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培养每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从课堂抓起,这无疑是新世纪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也是环保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大都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是简单的说教,诸如“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这些象征性的短期教育,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也只能被动接受。很显然,这样的环保教育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校园环境建设和学校教学与管理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师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此项研究旨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带领学生共同确立对校园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环境,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制止,使校园环境的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据此,我们拟进行《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环境意识;形成与培养;研究

目录

1绪论 4

2问题表现以及要解决的方法 5

2.1问题的表现 5

2.2解决的方法 5

2.2.1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5

2.2.2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5

2.2.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

3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6

3.1国内外研究现状 6

3.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7

3.2.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7

3.2.2创建绿色学校的需要 7

3.2.3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 7

4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和设计报告 8

4.1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8

4.1.1政策理论依据 8

4.1.2研究原则 8

4.1.3完成课题研究的的可行性论证 9

4.2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9

4.2.1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设计 9

4.2.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2

5结论 12

6致谢 13

7参考文献 13

1绪论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学生能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但有的学校对生态环境教育不够重视,起步较晚,措施不力,致使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对他们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虽说有很多高校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
2问题表现以及要解决的方法

2.1问题的表现

(1)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长流水、长明灯、乱扔馒头、乱倒饭菜、没有用完的本子,随便扔掉的现象时有发生。

(2)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的学生不爱惜公物,甚至破坏公共财产,毁坏公共设施。有的践踏草坪,攀折花木。

(3)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有的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胶、乱扔果皮、纸屑、废弃物、乱扔废电池、在露天焚烧杂物。

(4)攀比消费,比吃喝阔气,比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摆谱显阔。节日或生日,贺卡满天飞,殊不知节约用纸或少寄贺卡就是间接保护了森林和河流。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2解决的方法

2.2.1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动性。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为人处世、价值观取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自主的发展。

2.2.2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形成以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通过科学性、实践性、开拓性的德育教育途径的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明确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提高生态环境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生态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反思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教训是深刻的:在取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因此,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环境教育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没有固有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太多的框框条条。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
3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3.1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德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之前只有少数人关心环境,且“环境”被认为等同于“自然”。70年代的德国小学课程中虽有了环保内容,但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上;1980年西德的“各州教育与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一项声明对环境教育有下列阐述:“对于个人和全人类来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在的重大事情,它也是学校的一项任务,提高学生环境意识,使他们具有对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在校内外对环境负责的行为。”这次会议做出了“环境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必修内容”的决定。在90年代初,德国大多数州中都推行了新课程,这些课程反应了新的环境教育思想:环境教育是学校整体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我国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正逐步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领域。创建“绿色学校”已成为当前学校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一个显著标志。1996年由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全国环境宣传

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是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使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的目标及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任务。并明确指出“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积极参加面向全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将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自从2000年11月在深圳召开“全国绿色学校表彰大会”以来,绿色学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

3.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3.2.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在绿色学校背景下的活动课的开展,不但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3.2.2创建绿色学校的需要

校园环境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密切相关,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2.3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

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和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其意义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只有大力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把学校办成学生幸福生活、家长放心的乐园,学校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4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和设计报告

4.1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4.1.1政策理论依据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理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认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环境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要起主导作用重视以学生为对象的基础教育,要把环境教育作为学生各种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显现形式,提高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让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小学教育,更应以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常规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基本内容,努力在素质教育中体现环境教育的功能,培养他们具备善待环境的道德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4.1.2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实践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实践性原则。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习有关环保知识,并在不断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好品质。

3、广域性原则。在实践研究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依托社会力量,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校内外德育力量,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定时与灵活机动相结合。

4、活动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主实践的活动中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发展性原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环保意识、行为习惯。

6、合作性原则。

7、持续性原则。

4.1.3完成课题研究的的可行性论证

领导具有教育科研的经验,学校硬条件设备较好,教师整体素质高,开展教育科研基础好。本人作为学校的团委书记和德育处的负责人,对课题的实施有许多便利的条件,课题组成员组织结构、能力结构合理,有具有教育科研的经验丰富的学校书记可以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同时,课题组中有年级组长、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力量强,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的研究也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学校还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相信我们学校的课题组定会有更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承担起“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这项课题研究。

4.2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4.2.1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设计

课题的界定:

(一)环境保护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这里的环境指的是自然因素,而不是社会因素,其相对的中心事物是人。

(二)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水质、噪声、放射光、电磁波、大气等)、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地面沉降、草原退化等)、资源枯竭(各种金属等矿产资源将在21世纪被开采殆尽。)人口剧增(人口呈指数增长,到1999年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及浪费资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归根到底就是由于未能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的利用。

(三)环境教育:中小学(小学)的环境教育是使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环境教育是一项从小学生到成人的终身教育,不是一两次的突击教育,而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的环境教育可包括:科学启蒙教育、环境教育专题、环境节目表演、教育环境设置、游戏等形式。

研究内容设计:

一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环保意识的研究

环保教育实效性如何与学校领导、教师的环保教育观念密切相关,环保教育观念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学校环保教育目标的确立,环保教育内容和方法选择,以及环保教育的评价。

1、以人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保教育也不例外。环保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保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的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教育目标的确定也要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层次。

2、确定综合发展观念。

环保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保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

Ⅷ 小学环保知识的教案

小学环保教学教案

在现实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环保美术课纯粹上成了说教型的环保课,而忽视了审美素养的培养及其审美活动本身对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的促进作用;也有些环保美术课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奇特效应,而无视教学内容中环保意识培养的价值内涵,错失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机会。可见,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处理好儿童审美素养提高与环保意识发展两者的关系,尤其是要合理把握好如下几个教学的关键点:

(1)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滋生环保意识的“冲突型”审美情境。

要让学生真正产生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一定要有一个丰富而真实的情境作为其体验的依托,而这个情境不仅要给学生带来对生活中具体环境鲜活状态的“第一接触”,而且更需在思维与视觉感官上形成与他们常规美好生活截然不同的“冲突”,从而促使学生在身临其中感受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灾害时,激发起因人类美好生活的破坏而愤慨的情绪,并滋生改变这一现状的环保设想,特别是为后来个性化形成视觉型的解决方案,奠定表现语言的原发性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周围某一真实环境问题的引入,来诱发学生产生利用环境中令人关注的材料来畅想与探讨改善具体环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想象加以绿化、生态化后可能会出现的美好生活环境等方面创意表现的学习行动。如《瓶的联想》一课,首先让学生置身于乱扔酒瓶这一触目惊心的生活现实场景之中,于是学生一下子进入到“看了乱扔酒瓶这一现状你有什么感觉?你将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的酒瓶来达到变废为美的目的呢?”等问题的探讨之中,从而自然而然触发他们产生联想与装点旧酒瓶的原初冲动,这种学生“先入为主”的教学导入,使后来的探究、尝试、欣赏,乃至创意表现,变得“水到渠成”。从学生课堂作业的分析来看,不仅呈现出了综合运用与个性表现占73.3%、简单应用仅占26.7%的较好表现,更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每一幅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有利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产生与发展的审美教育情境,对于环保美术教学来说,确实很重要。而这个情境应该是“冲突型”的,并能够让学生的环保情感不断滋生、卷入其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寻找审美与环保的合理结合点。

环保美术课中审美与环保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找到教学的合力。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找结合点一般来说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材料的环保处理与审美表现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在校本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上,有意识地把环保与美术加以结合,通过利用废纸箱、废铁罐、废布料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品,引导学生进行巧意创作,促使他们获得“变废为宝”的审美体验。几年来,我们通过《用捡来的树叶美化生活》、《瓶的联想》、《还我清清水乡》等课的设计,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及其相应材料的环保体验,促进了他们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式审美观的形成。二是发现作品的美感与强化环保意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通过欣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环保美术作品中美的发现能力,及其发展他们解读蕴涵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作品中的环保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如《拼拼贴贴造美景》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作品时思考:这些作品是用哪些废旧材料拼贴成的?这些废物如果到处乱扔会造成什么危害?而利用这些材料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正是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进行的欣赏,才使后来学生的作业既做出了造型各异的美景,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也表达了他们的环保思考。

(3)重视拓展性学习,让儿童在更宽广的体验中获得审美与环保素养的互补发展。

拓展性学习,可以为学生主动转变学习方式构筑起一个平台。由课堂教学引向课外研究,这正是学生由教师引导的学习活动转向他们自由自主进行探究的经历。课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可以获得比课堂学习更为丰富而广阔的体验。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广阔的生活世界是值得他们关怀的,在这里他们能真正感触到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问题,以激起他们那分来自心底的震撼,这便非常有利于其改变各种现状的审美思维的触发,而正是审美思维牵动的审美创造的需求,才真正带动了儿童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某一环境问题、美化生活的远大理想与长远行动。他们可以通过综合探究的方式对较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通过招贴、漫画、多媒体艺术传达等方式来多方位展示学生基于某一个环保关注点的个性认识及独特见解。因而,拓展性学习空间的广阔性、体验的真切性可以让儿童获得审美与环保的互补发展。如《还我清清水乡》一课教学后学生大量表达他们心声的美术日记、连环画展,多媒体艺术展示及其论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提高了运用美术理解与应对生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持续化、深入性地发展,其教学意蕴是深刻的。

大自然真美丽

绿色环保课教案《大自然真美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大自然真美丽》
一、亲亲大自然

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的关系地一个永恒的主题,儿童与自然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条轴线之一。本活动是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本单元中的“亲亲大自然”,以实践体验入手,引导学生与大自然交朋友的活动中去主动认识大自然,感受它的美,探究它的秘密,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设计校园附近的几个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 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 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 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 讨论;小结

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

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

附教后感

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

关心环保就是关心你自己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