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201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 2020-11-27 22:56:50

㈠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或《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或《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作文教学有如下变化
1、删掉旧版“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要求。
2、新增: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 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写作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笔的过程。
3、由过去的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0 万字,调整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
4、新增: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 写话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 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 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现在的作文教学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将作文课改换为表达课。改为“表达”有多方面好处:用“表达”在写作教学中更能直接给教师和学生以一个明白的质的定性、定向。它将指令教师和学生从片面地以范文推动作文的写作教学思路上退出,真正走上写自己、写生活的作文教学思路。这样一来,可进一步将语文教学明确划分为两大块:学习与表达。学习,指的是通过阅读课文所实现的各种有关学习。它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转化为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表达,是指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知的生活内容传达出来,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行训练,形成一种互动的训练。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可写文章却下笔无言。此原因除上述的传统观念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的训练。设立表达课,可弥补这一不足。
作文教学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文教学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作文关乎的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而且是素养的提高和心灵的丰富。作文教学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更不用说创新作文,实在是硬骨头一块!但是不能因为它硬就避之不及,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还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这也是当前所有中学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随之而来的创新作文辅导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头号难题,这里就我自学习以来实际作文教学中所得的点滴积累与各位商榷,望不吝赐教。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3、开放学生思维方式,写出创新作文;4、摒弃模式化,提倡个性化;5、关注学生审美情趣;6、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因此,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其写出创新作文。并注意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摒弃模式化倾向,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情真意切、个性鲜明的作文。

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哪些新增内容

一是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字。附录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特别要提到,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9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课标列出部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小学到初中,136篇。其中小学背诵75篇,初中61篇。
四是写作教学。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最近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不断,很多都是传媒炒作,对于语文课改以及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这次修订对于编写教材也提出一些建议,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典范性,还要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等。都是有现实所指的。

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修订过程中关注了那几个问题

一、 总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主要变化总体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相比“实验稿”,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里,增加了如下一段话: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价值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提倡教学尽可能要做到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价值教育。“教学建议”的第三条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在任何情况下,语文教学都要坚持这一教学思想,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培养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还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3.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第一句就是对“什么是语文”这样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也是六十多年来我国第一次对语文课程性质所下的定义。关键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怎么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以此作为依据,我们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背离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不可取的。例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盲目发散。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单纯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而忽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4.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此次新课标的修订,考虑了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例如关于默读的要求,实验稿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011版新课标则将“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要求放到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适当降低了第一学段的阅读难度。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如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针对不同学段在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评价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要求,更有利于广大教师操作。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5.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措施。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偏差,课标也有意提示纠偏,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就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二、解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改动 关于具体改动情况,将从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内容:汉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法修辞知识几个方面谈起。(一)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错别字情况严重;2.书写质量普遍偏低;3.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从全国来看,写字质量普遍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汉字书写的教学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位老师的高度重视。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关注到了,在2011版语文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目标中,做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与修订,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2011版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识字、写字教学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具体建议中做了如下内容的增加与修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汉字书写的问题教育部也看到了,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在教基二〔2011〕4号文件中专门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将书法教育理解为单纯地写字。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同时,为了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明确规定了书写练习的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并加强指导。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要做到天天练,确保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课件)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传统教学中的“四会”难倒了学生,也破坏了胃口。例如:什么叫“书”?字典中的第一个解释是成本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七种解释,用于不同的词语中、语境中。让学生怎么讲?还有“走”字,什么叫“走”?基本字义就有十种,怎么讲呢?所以,新课标强调“多认少写”,重在运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其中的300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又分为“字表一(2500字)”和“字表二(1000字)”。“字表一”中的2500字可作为第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都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尽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具体提出了各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标准。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评价建议”对不同学段学生识字、写字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增强了可操作性。(二)关于阅读教学1. 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请老师们关注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的一些偏差,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了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并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认真读一读这些增添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性要求正是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弊病提出了加以改正的建议和措施。那么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病,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五种:成人化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过分讲究形式,对家常课的影响很不好。殊不知成人的那些唯美追求,可能会令听课的教师赞叹不已,但不一定为学生所赏识,所接受。 虚高化的深度解读。教师在解读教材上花工夫没有错,但“深入”必须“浅出”,重要的是引发学生自己的解读。如果教师只能“深入”而不能“浅出”或是一味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学生则难以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僵硬化的全盘预设。教师的预设精细绵密,而教学过程就成了滴水不漏地“走教案”。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学生的现场生成,有的只是让学生俯首应和,被教师牵着走,上演了一出教学的“木偶戏”。泛泛化的人文灌输。语文课程有很强的人文性是对的,但如果教师不牢牢把握“人文就在语文中”这个度,落入人文灌输的误区,学生也就只能成为被灌的“容器”。边缘化的儿童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教师引领下学生亲身从事语文实践的过程,这也是修订版的课标十分强调的。当有限的课堂被上述的几个方面占领,没时间让学生作语文的实践活动,学生怎能学好语文! 基于以上几种现象,新课标做了修订,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2.正确认识有感情朗读。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关于有感情朗读方面,新课标倡导自然,防止矫情做作。老师要首先能够正确认识“有感情朗读”,做到能够“读进去”,还可以“读出来”,真正读懂了文章后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3. 提出新的阅读要求——“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要求。2011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指“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其关键词为“说明、解释、讨论”。 “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特点是直观、简明。学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但对这类阅读材料并不陌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指导。根据2011版课标的要求,五、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只是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目标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阅读这类文本要着重指导学生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学生刚阅读这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文本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讲什么,然后展开阅读,整体了解所讲的内容,用勾画的方法找出和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4.此次课标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读书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学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精品。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不呈“显性”状,多方面语文因素的提高会出现语文水平的“跳跃”。抓好“读书”这一环节还应对课外阅读格外重视。这次新课标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对比课标“实验稿”,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分别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同时删去了一篇《乐游原》(向晚意不适)。增加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5.具体提出各学段阅读评价要求。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㈣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对诵读、默读、精读、略读的要求分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㈤ 区别多音字分析其是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的相关要求

辨别多音字
我们只要进行阅读,就会遇到多音字。据初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常用字中,多音字占13.65%。个别字的读音有四五个之多。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ā,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āi,在“参差”中又读cī。如“和”字有hé、hè、hú、huó、huò五个音。这给学习汉字的读音带来了困难。因此,不少人难免读错。
从历年高考字音题看,多音字的考查一向是“重头戏”,因此,在高三复习迎考中,多音字的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多音字数量多,辨别起来颇为棘手。怎么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呢?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
从多音字的形成原因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义多音字,如“剥”可读作bāo, “剥花生、剥皮”,组成词后读作bō, “剥夺、剥削、剥离、剥蚀”。两者的意义并没有多大区别。一类是多义多音字如“相”作名词“相貌”时读作xiànɡ,作动词“相亲”时一般读作xiānɡ,作副词时也读作xiānɡ。
在辨别多音字时,分清类别不仅可以很快区分读音,而且可以加强记忆。
了解了类别后,我们可按类别来分析原因。
一、同义多音字
同义多音字形成多音的原因有:
1、单用与组成词,读法不同。
如前面提到的“剥”单用时读作bāo, “剥花生、剥皮”,组成词后读作bō, “剥夺、剥削、剥离、剥蚀”。“削”单用时读作xiāo,如“削面、削铅笔、削苹果”,组成词后读作xuē,如“瘦削、削发、削减、削弱、削足适履”。又如薄 báo (限于单用)薄纸 穿得太薄 ;bó (用于合成词)薄弱刻薄 轻薄 。逮 d?i (限于单用)逮老鼠 逮蜻蜓 ;dài (用于合成词)逮捕 。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这类多音字数量很小,但使用频率很高,读错率也高,而且不容易从字义上辨别。明白了应该从用法上去区别,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2、书面语的读音和口语的读音不同。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往往用在复音词和成语中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往往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某些复音词中,又是一个读法。例如:
给 : 有两个读音,在“供给”、“给养”、“家给人足”中读 jǐ,这是书面语;在“拿给他”、“让我给忘了”中读 gěi,这是口语。
熟 : 有两个读音,在“熟悉”、“深思熟虑”中读shú ,这是书面语;在“熟透了”、“烧熟了”中读 shoú,这是口语。
落: 有三个读音。在“落差”、“失魂落魄”中读 luò,这是书面语;在“落枕”、“没着没落儿”中读lào,在“丢三落四”、“落下一大截儿”中读 là ,这些都是口语。
其他如:(1)薄(书)bó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山、薄利多销(口) báo 被子盖的太薄了(2)剥(书)bō剥削、剥夺、盘剥(口) bāo 他干活儿没有说,褪毛、剥皮全不含糊(3)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
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口)chà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
chāi 差事、当差、信差、受人差遣(4)澄(书)chéng 湖水澄清、澄清是非(口)dèng 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5)逮(书)dài 逮捕、力有未逮(口)dǎi 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6)给(书)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口)gěi 拿给他、给大家服务、让我给忘了(7)嚼(书)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口)jiáo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8)壳(书) qiào 地壳、甲壳、金蝉脱壳(口)ké外壳儿、乌龟壳儿、脑壳(9)勒(书) lè 勒令、勒索、悬崖勒马、勒石记功(口)lēi 把绳子勒紧一点儿(10)露(书)lù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口)lòu 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11)落(书) luò 落差、落点、着落、回落、失魂落魄(口)lào 落枕、没着没落儿
là丢三落四、落下东西了、落下一大截儿(12)翘(书)qiáo 翘首以待、翘楚(口)qiào 翘尾巴(13)塞(书)sè阻塞、不塞不流、敷衍塞责
sài 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口)sāi 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得严严实实(14)厦(书) xià 厦门(口)shà高楼大厦、前廊后厦、巨宅广厦(15)熟(书)shú熟悉、成熟、深思热虑、熟视无睹(口) shóu 烧熟了、熟透了(16)削(书)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口) xiāo 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

这类多音字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只要搞清楚它们是用于书面语还是用于口语,即可知道它们的读音。
这两种原因很多时候可以吻合,记住了一种也就记住了两种。
二、多义多音字
多义多音字形成多音的原因有:
1、意义不同,读音不同
绝大多数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正所谓"音随义定"。如:
禁表示“承受、忍受”义,音jīn,如:禁受、弱不禁风、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表示“不准许”义,音jìn,如:禁令、严禁、禁止、查禁。
累表示“堆积、积聚”义,音lěi,如:积累、危如积卵、日积月累。表示“辛苦”义,音lèi,如:劳累、疲累、又苦又累。
又如“与会”的“与”,指参加、加入,读作yù;“赠与”的“与”,指给,读作yǔ。“熨帖”的“熨”有妥帖意,读作yù;“熨衣服”的“熨”指用烙铁或熨斗烫平,读作yùn。
这类多音字只要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其读音也就容易辨别了。当然,这是多音字中最复杂的。
2、词性不同,读音不同
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而导致读音的不同,正所谓"破音异读"。如:
粘作动词,音zhān,如:粘贴、粘连。作形容词,音nián,如:粘液、发粘、粘性。
缝作动词,音féng,如:缝补、缝纫、缝衣服。作名词,音fèng,如:缝隙、墙缝、无缝钢管。
又如:
“相”作名词时读作xiànɡ, “相貌”;作动词时一般读作xiānɡ, “相亲”;作副词时也读作xiānɡ, “互相”。“难”,作形容词时读作nán, “困难、难事、难听、难解难分”;作名词时读作nàn, “难民、难友、灾难”。
这类多音字还有“畜、处、笼、宁、都、泊”等,只要搞清楚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词性,就可以辨析其读音了。
3、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例如:
隽 juàn 隽永
jùn 同“俊” 隽秀隽茂 隽拔
龟 guī 乌龟龟缩 龟鉴(喻借鉴)
jūn 同“皲” 龟裂
佃 diàn 佃户佃农 佃租
tián 同“畋”(打猎)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只有极少部分在白话文中继续使用,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中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并不困难。
4、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例如:
单 dān 单位简单 菜单 单纯
shàn 姓单单县(地名)
chán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柏 b?i 柏树松柏常青 柏油马路
bó 柏林(地名)
bò 黄柏(中药名)
朴 pǔ 朴实艰苦朴素 俭朴
piáo 姓朴
pō 朴刀(一种旧式武器)
pò 朴树(树名)厚朴(中药名)
这种类型在文言文中叫作“古音异读”。这类字的读音自古代沿袭下来,大多没有改变,因为专有名词具有固定性。
5.特殊读音:
遂:只有“半身不遂”一词读suǐ ,其余读suì天遂人愿
行:常见读音是xíng如行动,háng如银行 ;只有“树行子”一词读háng: “道行”一词读héng
扛:常见读音是káng,只有某些方言或表示用双手举重物时读gāng如力能扛鼎
劲:常见读音为jìn如有劲,有“坚强有力”之意时读作jìng如强劲 劲旅
其他如:
(1)阿ā当前缀用,如:阿保、阿根;ē迎合的意思,如: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
(2)艾ài(书)尽、止的意思,如:方兴未艾; yì治理、改正,如:自怨自艾(已引申为悔恨义)。
(3)暴bào 突然而猛烈,如暴烈、暴饮暴食、自暴自弃;pù同“曝”,如:一暴十寒。
(4)着zháo 感受到,如:着急、着凉、着迷; zhuó挨上、使接触,如:着陆、着手、着眼、着想、寻找无着、无从着力。
(5)屏bǐng 抑止或除去,如:屏住呼吸、屏退左右、屏除成见; píng 与遮挡的意思有关,如:屏风、屏障、屏蔽。
(6)泊bó与行为表现有关,如:停泊、漂泊、淡泊明志; pō多与名物有关,如:湖泊、血泊。
(7)辟bì复辟、辟邪;pì开辟、辟谣、精辟。
(8)扁biǎn 扁平、扁担、扁豆;piān 扁舟(小舟,同“偏舟”)。
(9)宿sù寄宿、宿愿(义同“夙愿”)、宿将、宿儒、宿根; xiǔ三天两宿、一宿没睡;xiù星宿、二十八宿。
(10)称chēng 称呼、称道、名称、称许、称霸、称一称有多重; chèn 相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
(11)乘chéng 有动作义,如:乘机、乘便、乘务员、乘风破浪; shèng,量词,如:千乘之国。
(12)处chǔ有动作义,如处分、处罚、处置、处理;chù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13)臭chòu 气味,香之反,如:臭味、臭氧、臭名、遗臭万年;xiù气味,如:无色无臭、乳臭未干。
(14)创chuàng 首创、创办、创举、创新; chuāng 创伤、创口、创痍满目。(15)笼lóng 名物义:笼子、牢笼、笼屉; lǒng 动作义:笼统、笼罩、笼络、烟笼雾锁。(16)当dāng 当地、当家、当代;dàng 恰当。(17)供gōng 供应、供养、供给、供销、供求、供电、提供; gòng 供品、供奉、供职、供认、供状、招供。(18)强qiáng 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qiǎng 勉强、牵强、强迫、强词 夺 理 、 强 颜 为 笑 ;jiàng 倔强。(19)辑jí编辑、辑录;ji (轻声)逻辑。(20)难nán困难(可轻声); nàn 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21)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口角(嘴角)、独角戏、勾心斗角; jué角色、名角、角力、口角(吵嘴)、角斗、群雄角逐。(22)藉jí杯盘狼藉;jiè枕藉、蕴藉、慰藉。(23)卡kǎ英语car的译音:卡车、卡片、卡通、卡宾枪;qiǎ卡子、发(fà)卡、关卡、哨卡。(24)擂léi 擂鼓助威、擂了他一拳; lèi 擂台、打擂。(25)累lèi 辛劳义:劳累、受累; léi 繁多义:累赘; lěi 积累或牵连义:累计、累及无辜。(26)宁níng 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 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27)量liáng 量具或用量具量: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 liàng 数量、估量:变量、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liang (轻声)打量、掂量、思量、估量。(28)缪miào 姓缪;móu 未雨绸缪;miù纰缪。

这类字音你没有办法归类,必须了解常见读音,准确掌握特殊读音。
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将多音字的读音归纳为以上两个类型、七种原因。就原因来说,实际上许多字的读音是兼有几种类型的。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辨析的方法,便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比较容易地掌握多音字。

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是几年制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当然指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是按一到九年级进行编制的。

㈦ 说说2011版小学语文课标强调什么意义何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大家好,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写作。
1、第三学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2.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语言美。
(五)综合性学习
1.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能组织讨论、进行专题演讲。
2、内容标准
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意义。围绕本册目标,第八单元确定的内容标准是:
(一)识字写字
认字27个,会写17个,正确读写新词,抄写指定段落。
(二)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重点语句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习作
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四)口语交际
能讲一个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训练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举办语文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走近毛泽东”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优秀篇目《开国大典》,还选取了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此外,“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在“回顾·拓展”中 “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编写体例:
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读,精选的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课例包括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包括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和与其结合的习作。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包括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还插进了机动栏目成语故事。
3、内容结构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则向我们介绍了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将听过或看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习作则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写一处场景。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即认识毛泽东、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日积月累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从内容上,《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教材在细节处紧紧围绕专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后练习题。如25课第2题和26课,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感受领袖的风采,学习描写人物和场面的方法。学生在课后习题的提示下,提高阅读能力,同时积累了语言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从形式上,如《长征》课后安排了选做题(出示)口语交际中把你印象最深的有关毛泽东或是其他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推荐给大家。习作要求用学到的描写场景的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交流平台把前四课中对毛泽东的认识以及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结。日积月累继续积累毛泽东的词,进一步领略他的的文学成就。环环相扣,凸显主题。
纵向整合
“走近毛泽东”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来的,毛泽东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就有了认识。学生了解了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本册教材第八单元又安排了“走近毛泽东”专题让学生继续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六年级下册第12课,让我们又领略到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循序渐进,让学生不忘历史,加深对毛泽东文学成就、领袖风范、人格魅力的了解,把毛泽东的形象深入心中。
三、说建议
(一)说评价建议
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要:
一、准确把握目标,夯实基础知识
1、字词教学放手指导
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要放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同时要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开国大典》,教师提出:“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让学生读文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梳理整合。让学生带着师生共同的问题走进文本,围绕问题抓住重点词句,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析文本。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3) 注重朗读、加深理解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
二、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文风
从喜欢到记忆再到运用,这是积累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文风,鼓励学生如实表达,用自己的语言,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二)说评价建议
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要评价学生的: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生、组长、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 评价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习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在平时的批改中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运用积累,推敲文字。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13课的“恳求”一词,我马上给他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励,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的评价,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励作用。
(三)说课程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我们应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单元中
一要要依托文本,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教参资源。
二要借助多媒体,在视频中感悟如《开国大典》中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和检阅部队的情景。
三要拓展阅读,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四要抓住身边的资源,如开学典礼、班级联欢会等活动,为习作提供素材。
其实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都是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
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
语文是神秘美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让我们准确把握课标与教材,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篇章。

㈧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老版本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变化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等方面 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 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 ( 植根于现实) 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 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字字”、“阅读”、“写作”(1-2 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 1600-1800) 1600 个,其中(800-1000)80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 (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诗文50 篇(段)。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 ( 2000) 1800 个左右会写。
3、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写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