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标准
㈠ 幼稚园课程标准 原文
幼儿园教育纲要(大班)
健 康 领 域
一、幼儿特点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领域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导幼儿形成安全的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3.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幼儿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爱护、理解、照顾每一位幼儿,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合理需要。
2。教师应主动培养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使自己的动作规范、充满活力,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3.教师一方面要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良好的发展 。
4.教师应综合地运用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对环境的要求
1.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有安全感、愉悦感和被信任感 ,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2.为幼儿提供的物质环境要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房屋、设备、场地安全;周围环境安静、整洁、优美;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桌椅的高矮适合幼儿的身材;家具、电器、玩教具、书籍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幼儿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并按时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场地及丰富的、安全的运动器材,允许幼儿自由地选择活动器材进行活动,充分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及不同的兴趣爱好。
五、教育内容
(一)生活卫生
1.引导幼儿进餐时举止文明,不暴饮暴食。
2.引导幼儿保持服装整洁,逐步学会根据气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
3.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养成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鼓励幼儿主动参加简单的清洁环境和服务性的劳动。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主要功能及保护方法。
(二)安全
1.利用适当时机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应注意安全。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安全地使用易于操作的劳动工具和用具。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初步掌握在遇到危险时简单自救的方法。
(三)体能
1.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幼儿对寒冷、炎热、日晒的适应能力,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2.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队列和队形变换动作,能较正确、整齐地做简单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3.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走步时步幅较均匀,能有精神、有节奏地走。
4.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跑步姿势正确,速度适当提高。
5.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跳跃动作更加灵敏、协调。
6.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近距离的掷准活动,投掷命中率不断提高。
7.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会根据运动器械和障碍物的不同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钻、爬和攀登动作。
8.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探索掌握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运动。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
六、评价要点
(一)教师
1.尊重、爱护、照顾每位幼儿。
2.以正确而充满活力的示范动作,为幼儿树立榜样。
3.贯彻保教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4.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在保教工作中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环境
1.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接纳理解、尊重支持的氛围,使幼儿能够获得安全感,情绪安定,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2.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物质环境安全,符合幼儿卫生的要求。
3.提供给幼儿的运动器材安全卫生、丰富多样,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安全、充足,幼儿有自由选择材料和游戏的机会。
(三)幼儿
1.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喜欢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
2.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良好,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身体健康检查符合该年龄组儿童的正常值。
4.体能发展较协调。
七、注意事项
1.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与社会领域的内容相配合。
2.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教师应特别注意方式与方法,切勿用恐吓的语言对待幼儿。应对幼儿讲明道理,帮助幼儿逐步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
3.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服装与鞋应符合运动要求,同时要仔细检查幼儿的服装与鞋是否安全和便于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让幼儿左右肢体都参与活动,使肢体均衡发展。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班)
健 康 领 域
一、幼儿特点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领域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导幼儿形成安全的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3.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幼儿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爱护、理解、照顾每一位幼儿,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合理需要。
2。教师应主动培养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使自己的动作规范、充满活力,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3.教师一方面要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良好的发展 。
4.教师应综合地运用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对环境的要求
1.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有安全感、愉悦感和被信任感 ,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2.为幼儿提供的物质环境要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房屋、设备、场地安全;周围环境安静、整洁、优美;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桌椅的高矮适合幼儿的身材;家具、电器、玩教具、书籍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幼儿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并按时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场地及丰富的、安全的运动器材,允许幼儿自由地选择活动器材进行活动,充分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及不同的兴趣爱好。
五、教育内容
(一)生活卫生
1.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学习使用筷子,养成不挑食、不撒饭的良好习惯,主动饮水。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 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并通过主动探索学会整理床铺。
4.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5.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阅读姿势。
6.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维护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7.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安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记住幼儿园和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知道在与成人失散时去找民警帮忙。
2.在种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注意不碰伤别人。
3.利用有效时机引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会呼喊求救。
(三)体能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做简单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较正确、规范。
3.引导幼儿走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有精神。
4.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跑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能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 速度和方向。
5.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跳跃时脚蹬地较有力,落地时较轻,能较好地控制跳跃的方向。
6.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用单手向前上方做用力挥臂掷远动作。
7.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侧面钻,并积极参加各种爬行、攀登活动,在活动中动作较灵敏、协调。
8.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较平稳、轻松地在较窄的平衡板上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9.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
幼儿园教育纲要(小班)
健 康 领 域
一、幼儿特点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领域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导幼儿形成安全的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3.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幼儿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爱护、理解、照顾每一位幼儿,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合理需要。
2。教师应主动培养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使自己的动作规范、充满活力,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3.教师一方面要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良好的发展 。
4.教师应综合地运用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对环境的要求
1.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有安全感、愉悦感和被信任感 ,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2.为幼儿提供的物质环境要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房屋、设备、场地安全;周围环境安静、整洁、优美;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桌椅的高矮适合幼儿的身材;家具、电器、玩教具、书籍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幼儿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并按时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场地及丰富的、安全的运动器材,允许幼儿自由地选择活动器材进行活动,充分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及不同的兴趣爱好。
五、教育内容
(一)生活卫生
1.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进餐,逐渐喜欢吃各种食物,学会正确使用小勺,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以及经常喝水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勤盥洗的习惯,并做到早晚刷牙,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清洁的手绢。
3.引导幼儿学会上厕所,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按次序脱衣服和鞋袜,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逐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5.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不用手或脏手绢揉擦眼睛,不将手或其它异物放进嘴、鼻、耳里。知道没有成人的同意,不随便吃东西。
6.引导幼儿知道身体不舒服时告诉成人,能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二)安全
1.利用有效时机,引导幼儿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不去危险的地方,不摸危险的东西。
3.引导幼儿上下楼梯以及玩大型运动器械时有秩序,不拥挤。
(三)体能
1.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引导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感到愉快。
2.引导幼儿学习模仿操及简单的徒手操,动作基本到位。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走步动作自然,上体正直,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能较灵活地控制走步的方向。
4.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跑步动作自然,不与他人碰撞。
5.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跳起,轻轻落地。
6.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用单手自然地向前上方做掷远动作。
7.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正面钻以及较自然、协调地爬,鼓励幼儿学习攀登较矮的攀登设备。
8.鼓励幼儿尝试玩各种中、小型运动器材。
㈡ 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进行一日保育教育活动 是出自哪一个法规
没有具体的法规说 一定要每日一次进行保育教育活动,但是根据以下文件回:
《国务院关于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两个国家部委级文件,当地省市主管部门再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规章制度。
因为在这两个规章制度中对于幼儿园幼儿有“保育”、“体育”、“户外活动”等要求,各地普遍上就制定了每日一次的保育教育活动。
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㈢ 请问哪里能找到《幼儿园课程标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㈣ 幼儿园有新课程标准吗
有的,新课改全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但是在新课改中对幼儿园的内容涉及不多,大多是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改出现的时间相近,但不是新课改,不能混淆
㈤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标准是什么
我国先后颁布过三个幼儿园课程标准: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颁布。《暂行纲要》以前苏联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模板,初步确立了新中国幼儿园课程的框架和内容体系。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教育纲要》以各种先进的儿童发展理论、教育理论为指导,力图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影响,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本文拟分析建国60年来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文本变化及其意义,借此梳理建国6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不同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文本内容的比较 1课程目标 有学者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条明显的轨迹是从最初的偏重“双基”,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强调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素质教育。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演变基本遵循这一规律。 《暂行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获得健全发展、减轻家庭特别是母亲就业负担的双重任务以及教养并重的特点,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各科教学的系统性。《暂行纲要》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学的目标系统,它既包括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包括小、中、大各年龄班和各科教学所要达到的中期、短期目标。还包括每一次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教育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与教育任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成长,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教育纲要》明确了小、中、大各年龄班在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并且规定后一年龄班的教育必须继续巩固前一、两个年龄班的教育成果,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和衔接性,使得课程目标更为全面和系统。 新《纲要》没有细分小、中、大各年龄班的不同目标,而是针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了总括性的课程目标,既讲情感、态度、能力。又讲知识技能。 以语言方面的课程目标为例。《暂行纲要》中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使用新词句的习惯,丰富语汇,发展想象力、思考力以及表达能力”。《教育纲要》对中班的语言教育要求之一是“继续丰富词汇,能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学会使用常用副词(如现在、还、非常等)和连接词(如和、跟、同等),能理解词义”。新《纲要》关于语言教育的目标是: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从中不难看出,《暂行纲要》和《教育纲要》规定了具体详细的目标,着眼于“双基”,重视显性的知识技能层面目标的达成,忽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更看重非智力因素,重在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性格、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等。 2课程内容 《暂行纲要》将幼儿园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学科,包括语言、计算、音乐、美工、常识、体育。它详细规定了六科教学的纲要,每科纲要均由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要点和设备四方面内容构成。这一时期没有课程内容一说,只有教学内容。《暂行纲要》统一而详细地规定了各年龄段幼儿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见,教学内容带有浓厚的唯智主义色彩。 《教育纲要》把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教学改为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由六科拓展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并且按小、中、大三个年龄班详细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新《纲要》没有对课程内容做统一、具体的规定,也没有罗列出课程内容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要求——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将课程内容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活动之中。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类经验: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括认识活动)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验。 一方面,新《纲要》把课程内容重心放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经验的获得上。完全抛弃了过去“学科说”把课程内容看作具体的知识或学科的做法。新《纲要》根据新知识观来理解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过程性、活动性、经验性及情境性。例如,新《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然,这种课程内容取向没有否定知识的价值。没有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只是强调知识来源于活动和经验,知识反过来又成为幼儿进行活动和获取经验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新《纲要》也改变了过去统一规定课程内容的做法。因为全国统一的、单一的课程内容不适合我国地域广阔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新《纲要》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上赋予了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更多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一时期园本课程的大量出现就是课程权力下放的具体表现。 3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直采用从前苏联引进的“幼儿知识系统化教学”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该模式强调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教育任务的连续性。突出系统化知识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让幼儿掌握系统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教学——上课。《暂行纲 要》规定采用作业教学形式,并规定每周必修作业项目和时间,辅之以选修作业。必修作业占用的时间远多于选修作业,而必修作业的实质就是开展集体教学。《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尤其受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端坐静听式的上课形式依然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新《纲要》则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定不仅大大扩展了课程实施的路径,而且体现了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充分尊重。 4课程评价 20世纪50年代的《暂行纲要》和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纲要》虽然都没有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但是毫无疑问,其评价标准就是看目标是否达成,考察大到幼儿园全年的工作计划。小到每个班每一天、每一个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这种单纯分等鉴定的课程评价方式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相应地也造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进行评价。园长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总之,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重结果而非过程。以对幼儿的评价为例。直接对幼儿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指标是显性课程目标,评价的内容是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的功能是甄选优秀幼儿。 新《纲要》将教育评价作为与总则、教育内容
㈥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新课程标准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了,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上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㈦ 幼儿课程标准是什么内容
幼儿园好像没!
这是关于中小学的!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内基本纲领容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㈧ 新的幼儿课程标准是什么啊
幼儿园好像没!
这是关于中小学的!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㈨ 幼儿园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异同点
没有相关问题的答案 你可以去中国幼儿教育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