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 2020-11-28 02:22:24

① 按照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基本原则去进行课程和教学工作,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0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我国沿用的是目标模式,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统一实施。斯坦豪斯是英国著名现代课程论专家,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 提出了著名的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由于“过程模式”强调的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对我国目前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课程开发的过程, 斯坦豪斯并没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程序及方案。事实上,他主要论证了课程开发过程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第一,一般目标与程序原则。“过程模式”反对“目标模式”预设的原子化目标,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绝对反对目标。但两者的目标具有本质的区别。过程目标只是确立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宽泛的教育目标, 这个目标并不构成最后的评价依据。程序原则即课程开发的总要求, 它不同于目标模式预设的、希望达到的教育结果, 它只是作为课程开发的方法及指导思想而使教师明确教学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 而不指向课程实施最后结果的控制。
第二, 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在斯坦豪斯看来, 合理的课程设计必须说明课堂上的现实状况, 仅仅合乎逻辑是不够的,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教育目的及教学过程的实际。“过程模式”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这种反映教育本体功能及知识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从此意义而言, 过程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预设。
第三, 开放系统与形成性评价。斯坦豪斯认为, 课程领域应是一个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系统, 学生的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不存在简单的正确结果或错误结果。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应关注学生个人的理解与判断。
第四,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斯坦豪斯认为, 整个课程开发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探索研究过程, 课程开发者不再是提供解决办法的人。因为, 各个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 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中心, 所以必须让教师从事课程研究和开发工作。因而, 他提出了“ 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并认为没有教师的参与, 就没有课程开发, 因为每一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 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研究团体中的一员。
斯坦豪斯在后期的研究中, 主张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并积极投人课程探究过程之中, 提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口号,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新的课程“ 种族关系课程规划”。在此,“教师作为研究者”也就意味着学校成为课程探究和开发的中心,教师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斯坦豪斯认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探究过程, 教师即问题探究者。课程编制过程就是由教师确定研究任务, 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情境中收集和分析资料, 进而确定课程内容及其实施间题,课程编制者不再是提供解决办法的人。因为各个学校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学校是课程中心, 所以必须让教师从事课程研究和编制工作困”。这样,以学校为基地编制课程成为课程编制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是“过程模式”的必须要求,“过程模式”为“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一思想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 使“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成为可能, 使校本课程开发方为现实。
最后,在实践上,过程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存在困难。评价要求有一个公共标准,然而在过程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成就评定的诊断者、鉴别者、批评家,而不是一位判分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即使情况相同,每位教师给出的成绩都不同。从学生的角度说,如果信任教师的判断,当然就希望对其学习进行评判而非打分。反之如果不信任教师的判断,就可能希望打分而非评判。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能力问题。这个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科中的各种概念、原理和标准不断地加以精炼,并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识别。斯坦豪斯也承认,过程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因此在实践中完成它是十分困难的。
“实践模式”、“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模式, 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均有借鉴意义, 但因文化背景不同, 对其思想的理解和借鉴难免存在偏差和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 但应取其积极一面, 为我所用, 以便更好地落实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② 如果按照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基本原则去进行课程与教学工作,会面临什么问题假如

20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我国沿用的是目标模式,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统一实施。斯坦豪斯是英国著名现代课程论专家,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 提出了著名的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由于“过程模式”强调的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对我国目前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课程开发的过程, 斯坦豪斯并没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程序及方案。事实上,他主要论证了课程开发过程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第一,一般目标与程序原则。“过程模式”反对“目标模式”预设的原子化目标,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绝对反对目标。但两者的目标具有本质的区别。过程目标只是确立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宽泛的教育目标, 这个目标并不构成最后的评价依据。程序原则即课程开发的总要求, 它不同于目标模式预设的、希望达到的教育结果, 它只是作为课程开发的方法及指导思想而使教师明确教学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 而不指向课程实施最后结果的控制。 第二, 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在斯坦豪斯看来, 合理的课程设计必须说明课堂上的现实状况, 仅仅合乎逻辑是不够的,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教育目的及教学过程的实际。“过程模式”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这种反映教育本体功能及知识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从此意义而言, 过程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预设。 第三, 开放系统与形成性评价。斯坦豪斯认为, 课程领域应是一个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系统, 学生的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不存在简单的正确结果或错误结果。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应关注学生个人的理解与判断。 第四,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斯坦豪斯认为, 整个课程开发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探索研究过程, 课程开发者不再是提供解决办法的人。因为, 各个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 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中心, 所以必须让教师从事课程研究和开发工作。因而, 他提出了“ 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并认为没有教师的参与, 就没有课程开发, 因为每一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 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研究团体中的一员。 斯坦豪斯在后期的研究中, 主张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并积极投人课程探究过程之中, 提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口号,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新的课程“ 种族关系课程规划”。在此,“教师作为研究者”也就意味着学校成为课程探究和开发的中心,教师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斯坦豪斯认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探究过程, 教师即问题探究者。课程编制过程就是由教师确定研究任务, 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情境中收集和分析资料, 进而确定课程内容及其实施间题,课程编制者不再是提供解决办法的人。因为各个学校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学校是课程中心, 所以必须让教师从事课程研究和编制工作困”。这样,以学校为基地编制课程成为课程编制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是“过程模式”的必须要求,“过程模式”为“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一思想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 使“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成为可能, 使校本课程开发方为现实。 最后,在实践上,过程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存在困难。评价要求有一个公共标准,然而在过程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成就评定的诊断者、鉴别者、批评家,而不是一位判分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即使情况相同,每位教师给出的成绩都不同。从学生的角度说,如果信任教师的判断,当然就希望对其学习进行评判而非打分。反之如果不信任教师的判断,就可能希望打分而非评判。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能力问题。这个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科中的各种概念、原理和标准不断地加以精炼,并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识别。斯坦豪斯也承认,过程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因此在实践中完成它是十分困难的。 “实践模式”、“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模式, 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均有借鉴意义, 但因文化背景不同, 对其思想的理解和借鉴难免存在偏差和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 但应取其积极一面, 为我所用, 以便更好地落实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③ 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所谓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注意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评价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这一原则,关键是要抓住“善教”与"乐学"。李镇西老师在《花开的声音》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当我抱着全班同学的作文做到教室时,有同学欢呼起来:‘啊,评讲作文?太好了!’‘我最喜欢作文了!’…….评奖的作文是《礼物》。照例是‘佳作亮相’,‘片断欣赏’等栏目,同学们一一上台朗读他们的作文,我不时加以画龙点睛的评价,我诙谐的语言不时引起学生们愉快的笑声。像往常的任何一堂语文课一样,教室里洋溢着和谐而轻松的气氛’”。从这一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以其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得,并最终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他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出发,启发学生的兴趣、自觉、主动等主体性因素。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文本的魅力和自身的教学魅力,做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配合,善教与乐学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和客观世界这三个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这三个基本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既体现在评价方式上,也体现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因此,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呈现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鼓励学生自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则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当学生能跳出自己的习作,对自己的习作给予客观的评价时,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如在进行《春天的发现》这篇习作的评价时,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习作好在哪儿,不足之处是什么,使部分学生能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我评价的喜悦。

2.采用同学间互评,激起学生的写作乐趣

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采用同学间互评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每一次的习作后,我都会让学生将同学的作文带回家,细细品读,给予评价。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对写作充满了乐趣。

3.教师评价,让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我用简短的语言给予热情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位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写了《春天的发现》一文后,我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文章通过冬春季节树干的一些变化,小燕子的归来,写出了春天的踪迹,春天也在你的眼睛里呢!从你的文章中,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学生看到评语后,跑到我面前,说了一声“谢谢老师”。

三、激励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一开始,在同学间互评环节,同学们往往以挑毛病,找缺点为主,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面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如在《春天的发现》一文的互评时,一个学生在评价中这样写道:“你写的这篇作文太糟糕了,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前面的部分还好,后面越写越糟糕。唉!”我让此生将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读给全班学生听,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习作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接着有同学评价说:“他这篇习作通过春天的植物来写春天的发现,角度选得很好,对于春天天空的描写也很出色。”通过指导,同学们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同学的习作时要先找对方的优点,用正面评价去鼓励同学进行文字创作,再对对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希望。现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写作评语,还能根据同学的评价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促进性原则

所谓促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身心发展两方面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内因不一样,对占有教育资源的能力也不相同,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结果上的不平等。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弥补差异,使结果大致相同。为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避免简单的、孤立的、静止的价值判断发生在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的学生身上。当然,对于部分"潜力生"来说,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二次教学评价活动就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要先从优化他们的心态开始入手,既先承认他们的能力差异,然后再扩大到对他们的评价范围。

我们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强。我曾模仿李镇西老师的做法,让那些恐惧写作的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朗读自己最得意的作文片断,从而使他们克服了自己的“作文恐惧症”。我们正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把他们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并获得平时很少得到的成功的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指导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些语文成绩好,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我的要求就相应的在章法和文笔上“严”一些,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诱导他们对于一些作文的技术问题或技巧问题,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以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思索的冲动和再创作的欲望;而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习作就相应的“松”一些。针对习作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评语内容,从而使评语具有了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对学生作文的书面评价,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在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不通顺时,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顺”完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根源。只有这样,小评语才能发挥大作用。譬如,学生的《小蚂蚁》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到了,小蚂蚁从冬眠中醒过来,开始安静的工作。”我读后,认为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值得肯定。文中说到的蚂蚁冬眠,只是学生不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我在写作文评语时,没有使用简单评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语气,而是使用了建设性、商讨性的语气。如:①你能查一下资料,看看蚂蚁是如何冬眠的吗?②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③你认为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呢?这些小评语使用了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了不当之处,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在作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要遵循教学原则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就能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有使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才能让他们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④ 执行课程调整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应该能够满足正常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的不同教育需要。即调整既不为保障正常儿童的学习利益而牺牲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需要,也不能为迁就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节奏而牺牲正常儿童的教育进度。要保障正常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双方教育利益,这对要学校和教师都是严峻的考验。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两类儿童学习前的基础水平评估,对儿童的现有能力和教育需要出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一般而言,大多数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小学低年级段能跟班学习,所以不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大的调整,只需调整数学方法、增加教学时间即可。而到小学中高年级段,这些儿童依然能够接受如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活动课内容,所以也不需要对此类课的内容做太多调整,只是在上课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可。但对语、数、外等学科性课程智力障碍儿童已显现出学习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到中学阶段,智力障碍儿童依然能部分接受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体育、艺术、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等学习内容,故而对这些内容的教学也主要是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彻底的改变。但像语、数、外、科学等纯粹学科性教学内容则较难接受,教师可能需要通过重新选择教学内容或补缺知识、放慢进度等方式进行内容的调整。

⑤ 备课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当前,世界各国对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通常是从教科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两个方
面进行分析的。
错 社会性和教育性
2、人们对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和观察分析法。
错 人们采用...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教科书的特色是教科书质量赖以生存的灵魂。

4、教师的教学生涯实际上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5、事实上,相对教科书文本的内容来说,内容结构是其焦点和核心指标之一。

6、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7、学习就是读书。

8、教科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媒介。

9、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模式,将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0、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

11、学生进入教学中心需要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2、课程标准作为课程领域的基本准则与教学行为依据,可以提供诸多有助于备课的信
息。

13、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

14、评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

15、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16、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17、文本课程是理想课程的具体表现,课程标准就是其表现形式。

18、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
习方式,是新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19、经验型课程的教科书通常是从公理、定义出发。
错 经验型课程的教科书通常是从具体的情景出发
20、一般地,影响课程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的教学价值和教
学对象的整体水平。

21、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
解课程、实施的课程和经验课程。

22、一般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研究,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
方式、版面呈现方式和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

23、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曲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错 螺旋式上升和直线上升
24、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教材是核心环节。
错 备学生
25、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

26、课程内容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错 课程标准
27、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错 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8、备课就是要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

29、课堂讲授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

30、一堂成功的教学一定要运用多媒体教学。

31、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征。

32、本次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
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
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33、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34、备课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35、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
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叫再备课。

36、特级教师或专家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遗憾的课堂教学,不需要作教学反思。

37课堂实施的课程只有变成学生习得的课程,才能说是真正有效的课程。

38、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39、科学、合理的教案是有序、高效的教学活动实践的基础。

40、优秀的教案不需要考虑板书设计。

41、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实际上是以教学者为中心。
错、
42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

43、选择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备好课的前提。

44、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就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学习和探究发现式学
习。

45、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必须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46、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
的。

47、启发式与注入式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48、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49、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50、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合作。

51、下面不属于优秀教案在结构要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是:( )
D : 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52、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实际上是以( )为中心。
B : 学习者 、
53、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 )学生的过程。
C : 研究
54、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 )是核心环节。
学生
55、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 )原则。
平等性
56、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要求,体现了( )教学原则。
巩固性
57、备课就是要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 )。
A : 最近发展区
58、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
A : 布置作业
59、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
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是( )
合作学习
60、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 )。
B : 情感特征
61、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
学习、
62、传统教学手段可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师凭借其自身的身体器官就能
完成的,二是( )
直观辅助教学手段
6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讲述法
64、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内部重
组,以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是( )
B : 自主性学习
65、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B :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6、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是确立正确的(
学生观
6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 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68、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教师
69、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都是主体
7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选择。
必然
71\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
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
B : 示范——模仿式
72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加德纳
73\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 斯腾豪斯
7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5\良好的( ),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A : 学习反馈与调控
76\当前,中小学备课一般是按照( )的步骤来进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定量主备—定人主讲—集体评议—完善共享—复备教案---课后反思
77\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 )。
C : 学生
78\( )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
D : 教案
79\以( )的发展为本,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C : 学生
80\( )是造成学生成绩有差距的分化点。
难点
81( )是上课的前提。
备课
82\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学知识内容包含的( )观点。
A : 辩证唯物主义
8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C :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8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D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6\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核心是( )。
D : 培养目标
87\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C :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88\教育的特质是( )。
C :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89\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特性是( )。
A : 基础性
90\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是指( )。
B : 培养目标
9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 )
: 讲授法
9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B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3\(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 : 课程标准
94\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C :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95\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 )、文本课程、理解
课程、实施的课程和经验课程。
A : 理想课程
96\(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媒介。
B : 教科书
97\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 : 针对性
98\当前,世界各国对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通常是从教科书的社会性和( )两个方
面进行分析的。
: 教育性
99\接受学习可以分为机械接受学习和( )。\
D : 有意义接受学习
100\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 )
C : 多边活动

⑥ 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结构,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分配、各种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数与每学期学时(学分)数以及周学时数等等。
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教学大纲的制订首先应当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本门课程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教学大纲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因而也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的要求,或者片面强调专业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法都是错误的。教学大纲的制订还应当遵循教学计划整体扰化的原则。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互相联系的,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又往往相互交叉。为了保证科学体系的完整性,不可能绝对地避免重复。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从教学计划的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与配合,并尽可能依据教学法要求,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如从不同角度来阐述问题,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某些课程作为重点,其他课程仅为一般地提到为止,不展开论述。
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大纲的编制应当从学科内部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教学大纲首先要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的要求,所列出的论点,都应当是科学已经检验过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的知识;在方法论上,应当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对于各种非唯物主义的学术观点,应当以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批判。对于科学上尚不成熟的假设,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轻易做出定论。教学大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还表现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纲、要要便于教材的叙述,要反映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同时,教学大纲也要及时反映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当然,这应当是具有比较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或典型性的新的研究成果。
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观点与材料统一。在重视理论传授时,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应使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形式在相应的学科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结合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学科体系
教学大纲的编制应当建立在该门学科严谨的科学体系基础上,符合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结构体系;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大纲的学科体系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体系,在选择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过程时,它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教学原则,考虑教学法的要求。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还要照顾到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优化组合;处理好学科内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以及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灵活性,以建立优化的学科结构。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有重点地加大纵向跨度,以便使教学节奏适当加快,以解决学科发展迅速、信息量激增与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另一方面又要有选择地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学科多方位地展开,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
教学大纲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但教学大纲也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因此教学大纲的编制要不断更新内容。但是不论更新教学内容,或补充新的内容,都应当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切忌盲目、片面地求新求多,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降低教学质量。所以编制教学大纲、选择教材内容,包括更新和补充知识,都应当贯彻少而精、量力性原则,分量要适当合理,既要让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又要起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太易或太难,过于繁锁或分量偏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⑦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目的——我要到哪儿去,方法(途径)——我怎样到那里去,结果认可——我是否到达了那里。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它强调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个性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用教学目标来表达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设定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具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在表达上也更具体,可操作性强;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设计是依照《标准》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整体策划和具体活动安排,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化原则、双向式原则、可行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一)、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学对象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说明。(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确立合理、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联结点,是设计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 (四)、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五)、教学过程 在做好课前分析后,接下来要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六)、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个人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