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8 05:29:49

❶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校本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需要对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当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说明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使课程更接近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新课程高中教学,赋予了地方和学校以适当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学校应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和本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也需要对高中数学进行校本开发与研究。

2.教材处理的灵活性需要对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由于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描述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较为泛化,教材把这些抽象和泛化的东西加以具体化,成为教师、学生和课程标准之间互动的媒介。新的课程改革,打破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全国共用一套统编教材的格局,自2001年第一批新教材面世至今,全国有68家出版社参与了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共出版了175套各学科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在全国发行使用,由于教材的多样性,不同的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导致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识的呈现方式及编排顺序上大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教材?应该拓展哪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例题难度如何把握?成为一线教师新的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顺序上有机整合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3.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脱节需要通过校本教材去弥补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不很了解。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深度大大降低,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的多样性,使得原先存在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现象更加严重,我校高一新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比想象中难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在初中没学而高中要用的知识应在教学中补充,有的知识在初中只是了解水平但在高中却要求掌握与灵活运用,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找出造成本地区初、高中数学教学严重脱节的原因,研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问题的策略;

2.使国家教材校本化:为提高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我校学生在使用的现行教材之外,还需补充哪些内容?什么样的高中数学校本教材内容适合于高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去认识、理解、掌握?如何有机整合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

3.校本开发可操作化:研究我校数学科组校本教材开发的操作策略;研究我校数学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操作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过程

1.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学习国内外课程改革及校本教材开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广泛征求学生和同行的意见,与数学科组教师精诚合作,认真总结学校在过去开发校本教材的经验和教训,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特色突出的学生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目的,开发极富时代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增城中学特点的校本教材。

2.研究方法

文献法:研究初期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有关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采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广泛吸收和借鉴他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指导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分析和研究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获得有关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教材。

经验总结研究:在实施教学和编写教材过程中,定期交流这一段时间教学实践与编写过程的体会、反思及经验总结。

行动研究法:校本教材研究开发者和课程实践者相互合作,诊断学校外部和内部各方面需求,提出初步设想,据此拟定总体计划和制订学校数学校本教材开发方案,在总体计划和开发方案的指导下,编制并实验校本教材,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3.研究步骤

本课题自2006年7月开始,到2009年7月结束,为期3年,分3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0月),自我被聘为广州市第十四届中学数学特约教研员以后,我在数学科组进行了宣传与发动,成立课题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通过查找电脑、查阅外国教材、国内教材,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资料库。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研究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3月),2006年11月确定编写形式及主要内容,课题组根据《校本教材纲要》编制出了一个单元的样稿。2006年12月课题组按要求对样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正式了样稿;2007年1月按定稿样式编制其他部分内容,形成校本教材《数学拓展》初稿;2007年2月—3月校本教材初稿交与学校总课题组审查,按总课题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校本教材《数学拓展》第二稿;再交学校总课题组审查,按总课题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数学拓展》第三稿。2007年4月-2007年7月,在实验学校进行教材的试用,并把使用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时记录、整理,为进一步对教材实施修订积累资料。2007年8月-2008年3月重复以上过程,形成校本教材《备考导学·广东高考总复习》文(理)科数学、《备考导学·广东省高考专题复习用书》文(理)科数学、校本教材《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初高中数学衔接课本》的第三稿。

总结推广阶段(2008年4月----2009年7月),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物化成果,完成有关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申报结题;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为开展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含义,教师的课程观已经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新课程理念也得到加深。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的平台,校本课程的实践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良性的互动形态。

2.学生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高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找出了学生学习脱节的根本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度过数学学习的“困难期”,能够极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体验、创造与展示的空间,使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校本开发体系,积累了数学校本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并初步得出一定的理论认识。

4.成果丰富。在课题研究中,科组教师共同研究,撰写了调查报告“增城市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调查”,论文“增城市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报告“数学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操作策略”,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课本》、《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数学拓展》等,并在不断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设计,如二次函数、平面的垂直关系、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锥体的体积等30篇。

五、课题的推广

1.通过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课本》解决初高数学教学的脱节问题

在调查我校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时,了解到约29.92%的学生能很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约52.12%的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左右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有约17.4%的学生认为高一快要结束了仍然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即有70%学生进入了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高一新生入校后,我校安排两周的时间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学法、学习心理以及知识的辅导。通过对高一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补充、巩固,使学生顺利通过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修完《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的学生给一个学分。

2..通过校本教材做到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教材?应该拓展哪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例题难度如何把握?成为一线教师新的困惑。通过校本教材《数学拓展》的使用,部分地帮助教师解决了一些问题。

3.通过校本教材培养学科尖子生

培养数学学科尖子生是一项艰巨而有意的工作,我校通过使用校本教材《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加强竞赛辅导和尖子生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名同学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三等奖和省一、二、三等奖。

六、对课题的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辛苦付出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校本开发与研究的价值,它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且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对学校教学特色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有序进行,但存在要下问题:

1.理论水平的制约。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限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欠缺.

2.传统数学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理念的影响。部分课题组成员任教时间较长,习惯于传统教法,教学观念难于马上转变;对校本教材的开发认识不足。

3.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影响了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参与教师的涉及面应进一步扩大。

主要参考文献

[1] 严士键等主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郑毓信.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深层次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8

[3] 《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编.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4] 钟启泉主编.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❷ 谁有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各个学校都有自编的

❸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有哪些

开发自己的动手能力。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动手能力太茶。。有许多事都是父母做。。

❹ 小学校本课程开设形式有哪些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形式与课程设置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4.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❺ 哪些内容属于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平行线,三角形(包括全等于相似),勾股定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特殊四边形,实数,有理数,整式加减乘除,因式分解,圆,圆与直线,圆与圆,三角函数,统计。

❻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材料答案

我觉得你买一本课课通之类的教辅书 有配套答案的 还能帮助你学习 你这样问没人帮你弄得

❼ 学校要每个老师开一门校本课程,学生来选修,我是教高中数学的,开一门什么课比较好呢

高中时间紧,要学生来的话应该学比较受欢迎的,比如趣味数学, 本来学生就对数学偏差,尤其的文科生,所以 激起他们的兴趣相当重要。
不要做题什么的,肯定没人听。为了吸引学生,你把有些资料整理下,发下去,肯定大受欢迎。

❽ 如何开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开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我认为:第一,教师要做到两个很清楚。一是对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很清楚;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很清楚。第二,教师要熟悉课程开发的具体做法。如:课程选择、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改编等。 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工作才能做到位,才能有所作为,而不是不作为或乱作为。当前在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圆》一章,新教材内容跟老课本比,删去了很多,课标要求较低。但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将删去的有些内容又补充回来,仍把该章当做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拔高教学要求,使学生学得很累。这就是因为不清楚课程标准,而乱开发数学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而不作为,大多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在此,我想着重谈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做法。1、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就是从课本和教辅资料中选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什么内容,学生应该练什么题,课后学生应该做什么作业题,考试应该出什么考题等,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后才确定。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精讲精练。要做到精讲精练,这就要求教师对讲和练的内容进行精选。选择讲、练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是否适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学成败。2、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觉得较难的内容、易错的内容、易混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例题、问题、习题,甚至补充课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这样补充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教师对课本中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教的内容太难,教学进度太快,会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学基本无效。通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讲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宜太大。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学生而言比较大,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内容,多制造几级学生跳得上的台阶,引导学生往上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与课程补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课程补充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目的是让中差生学得会;而课程拓展是将教学内容延伸拓展,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将知识综合运用,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 如:课改后数学考试的几个热点问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题、开放题、探究题等,这些问题,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非常少,几乎没有。如果教师不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内容做相应的拓展,做专题讲解和训练,学生就无法应付考试。4、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就是将课本或资料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后,再用于教学。最常用的,一是将拿来的试题进行改造,再印发给学生考试或练习。如:将超出课标的题删去,将太难的题换成较容易的题,调整某些题的序号和分值等。二是将课本上的某些问题或例题的情境,改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如:我们在上新课时,一般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设计的这种问题情境,从理论上说就是课程改编。课程改编,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喜欢数学。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