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⑴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各科的周课时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关于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暂行意见》中规定:中学语文教师每人教两个班(10课时~12课时);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教师每人每周授课12课时~16课时,平均14课时;其他各学科每人每周授课14课时~18课时,平均16课时。
小学教师每人包教一个班的语文、数学,或每周授课16课时~20课时,平均18课时。其他省、市根据本地区特点,对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均有类似规定。
(1)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⑵ 初中美术是如何体现新课标的
根据《标准》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自己如何把握这四个学习领域,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 新课标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在淡化学科中心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较为宽泛的教学空间;而每一学习领域之间的划分并非绝对、封闭,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进而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各学习领域在总课时所占比例没有规定。指导教师要重视该套教材体现的内容编排特点,是按一定的知识系统,以单元主题活动形式贯穿四个学段的,既隐现了“美术·人文·科技”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理念,也体现了美术文化含量复盖面大与凸显民族美术文化的鲜明特色。教师应充分利用配套教参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并开阔教学思略,灵活有效地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整合(并非要将本教材出现的内容全盘采用),以充分激活教材的知识,组构设计成富有本校特色或教师特色的教学空间。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自己如何把握这四个学习领域,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一) 对“造型•表现”的把握
1、学习领域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
3、评价建议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二)对“设计•应用”的把握
1、学习领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作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电话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的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3、评价建议
○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
○能否运用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意。
○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工具、材料的理由。
○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
(三)对“欣赏•评述”的把握
1、学习领域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2、教学活动建议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绘画艺术的主题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
○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感。
○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其不同的造型和装饰趣味。
○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
○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
○了解美术作品作为商品的价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以联系、比较和归纳等方式,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介绍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
3、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是否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四、对“综合•探索”的把握
1、学习领域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2、教学活动建议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海报或进行CI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
○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
○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
○收集本班级的各种资料,设计出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的网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
○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针对一个共通的原理和法则,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3、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
○能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
○能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能否积极地动脑、动手,用美术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能否通过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五、初中美术教材四个学习领域分类表: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七
年
级
上
册
第一课 你我他
第二课 我的故事
第三课 向日葵
第四课 傲雪梅花
第五课 花圃
第六课 和平鸽
第七课 灯与光
第八课 门
下
册
第八课我们的奥运
第二课 桥
第三课 绿洲
第四课 中国结
第一课过去的日子
第五课 远古的呼唤
第六课 星空
第七课 运动
八
年
级
上
册
第六课 观影的交响
第七课 多彩的风景
第一课 我喜爱的书
第三课 缤纷家用电器 第四课 触摸美丽
第五课 与米罗游戏
第二课 苍松翠柏
第八课 绚丽的阳光
下
册
第一课 五角星
第二课 黑白世界
第三课 方寸之间
第四课 清晨
第六课 驶向未来
第七课 心灵的关爱
第五课 大提琴
第八课 红屋顶
九
年
级
上
册
第二课 我的居室
第三课 静物优有声
第四课 凝固的音乐
第六课 以形养神
第二课 我的居室
第八课 过大年
第一课 长河漫步
第三课 静物优有声
第四课 凝固的音乐
第五课 走进微观世界
第七课 幽默与智慧
下
册
第三课 水
第四课 小区
第五课 让图表说话
第七课 祖国大家庭
第八课 我们的展示
第一课 走出神殿
第二课 长城赞礼
第六课 我的网页
因此,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的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刚要》
《广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美术课本《教材说明》
《初中美术一级标准辅导材料》
⑶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强调使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可见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奠定基础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培养有美术技能的专业人才。美术本事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应该通过美术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了解多样的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当前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短缺,学生课业压力过大,学习材料难以准备等等,因此有些学校把美术课当成画画课来上,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授方法单一,教授内容比较枯燥的问题。没有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看不到美术的价值,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这样做是严重错误的,其实是教师缺乏创造性,对美术教学缺乏激情,在教学的准备上没有做精心的设计和构思,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所以没有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了。更谈不上教学任务的完成了。
我们中学教师不能把美术仅仅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对待,应该把视野放宽一些,把美术课程与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美术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揭示人类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学生学得轻松,感受到美术的实际作用,学会用自己的双手美化自己的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维。(比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共同欣赏建筑、雕塑等等美术传世之作),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和谐和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心态。
2、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分析其美术技巧,并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
3.丰富学生学习的途径。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的美术学习。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和自然。
4.引导学生动手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审美实践活动,以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形成时时处处有美术的观念。
总之,美术教学必须与文化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践和生活中感受、学习和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⑷ 如何写初中美术的课堂评语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于美术教学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评价是美术创作与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也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活泼、灵动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去追求更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一、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情感的评价
教师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
杜威曾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从而去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我在执教《我们的双手会表演》一课时,先带领大家玩了手形游戏,用手变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动物。这时,一位男孩子举手说道:“手指不仅可以做游戏,还可以传递信息,如一至十的数字、OK等手势,中国人拜年时做的恭喜的手势。”说着,他还淘气地做了个“V”的手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为小男孩的精彩发言而暗暗喝彩。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即兴带领大家来做一做相关手势。小男孩看了看老师,兴奋的坐下,眼神中充满了自豪的表情。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人文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美术课以画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是学生、教师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具有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在上《秋天来了》一课时,我以“秋天的礼物”作为整堂课激励学生的评价手段。课上只要善于倾听或者积极发言、补充的,画的有创意、构图饱满、色彩运用恰当的,都能获得一件老师准备的秋天的礼物:一片红色的枫叶、一朵黄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麦穗、一只诱人的苹果……这种生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美好的遐想,既激发了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又给他们一种艺术的享受,还再一次突现秋天景物的特点,可谓生动有效,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体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甄别,体现以多维性和多级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评价观。1、肯定性评价
美术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否定的评价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委婉,因此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当然不是说不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给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2、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评价
教师注重以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
⑴我在执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首先营造了很宽松的作画氛围,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创作出扎小辫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可能会看不懂,不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问,一是:“你认为哪位同学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使绘画者发现崭新的角度。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有多美丽和可爱。”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通过学生说,教师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从中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
⑵同桌间交换作业,先对对方的美术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适当选出几幅有代表性作业在课堂的小结部分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过了把“小老师瘾”的同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本堂课教学要求的理解。4、优化作品评价:
在作业评价的环节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 ”等评价作品的方式来代替传统“A,B,C”的等级评价方式,并把这些表情画在学生作品中最与众不同并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师喜怒哀乐的脸是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个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个表情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评价。5、立体动态化评价:
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起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作品,最满意的作业、失败的作品、自画像、与各科学习相关的资料、小制作、学习感受、家长反馈卡、小组评议等,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而“作品集”、学习成果展览更是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绩,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
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它涵盖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囊括教学前的扎实准备,即时的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要老师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等待,多一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恰当的课堂评价,多一些充满人文关怀、饱含智慧与幽默、富有情趣的评价,就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投入学习,使学生畅所欲言,
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
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⑸ 什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我在继续教育网学习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谈到这个问题。谁能深入谈谈。
过去的美术创作教学模式常常是以“师”为中心。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并且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其实这无所谓叫“创作”,而只是模仿,因为它不含自主性,创造性。就像“画匠”与“画家”的区别。画匠只是按部就班地模仿画别人的东西,而画家则是在创造一种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进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术创作教学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创作的热情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声像、游戏、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创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我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主体形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
美术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引出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拓展其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望。例如我在上《春天的色彩》这课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先带他们漫步在校园中,让学生感知春天的气息,观察嫩绿的小草、金色的迎春花、快乐的小鸟、忙着采蜜的小蜜蜂和在花丛中飞舞的小蝴蝶……学生们边走边看,感受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我们围坐在草坪上大家畅谈春天的色彩:黄的、嫩绿的、粉红的、大红的……学生大胆的描述着,就在草坪上学生用油画棒画出了自己看到的春天,每个人心中的春天都不同,每幅作品都不同。
二、创设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爱听的,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动人的童话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我在上二年级《漂亮的瓶子》一课时,设计了“阿里巴巴”这样一个童话形象,让“阿里巴巴”带领学生参观“瓶子王国”,了解“瓶子王国”中成员的造型、色彩、功能。由于童话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又接近学生的心理,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够很好的参与进来,感受着童话王国中各个瓶子成员的美。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美
有人说:“游戏是儿童的天使”,它适用于每一个孩子,适用于每个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游戏在儿童学习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和持久性。巧妙的运用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寓教于乐。如在上《好吃的水果》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瓜果大卖场”的游戏。游戏形式是这样的:请10个学生分别扮演水蜜桃、苹果、南瓜等瓜果的摊主,其余学生扮演买瓜果的顾客。摊主要根据自己瓜果的色、形、味等方面向顾客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顾客则根据摊主的介绍进行选购。最后比一比谁最先把自己的瓜果推销出去。通过“瓜果大卖场”使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了解了瓜果的形状、颜色等,变枯燥乏味的观察过程为生动又形象的游戏过程。
四、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琴棋书画”四艺,反映了艺术的相融相通。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通过音乐,创设具体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音乐之声,能调动人的情绪,促使学生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敏锐的程度。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诱发了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在画国画时我经常播放一些民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好一朵茉莉花》等,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画国画,如痴如醉的乐曲能让学生很快地静下心来,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得他们感情上产生共鸣,继而使学生发挥想象,无形中牵引学生的思绪进入意境,把音乐地旋律转化成一张色彩丰富的画作。实践证明经常在学生作画的时候放一些节奏舒缓的乐曲,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急燥的心情,产生一些绘画创作的灵感。
综上所述,通过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主动参与,搭起了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促进了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学生在各种情境刺激下,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趋主动、活跃,思维追求个性化,美的创造力日益增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花的世界》一课时,创设了童话情境。
案例:《花的世界》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花园里玩玩。
(运用电教媒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物的环境中,增强了主题感受。孩子们静静地倾听着优美的乐曲,悠扬婉转,激越空灵。看着花儿摇曳生姿。把孩子们领进了一个美丽神往的花的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儿。
生:我看到了绿绿的叶子,上面还有露珠。
生:我看到花儿好像在笑。
……
师:你认识哪些花儿,说出它的名称?
生:水仙花、茉莉花、荷花。
生:梅花、菊花、牡丹花
……
师:告诉你,在花园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它们了,更不要随意采摘。
(画面继续展开,将物体拉近,便于学生观察。)
生:水仙的瓣儿真漂壳!
生:花儿的颜色真好看!
……
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无须用更多的语言便将学生引领进了对新知自觉感悟的幻境中。让孩子身临其境,获得直观体验,为创作《花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我在教学四年级《各式各样的帽子》时创设的是生活情境。
师:我带大家去逛逛帽子商店吧.你想买哪顶帽子呢?
(图片展示各式各样的帽子,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生:我要买那顶白色的,白色挺配我。
生:我要买帽檐卷卷的那顶.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它的式样挺漂亮的。
生:我要买军帽.
师:为什么要买军帽呢?
生:因为我长大想当警察。
……
创设的生活情境“买帽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买”的过程不知不觉领悟到帽子的式样特征和功用,并且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
二、在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美术创作”教学指在美术领域内“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的行为,是与复制、临摹相对的,它不同于诸如美术技能、理论和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更不用于其他学科。
美术绘画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写道:“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研究发现。因此,我认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迫切需要引进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可能由老师教出来,而只能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教师巧妙地“引”,学生主动地“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此时此刻,学生处于—种放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分参与了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合适的答案。
《树叶拼贴动物》教学设计
(我根据欣赏-实践探究-总结经验的教学模式,结合语文课《树叶画》的教学安排了三次教学活动。)
活动之一:欣赏
l、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树林.
2、让我们一起在秋天的树林里散散步吧,你能捡到哪些树叶呢?
3、展示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树叶。
4、树叶还能做成画呢。展示多幅树叶画,学生欣赏。
5、你能给每一幅画取一个漂亮的名字吗?比如“金鱼戏水”
6、树叶画真漂亮!小朋友想自己动手做—做吗?请大家回去试一试吧。
活动之二:实践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试做树叶画。
1、做树叶拼贴画需要怎么样的树叶?
2、树叶拼贴画是怎么做的?
3、如何根据树叶的形状特点拼贴动物
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请家长帮忙,可与同学交流,也可以问老师。
活动之三:总结经验
1、分小组自由交流。
2、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树叶画
①树叶画的名称是什么?
②是用哪几种树叶拼贴起来的?
③树叶画的每一部分是用什么树叶做成的? (可以说名称、形状或颜色)
3、师归纳总结。
4、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办树叶画展。
在这一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没有手把手地教孩子怎么做,而只是用欣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探究的环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自觉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学习的热情很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到的知识更深刻,技能更巩固。
运用探究式学习来进行美术创作,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知识之乐、创作之美,催其奋进,增其信心,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三、在合作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但效果显著的模式,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切合。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小学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2、合作小组的组成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进行调配是不够的,要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我们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否则,男生组或女生组思维方式及活动能力都会损失一些多样性,对开拓思路、发展创新思维也有一定局限性。
在组成小组时,人数的设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我所在的学校实施的是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在50---60入之间,应该说大班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组织。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在教学中,我开始以6人为一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出现了这些情况:6人中总有一两人容易脱离讨论,或被忽视;美术课堂上教学时间很短不能给很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小组讨论中6人轮流发言所占用的时间就显得很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合作和与竞争,必须团结协作才能与其他小组竞争,要统一小组意见6人组难度也较大。因此,我将学生就近按四人为一组从新分组,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发言时间、受关注程度、统一意见的合作效率与意识立刻得到提升。
由此,我得出结论,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法更恰当,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很适合人数少的组合,甚至采用两人一组的互助学习也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非常有益。
3、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从肢体动作的指导开始培养小组合作习惯。
有人可能认为只要小组成员在一起就可以进行讨论,不用注重学习的肢体动态。其实不然,学习的效果好坏是很受肢体动态的影响的,明确地说就是小组学习气氛往往要靠肢体的动作来营造。
一节美术课上,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美术书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同学,由组长负责组织发言,每个人都要发言。当我布置完学习要求后到各组去巡视,发现他们各看各的书,偶尔和同桌的同学交流意见,小组内并没有活动起来。我巡视到哪个组,哪个组就有学生举着书,想告诉我他们的看法,并不理会同组的学生。这怎么行呢?这和我来问,学生举手回答有什么区别呀?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什么帮助,这一教学环节也成了摆设,没有起到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作用。我连忙指导组长安排本组同学或按座位顺序,或按举手先后顺序发言,但是讨论的气氛依然冷清。我扫视全组,发现他们都低着头看自己的书,即使有人发言,也没有注意倾听,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我们都知道: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法。我灵机一动,让同组的学生都放下手中的书,聚集过来围在一本书周围,把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发言同学所说的画面上。讨论的气氛立刻就不同了,学生开始很自然地就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就这样我对每个组提出了形体上的要求,使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由此可见,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又多是独生子女,交流能力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通过肢体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要如何进行合作,尤以一年级学生为最。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我们首先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在欣赏作品时,我先请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个导向,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奉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
以上几点是我在课改初始阶段的浅显体会。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有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精选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
总之,创作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敢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四、整合生活经验进行美术教学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生活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案例:《有趣的拓印》教学片段
在“有趣的拓印”教学中。课前我让学生们欣赏课文彩页,研究需要带哪些工具和材料,并且去实践一下哪些东西可以拓印.教学时我巡视了一下教室,发现孩子们带的拓印材料五花八门,尽有尽有。
师:小朋友一定知道有许多东西可以拓印吧!
生:老师,我拓印了树皮和树叶.(他很自豪地举起他的作品)
生:我知道硬币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鞋底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粗糙的墙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汽车轮胎可以拓印
……
在学生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经验交流,说说拓印的方法、过程和新发现,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帮助修改不足,使自己的作品更美。在这一片断教学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经过探究合作交流,使生活经验得到了升华,知识技能更加深刻。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是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发展;二是解决了教学内容中难点问题;三是便于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牢固;四是美术新课程创作资源在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中得到创生新与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的,为学生生活世界服务的美术课堂教学是鲜活生动的,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会成为美术教学的源泉。
五、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促成可持续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作为美术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极其兴奋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眉飞色舞地向你讲解他的创意。他们的意图并不是让你指正缺点,而是希望听到你的表扬和肯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美术创作表达的是儿童自我的思想情绪,属于最原始的思维,这种思维惟儿童独有。因此,教师对儿童创作进行评价的,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评价时否定学生的作品,最容易使学生失去这种力量。评价作品时要以表扬为主,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以肯定和鼓励:“你真棒!”“颜色真漂亮!”“你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观察得很仔细。”“你画的人很夸张传神。”……使学生获得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美国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的任务“既不是艺术本身,又不是艺术作品,也不是审美体验,而是儿童通过艺术教育,他们将愈来愈富有创造力,愈来愈思维敏捷。”
⑹ 教育部对中学各科每周的标准课时量的规定
中学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学教师周课时量
高中: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0节;政治、历史、地理周课时不少于10节,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初中:
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3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2节;政治、历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地理、生物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音乐任教8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2节。
③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2节(一校两址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6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④对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可在上述规定课时减少1-2节;
⑤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⑥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⑦专职教辅人员每校不超过3-4人;实验室教师为专职教师。
(6)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机会,始终被列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始终是中国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教师队伍有力支撑着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
意见提出,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意见同时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⑺ 初中教师资格证的美术和高中一样吗
依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知:
初中、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核目标、范围及知识点不同。
比如:
①初中,了解初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②高中,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时,可参照考试大纲进行备考。
⑻ 如何建立初中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于美术教学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评价是美术创作与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也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活泼、灵动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去追求更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一、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情感的评价
教师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
杜威曾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从而去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我在执教《我们的双手会表演》一课时,先带领大家玩了手形游戏,用手变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动物。这时,一位男孩子举手说道:“手指不仅可以做游戏,还可以传递信息,如一至十的数字、OK等手势,中国人拜年时做的恭喜的手势。”说着,他还淘气地做了个“V”的手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为小男孩的精彩发言而暗暗喝彩。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即兴带领大家来做一做相关手势。小男孩看了看老师,兴奋的坐下,眼神中充满了自豪的表情。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人文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美术课以画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是学生、教师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具有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在上《秋天来了》一课时,我以“秋天的礼物”作为整堂课激励学生的评价手段。课上只要善于倾听或者积极发言、补充的,画的有创意、构图饱满、色彩运用恰当的,都能获得一件老师准备的秋天的礼物:一片红色的枫叶、一朵黄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麦穗、一只诱人的苹果……这种生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美好的遐想,既激发了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又给他们一种艺术的享受,还再一次突现秋天景物的特点,可谓生动有效,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体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甄别,体现以多维性和多级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评价观。1、肯定性评价
美术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否定的评价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委婉,因此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当然不是说不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给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2、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评价
教师注重以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
⑴我在执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首先营造了很宽松的作画氛围,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创作出扎小辫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可能会看不懂,不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问,一是:“你认为哪位同学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使绘画者发现崭新的角度。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有多美丽和可爱。”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通过学生说,教师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从中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
⑵同桌间交换作业,先对对方的美术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适当选出几幅有代表性作业在课堂的小结部分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过了把“小老师瘾”的同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本堂课教学要求的理解。4、优化作品评价:
在作业评价的环节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 ”等评价作品的方式来代替传统“A,B,C”的等级评价方式,并把这些表情画在学生作品中最与众不同并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师喜怒哀乐的脸是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个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个表情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评价。5、立体动态化评价:
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起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作品,最满意的作业、失败的作品、自画像、与各科学习相关的资料、小制作、学习感受、家长反馈卡、小组评议等,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而“作品集”、学习成果展览更是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绩,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
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它涵盖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囊括教学前的扎实准备,即时的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要老师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等待,多一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恰当的课堂评价,多一些充满人文关怀、饱含智慧与幽默、富有情趣的评价,就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投入学习,使学生畅所欲言,
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
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