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课程
㈠ 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关于培养小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取个名字。急!
《学文明礼仪做谦谦君子》
《小学生礼仪常规》
《小学生礼仪读本》
图片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教材!希望能给你以提示!
㈡ 关于本节课的形体训练课程,不涉及以下哪个内容
在尚未涉及到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概念之前,我一直这么认为:我们学校尚未形成一门正式的校本课程。但是,自从阅读了吴刚平撰写的《校本课程开发》一书,我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包括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创编六大类。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即把“校本课程”看作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把校本课程开发设定在有限的活动范围之内。它和“校本”的“课程开发”是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的。所以对“课程的选择”这一方面并不涉及。
一、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是指针对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课程上的修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在一个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中,教师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课程改编任务。
经常有老师为了教学的方便或出于经验的考虑,通过增加、删减、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国家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有的内容太难,放在这个单元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点难度,所以老师把这一内容移到后面去教。还比如:某一课课文中出现了多个关联词,但是教学目标却并没涉及到关联词教学。老师凭借经验,感到这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要,那么在教学中会比较注重关联词的理解和运用。这一些都属于是课程的改编。我认为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学习资料等五大类。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必须减少因知识剧增对课程数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美国学校的社会学科就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它把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有时还有历史等串联在一起。但是在我校,目前为止,只有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需要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没有专门的课程的整合。
三、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材料可以是矫正性练习、报纸和期刊剪报、声像材料、教学片和电影短剧、画图、模型、图标、游戏和电脑光盘。这些材料有助于实现内在于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在学校这一级,教师既可以在市面上挑选补充材料,也可以与同事一道合作开发,或者独立进行开发。
比如上一次毛老师执教《詹天佑》这篇课文,花了较短的时间学完课文,指导学生明白:《詹天佑》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接着老师又发给学生一张补充练习,上面印有另外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然后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短文。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学习,是“学以致用”的充分表现。而这个“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正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不但要理解,写作时也经常要用到类似的方法。这因为这项技能的重要性,光靠一篇课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课程补充。
四、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拓展材料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的掌握技能的机会。这些东西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超出了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之后,为了了解鲁滨逊其人其事,领略他在25年的荒岛生活中所提新出来的那种坚持不懈和创新精神,班级了开展了世界经典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漂流书阅读活动。这样的课程拓展,一是因为学生对此书特别关注,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二是还和学校的特色之一——书香校园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图书漂流活动,是我校的特色项目,是非常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所以这样的课程拓展,在政策上也是学校所允许的一种延伸性学习。
五、课程创编
课程创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的开发。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此外,学校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也属于课程创编活动。
如我校的《朱棣文陪伴我成长》《成功与超越》这2本校本教材的学习。这2本书的内容,都是和“朱棣文”有关的,是为了彰显我校的特色——“朱棣文精神”的,是安排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一具体的科目中进行的。
还比如我校即将开始的学习,校本教材《仰望星空》。这一校本教材的学习,是为了配合我校天文台的使用,从而彰显我校的科技特色的,被安排在“综合实践”这一具体科目中进行。
这2套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在学校这一层面上进行的,具有非常显著的学校特色。
综上所述,我校不是没有校本课程,而是我们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所作所为,都在开发校本课程,只是缺少了规范性、系统性,显得有点随意和零乱。
㈢ 哪位高人有关于小学校本课程的外文文献 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
朋友,给你份.
㈣ 大二我选修足球,老师让写一篇关于足球课的感想,包括建议,帮帮我300字吧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同时,校本课程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我校立足于课程改革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年开始对足球课程进行了开发,建立了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一、 足球课程开发的的宗旨与立足点:无论是家长、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树立一个观念: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 其次,个体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应包括个体的"类特性"、"社会特性"、"个人特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把足球课程开发的宗旨定义为: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学校大多数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教育就会形成特色各异、争奇斗艳的可观局面。所以说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我校在2004年成为江东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足球在我校教师、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由于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开设足球特色课程的硬件和软件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诠释者、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的条件资源,教师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及发挥效益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足球 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参与者,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有发言权,学校所开发的课程内容需重视学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让他(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一),了解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与需求,保证学校为学生所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性向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
二、 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
(一) 规划足球校本课程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制订了《足球校本课程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目标》: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从而培植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
“足球课程”系列目标
A、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发展及作用;走进足球场,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动作;会观看足球,具有积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识,从而关心足球运动。 b.方法与过程:做场外文明观众,观察、感知足球(赛),会画足球;初步体验身体对足球的控制。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校内足球明星和代表队,了解他们的战绩,增强荣誉感,培养自信心。
B、大学中年级(三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从中体会学习足球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足球的运球、控球等技能的培养。 b.方法与过程:场内外知识的讲解,以及简单的比赛模仿,锻炼学生各身体部位的协调能力,通过录相、上网等重要赛事的观看,让他们更加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现状,更加关注、热爱足球。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团结守纪、协作一致的精神,磨炼坚韧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战斗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信心。
C、大学高年级(三,四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发展历程及现状,基本熟悉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自觉收集足球信息、自我体会足球知识乐趣,全面掌握运球、控球、传球、停球等各方面技术,基本能上场比赛。 b.方法与过程:自主收集国内外足球信息,自觉投身足球运动,集体探究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关系。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养成守纪守时、团结互助的作风,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三位体育教师根据各自年级的要求编写教学内容,每周设一节足球课,实施校本足球课程。
(二)建立大学足球俱乐部,形成校园足球文化:
1、 学校依托球会组织,建立学校足球俱乐部。学校建立了**大学足球俱乐部。足球活动主题:体验足球 快乐成长 小甲A足球队口号:用心出智慧 配合有力量 顽强能进步 小甲A啦啦队口号:激情欣赏 文明表达 球队口号:积极参与 其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全面发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电视台公开竞选,由11名学生组成的俱乐部董事会。。按照“免费入会、自愿参加、自由组合、定期交流、集中展示、共同进步 ” 的原则,组织大学生自主组建各班 “ 小甲A足球队” 、“小甲A啦啦队 ”和“小甲A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队。通过游戏性的愉悦身心的足球活动,感受足球的魅力,充分激发他们对足球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培养现代足球文化理念,在小甲A活动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从小培养良好体育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游戏活动: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术,开展三对三或模拟五人制足球比赛。每月一次足球比赛活动:三月份一趣味射门比赛;四月份五人制足球联赛;五月份七人制友谊比赛;六月份运球比赛;暑期参加五人制足球比赛。同时还与兄弟学校开展友谊比赛。
3、积极开展足球文化活动:建立大学足球网站,开设了足球快讯、俱乐部动态、足球文化、足球规则、足球明星、教学案例等栏目,开展奥运知识宣传、足球知识问答、小甲A征文、演讲、摄影、绘画比赛,促进少年儿童学习和弘扬奥运精神,充分表达自己对足球活动的热爱,激发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㈤ 关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感悟啊感受啊什么的这类文章怎么写、、、急、、
首先,你应该多看一些课外的历史类的书籍,看看他们关于历史方面的专业语言专是怎么表达的;其属次,你在结合教材写一下你看的教材与那些专业的书籍进行对比比较,比较出的内容就可以写啦
最后,列一个提纲就可以写文章啦
㈥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课堂上,如何能使同学感兴趣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几年,但当前中学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变的缺乏成效。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局面,可通过多种活动或方法来渗透新课改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具体行动:
第一,组织学习与开展培训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积极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实质。另外,对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教师对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二,围绕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如:新课型、新教法观摩研讨;组织骨干教师到新课改成果较好的实验区观摩学习,并将学习心得通过讲示范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辐射下去;听看有关课程改革的专家、专题报告等,在活动中逐渐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第三,在学习新课改实验区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思想政治课堂评价细则,以便更好地指导、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使其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使人们不由得感到一场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悄然而至。但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落后,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对新课程进行抵触,唱反调;有些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理解有偏差,如对什么是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理解不到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急功近利的管理思想,只强调要求教师尽快展示新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师只注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实际教学内容。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对新课改持抵触情绪的教师,思想上进行积极开导,并安排这些教师多参加优质课教学活动,使其亲身体会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意义;其次,学校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上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逐步按照新课程要求开展各项改革,切忌急功近利,同时多学习其他取得重大进展的学校的好的经验做法,并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安排教师参加各种相关培训和优质课观摩活动;最后,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标准及相关要求,并将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中,研究各种教学方式,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如对启发式教学,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相结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同时还要融洽师生关系,为启发式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必须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保障,并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新教材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僵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针对国家教材版本单一的情况,可以通过开发适应各地区、民俗、学校需要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弥补,满足国家教育的需要。
地方课程是由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应以地方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的现实为依据进行系统设计,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关于地方和社区的基础知识如地方和社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 基本能力。各个地方课程资源不尽相同,其开发途径和实施方式要多种多样,不可千篇一律。地方教材的开设形式应灵活多样,例如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单独开设让学生选修、活动教学等,主要有:课本、活页材料、专题讲座资料、画册、印象制品、电影电视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化提供和个性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校本课程开发程序有多种,笔者倾向于斯基尔贝克的程序: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依据情景分析的结果拟定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然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最后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
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提倡校校编教材,中国教育报记者援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指出,以编写多少教材来衡量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一种动态、生成、体验的课程,课程内容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增减。校本课程的意义重在开发,提高课程建设的能力,校本课程不是现成的等着学生去任选。校本课程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建设过程,是随着开发和实施而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过程体现着对教育理念的追求,过程体现着课程的价值。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单纯喊口号走向切实行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美国,针对国内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提高的形势,采取了大量措施和方案以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1989年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报告》,1996年美国第二次教育峰会和1997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均强调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日本为了突出德育的教育地位,把“智德体”三育的顺序还改为了“德智体”。因此,针对我国以思想政治为主的道德教育的现状,作者认为,首先,德育为首的地位不能变,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讲求实效,指定切实有效的、持久的、具体的措施,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将德育切实落实到位;其次,我国的德育教育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借鉴吸收外国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要在全国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德育教育工作复杂、艰巨、繁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难以奏效,因此必须调动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共同承担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最后,要将德育教育的地位从单纯口号上“首要”切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五)用好选修课,丰富、开阔中学生知识视野
新课改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设选修课,不仅是对中学的必修课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而且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达到获得良好教育的教育目的,可以说,上好选修课将成为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教学,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可以更加灵活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多的运用起来,如台湾问题讲解时,可以用一些实际的材料,在网上寻找信息,从而增强形象感。另外,教法也同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老师的讲解为主,也可以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甚至可以采取小品、短剧和辩论等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如开设礼仪课,就可以让学生来作各种招聘的模拟,在招聘的过程中来体会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开设选修课,学校的管理应该紧紧的跟上,让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头开设选修课,从而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由老教师带头,使年轻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的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使他们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速的进步。
另外,要想使选修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保证授课时间和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因为是选修课,有时可能会与学校的其他活动发生一定的冲突。为此,必须保证必要的课时,否则将使这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流于形式,如果出现了类似情况,将使授课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再燃起热情来,后果可想而知。同时,选修课可能会需要大量的新资料,在中学的图书馆里是很难找到的,因此,学校在资金方面应给以一定的支持加以保证,支持教师购买一定的资料。从而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开设选修课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
㈦ 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摄影是常开的课目之一。米吐尔为常用的急性显影剂,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
C
㈧ 关于传统文化类的校本课程,适用于K12教育,哪里有类似的素材 和美人生从这里起步 (作者:管红 发稿时间:24/5/2011 阅读次数:310) 我校是一所传统文化老内校。多年来,我们一容直追求着“和谐而大美”的教育理想,憧憬这自身和谐、人际和睦的教育境界,努力将目光从应试本位的教育、分数本位的评价观转向师生精... ㈨ 关于美术模块校本课程教学论文这么写
校本课程包含两方面含义: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