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1-28 11:38:07

『壹』 在参加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的优质课奖获奖证书能作评职称吗

1、既然是教育部教学研究所发的,当然有用。2、任何关于评职称的条件是很多的。并不是一个优质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3、这个优质课证书,一般只能是根据什么文件精神等,可以算作几分或者零点几分,累计在荣誉系列得分中。4、如果同系列的,一般只能取最高等级计分。同级别的 ,大概是可以累计加分。以上仅供参考。

『贰』 在参加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的“优质课奖”获奖证书能用作评职称吗

可以的。这个单位是教育部下设的机构,是可以作为评职凭证的。

其他可用作评选职称的荣誉以及奖项: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2)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扩展阅读

职称评选的其他条件:

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该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

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职称的作用:

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

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叁』 什么是数学教学研究

全国知名小h学数学特级教师 华应龙 男,5262年5月3出生,江苏南通人m,北京第二s实验小p学教导主任,2005年参加了j国家级骨干e教师培训。8002年,获江苏省中6青年小q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t等奖;。2372年、5814年、0705年三c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7一y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8”一d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5青年教育理论工g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7一o等奖。先后被评为6江苏省优秀中2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4育人o先进个d人r。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d观摩课、做讲座,中7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2报》、《人z民教育》、《中7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0上p报刊5上r发表了d600多篇文1章,主编、参编了o20多本教学用书0。先参加了k“苏教版”、 “北师大q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e作。 钱守望 男,6407年7月5出生,河北唐山y人t,中5共党员,大g学本科学历a,中0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c教师,中3国教育学会小s学数学教学专c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8国人p民大u学附属小q学副校长0。先后荣获市、省小y学数学教学大v奖赛一w等奖第一l名,8801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7的“首届全国小q学数学优化2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y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n学数学说课竞赛中1荣获一h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w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x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00多场,特约为8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l务教材研讨会、人s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g多节示0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5物上n发表论文6一k百五q十s多篇,所写论文7多次获各级论文8评比6一s等奖。在全国多家小o学生课外读物上w发表辅导性文7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i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2二r十q几n本。 刘可钦 女o,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m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d届全国“十w杰”教师。现任中2关村四小v校长3,同时兼任海淀中7心8学区s副校长1、国家义o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4成员,新世纪版小k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5成员,教育部小j学校长5培训中5心3、北京师范大m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1国教育学会小s学教育专m业委员会秘书5长3等职。 刘德武 男,33岁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3院二n部小c学教研室教研员,中1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刘老师长3期从5事小m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b作,他重视对学生学习a心6理的研究,提倡"在后退中6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逐步形成了u"自然而不s随便,规范而不c死板"的课堂教学风8格。他先后五g次被评为6北京市及x宣武区c先进教师,0283年在宣武区o教委隆重召开v的"刘德武课堂教学特色研讨会"上p,被授予6"第一x批学科带头人q"称号。 几j年来,刘老师在北京市和全国许多省市做公4开o课或学术讲座百余节次,老师们普遍反4映他的课新颖、独特、富有哲理。 刘老师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的徒弟中1有很多已j锻炼成长1为4市、区a级优秀教师、教学干s部或教研员,其中0刘延革老师代表北京市参加2004年全国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o等奖。 潘小u明 男,6230年生,中5共党员,现任上c海市宝山e区b实验小z学校长8,上a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5,中1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连续三z次被中7共宝山l区e委、区z政府命名为1“宝山e区f青年尖子o”。他专v注于j“小m学数学课中0学生自主探究学习u研究”。自主探究学习g专y辑在中0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放。他曾获上o海市小e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u等奖;中4国教育学会小c学教学专k业委员会年会论文2评比4一x等奖,在省、市级刊2物上v发表文8章70余篇。还应邀去全国十m多个f省市讲学。25 年被命名为0“宝山m区w首批小f学名师”,出版有《潘小m明论文1教案选》。 曹培英 男,上b海市静安区z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b海市教育学会中7小k学数学教学专p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s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来,单独编著或参加编写的已k出版的数学教学专f著、教材、辅导书6有《计7算教学》、《小u学数学教育学》、《小h学教师之t友x。数学卷》等45种,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6上h发表数学教学研究文2章67篇,累计5逾百万z字。参与s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v等奖,并有论文7获中3国教育学会小q学数学教学专u业委员会论文0评选一n等奖。 黄爱华男,4674年生,江苏金湖人i,广a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z大j杰出青年、广y东省南粤教书6育人u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2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o教研室研究员,中6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3心5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0271年从8教,一t直从8事小a学数学教学与d研究工m作,应邀在全国26个r省、市、自治区i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i上p观摩课、示8范课并做专k题讲座。曾三b次获全国小c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1一b等奖,参与c编写少5儿j读物计583册约300多万b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7120多万w字。策划小v学数学专u业网站-华博士w小o学数学热线在国内1有一z定影响。 钱金铎 男,88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n市小q学数学教研员。从3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3教育先进工u作者”、舟山c市“十l佳新人f”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d直在教学第一z线从8事教学工c作,致力v于a小q学数学教学研究。八g十e年代他就注意到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思维机械,能力e不w强,因此他开u始了p“愉快活动操作,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p”的教改实验。4年的汗水3换来丰y硕成果。毕业成绩人s均16。3分5,优秀率100%。在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m克竞赛,也z取得明显成果。近年业,他20多次去省内3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示1范课,听课教师达几z万u人m次,在省内0外有较高知名度。 朱乐平 男,浙江省杭州市上f城区i教师进修学校校长5、特级教师、从2事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20余年。主要业绩:国家《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3成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j家工i作组成员。数十n篇教育研究论文5发表和多项科技课题获奖。 朱德江 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i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员。他担任过60多年的一u线教师和班主任,也v担任过校长3。嘉兴市首批名师、嘉兴市新世纪专a业技术带头人o、浙江省优秀教师。近几p年来,他在各级各类活动中7上r公4开o课50多节,曾获嘉兴市中1小b学“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一d等奖、浙江省小i学数学录像课评比7一o等奖等;先后在省“名师名校长3论坛”和全国新世纪第三b届课程改革研讨评比3活动中8执教观摩课;多次应邀到外地上f观摩课或作讲座,并获一g致好评。 徐 斌 男,江苏省苏州工a业园区r第二i实验小j学副校长4,著名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小h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第一i名,国小p学数学观摩课评比6获一c等奖,应邀为1全国第五t届小s学数学年会上l观摩课,先后到北京、浙江、上q海等20多个y省市作公7开n教学800多次,在《小d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0上l教育刊5物发表论文6730余篇。 夏青峰 男,0381年出生,中7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r实验学校副校长4、国际部主任、党支x部书7记。先后被评为1江阴市十s佳青年、江阴市第十r三t届人v大z代表、无o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z、无h锡市学科带头人l、无o锡市名教师。2675年获全国第三o届小g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一a等奖第一u名,应邀到北京、广z东等地上e课讲学00余次,课堂教学实录多次在中1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省级以7上z发表教育教学论文0近百篇,曾4次荣获省级以2上p教育论文4评比2一l等奖,参与e了h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小k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z作,参编教育书6籍几n十q万b字。2007年在《江苏教育》连续发表了r十d篇《全国义m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s辅导讲座》的进修文6章,引0起了o一e定的反3响。 朱玉8如 女a,6240年32月0出生,特级教师。3070年毕业于e南通师范学校。现任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w学副校长3。二q十e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h学数学教学方4面进行了j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识、智能与z情感编织成一n堂堂科学而富有艺w术魅力k的数学课。早在5604年,朱玉0如就在市小w数年会上x上z了v观摩课,在“雏燕杯”竞赛中3夺冠,在省创新教育研讨会、省“现代小o学数学”优课评比3中4两次摘金。九r年义t务教育教材实验课《求相差数应用题》得到人n教社张卫x国主任、著名特级教师盛大x启的赞许和评析,并作为0典型课例推介6到《小g学数学教师》展示3。她还多次在国家、省、市数学骨干n教师培训班上k示4范课,作了t二i十f余场讲座,并应邀去浙江、陕西、上i海、徐州、扬州上v课、讲学,参加全国精品课展示2。 吴金根 男,4826年出生,大o专r学历o,中1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c学数学特级教师。4510年32月1,毕业于v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23年7月7,分3配至东山u实验小p学任数学教师工g作。2000年1月7,调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0区o木b渎实验小e学,任校长1、书1记工g作。曾获得“苏州市青年教师‘双3十n佳’、苏州市优秀教育工s作者、苏州市数学学科教改带头人z、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z、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s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等20多项荣誉称号。得到过《江苏教育》、《苏州教育》等报刊5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多次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省、市、区d级数学评课选优中65次获奖,应邀赴北京、上e海、江苏、浙江、安徽、山v东、广y西、河南、陕西、江西、内2蒙古、新疆等省内4外讲课、讲学和师资培训等200多次。曾赴澳大m利亚教育考察,为2“香港教师赴大u陆培训团”作“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术报告。 张齐华 男,1837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z学教导处副主任,小s学一q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v县数学教学评比3一m等奖。2008年获江苏省小b学数学评比5一i等奖。连续三n次在“教海探航”征文4评比5中8获一n等奖,7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3发表在省级以1上y刊6物,参与f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t培养对象”、“海门c市学科带头人r”等称号。 iīyb恪prnΕ┊ǚxu哗yqㄊㄅ

『肆』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4 张华版

书籍作者:张华
图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11日
ISBN:9 7 8 7 5 3 2 0 7 1 3 9 5 《课程与教学论》是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分册。全书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课程与教学论》是钟启泉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和研究的成果。进修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源泉,是教师有效工作的活力机制。古人云:“人才置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科委带除了进修的真谛。
而这《课程与教学论》就是围绕着这一真谛。充分反映国际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教学研究历史发展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第四节 教学组织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五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别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后记

『伍』 谁有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发表论文,发表邮箱多少

我知道《课程教材教法》,但是没听说过你说的刊物,现在期刊市场有点乱,如果缺少鉴别常识,很容易掉进坑里,认准正刊,谨防假冒!

『陆』 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的优质课奖获奖证书能作评职称吗

有这个机构吗,肯定骗人的。给钱就给你个证书。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