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课程设计是对

课程设计是对

发布时间: 2020-11-28 11:59:07

1. 课程开发和设计的不同

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设计课程目标,也就是说在课程之后,学员应该有怎样的具体行为转变,课程开发就是按照课程设计说明及要求完成课件制作的过程!

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设计施工蓝图的过程

课程设计关注的是外界刺激对学员注意力水平的影响并编排好教学顺序,课程开发主要关注大脑对接受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构建知识。

课程设计输出的是课程效果图+课程大纲;课程开发的具体课件: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演示文稿、讲师多媒体包

课程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定义课后的行为目标,基于学习的难度、知识点的特点及成人学习规律编排合理的教学顺序,然后基于成人注意力曲线规律及课程设计原则排列教学顺序,最后绘制课程心电图并撰写教学大纲;而课程开发的典型任务则是上图中的四个组成部分:开发教学事件、设计认知过程、开发课程学习材料、开发评价材料。

课程设计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以及标准性的东西,他对整个培训质量的贡献约占70%,而课程开发是一个执行与实现的过程,他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约30%。

课程设计的核心学科领域是行为心理学,而课程开发则更关注认知心理学,对于培训师以及课程设计师而言,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需要深入学习的。具体可以参考《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以及《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以及皮连生的《学习心理学》三本书籍!

2. 关于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关系和作用

课程设计,顾名思义,是对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应用,比如你修了单片机,临结课的时候回要做单片机的课程设计,答可以理解为对一门课的总结。
毕业设计是对你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一个好的毕业设计,可能由很多门课程的知识来构成。
课程设计相当于期末考,毕业设计相当于结业考。

3. 课程设计是买的,老师会让我们过吗

课程设计是针对你学完的某一门课,最后做的设计,比如说你学过了回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答,老师会安排你专门抽出两周左右的时间,给出一些机械设计相关的题目,可以任选其一(一般可以组队),完成这个题目,最后要做简单的答辩。
而毕业设计,是在大四的下学期,这一个学期都要从事的工作,也是一个必修环节,是对你本科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时间在3-5个月,有专门的导师来指导你,给你布置任务,最后也要答辩,这时如果不能通过的话,将影响能否顺利得到毕业证。毕业设计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能力及对所学本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最好的考查。通过毕业设计,会使学生(当然只认真做毕设的学生^_^)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那些要毕业了却不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能从事何种工作的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就应该底气足了,起码知道自己能干啥了。

4.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小结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不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黄政杰,1991,85页);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白月桥,1996,227页)。 新近的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成果则试图综合这两种观点。如《简明国际教育网络全书 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并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5. 课程设计包含哪些东西

课程设计: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计算机程序开发题目。一般是完成一项公共建筑的一系列设计图纸,包括从方案到部分施工图等。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课程的组成是由学科的分级结构决定,设计的原则有如下:
从简单到复杂。
从特殊到一般。
现存生物体的生命循环。
从一般到细节。
从一般分类到更细的分类。
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
不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
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

6.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怎么一回事

课程设计是针对你学完的某一门课,最后做的设计,比如说你学过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老师会安排你专门抽出两周左右的时间,给出一些机械设计相关的题目,可以任选其一(一般可以组队),完成这个题目,最后要做简单的答辩。

而毕业设计,是在大四的下学期,这一个学期都要从事的工作,也是一个必修环节,是对你本科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时间在3-5个月,有专门的导师来指导你,给你布置任务,最后也要答辩,这时如果不能通过的话,将影响能否顺利得到毕业证。毕业设计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能力及对所学本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最好的考查。通过毕业设计,会使学生(当然只认真做毕设的学生^_^)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那些要毕业了却不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能从事何种工作的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就应该底气足了,起码知道自己能干啥了。

7. 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对课程设计进行管理的系统和设计。

netsql实现的感觉类似吧

8.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
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
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9. 什么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不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黄政杰,1991,85页);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白月桥,1996,227页)。 新近的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成果则试图综合这两种观点。如《简明国际教育网络全书 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并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编辑本段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这种课程设计的共同点在于都把内容用作课程的横向、纵向结构的基础,而其他课程成分(目的、目标、学习活动等)对课程的组织所起的作用不大。在这种课程设计的类别中,三个具体设计的例证是科目设计、学科设计、大范围设计。 一. 科目设计 科目设计强调把课程组织成为许许多多的科目,每一个科目有意识地阐述专门的、同质的知识体系。科目可以是研究方面的分工,如物理、化学、历史、文学、哲学等。此外,还包含目前一些实践性领域,如家政、打字、汽车机械等。 赞成科目设计的人认为,它是使学生熟知文化遗产要素的最系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学习有组织的题材体系,学生就能有效而经济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一论点的基本假定是:科目的内在“逻辑”符合学生学习科目时的心理过程;为了在将来的生活情境中能够使用,这样的组织使题材储存和检索变得简便易行。 当然,这一设计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这一设计的性质倾向于割裂知识,从而割裂了学生的理解力,脱离现实世界所关心的以及发生的时间,没有恰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对学和用是无效的课程安排等等。 二. 学科设计 学科设计出现与二战之后。跟科目课程一样,学科设计以内容的内在组织形式为依据。然而,两者间却有着重要的区别。科目设计对于用来确立科目究竟是什么的原则完全不明显,诸如数学、家政、驾驶培训等多种领域都可以接纳为“科目”,而学科设计则把知识体系确立为学科。 学科设计的倡导者把完全熟悉知识学科视为教育的基础,但他们强调理解学科的要素,而不是像科目设计那样,强调的是占有材料和信息,鼓励学生明确学科的基本逻辑或结构,即学科的关键概念、观点和原理的种种关系,理解学科独特的探究方式。此外,科目设计的讲解过程和记忆特征,在学科设计中为学习的“发现法”所取代,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步调来发现结论。 赞成学科设计的基本论点实质上是科目设计的论点,即它是传递文化遗产最系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保存人类知识整体性唯一的组织形式。此外,它以合理的方式给学生提供题材,不是一套要记忆并且在需要时回忆的事实和原理,而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活动和思维的概念、关系和理智过程。 这种设计同样也受到了不少批判。如,它给学生呈现的是破碎的课程,而没有提供使知识一体化的手段;它没有论述学校教育同生活的关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经验等。虽然它在许多方面改进了科目设计中人为化的线性逻辑,但它却坚持学科结构是组织原则,没有考虑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了存在着的各种学习方式。 三. 大范围设计 它是学科中心设计的变体,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大范围设计强调把两门以上有关的科目合并成单一的大范围教程以克服科目课程的破碎形式与固定框架的弊端。例如,在小学阶段,读、写、拼、讲、作文合并为语言艺术,而中学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合并为普通科学。大范围设计也有其缺陷,由于它为学生提供的只是各门科目中分散的信息,因而缺乏深度,并且培植的是肤浅性;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破碎的,生性就脱离现实设u,无力培养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无法恰当地说明学习者的心理结构;大范围设计倾向于强调的目标是内容覆盖以及信息获得,很少提供机会来实现认知或情感方面的过程目标,尽管它在这些方面要比科目课程做得好些。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