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
A.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1)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教育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专业相关
专业介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行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才,为提高个体、群体、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务。本专业注重考核考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并具有分析解决大、中、小学生与其他个体、群体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成为能较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或相关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心理师,幼教、初等和中等学校心理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师,医院、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的心理学专门人才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B.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和亲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导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劳动的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笔者认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 七、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孩子。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讲究文明礼貌,家务劳动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儿园,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教会他与伙伴互帮互助,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宽容等。再次,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5期
C.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内保健和良好行为训容练等。 第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帮助信箱,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指导。 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使班会内容更加充实,又有利于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第四,在各科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如在语文、政治、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中有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掘并恰当运用。 第五,对家庭教育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指导,如向家长介绍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日,定期向家长开放,帮助家长有效地教育和指导子女。 第六,利用学校宣传条件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如专题讲座、广播、墙报、黑板报等,要充分运用这些教育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
D.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抱怨开始多了起来:这学生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课就是不听,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听起来的这一切,表面上好象是跟学习有关,其实也反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做为班主任,当你接到新班级时,要主动地向前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了解班级情况,迅速记清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通过谈谈我自己这就是我等即兴演讲,向班主任展示自己。班主任要有
意识地展示自己的心理,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班主任要亲自对学生进行
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了解。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信通短信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圈子,和家长保持联系,是一种和家庭联系的重要的方法。
(二)尊重、理解、真诚、保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爱,需要倾听,教师或父母,没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可事实上,许多教师或父母与孩子近在咫尺,却难以沟通,甚至常常发生冲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会真诚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与学生之间就要互相尊重、理解、真诚,对学生不愿公开的事情,要替他们保密。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学生才能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做朋友。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一次,学生张某来报告说,他的同桌柴某偷了他的文具袋。我问他是亲眼看到的吗?他说没有亲眼看到,只是怀疑。我想柴某虽然有些调皮,但品质并不坏,应该不会偷东西吧。我叮嘱张某,没有证据不能冤枉好人,并答应他帮他调查。我找到柴某,他说没有拿,并让我检查了他的书包和桌斗,确实没有。正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另一位学生拿着文具袋从外面进来了,正是张某的文具袋。原来他去厕所时,在厕所的纸篓里发现的,还说,下课时还发现柴某上过厕所。我明白了。我把柴某带到办公室,给他摆明道理,问他是否拿了别人的文具袋。他不吭声,我看出他的内心正在做斗争。我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只是还没有勇气承认。我静下心来,对他说,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承认,还是好孩子,如果坚持错误,就是错上加错,况且,老师会给你保密的。我想是我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他终于承认拿了同桌的文具袋,并把它扔到了厕所里,并保证以后再不会这样了。事后,他的表现确实好了许多,并且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也遵守诺言,保守着秘密,守护着孩子的尊严。
(三)学会接纳、观察、聆听,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所谓接纳,就是不使用命令、指示、教训等权利措施,把学生看作是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沟通的朋友。班主任要用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能对他的思想与情感给予接纳,从而创造一种自由的、开放的、无拘无束的气氛。班主任要训练自己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了解学习的个性和他们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能及时判断学生的情绪,观察到他们的内心。
正确聆听是谈话的重要的保证,如遇到学生吵架,班主任千万别动怒,无须漫无边际地大道理一番,这时要耐心地听他们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从听中了解,从听中分析,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学生去操场上体育课了,我去教室取东西。当我走到走廊的时候,发现我班的张某站在我班的走廊外面,透过窗户向里面看。我刚在教室宣布,上体育课的时候,任何人都必须到操场上,不许在教室逗留。而张某竟无视我的纪律,我顿时火冒三丈。我径直走过去,劈头盖脸一阵轰炸。张某站在那里,脸色通红。等我平息下来,张某说,是体育老师发现我们班的一位学生找不到了,叫我来教室找找。我顿时愣住了,内心感到难过和内疚。我没有听孩子解释就轻易下结论,并批评他,伤了孩子那颗善良而纯朴的心,我连忙向他道歉。在以后的一次写作中,这个孩子写到了这件事,并写到自己一定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老师是诚实的,因为老师向他道歉了。所以,我认为接纳、观察、聆听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的方式。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如果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那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造成严重损害。在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直接接触每天都有5~6个小时,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比学生父母接触孩子的时间更多,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印象是深刻的。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每天精神饱满,满面春分,真正体验到教育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那会使学生很愿意和你交往,你一定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因此,班主任无论处于何种心理状态,都必须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不协调的情绪,切不可把学生当做出气筒,否则最容易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
E. 如何抓住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抓住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又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通过从小培养出来的。几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增多,考试焦虑、社交恐怖、人际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导致自杀、离家出走、犯罪等事件的频繁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承受挫折”的基本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运用学校教育资源,通过激励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能以积极的心态、满腔的热忱、平和的心理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不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当务之急的工作。怎样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呢?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1、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反之,生活在一个恶劣的、充满视觉听觉上污染的环境,必然使人厌恶、焦虑、烦燥、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二、 开展各项心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现在的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都有其共同特点,主要有:1、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成绩落后,考试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2、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异性交往问题和家庭关系问题。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性格上或是没有掌握好人际交往技巧,和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要么关系冷淡,凡人不理,要么关系紧张,剑拔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独生子女从小养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转,没有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人发生冲突或交往不当。异性交往似乎是青春期阶段学生和教师的永恒话题,现在也是一样的备受学生关注。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多的被学生们提出,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干涉自己太多,从一系列的由于父母监管过严,孩子杀父母的事件中我们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3、自信心、自制力、情绪控制等问题,这些应该算是一些常见问题,是学生们成长的一部分,反映出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感受自己,渴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针对这些共同的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以往工作总结式的班会特点,逐渐渗透心理辅导内容,以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为主题,互相探讨。
一是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主题班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从为什么欣赏别人,如何欣赏别人等方面进行讨论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他人,对待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向他人学习,克服妒忌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心态。从学生的感性问题入手,诸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自我保护等,分层次设计问题,设置特殊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对自己关心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二是定期举办心理讲座的开展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主要为高一年级的学生讲青春期教育,侧重于生理方面,对于一些青春期身体保健,应注意的常见病症应有详细的讲解。心理老师为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讲座,包括有生理方面,性意识方面及自我保护等内容。通过讲座形式,使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青春期不同阶段的知识,揭开一些困扰自己又难以开口请教的问题,起到青春期教育普及的目的。第二部分是针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成为朋友,加强师生间沟通等,使全体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如何从心理角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三部分是对于家长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对家长的心理教育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为此我们可利用学生家长会为家长们作心理指导讲座,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和孩子沟通,怎样从心理角度做孩子的教育等等,使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为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团体咨询在学校教育的扩展,它可以是以讲座的形式面对全校或某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班级授课制为组织形式进行的,有利于列入学校教育工作安排,有利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它面对的是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内容,就心理健康的知识及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具有上述优势,所以它成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它学科课程,它不是心理学的教学,掌握心理学的有关名词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学的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实际,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直接影响和干预他们现实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要讲授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怎样进行自我调适以及怎样维护自己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既要解决学生中的现实问题,又要有效地防止新的问题产生。所以我们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必须防止学科化的偏向。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人的感受与体验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碰撞的反映,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改善也只能在实践和活动中实现。所以在教学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要以实践和活动为基础展开,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需要讲解外,主要是以群体参与性的活动形式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我们强调心理素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要呈螺旋式上升与提高,内容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的问题或困惑,即贴近学生实际,因为我们并不强调学生应得到什么结论,而是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是积极参与的主体,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真正地调动起来;教师是指导者,以正面引导为原则,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通常以个案导入引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可创设某种模拟情境,让学生实际感受;也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诉说或在辩论中明理。
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必要途径,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如何提高其实效的问题应认真考虑。活动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一无所得,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作为指导教师,准确地把握活动目的和有效组织活动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上,感受与体验越深,教育效果越明显。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互动的情境,就学生切身关心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地倾诉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在互动的情境中沟通、分享,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与改善。
在学校里,由于最熟悉最了解自己学生的人是班主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和教学一般由班主任承担,但也有由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的。一般每周一节,利用班会、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或活动课时间安排,课时可长可短。
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宣传阵地,如在校园广播、黑板报、壁报、校园期刊(学生手写小报)等,开辟心理健康园地,让关心心理健康成为全体学生自己的事。
四、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可能出现青春期躁动和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来摆脱这些不良情绪。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开设电话咨询、信件咨询、学生个体咨询及家长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力求相互信赖,注重情感,并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诊断症结,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以获得心理疏导的圆满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
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个别学生在自我发展、课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碰到心理障碍,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困扰时,或个别学生因心理障碍困扰而出现行为偏差倾向时,就需要学校专门的咨询人员进行咨询和指导。
心理咨询,一般要求由专业人员担任,他们具有必需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技巧,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
在心理咨询中,教师必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心情,体察他们内心的苦恼,协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扰,解开心头的疙瘩,跨过障碍,恢复情绪上的平稳,顺利度过当前的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和社会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不同,后者的主要对象是精神性疾病患者和心理疾病患者。而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心理基本健康并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的,只不过现在遇到了难题,心头的疙瘩解不开,对周围的人以及对自己又不相信,持有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故而前来寻求帮助。所以从观念上讲,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病人”,防止心理辅导医疗化的倾向,要把来访学生看成是心理基本健康的人,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接纳。反之,学生可能会心存疑虑而不会来,或者即使来访,他所抱的希望也不会多大。
以同情、理解、体谅的态度倾听学生倾诉自己的苦恼是关心和接纳的第一步。心理咨询的指导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学生是否完全地、完整地向教师吐露心中的困惑与苦恼,如果教师能热情关注,以同情、理解和体谅求得共感后,学生的亲近感更为强烈,从而把教师当作知心人,毫无保留地敞开内心世界。有时学生的诉说不完全、不完整,或者只说了一些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心灵深处,这不利于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又需要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一方面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作出必要的承诺,隐私保密,不向外传(对有可能出现恶性变化倾向的需要向有关方面转达或通报)。要帮助学生解除顾虑,让学生勇敢地坦诚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教师在心理咨询中起主导作用。为了保证咨询的方向性、实效性,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有效地把握咨询进程,即在倾听时要迅捷地思考,如采取什么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如何设计咨询会谈过程、如何通过会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准备安排几次会谈等,并随时调控咨询进程。
心理咨询是一种双向活动,当学生倾诉内心困惑后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困惑或苦恼的成因。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有的比较单一、明显,有的比较复杂、隐蔽;有的是现实引起的,有的则有历史渊源。对单一的明显的成因,可直接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对比较复杂的也不明显甚至有其历史渊源的成因,教师和学生就要共同分析。教师的分析要因势利导,逐层深入。同时要掌握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学生是否在单亲家庭生活的、以前是否受到过伤害、家长对他的学习压力怎样、社区环境的影响如何、最近有无遇到突发事件等,这样能使成因分析透彻,使学生口服心服,有利于下一步的指导。
指导是以会谈形式进行的。根据学生的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同时就可以提出或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澄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在帮助学生作出抉择前,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抉择过程中的内心冲突,因为这个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反省,这种反省就是追根溯源,实际上仍然是成因的分析。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各种影响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但作为主观方面,心理问题总是由个体的一些不合理的认识引起的,改变认识的过程就是调适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省后才能看清自己心理问题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认识,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自己的合理的正确的认识,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在会谈中启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抉择,是心理咨询的关键所在。
咨询效果的观察也十分重要。会谈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语言、表情和形体动作的观察来分析指导效果,控制咨询进程;同时在咨询后也要通过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来看他的心理状态改善得如何,如果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教育成效,就要继续安排咨询指导。
总之,中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教育力量逐渐增强,他人教育力量作用逐渐减弱的“换档”关键期。抓紧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成功心理,使他们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F. 如何编写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方案
lishuyin5| 心里的春天
自进入21世纪,很多不同阶层的人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这是很多人感到苦恼 ,有的还因此而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重或者精神分裂,其实大都是因为自己职业压力的问题,很少是因为基因怎么不好。要使自己不至于成为一名精神病患者,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 儿童抓起,建立一个很好的精神卫生机制,走进每个社区,让没有精神疾病的人接触到这一方面的信息,意使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有缺陷,很早的把精神疾病的萌芽给扼杀在摇篮里,也让那些已经感染了精神疾病的患者充分了解到这一方面的文明,给他们信心,精神上给于安慰和鼓励,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最好有爱心大使广而告之,彻底消除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种种误会,给与他们一个明媚的春天,让精神紧张的患者放轻松,从而改良他们周围环境的气氛,使原本受压抑的他们尝到新鲜的空气,告诉不用避讳疾病,充分感受到自由的呼吸,从而使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也许是性格的缺点,也许是环境的不善,打破自己思想的格局,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好好生活。心里徜徉在明媚的春天里,柔弱的小草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发芽成长,何况我们坚强的善良的人类呢。期待人人心里有春天,总是阳光那么明媚.....
我身边有很多的了精神分裂的朋友,他们都是那么善良,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大都在二十几岁就有了这种顽固疾病,有的直到白发苍苍也没能摆脱掉顽症的折磨,很是凄惨,生活上拖累了很多人,以至于家庭总在一种阴暗的角落里,受人歧视,而无法很好的生存,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悲哀,一种文化的拖累,我们作为普通人,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深深地为他们感到伤心,我想一个民族的改变,是文化的改变,是精神面貌的改变,因为俗话说得好,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在是自己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变态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能歧视精神病患者,而更应该歧视那些造就这样一个亚健康民族的政策,一些官员,一些当权者和有钱人。而那些的精神疾病的人我们何曾为他们做些什么,精神,顾名思义,就是有景有神,还他们一个自由的呼吸,让我们这个民族能生活在阳光下,让太阳冉冉升起,多运动,多走进自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和释放,不能伤害别人,更不能伤害自己,希望民族的开放,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窗,精神的解放,是一个国家的利民之本,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民族,爱世界。
我也曾经接触过一例很神奇的关于精神方面的案子。那是95年的事,那个女孩据说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精神疾病,她晚上总是睡不好觉,夜里听到好像有人说话,刚开始她还以为是幻听,到了医院医生给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让她在家吃药吃了好些年,不过后来她嫁了一个很不错的老公她老公对她很好,婆子也很偏爱他,虽然家庭状况不如娘家好,但是她却在这种爱的环境下而奇迹的恢复了,后来生了一个很白的男孩,世人见了都夸,她还对别人说,她是因为信佛,好像是佛祖在冥冥之中帮助了他,后来生活的很有福,并且帮助了很多邻居发家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且不管她是因为信仰还是因为环境的作用吧,但是她也提醒了我们,爱是人世间治愈精神疾病的良药,只要心中有爱,光泽是会散发出奇异的光彩的,我们有了信仰,心灵上也实现了爱的另一种归属,因为我们可以奉献爱,相信爱,有了爱与被爱的力量,我们才能在菩提树下静静的焚香......
让我们散播爱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家园披上爱的霞衣,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信,爱的力量,当我们受不起风吹雨打时,请给自己一份爱的雨暖衣,让每个善良的人坚强,让每个坚强的人善良,爱你,爱我,爱自己。
G. 如何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优雅的环境。
学校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
1、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容、校貌、各种设施、设备等会对学生产生-定的影响。可以发展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等),建设"花园"式的校园,布置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等,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
2、动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风、班风等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往教师的传统做法,如低估学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无巨细,包办代理;凭个人意志制定班级措施、计划: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等都严重影响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在无形中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照顾学生,做学生的"忘年交",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来感化学生。以民主治班,师生平等交往,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利用晨会、班会、夕会、上课等时间引导集体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重在引导而非灌输,通过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等途径维护、促进舆论的健康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春游、秋游、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又可以沟通师生心灵,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这样动静结合,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所谓"渗透",并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进去,而是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质则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只有当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潜力得到开发时,人的个性才会丰富、才能够展现。而且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马克思在论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时,明确提出人的心理素质在内?quot;精神"的发展。
而且,作为课堂教学本身,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上,还表现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兴趣、爱好、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的培养与熏陶上。因而它对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潜在的和显在的,潜在的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热情的高涨;显在的如学生人格的升华、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课堂教学,把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生动、活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做易于让学生接受,但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创造力,更愿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欢热爱自己的班级时,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学生也会更?quot;后劲儿"。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学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有时随便的一句话,在成人看来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疏通,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不能自觉的运用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的学校拿校医来充当,有些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处,学生心理紧张,不敢与其交谈、接近,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广泛地展开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在小学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三要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常识,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设为实际训练操作部分,这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让他们掌握一些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种课程化的倾向,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了一门心理卫生课便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这只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途径而并非唯一途径:有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心理学的死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一些名词、条条以备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是生活经验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更不是又仅通过记住一些死知识而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进行考查更是荒谬至极。这种倾向应该是学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辐之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
(四)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处和心理咨询信箱。
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虽然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在预防,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实际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浙江的9岁男孩徐键,北京的13岁女孩袁鑫,都是连年以三好学生,都由于心理素质的脆弱,一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自杀未成而将永远为躺在床上;而且当代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学生们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致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进行心理咨询。据上海青少年心理门诊部的反映:近年来高中生独自来过厅心理咨询的已经很常见,这类就诊者己达20%,这说明当代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强烈护心理需求。
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的学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学生有某些文题羞于表达,有些学生碍于颜面。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可以方便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的得以发现,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
(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其内容包括智商鉴定的分数、非智力因素的测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师生、朋友关系等)、气质类型的调查、人格障碍的调查等。这些情况都应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以备将来资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在预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应一致,这样才会对学生起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则会削减这冲作用。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个体形成统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个学生捡到钱,还给失主,老师表扬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长却骂他是个笨蛋,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H. 心理健康教育A证怎么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A证考核要求。学习收获(题目自拟,不低于1000字):请结合实际,谈谈参加A证培训的收获。例如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对教育教学及个人生活的启发,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举例等等。
论文题目(任意选择1题,3000—3500字)。学生抑郁的辅导方法。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辅导方法。偷窃行为的原因。
(8)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扩展阅读: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给与一定的投入,于2001年建立心理咨询室,订阅相关的办刊书报,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图板。无论是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兼职心理教师。
学校对其工作的特点给予承认,享受相应的待遇,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建设上有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证。咨询室的建立,(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机制上的保证)从学校机制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心理教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这个)舞台,开展了一系列如
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组织各种专题培训、针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为家长提出许多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证。
I. 作为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优化环境
环境是一个多维的主体的时空网络和氛围,环境是人的心理素质达到优化的基本条件,是潜在的课程,具有陶冶、渗透、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良好的环境可使人的心理功能处于积极向上的“做功”态势,并使人能进一步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1、课堂教学环境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的环境布置。教学过程不仅是智能培育过程,也是健康的个性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适应是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度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中的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和气味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适宜的光线强度,淡绿色或浅蓝色的墙壁,新鲜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声音等都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健康个性的有效因素。
2、课外、校外活动环境
班主任要注意安排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即课外、校外活动是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谐协调的过程,它对开阔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以及发展个性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第二课堂的内容:①举办各种讲座,其中特别要加强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社会信息处理指导、阅读指导、审美指导等。这些可利用班会课,分学期分别举行。②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③建立多种类型课外活动小组、阅读小组等。④依据德育大纲和校政教处相关内容安排,结合节日、纪念日以及假日与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专题系列活动。第二课堂要求体现知识性、情感性、艺术性、现实性、实践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层次。
学校的管理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也都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心理品质必要的因素,应从总体上考虑,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心理辅导
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使得其情绪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特点,所以在学生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后,学习及情绪行为就应成为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1、了解心理现状与有关知识,达到自我完善
班主任可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组织开设心理科学知识讲座,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异常以及心理保健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自我完善的欲望。
2、指导学生业余生活,提高精神境界
①社交。学生伙伴具有传递信息和感情代偿的作用。学生从交往中能加速认识人生的规范和责任,促进社会化。为此,班主任应和家长联系,要积极支持并精心指导他们正确交友,在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关心和指导,不断提高其追求层次,使学生的交友环境能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②阅读。班主任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读好书,读名著,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生读书活动中,必须加强阅读指导,即使世界名著也要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而不能让其“囫囵吞枣”或“照单全收”。至于学生读一些低劣之作,也要通过辅导,帮助他们分清良莠,增强免疫能力。③培养情趣高雅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校内外有益于充实精神生活的个体活动。④记载阅读笔记或生活日记。培养学生具有记载阅读笔记或生活日记的习惯,可有助于学生将从书中或生活中所获得的感受升华到较为深刻的层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不仅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且不断提高其精神境界。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多维的自我调节方法,缓解精神紧张
班主任可教给学生一些调节自我心理的方法。①环境调节法:创造或寻找安谧、宁静的环境。②语言调节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激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或用无声的语言自我提醒,自我暗示。③注意转移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转移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去,尽力去做一些可转移注意力的事情。④能量发泄法:不良的情绪可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使气恼的心情平静下来,使聚积的怒气消失大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指导学生学会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自信指个体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能确认其正面价值,而且欣然接受自己现实的样子。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不因某种缺点而自卑。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自信力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做人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生活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人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和生活的成功。
暗示是使学生获得自信的一种巧妙的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一些方面去努力,以期通过暗示提高自信力。①利用语言:多用肯定的语气或多用肯定的方式,则可能消除自卑感,从而树立信心,如:“天无绝人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等。②利用环境:存在抗拒情绪时,首先要调整内在条件;头脑混沌时,应赶快去进行实际操作,调整周围的环境;整理物质环境,做到窗明几净,条理分明。或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调整和安定感,甚至心理振奋。③利用动作:解除身体即生理上的紧张,无疑也解除了心理的紧张,如:加快走路的速度;激烈地摆动身体;提高讲话的声音等。④利用顺序:逐一实现小目标或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或在学习之前将学习过程系统化,都可以增强自信力。⑤利用态度: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尽力使用积极的做法,借此可产生活力。如:在事物进行过程中,把可喜的结果视觉化,借此增加信心;“破釜沉舟”,可以坚强自己的意志;每天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既可以产生毅力,也可以培养自信力。
5、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强不息的品质
作为班主任可运用以下手段提高学生的辨别、评价、选择、判断和践行能力。①开拓视野法:介绍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的基本观点及其他文化知识,了解学生的家庭特点,介绍国内及国际的形势环境。②把握机遇法:通过学生获得的成功和遇到的挫折经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结交好友,接触各种事物。③创设情境法:创设目标情境,指导学生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拟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创设活动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以获得对事物较深刻的体会。创设伦理情境,针对学生在道德价值的某个方面所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或混乱,设计伦理道德事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独立审慎的思考,作出道德价值判断与评价、道德选择以及确立自己的道德立场。创设批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较为深入的讨论(包括对某些模糊问题的辩护),帮助学生明确价值观念,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价,提高道德判断,道德践行能力。
三、心理保健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1、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阶段,围绕高中阶段青春期特点,将性生理、性心理与性人格教育密切结合,通过优化环境,树立良好班风,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等手段,提高学生性心理意识的境界,促进学生自我身心发育的优化。
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使之能够做到:①良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情,理智地(自觉地)缓解生理发展前倾与社会成熟后移之间,性成熟与人格不完善,性道德观念不明确之间的矛盾,在较高的思想境界支配下,确保青春美好,促进精神健康。②接受文明社会所公认的性行为准则和性爱伦理常识,尊重异性,理智地容纳自己爱慕异性的情感,有较融洽的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关系。③对大众文化传播有清醒的判断,能区分淫秽和纯洁、低级与崇高、谬误与真理,有较高的鉴赏水平。
2、艺术教育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对外界事物感知和理性思考最敏锐、最活跃、吸收力最强的时期。学校的所有时空都具有艺术性,班主任要善于捕捉艺术教育的因素,通过总体设计和加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认识和实践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水平,引导学生在塑造美好心灵的基础上,能从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方面逐步形成文雅大方的风度,体现青春的活力、积极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丰富优美的个性。
3、体 育
班主任要大力组织好本班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质,促进大脑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很大作用。①创造有利于发展与特长的情景,增强自信力;②激发学生高度兴奋,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③有一定难度的运动,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④可增强学生自我更新,自我开拓的能力。
四、注重个性、因人施教
班主任要注意班上学生的个性培养,要因人施教。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之间的矛盾在人格发展不成熟的学生身上会表现为较强烈的心理冲突,以至形成持续的心境,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心理异常。为此,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防止和克服不必要的心理冲突,也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班主任要特别重视与每一个学生形成心理相触的密切感情,随时随地注意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把每一位学生看成是有丰富个性的活动主体,这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施以个别影响的前提。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使自己具有以下水平:①有创造的欲望和一定的创造成果,这是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②掌握必要的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和学生心理保健的一般方法。③善于洞察学生内在特征和个性特点。④善于把握学生的表面现象与内心世界活动的区别与联系,谨慎辨别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⑤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有的可贵之处,明了学生心理冲突的出现不一定说明学生有过错,更不一定必然产生不良后果,关键在于引导教育,谨防教育不慎,成为加剧学生心理冲突的外因。⑥要成为学生言行的导师和年长的朋友、知已,对学生真诚、平等、坦诚、理解,多作肯定的暗示,多做思想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沟通、疏导。
五、提高品德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抓好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孤立地着眼于某一素质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开拓心理健康的培育领域。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与学生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紧密联系的。为此,高中阶段还必须加强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养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的自我品质 ,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为他们以后取得人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J.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富创造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而作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更应该重视和正视这个问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根据本人任教以来的观察和调查,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2、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1]
3、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没形成,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来工、农民工对子女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潜能得到开发,生活上能自理,行动上能自律,心态上能自控,评价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悦。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学习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告诉学生,只要是努力了,就是成功的。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一时的成败,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他敢于尝试错误,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内在的。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2)“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2]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比如我班上的同学XXX,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特别是不爱卫生,经常随地吐痰。因为随地吐痰,经常引发和同学间的矛盾。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我发现他衣着很整齐,不讲卫生主要是没有同学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促使他经常要做出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来。为了改变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我首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这位同学身上出现的缺点,和班级的荣誉挂上钩,要求班干部发动每个同学来关心他、帮助他、监督他。同时,我利用班级的一些活动,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对该同学出现的微小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使他在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友爱的同时,积极进入改造自我的脚色中。慢慢地,我发现他爱做值日了,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扫班级卫生,让他明白班级的卫生是靠每个同学来维护的。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评价他讲文明了,爱卫生了。因为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尊严得到了维护,他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能看到他自信的举手,听到他响亮的回答,能看到他饱满的学习情绪。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能够使之发生巨大的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我们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
(3)“尊重与理解”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
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3]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4]例如:那些逆反的学生之所以有逆反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对人对事所持的批判态度。我们应对此持有宽容的态度,正确认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切不可想以长者的训斥、说教来教育他们。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对其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帮助他们逐渐步入健康的成长轨道。
2、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直接组织、管理、教育着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要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稳定的健康精神状态,以饱满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1)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要处理大量的班级事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坚持心育原则,贯彻心育思想,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
我班女同学唐莹,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性格十分好动像个 “假小子”。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以前的老师这样评价她:活泼有余,不爱学习,没有责任感。这孩子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如赛车、变形金刚、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想,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学习上就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成效不大。班级实行“好人好事登记本”后,我发现她经常往我身边转,看得出她想争取得到表扬,上荣誉栏。如何发挥她的特长,让她如愿以偿呢?一个设想在我脑中一现,我对她说:“唐莹,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班的运动员要如何选择,合理安排,你能给老师出个注意吗?”“当然能。”于是,她主动承担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挑选运动员,安排接力队,组织啦啦队和后勤人员等等。结果由她一手操办的我班代表队,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当她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时,高兴极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希望她在学习上也能有所进步。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断的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
(2)、发挥日记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生心理闭锁性越来越强。许多心思想法不再说出来,而是写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日记开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开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使用日记时要注意学生的日记内容对家长、同学、教师保密,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日记中言论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班主任要认真批阅日记,必须写评语,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各种疑惑,谈谈自己看法,要接纳学生的意见或建议,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日记的运用,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有地方谈,意见或建议有地方提,出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有地方解决,它对师生沟通感情、架设理解桥梁,对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具有重要作用。
(3)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源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后进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源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家庭环境不佳,教育方法不当等,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及障碍:如狂妄自大、自卑、厌学、孤僻等。[5]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学生的家庭档案,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走出校门,向家长传授心理学教育的基本知识,一是提高家长的自身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觉调整心态,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减少、杜绝家长原因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二是通过家长开展家庭心育,增强家庭心理疏导的实效,保障子女情绪稳定,教会子女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转移,自我疏导的调节方法,培养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我班胡XX同学,是个自信自负,自暴自弃多种矛盾结合的个体。起因是从小父母离异,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而养成他生活散漫,不爱学习和整天逃学的陋习。发展到后来,经常几天不回家,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不是打就是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认为在学校工作一天,我就得是学生的朋友,教练,心理医生,代理父母,教育好学生是我的天职。于是,我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优点,学会表扬他,鼓励他。我对家长说“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听后十分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学会了理解和关心孩子,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胡XX逐渐改变了陋习,健康的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总之,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6]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